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对安钢7号高炉频繁塌滑料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是装料和送风制度不相适应,受出铁和热风炉、风机等外围因素影响,导致操作炉型不合理形成的。针对问题,采取如下措施:降低冶强,控制全压差,有效抑止塌滑料;优化出铁和设备等炉外生产环境;寻求相匹配的装料、送风和喷煤制度;强化维护合理操作炉型的管理;稳定炉内操作和调整,取得了较好效果。并对一些生产现象和进一步优化指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炉 塌滑料 炉型 分析 调整
安钢7号高炉,有效容积380m3,14个风口,1个铁口,1个渣口,陶瓷杯综合水冷炉底,SS—400串罐无料钟炉顶,炉身采用大型模块技术,配置四座改进型霍戈文式热风炉,AV40—12轴流鼓风机。2005年5月28日建成投产,取消了放上渣操作。高炉生产以来,每到严寒季节都出现过炉况不顺[1]。2005年4月底开始富氧喷煤强化冶炼,本年度高炉实现生铁突破50万t,经济技术指标有所改善。但是在2006年,随着煤比进一步提高,高炉炉况开始不稳定,经常发生塌滑料,与同类型的安钢6号高炉相比,吨铁成本较高。本文针对7号高炉频繁塌滑料进行分析,总结了炉况处理措施,并对一些生产现象和进一步优化指标进行了探讨。
1高炉状况
高炉在2006年2月7日曾发生一起软熔带冻结事故,经过约一周的处理,炉况恢复较好。进入3月份以后,随着煤比接近150kg/t,高炉顺行状况变差,不如以往,经常发生塌滑料,主要表现在:
(1)风压风量不稳定,每班都时有塌滑料现象,炉温波动大;
(2)高炉若减风控制塌滑料,风压减到150kPa以下,料线不动,极易发生悬料;
(3)高炉不接受高氧量,当氧量大于2000m3/h以上时,塌滑料增多;
(4)出铁均匀率和正点率很差;
(5)高炉休风曾发生灌风口现象。在5月份由于风口被喷吹煤粉磨损漏,休风更换,出了120t铁,40t渣,风压减到40kPa后开启高炉放风阀,造成了风口灌渣。
(6)吨铁综合燃料比较高。
2原因分析
高炉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必须立足内部排查原因。原燃料方面,与6号高炉基本上一样,而6号高炉生产指标较好。设备方面,高炉是炼铁厂第一次使用轴流(3#)风机,在上半年曾经发生多次突然停机,致使高炉风口全部灌渣,是影响炉况的一个因素。操作方面,开始认为边缘煤气流过于发展,料制从O731C929加到O743C941,效果不理想;同6号高炉比全风风压为230kPa,高出30kPa,认为矿批与6高炉差不多,都是13300kg有点小,加到15000kg左右,高炉炉况反而更加恶化;布料上单环、多环,后来使用中心加焦技术,都尝试过,炉况仍旧没有根本好转,最后还是被迫退到单环布料,勉强维持生产。
2.1上部气流紊乱
无钟炉顶布料,粉末易在落点附近停留,形成粒度偏析,为减少粒度偏析,无钟炉顶应采用多环布料[2]。7号高炉从2005初到现在,大多时间采用单环布料。全焦冶炼,料罐按满罐容拉料,大约每车为2100kg;喷煤后,矿批加到13300 kg后,开始固定矿批减焦批,随着煤比提高,减焦炭减到一定程度时,再单环布料,炉况明显不稳。此外,装料制度不稳定,粗放式随意调整,尤其在炉况有小的波动时,经常性临时缩α角度,发展边缘煤气流。分析认为,随着炉内焦炭料层变薄,粒度偏析作用变大,粗放式随意频繁改换装料制度,很容易造成上部气流发生紊乱,产生塌滑料。这种情况在2006年4、5月份发生较多。
2.2炉前出铁影响
