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市场2007年运行情况回顾与2008年展望
黄金干
一、2007年我国焦化行业运行主要情况与特点
2007年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并取得巨大发展成就之年,也是我国焦化行业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焦化行业准入条件》等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方针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平稳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转变之年,行业运行具有比往年更加明显的特点。
1.市场需求旺盛,拉动焦炭生产继续较快增长
2007年,我国粗钢、生铁产量分别达到48966万吨和46954万吨,同比增长16.8%和15.19%,其产量规模己连续12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大量消费焦炭的铁合金、电石全年产量分别达到1.747万吨和148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2.1%和18.4%;大量消费铸造焦的机械行业,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3040亿元,同比增长32.03%,其中汽车产量达888.7万辆,同比增长22.1%……等等。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焦炭高需求的拉动,我国焦炭日产量水平从2006年12月份的88.26万吨,逐月攀升至2007年12月份的95.42万吨。
据国家统计局快报显示,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焦化企业生产焦炭32894万吨,同比增产16.29%。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根据国家统计局快报数据,以及对各会员企业统计和有关地区焦炭生产情况的调研分析,预计2007年全国总计焦炭产量约33554万吨,同比增产3876万吨,增长12.72%,其增幅比上年回落4.42个百分点,但总体仍呈较快增长态势。2007年中国焦炭产量约占全球焦炭总量的60%。
产焦大省焦炭产量继续高增长。2007年,山西、河北、山东、河南、辽宁、内蒙古、陕西、江苏、四川、云南、等10个焦炭产量>1000万吨的省区,生产焦炭26284万吨,其产量占全国焦炭生产总量的78.29%;同比增产3250万吨,其增产量占全国焦炭增产总量的85.84%;同比增长14.1l%,其增产幅度比全国增产幅度高1.39个百分点。
2.国际市场焦炭需求上升,价格高涨,我国焦炭出口增加
按国际钢铁协会统计等有关方面数据测算,2007年全球粗钢产量约达13.43亿吨,同比增长7.5%;高炉生铁产量约达9.53亿吨,同比增长8.2%,相应消耗焦炭将超过5.6亿吨。其中除中国外,其他国家及地区分别生产粗钢、生铁约85426万吨和48373万吨,分别增产3325万吨和1473万吨、增长约4.05%和3.14%,相应增加焦炭消费约700万吨左右。
2007年,中国出口焦炭1530万吨,同比增加80万吨,增长5.52%;总计出口金额30.54亿美元,同比增长52.12%。中国焦炭出口关税由5%增至15%,以及国际市场焦炭需求的增加,焦炭出口平均离岸金额由上年的138.49美元/吨攀升至199.61美元/吨,同比上涨61.12美元/吨,提高44.13%。
3.产业结构优化,机焦产量增长幅度加快、比重提高
2007年,预计的全国约33554.万吨焦炭产量中,机焦产量约达30537万吨,同比增长16.20%,其增产幅度比行业平均增产幅度高3.49个百分点;其产量比重从上年同期的88.28%上升至91.01%,提高2.73个百分点。土焦、改良焦产量从上年同期的约1450万吨下降至2007年约772万吨,同比下降约46.76%;其产量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87%下降至2007年的2.30%,同比下降2.47个百分点。
从相关部门数据分析看,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炼焦企业生产焦炭32894万吨,同比增长16.3%;其中重点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的焦化厂生产焦炭9948万吨,
其产量比重从上年同期的32.47%下降为2007年的30.24%,下降2.23个百分点;其产量同比仅增长11.06%,且其增幅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其他独立炼焦企业生产焦炭18944万吨,同比增长18.72%,其产量比重从上年同期的67.53%提高至2007年的69.76%,提高2.23个百分点;其产量增幅比重点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焦化厂高7.66个百分点。
