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梅山2号高炉在高冶强的生产状态下,如何优化技术经济指标、降低生产成本进行了总结。梅山2号高炉通过采取精料、富氧大喷煤、高风温等措施,在煤比、焦比等指标优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 高炉 高冶强 技术经济指标 优化
1概况
梅山2号高炉有效容积为1 280m3,采用了燃烧炉预热助燃空气、煤气技术,炉顶摄像技术,比肖夫煤气清洗系统,陶瓷杯炉缸等先进技术。自2004年3月28日顺利开炉以来,一直处于高产、强化状态,高炉利用系数逐年提高。但是在钢铁市场形势严峻的今天,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如何在高冶强的状态下优化高炉的技术经济指标,降低2号高炉的炼铁成本,已成为2号高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努力,我们在处理高冶强与指标优化之间的矛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号高炉的主要操作参数见表1。
2指标优化措施
2.1优化料柱结构,改善煤气利用率
高炉煤气利用率的提高,是炉内煤气流合理分布,煤气化学能、热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结果。要想实现这一点,改善炉内的料柱结构是十分关键的。2号高炉自2005年6月份至2006年2月份的煤气利用率走势如图1所示。
(1)加强原料管理,努力实现精料入炉。精料是高炉炼铁的基础,对整个高炉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精料的目标,我们主要从二个方面做工作:一是提高原燃料质量;二是加强槽下筛网与筛率的管理。
在2005年度,原燃料部门根据高炉的生产要求,通过工艺的改进和先进技术的运用,原燃料的质量有所提高,为2号高炉的高强度冶炼提供了坚实的原料基础(见表2)。
2号高炉采用料车上料系统,槽下有6个烧结矿仓(分东、西二边,每个仓有2个嘴巴)、4个杂矿仓、2个焦仓。为了实现精料,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多嘴巴,薄料层。筛分过程中,在保证筛分速率(烧结矿为4500kg/min以下,焦炭为3.500kg/min以下)的同时,尽量降低振动筛上料层厚度,提高筛分效率,减少入炉粉末,改善料柱透气性;二是中焦与矿石混装入炉。在矿石装入过程中加入中焦,这样既改善了矿层结构,提高其透气性,又充分利用了宝贵的焦炭资源。表3为2005年6月份至2006年2月份的矿耗与返矿率等情况。
(2)使用多环往复式布料技术,改进布料制度。高炉布料制度决定了高炉内料柱结构,对炉内煤气流的合理分布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通过使用先进的往复式多环布料技术,获得了以中心气流为主、边缘气流为辅的二道煤气流稳定分布(表4为各挡位角度)。同时,在使用该装料制度以后,2号高炉逐步实现了大矿批的装料方式,解决了上料能力不足及出铁易亏料线的问题,实现料柱结构的稳定,又减少了上料系统的磨损,降低了设备维护费用。
2.2精心操作,稳定炉温与碱度
高炉炉温与碱度的变化对炉况的稳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影响到炉内煤气流的分布、铁氧化物的还原及炉渣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同时也影响着高炉铁水的成分变化。要想实现炉况的稳定、铁水质量的改进,就必须保证高炉炉温与碱度的稳定。表5为2号高炉2005年6月至2006年2月的铁水质量指标。
(1)保证准确的入炉干焦量。由于焦炭资源紧缺,公司常向外购买焦炭(俗称回焦)补其不足。而大多数情况下,外购焦水分含量要高于正常大焦(见表6),炼铁过程中需要补足因水分造成的焦炭损失,以保证稳定的干焦人炉量。针对这个问题,采取了以下手段:一是根据外购焦与正常焦炭的质量数据对比,计算出因水分损失的焦炭量;二是针对焦仓中不同部位下料速度不均(中心部位下料快,边缘部位因仓壁摩擦力影响下料慢)的特点,通过不断的现场观测,根据回焦在每批焦炭中所占的比例,分几步补足缺少的焦炭量。