7号高炉出铁正点率和铁量差指标不高。6月份一白班,高炉5次铁出铁吨数分别为69、124、115、60、85。还在本月发生了铁口浅、跑渣跑铁事故,从夜班接班休风近5个小时才送风。类比文献[3]中的热平衡计算,高炉出铁带出总热量的22.65%,出渣带出总热量的18.15%,两项占高炉总热量支出的约30%,出铁出渣不均衡,很容易造成塌滑料。这个白班连续出两次100多t铁后,高炉就发生了滑料,第三次铁后减风控制滑料,出铁少,炉温还没上行。更重要的是,风口配置考虑铁口长期不好维护,为了保证出净渣铁、减少炉前事故,被迫在铁口上方1#、14#安装了Ø100mm小风口,其中一个还是260mm(其它多为230mm)长风口。从高炉顶温、煤气曲线、料面和料线走势综合判断,这两个风口对合理操作炉型形成有较大副作用。
2.3换炉风压波动大
高炉交叉并联送风,热风炉换炉要求风压、风温波动小。但是7号高炉并非如此,2#热风炉风温偏低,换炉风压波动大,只要用它送风,热风风压比其它热风炉送风高约10 kPa,而且此时冷风压比热风压力还要高出近20 kPa。后来停用2#热风炉,凉炉打开人孔观察,格子砖变形严重,孔道堵塞厉害,塌陷达1米多深。周期性风压波动对高炉稳定顺行不利,也有可能造成塌滑料。
2.4高炉下部有粘结
高炉进入7月份塌滑料频繁程度大为加剧,后来多次发生塌滑料,很快就伴随着炉温下行。在7月初的一个中班,高炉接班后第一次铁,炉温[Si] 0.63%,[S]0.27%。第二次铁前滑料,顺行差,随即提前出铁,高炉炉温在出铁过程中下行较多,取出铁后期铁样分析,[Si]0.23%,[S]0.67%。在滑料时,从风口可以看到黑色的大块下达,表明高炉可能是下部塌滑料。让看水工,测量有滑块的风口上部冷却壁水温差,炉腰、炉腹部位在塌滑料后上升较多。这印证高炉下部高温区有粘结脱落。从炉腹4~5层水温差判定,在2#~4#风口和对面9#风口上部炉腹水温差长期异常偏低,也能说明问题。
2.5设备休慢风率高
7号高炉2006年1~8月份月休慢风率多数高于全厂平均水平。以8月份为例,在处理炉况期间休风率还达到2.1%。在8月4日3#风机故障停机高炉休风90分钟。8月28日3#风机再次停机造成高炉休风345分钟,无计划休风使高炉恢复困难。8月份高炉休风9次,除8月19日、30日休风55分钟更换烧漏风口外,其余为设备故障休风。8月份,重力除尘器跑煤气造成3次休风,其中一次为重力除尘器人孔跑煤气,两次为处理重力除尘器本体跑煤气。
2.6操作炉型不合理
7号高炉炉身大型模块在筑炉时在炉内预制,骨料分布不均,强度较差,炉料摩擦易侵蚀,开炉后不久降料面观察,炉内耐火材料破坏严重,大型模块无缝钢管全部露出,伸入炉内约100~150mm[4]。开炉以来,在严寒季节常发生炉况不顺,多次进行炸瘤;进入7月份, 11#风口上部6层炉腰冷却壁烧坏影响炉腰冷却,使该处渣皮不稳定。在8#、9#风口上部炸瘤孔两侧模块水冷管损坏,5#风口上部一根模块水冷管损坏,影响炉身、炉腰冷却,形成的渣皮易脱落。加上高炉长期频繁塌滑料,又进一步加剧了操作炉型不合理。
3炉况处理
高炉长期频繁塌滑料,炉况不顺,排除设备方面休慢风外,从7号高炉2005年生产正常时判断,热制度和造渣制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应该从送风、装料、冷却、喷吹制度和操作炉型方面考虑。
3.1有效抑止塌滑料
高炉从7月15日开始,转入炉况处理阶段。首先由230kPa减风到180kPa,暂时规定该风压为全风,降低冶强,控制全压差在100kPa(原来在125kPa),此时塌滑料明显减少。为了防止连续塌滑料致使炉温急剧下行,炉温由原来的[Si]0.40%~~0.55%改为0.60%~0.75%,适当稍微增加[S]由0.030%±0.010%为0.040%±0.010%。其次,抽机会缩小了风口面积,尽量打开中心气流,稳定有一周时间,频繁塌滑料基本消除,期间一直维持了矿批13000kg不动,只是过了有4、5天,才提高顶压,稳定全压差小幅度加风至190 kPa,后仍维持全压差不变,风压加至200kPa。
3.2优化出铁和设备等炉外生产环境
