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换另外一幅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所有  文献  资讯  行情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焦化技术  炼铁技术 炼钢技术  烧结技术 球团技术 轧钢技术 国外技术 质量标准 操作规程 企业名录 冶金专利 视频中心 兑换中心 会员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技术文献 >> 钢铁知识 >> 公共阅览室 >> 综合
提高太钢烧结矿强度的试验研究
发表时间:[2007-09-05]  作者:张铁根贺淑珍((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编辑录入:admin  点击数:3771

摘要在大量实验室试验和工业性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烧结原料结构进行优化、选择合理成分、调整工艺参数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太钢100 m2烧结机生产的烧结矿转鼓强度达到80%以上。

 

关键词原料结构参数烧结矿强度

 

1  前言

    随着高炉大型化的发展,对人炉料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对于占入炉料80%一以上的烧结矿而言,其强度对于高炉顺行,改善高炉上部料柱透气性非常重要。为了向4 350 m3高炉提供优质烧结矿,为优质烧结矿生产提供依据,太钢与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合作进行了生产高强度烧结矿的试验研究。经过实验室优化配矿试验,对影响烧结矿转鼓强度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工业试验。通过优化工艺参数,烧结矿转鼓强度显著提高。

 

2实验室试验研究

21 优化配矿结构的试验

211原料条件

    我们选取了国内常见的6种进口矿与太钢自产精矿进行优化配矿研究。试验原料的化学成分列于表1。其中,A矿为太钢自产精矿;B矿、C矿、E矿、G矿均为外购富矿粉。

 

 

212试验方案设计及试验结果

  烧结杯试验方案设计及试验结果示于表2

       由表2可见,配比4~配比6,随着A矿比例降低,烧结矿转鼓强度由7142%一7183%一72%,全部大于7l%,较配比l~配比3的烧结矿强度有一定提升。配比6系全部采用外购富矿粉,由于矿种多,各种矿的同化性能互补性强,更有利于烧结矿转鼓强度的提高。

    另外,随着自产矿粉A配入量的减少,烧结矿还原度增加,低温还原粉化指数(<315 mm)上升。

22影响烧结矿转鼓强度的因素分析

221烧结矿SiO2含量的影响

    以配比5为例,对烧结矿的SiO2含量进行调整,取45%、5O%55%三个水平进行试验。烧结矿SiO2含量对其转鼓强度的影响结果示于图1

 

 

    由图1可知,随烧结矿SiO2含量增加,其转鼓强度呈上升趋势。当SiO245%增至50%时,转鼓强度的提高幅度较大;再由50%增至55%时,强度的提升幅度则较小。

222烧结负压的影响

    改变烧结负压,由15 000 Pa调整到12 000Pa,再调整到9 000 Pa,烧结矿转鼓强度的变化见图2

 

 

    由图2可见,随负压增高,烧结矿的转鼓强度呈下降趋势,利用系数呈上升趋势。为了提高烧结矿的转鼓强度,适当降低负压,使烧结时间,尤其是烧结过程中高温保持时间延长,有利于烧结矿中各物相充分形成,结晶完善,从而有利于转鼓强度的提高。

223烧结矿碱度的影响

    为了得到碱度对烧结矿转鼓强度的影响,固定烧结矿的SiO2含量为45%,将碱度由18调整到19,再调整到20,试验结果示于图3

 

 

    由图可知,随着碱度由181920,烧结矿转鼓强度由66%一686%一7033%,成品率也呈上升趋势。因此,提高烧结矿碱度对于提高其转鼓强度是有利的。

23实验室试验结论

    1)经过大量的实验室试验研究,得出了三个较佳配矿方案(见表3)

 

 

    2)决定烧结矿转鼓强度的关键因素是原料结构,在优化原料结构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烧结矿碱度和SiO2含量,降低烧结负压,更有利于烧结矿转鼓强度的提高。

 

3工业试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验室试验结果,我们根据原料的可获取性以及太钢的具体原料条件,针对较佳方案表中的方案5和方案4在太钢2×100 m2烧结机上进行了工业试验。

31原料条件

  现场取料,其理化性能分析列于表4、表5

32试验方案及参数控制

试验配比方案及目标参数控制见表6

 