据已上报到炼焦协会的企业统计数据看,2007年机焦产量≥100万吨的焦化生产企业已达62家,比上年增加7家,其总产量达12883万吨,比上年增产2628万吨;焦炭产量占全国焦炭总产量比重为38.39%,比上年增加1.35个百分点。其产量规模大于500万吨企业有鞍本、宝钢、唐钢、武钢等4大集团公司焦化厂,其中鞍本集团焦炭产量达1014.92万吨,宝钢、唐钢、武钢3大集团焦炭产量分别达到809万吨、552.42万吨、538.05万吨。
4.产销基本平衡,焦炭消费继续较高增长,增长幅度回落
2007年,我国钢铁冶金、化工、有色冶炼、机械铸造等焦炭消费大户(行业)产品产量的高增长,强力拉动了全国焦炭消费的高增长。全国焦炭表观消费量约32024万吨(按总产量33554.万吨计),同比增长13.81%,其增幅同比下降3.51个百分点;比“十五”期间平均增幅低4.34个百分点,仍然处于消费的较高增长时期。但焦炭表观消费量增幅高于焦炭生产量增幅1.09个百分点,略显出焦炭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紧俏,焦化企业焦炭库存的下降。尤其是一批钢铁企业3000m。以上大型高炉的建设,焦炭质量要求提高,优质焦炭资源更为紧俏。
5.新焦炉大型化,产能增加,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淘汰落后加快推进
2007年,新建已投产焦炉41座、产能2153万吨。其中5.5m捣固焦炉和6m及以上大型焦炉23座,产能达1425万吨,占新建投产焦炉总产能的66.19%;其他新建焦炉均达到《焦化行业准入条件》规定4.3m炭化室高度,且多为捣固焦炉。
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政府部门宏观调控、淘汰落后工作力度的加大,环保整治力度的增强,炼焦煤资源缺和价格的不断上涨,一批既无化产回收、又无煤气利用和环保设施的小焦化厂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焦化行业淘汰落后进程加快。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粗略统计,继2006年,在北京焦化厂和天津二煤气厂总体关停的同时,2007年又有扬州中燃焦化厂、西安焦化厂整体关停,山西、内蒙、陕西、河南、贵州、河北、山东等一批土焦、改良焦、小兰炭被取缔,一批落后小焦炉被淘汰关停。2007年,全国总计关停淘汰落后焦炉产能约2200多万吨,其中土焦、改良焦、兰炭炉产能约。700万吨,小机焦炉约1500万吨。
2007年,又先后有马钢、包钢、济钢、柳钢、本钢、通钢、鞍钢等10套、相对应炼焦产能1110万吨的新建干熄焦装置投产,使我国干熄焦总产能达到5800多吨/小时,这些干熄焦装置基本上都配套建设在钢铁企业的焦化厂,使我国钢铁企业焦炭生产干熄焦率达到45%以上。为我国焦化一钢铁行业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5.技术进步、技术改造和严格管理,节能减排取得良好成效
随着《焦化行业准入条件》以及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深入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在焦化行业得到高度重视。一批新焦炉环保设施“三同时”建设投产;一批老焦炉加快环保设施的配套改造,焦炉装煤除尘、出焦除尘、地面站除尘、污水处理以及尘泥、废水、焦炉煤气的回收处理与循环利用设施、煤场挡风抑尘设施建设等,推进了一批焦化企业加快获得了《焦化行业准人条件》公告(2007年又有34家、总产能3740万吨经严格检验审查,获准被《公告》),至此,先后三批获《焦化行业准人条件》公告企业达140家,总产能约1.6亿吨以上。
2007年,约2200万吨产能的土焦、改良焦、小半焦炉设施被取缔,和小(老)机焦炉被关停,减少了至少约800万吨/年以上炼焦煤的浪费和40亿立方米/年焦炉煤气的放散和对环境的污染;10套对应焦炭产能约1110万吨/年干熄焦装置的建成投产回收蒸汽发电、节约用水和污水处理、回收焦粉等,年可节约标准煤33万吨/年。截至2007年底,我国已投产干熄焦装置54套,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炼焦生产干熄焦率达45%以上;一批捣固焦炉的建设投产,可以多利用弱黏结煤,节约优质炼焦煤,仅2007年投产的15座、总产能695
万吨捣固焦炉,每年可多利用弱黏结煤130多万吨,相应节约了优质炼焦煤。济钢300t/h煤调湿项目的成功投产;山焦股份等企业提前关停落后的、严重污染的粗苯、顺酐酸洗法加工装置等等,均极大地促进和改善了焦化企业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水平。