(2)保证煤量稳定。用煤代焦可以显著降低高炉的冶炼成本(特别是大喷吹),因此现代高炉都逐步向大喷吹的方向发展。梅山高炉也引进了一套具备大喷吹能力的新型“一喷三”喷煤系统,为实现大喷吹提供了硬件条件。但是,这套系统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缺陷:单座高炉喷煤稳定性、计量的准确性差。高炉风口喷煤后,煤粉燃烧后使炉缸内煤气量增加,改变了原有煤气流的分布。不稳定的喷煤量必然会导致热制度和炉缸内煤气流的不稳定,从而造成炉况的不稳定。因此,如何保证喷煤量的稳定性与准确性,是能否实现2号高炉炉况稳定,实现大喷吹的前提。通过长期的总结与探索,我们发现喷煤速率与喷煤系统的分配器压力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一定的压力对应着一定的喷煤速率。根据压力的变化来调整喷煤速率,就能较好地稳定喷煤量,提高喷煤的准确度与稳定性。
(3)维持高风温的稳定。2号高炉配备了3座内燃式热风炉,并配备燃烧炉(如图2所示)对煤气、空气进行双预热,从而提高高炉的风温(如图3所示)。同时,通过混风调节阀的自动调节,2号高炉实现了恒风温操作,为炉况的稳定顺行创造了有利条件。高风温技术的使用,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重要的节焦增产的手段。在目前的高风温范围内,每提高100 ℃的风温,可以降低焦比15—20kg/t,相应提高产量3%左右。
(4)维持炉内碱度的稳定。在原料条件不发生变化时,碱度(CaO/SiO2)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炉渣的熔化性、黏度和脱硫能力。一般规律是炉渣碱度越高,脱硫能力越强。但是,随着碱度的升高,黏度也急剧升高,炉内透气性迅速恶化,直接造成炉况的波动。因此,维持合适、稳定的炉渣碱度有利于高炉稳定顺行。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我们发现2号高炉的炉渣碱度维持在1.10左右时,其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都较为理想。图4为2号高炉炉渣二元碱度的波动状况。
2.3 实现富氧、风温、喷煤的协调互补
高炉风口喷煤,一方面可以通过以煤代焦,降低炼铁成本,提高炼铁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焦炭使用量,从而减少炼焦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但是,大喷煤后出现的大量煤粉未能燃尽的问题制约了煤比的提高。高风温、富氧能够有效改善煤粉的燃烧性能,提高风口前的理论燃烧温度,减少渣中未燃煤粉,有利于炉况的顺行稳定,尤其是对高煤比更是如此。通过适量的富氧、高风温(1230℃)、高喷煤的协调互补,2号高炉逐步实现了140kg/t以上的煤比(见表7)。
2.4加强炉前管理,保证渣铁处理的稳定性
炉前渣铁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炉内的稳定,特别是在高强度下的高炉生产。为了保证渣铁处理的稳定性,采用多种新技术、新工艺改进炉前的操作工艺与设备。
通过加强对炉前三班管理,统一三班操作,加强对铁口的维护,并采用减泵打泥法保持铁口深度的稳定,从而提高铁口工作能力。同时,采用新型合金钻头准时打开铁口,为炉内的强化冶炼创造了条件。
在改进炉前操作工艺的同时,改进了出铁沟及下渣沟,部分解决了渣铁沟坡度小、渣铁流动不畅的问题。新式的浇注式主沟在减少做沟次数的同时,也带来了它的一大缺点:其浇注时间过长(一般需要20~30h)。在此情况下,为了保证单铁口出铁时的炉况稳定顺行,在炉内操作方面采用低炉温、低碱度、低冶强的操作方法,改善渣铁流动性并减少渣铁生成量;在炉前操作方面采用单铁口专用炮泥、大钻头打铁口等方法,保证渣铁能够放净。
3结语
(1)梅山2号高炉通过精料措施的实施、布料制度的改进,使炉内煤气流的分布更趋合理,高炉煤气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2)通过实现炉温和碱度的稳定,改善了炉渣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提高了铁水的质量,稳定了炉况。
(3)通过喷煤、风温、富氧的协调配合,使高炉的煤比提高、焦比降低,大大降低了高炉的吨铁能耗。
(4)改进炉前操作工艺与技术水平,提高铁口工作能力,保证渣铁处理的稳定性,为高炉稳定顺行创造了条件。
(5)通过各项有针对性措施的实施,2号高炉在保证高炉持续高产、利用系数不断提高的同时,实现了高炉指标的进一步优化,煤比、焦比的记录不断被刷新,降低了高炉炼铁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