炉外生产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炉内操作的稳定。对于炉前出铁,首先把有水炮泥改为了无水炮泥,冲钻式开口机改为了液压开口机,但是铁口深度还是得不到保证,后来经过排查,发现液压泥炮有问题,可能局部油管路不畅通,在8月8日休风进行计划检修,彻底处理炉前液压系统故障后,铁口合格率逐步提高。在设备维护方面,重新修订了“岗位职工、班组长、维修工”点检制度,规定平时各个工种点检设备后必须到值班室由工长确认,收集易损坏设备档案,统筹安排,利用定期计划检修处理。认真分析轴流风机停机事故,避免发生类似情况。从2#热风炉开始先后更换了3座热风路格子砖,提高了风温,减小了风压波动。
3.3寻求相匹配的装料、送风和喷煤制度
炉况长期不顺,分析认为主要是送风、装料这两大基本操作制度不能相辅相成所致。在7月下旬,先缩小了6#、10#风口(见表1)。在喷吹制度方面,开始减风时,煤量由9.5t/h减为7.5t/h。随着风压加至200 kPa,在装料制度方面,由单环尝试走双环,高炉不适应。开始在0°~120°之间(从4#到6#、8#)变速布料,调整上部煤气流分布,后扩大3#风口,5#和12#风口对调,改变原始煤气流分布,上部再次把单环改为双环,炉况趋于稳定,逐步加风到210 kPa,此时扩大矿批为15500kg,改双环为O332O331O330C331C330C329C221不成功。最后调整3#、11#、14#风口,稳定走双环O332O431 C531C430,炉况一直顺行可以,频繁塌滑料现象消除。在恢复全风230 kPa的同时,稳定矿批13300 kg,逐步加焦炭负荷,以增加0.5t/h煤量为单位,煤量最后加至10.5t/h,炉况仍旧顺行良好。
表1 7号高炉风口调整情况
风口调整 |
对应炉况 |
6#、10#由Ø114mm→Ø100 mm |
配合减风,打开中心气流 |
14#长由L230mm→L260 mm |
便于维护铁口 |
3#由Ø114mm→Ø120 mm |
增大该部位煤气量 |
5#、12#对调,5#调为Ø100 mm,
12# 调为Ø114 mm |
改变操作炉型 |
11#长由L230mm→L260 mm,3#由Ø120mm→Ø100 mm,14#长由L260mm→L230 mm |
调整操作炉型 |
3.4强化维护合理操作炉型的管理
高炉控制风压后,随即降低了水压,由0.30MPa变为0.22MPa,减少冷却强度,对水温差较低的炉腰、炉腹部位控制冷却水量,提高水温差。随着塌滑料的减少,从风口有时能看到滑块,炉墙温度有所上升。炉况好转后,重新规范高炉各个部位炉墙温度范围和冷却水温差,保证合适的冷却强度。另外,结合炉顶煤气曲线,控制双峰型煤气流分布,稳定中心和边缘CO2比值,以保证合适的边缘煤气流。为了减少软熔带根部上下位移过大,要求工长尽量全风作业,稳定炉料结构,稳定风温、氧量和料速,稳定炉温,尽量避免亏尺。高炉如果出现亏尺,在赶料的时候,可以临时减风,但是慎重收α角度,禁止随意改变装料制度。
3.5稳定炉内操作和调整
炉内以稳定顺行为中心,统一四班操作,要求工长必须认真察看原燃料变化、风口状况和渣铁热度变化,严格控制料速和煤焦综合负荷。在检修热风炉时,定风温970℃左右,氧量1500~2500m3/h,调整煤量控制炉温[Si]在0.40%~0.55%。运用计算机无熔剂配料入炉,对炉渣碱度调整,以炉温正常时[S]在0.025%~0.035%为准,定量调剂酸矿(海南矿)配比。高炉减风时,要考虑矿批和风量相适应,缩小矿批;在渣中Al2O3偏高超过15%时,要适当降低渣碱度提炉温,减少煤比,积极稳定炉况。以少动、早动,争取主动为调整原则,尽量把影响高炉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稳定走双环布料模式,αo合αc的角度差控制在
1°~2°,原燃料条件好时取上限,原燃料波动大时取下限。
4效果
炉况经过调整以后,高炉顺行状况明显改善,杜绝了频繁塌滑料现象,产量增加,在抢修热风炉风温使用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焦比有所降低,生产指标得到了优化,其调整前后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对比见表2。