2007年,重点统计的大中型焦化企业焦炉煤气产生量同比增长6.7%;焦炉煤气利用率达到96.85%,同比增长1.04个百分点。焦炉煤气放散率同比下降1.71个百分点。炼焦耗洗精煤下降2kg/t焦。在一批大中型和特大型新焦炉投产情况下,炼焦工序能耗继续保持137kg标煤/吨水平。焦炭质量的提高,大量干熄焦装置的采用,重点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高炉入炉焦比392kg/吨,同比下降3kg/吨。
6.优质炼焦煤资源紧缺,价格高位运行
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全国生产煤炭25.23亿吨,同比增长8.2%;生产洗精煤6.244亿吨,同比增长18%,为我国炼焦生产创造了较为宽松的资源条件。但优质炼焦煤资源紧缺,价格不断攀高。同期国内炼焦煤出口254万吨,同比下降41.7%;进口炼焦煤622万吨,同比增加33.48%。据对部分重点大中型焦化企业调研统计,2007年12月份炼焦煤综合采购成本已达到837.58元/吨,同比增长23.14%。山西省内一批独立焦化企业和广东地区的一些钢铁企业焦化厂综合采购成本已突破1000元/吨。从加拿大、新西兰、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进口炼焦煤均已突破120~130美元/t。
进入2008年以来,国内多数焦化企业炼焦煤综合采购成本已突破1000元/吨。
7.化产品回收加工、焦炉煤气利用水平提高
随着炼焦煤资源的日益紧缺和价格的不断攀高,以及节能减排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焦化企业都面临着焦炭生产高成本和盈利能力,以及严格的环保要求的严峻考验,促进了焦化企业对焦化产品回收和焦炉煤气充分利用的高度重视。继云南曲靖大为、河北建滔首创焦炉煤气制甲醇取得成功以来,又先后有云南大为的第二套、山东兖矿国际、山东海化、陕西黑猫、河北旭阳、唐山中润、山西潞宝、山西稷县、内蒙庆华等焦炉煤气制甲醇装置投产,总产能已达190万吨。先期投产的企业2007年甲醇产量达38万吨,高效利用焦炉煤气约7.6亿m3。
2007年,全国机焦生产应回收煤焦油约1230万吨,实际回收焦油量约860万吨左右,约有370万吨左右没有回收。全年出口煤焦油20.59万吨,同比下降4.37%,焦油加工量约在520万吨左右。其中较大的焦油加工企业达60多家,年加工能力近820万吨左右。年加工规模达10万吨以上企业约29家。宝钢化工公司4套加工装置、加工能力已达60万吨;山西焦化2套、加工能力达35万吨;鞍钢化工总厂30万吨;山西宏特达30万吨等。
煤焦油加工中煤沥青产量约占55%左右。2007年,产出煤沥青约400万吨左右,出口38万吨,同比增长24.17%;国内市场消费量约350万吨左右,其中生产铝用炭素制品消耗煤沥青达170万吨左右、生产石墨制品和其他炭素制品消费38万吨左右。
按吨机焦回收粗苯量0.9%一1.3%测算,2007年我焦炭生产中应回收焦化粗苯300万吨左右,预计实际回收量约200万吨左右。其中出口19.89万吨,同比增长5.06%;国内回收加工生产中,宝化、武钢焦化、石家庄焦化、马钢焦化、济钢焦化产量居前列。
化产品回收深加工以及焦炉煤气的高效利用均极大地促进了焦化企业环境保护水平提高和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
8.焦化产品价格提高,焦化企业经济效益改善
2007年以来,炼焦煤资源紧缺和价格的高位,焦化企业面临生产高成本和企业亏损的巨大压力,多数独立焦化企业延长结焦时间,以煤定产,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焦化产品回收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在焦炭生产增幅减缓,需求持续紧俏,焦化产品价格逐步攀升,焦化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焦炭价格指数(>~40mm粒度)由年初的225.35点攀升至年底的286.02点,提高60.67点,提高26.92%,平均价格达1453元/吨,同比提高311元/吨;煤焦油价格指数从年初的244.37点攀升至年底的318.57点,提高72.2点,提高30.36%,平均价格达2283元/吨,同比提高674元/吨;粗苯价格指数从年初的410.46点波动攀升至年底的438.29点,提高27.83点,提高6.78%,平均价格达5047元/吨,同比提高491元/吨。
由于炼焦煤资源紧缺以及运输的困难和价格的不断上涨,进一步推动了焦炭价格的攀升。目前,≥40mm粒度焦炭价格指数已再攀升至355.31点,比去年底又提高了69.29点,提高24.23%,平均价格已达1805元/吨,比去年底提高352元/吨,个别地区焦炭最高价格已突破2100元/吨;煤焦油价格指数为328.04点,比去年底提高7.47点,平均价格达2337元/吨,比去年底提高254元/吨;粗苯价格指数为451-2点,比去年底提高12.91点,提高2.94%,平均价格达5195元/吨,比去年底提高148元/吨。