  33试验过程工艺参数控制

  试验过程工艺参数控制见表7

 

 

34试验结果及分析

    试验中,通过调整各工艺参数和混合料水分、配碳量;采取控制风箱阀门和风机闸门等措施,调节烧结风量和负压;采用小风量低负压烧结技术等,使烧结矿转鼓强度由基准期的7632%逐步提高到80%以上,试验结果见表8

  分析表8的试验结果:

  方案I:烧结矿碱度为19SiO2含量为55%;调整混合料水分到63%~65%,优化燃料配比到5%左右,并将内、外燃料配比由原来的4060变为2080;为了控制适宜烧结负压,通过调整风机闸门(即将3#风机闸门关闭60%,4#风机闸门关闭30),使烧结负压降低到7 0009 000 Pa,垂直烧结速度降低到153mmmin。结果,烧结矿转鼓强度稳中有升,平均为8097%,最高达到了8267%的好水平。

    方案Ⅱ:降低烧结矿SiO2含量到5%,碱度不变;将3#风机闸门关闭40%~60%,4#风机闸门关闭30%~35%,使得3#机烧结负压调整到9 600 Pa左右,4#机负压调整到7 500 Pa左右;烧结风量3#机平均为7 964 m3min4#机平均为7 725 m3min;为了保证烧结矿质量,相应调整上料量(52 kgm减少到48 kgm)3#机的垂直烧结速度降低为152 mmmin4#机为155 mmmin;并将内外燃料配比由82调整到55。结果,烧结矿转鼓强度连续12天的平均值为8045%,最高达到8133%。但采用此方案时,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指标(315mm)升高。

    方案Ⅲ:减少B矿和C矿配比,将A矿配比增加10个百分点,烧结矿碱度19SiO2含量同方案2控制。在此阶段,提高混合料水分到65%,混合料中≥3 mm粒级增加125个百分点;打开机尾14#15#风箱阀门,3#机烧结负压比上一阶段上升了715 Pa4#机约上升了1500 Pa,烧结风量也比前一阶段有所增加,垂直烧结速度加快08O9 mmmin。结果,烧结矿转鼓强度平均为8047%,最高为8167%。此方案烧结矿的Mg0含量偏低。

    方案Ⅳ:取消熔A,配加6%的熔B,下调烧结矿SiO2含量到45%左右(平均为454),提高碱度到20,烧结工艺参数基本同上。结果,转鼓强度最高为79%,平均为7852%,比方案Ⅱ、方案Ⅲ下降约2个百分点。可见,降低SiO2含量到45%左右时,转鼓强度下降明显,足见SiO2含量是影响烧结矿转鼓强度的重要因素。

    方案V:取消C矿,进口粉全部采用B矿,熔剂为熔B,未配用熔A,烧结矿SiO2含量上升到48%~5%;风量、负压维持原来水平,台时产量与前几个阶段相近;烧结矿转鼓强度最大只有77%,平均为7632%,比方案Ⅱ、方案Ⅲ下降了4个多百分点。这一结果再次证明了原料结构是决定烧结矿转鼓强度的关键因素。

 

4结论

    1)在太钢烧结生产和原料条件下,采用“26A+22B+22C矿”或“36A+17B+17C矿”的配矿结构,实施小风量、低负压烧结,即:调整混合料水分为63%~65%,配碳量以FeO8%~9%来控制,调节烧结风量为8 000 m3min左右,烧结负压小于10 000 Pa,可使烧结矿转鼓强度(ISO)达到80%以上。

    2)决定烧结矿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原料结构,优化配矿是改善烧结矿强度的基础。

    3)SiO2含量和碱度也是影响烧结矿转鼓强度的重要因素,但前者更为突出。

    4)以合理配矿为基础,优化调整工艺参数,对于生产高强度烧结矿是至关重要的。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 扫一扫,访问冶金之家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友情链接,请加QQ:1525077243
更多合作单位
版权所有:冶金之家 www.GTjia.com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   客服传真0311-80927348  客服邮箱gtjiacom@126.com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冶金之家QQ群] 炼铁技术交流群:53122098 炼钢技术交流群:116793970
工信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11014312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不承诺拥有其版权 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