表2 7号高炉炉况调整前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对比
项目 |
时间
年月 |
利用系数
t/m3·d |
焦比
kg/t |
煤比
kg/t |
风温
℃ |
富氧率
% |
CO2
% |
[Si]
% |
[S]
% |
炉况
调整
之前 |
2006.2 2.92 463 137 1008 1.88 18.76 0.64 0.044
2006.3 3.73 428 151 1025 1.93 19.03 0.58 0.032
2006.4 3.65 435 157 1027 2.31 18.79 0.59 0.032
2006.5 3.78 423 148 1027 2.25 18.69 0.53 0.038
2006.6 2.98 430 137 995 1.49 18.80 0.55 0.033 |
炉况
调整
之后
|
2006.10 3.80 422 143 1019 2.32 18.84 0.63 0.033
2006.11 3.80 419 142 977 2.16 18.57 0.52 0.036
2006.12 3.54 427 146 969 2.30 18.32 0.51 0.034
2007.1 3.86 396 154 1039 2.46 18.39 0.53 0.035
2007.2 3.86 388 158 1066 2.67 18.88 0.54 0.036
2007.3 3.89 365 171 1080 2.50 19.01 0.47 0.032 |
5问题讨论
5.1塌滑料减风后易悬料
在7号高炉频繁塌滑料期间,曾发生多起减风到150kPa以下,高炉悬料。于是认为7号高炉炉型特殊,塌滑料不能减风,应该采取加净焦或退焦炭负荷,继续维持原来风压生产。这种观点不能苟同。减风控制冶强和压差是处理塌滑料最有效的方法,减风到150kPa以下易悬料,是风压变低后,不及时缩矿批,风量和矿批不适应造成的。按照同类型的6号高炉操作经验,减风到180kPa以下要缩矿批[5],风压太低大矿批放料,不利于高炉上部改善料柱透气性[6],是造成悬料的很重要的原因。
5.2休风灌风口与炉缸不活跃
高炉休风灌风口有炉缸不活跃的因素,但是对于在5月份发生的上述那一次,主要原因在于炉前出铁,尽管出了约160t渣铁,但是高炉并没有“透风”,按照出净渣铁的标志[5],铁量差较大。事实上,在7号高炉频繁塌滑料期间,对改善炉缸工作状况非常重视,曾采取多次加萤石、发展中心气流和控制水冷炉底冷却水量等措施。如果没有炉缸工作基本正常,高炉或许早就发生大量烧风口事故,炉况会更加恶化。
5.3进一步优化指标
7号高炉目前综合燃料比仍然高于6号高炉,其中有风温不高这个重要因素影响,但在高炉操作上还有待进一步摸索。高炉在强化过程中无例外地伴随着矿批的增加,一般矿批(t)是风量(m3/min)的1.00%~1.25%[7]。7号高炉布料溜槽是1.6m,而国内同类型高炉多为1.9m,装料制度目前又采用小矿角、小焦角、小矿角差,可以考虑在高炉顺行得前提下,适当减少球团比例,避免过小的炉内矿带炉料的滚动和滑动随机性变大[8],结合采用中心加焦,扩大矿批增加矿角差走多环布料,炉内构筑平台和滚动形成的料面[9],控制高炉中心合适的矿焦比,稳定顺行,提高煤气利用率。
6结语
高炉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出现故障时,需要冷静下来,系统地认真思考,逐步排查问题,抓住主要矛盾,不断摸索实践。安钢7号高炉频繁塌滑料主要是装料和送风制度不相适应,受出铁和热风炉、风机等外围因素影响,导致操作炉型不合理形成的。适当降低冶强,控制压差是处理频繁塌滑料的有效手段。通过有针对性处理问题,系统优化,使高炉经济技术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