焦化产品产量增长、节能减排、价格的回升等,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据部分独立核算焦化企业统计,2007年1~11月实现销售收入2242亿元,同比增长44.4%;实现利税306.49亿元,同比增长83.22%,成为近年来行业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年。
二、2008年焦炭行业发展与市场供需形势展望
综合国内外政治、经济等形势和各方面权威机构预测分析判断,2008年世界经济总体仍继续看好,虽然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世界金融动荡、美元持续贬值、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石油、煤炭、铁矿石等能源资源价格高涨等不确定因素增加,将波及全球经济趋缓,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地区)经济将继续保持一定增长,尤其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经济增长仍保持强劲。经济的高增长必然带动钢铁、焦炭等原燃材料等生产资料的高需求。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钢铁、铁合金、电石、化工、有色冶炼、机械铸造等行业仍将继续较高增长,南方冰雪灾害重建,钢铁一焦炭消费仍将平稳增长;预期全年焦炭需求有达到3.6亿吨的可能。焦化行业发展在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等严峻挑战的同时,仍然面临较好的市场机遇。
1.全球经济继续向好,焦炭需求仍然强劲
当今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经济固然是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引擎,但不是驾驭全球经济唯一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上升,目前新兴市场GDP已占全球GDP总量的50%,贸易量占400k,,外汇储备占70%,已具备较强的能力应对经济风险。我们必须辩证地认识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积极应对新矛盾、新问题,不仅要关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趋缓,更要关注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强劲增长,美国经济减速,对全球经济将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新兴经济体强劲增长的趋势并未改变,特别是“金砖四国”(印度、巴西、俄罗斯、中国)和“维斯塔五国”(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阿根廷)经济前景依然向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1月预测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4.1%,仍为较高增长水平。
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基本完成,钢铁需求与生产经历了近几年新一轮高增长后,已渐进入平稳趋缓发展时期;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加快增长,使全球钢铁生产与需求仍将保持增长。2007年,全球生产粗钢13.435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5%,生产生铁5.43亿吨,比上年增长8.2%。全球消费焦炭突破5.6亿吨,同比增长8.19%。2008年全球经济增幅可能放缓,但经济继续增长、钢铁一焦炭需求增加的基本没有改变。
据国际钢铁协会近期预测,2007年全球钢材表观消费量达11.972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8%;2008年将达到12.786亿吨,再增长6.8%,其中中国增长11.5%。按此推测,2008年全球粗钢产量将突破14亿吨,生铁产量突破10亿吨,全球焦炭表观消费量将有突破6亿吨的可能。
2007年12月末,CRU国际市场钢材综合价格指数176.2点,比2006年末上涨17.3%,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平均钢材综合价格指数167.2点,比上年同期上涨10.5%。2008年2月末,CRU国际钢材价格指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00.9点,比上月再上升12点;国内市场2007年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125.12点,比上年末上涨18.99%;全年平均113.49点,同比上涨8.16%。2008年2月末,国内钢材价格指数再创历史记录,达到135.17点。近期出口焦炭价格已突破500美元/吨高位,再显全球钢材一焦炭市场的繁荣。
2.国内焦炭需求将继续增加,增长幅度将平稳回落
2007年,我国GDP增长11.4%,其中出口拉动增长占2.7%,投资拉动占4_3%,消费拉动占4.4%,消费拉动增长已占到第一位,为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国内外有关权威机构预测,2008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仍将保持23%左右的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将保持18%左右的增长速度,主要用钢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到2007年末,我国已具备年产5.5亿吨粗钢的生产能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计,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将继续增长约6.3%~10.4%,其产量将可能达到5.2亿~5.4亿吨,同比增长3076万~5076万吨。相应需要高炉生铁4.99亿~5.18亿吨,同比增长约3000万~4900万吨,加上其他行业需求的增长,约全年需要增加焦炭消耗1800万~2900万吨,考虑到钢铁企业及有关行业的节能降耗,全年仍有1500~2500万吨左右焦炭产量的增长需求。但粗钢和生铁产量的增长幅度均将比上年同期下降8~5个百分点,焦炭消费实际增加量也将相应减少,焦炭产能释放空间仍将主要受制于落后产能淘汰和焦煤供应的制约。
3.炼焦煤进口增加、焦炭出口将可能略低于上年水平。出口价格将稳中有升
随着同际市场炼焦生产能力的增长,国内焦炭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价格的不断攀升,国家加大“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控制,焦炭出口关税已进一步提高到25%,国际市场对中国焦炭依存度将日趋下降,预期2008年焦炭出口量将略低于2007年1530万吨的水平,煤焦油、粗苯等焦化产品进出口市场仍将平稳为主。但由于出口关税的提高、炼焦煤价格的不断攀升,我国焦炭出口价格将稳中有升。炼焦煤进口将继续增加,出口将继续下降,价格仍将高位运行。
4.新建焦炉产能继续增加,淘汰落后继续推进
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调研情况分析看,淘汰落后产能问题虽有所加快,但仍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各地焦化企业产能扩张势头仍然强劲。2007年以来新建投产焦炉达41座、产能超过2000万吨。2008~2009年在建和拟建有可能投产的机械化大中型焦炉产能高达5000万吨以上,其新增产能将超过预期焦炭需求的增长,还不包括陕西、宁夏、内蒙古地区在建和拟建大型的兰炭生产焦炉。
总的看,近两年来每年焦炉新建新增产能均超过淘汰落后产能,焦炭市场供求的基本平衡,主要在于焦煤资源的制约和一批独立焦化企业的延长结焦时间的减产,一批老焦炉或城市焦炉煤气供应企业因天然气置换的关停和一批落后产能的淘汰。尽管新建焦炉都是4.3米以上、且以6米以上为主的大中型焦炉,但高水平新增产能规模的过大,同样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独立焦化企业产能扩张必需把握长远的市场定位。
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高度重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炼焦煤资源紧缺和价位不断上涨等高成本压力,焦化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将进一步加快。
5.焦炭生产成本居高难下,焦炭市场价格将企稳趋升,但基础并不稳固
我国焦化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很大的发展基础,当前仍然面临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尤其钢铁工业等平稳发展对焦炭市场的巨大需求的极好机遇;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上游炼焦煤资源紧缺和价格的不断上涨、生产成本不断攀高,以及资金紧张,下游钢铁原燃材料价格与成本高增,以及钢材市场价格波动,严重挤压焦炭市场的严峻挑战,虽然目前焦炭价格高位,但其利润空间极为有限,且上游原燃料涨价而不断向下游传递的高价位下盈利的基础并不稳固,只卖焦炭已难换回买煤钱,如果化产品回收和焦炉煤气利用搞不好的话,企业仍将面临亏损局面。与此同时,煤焦油、粗苯等化产品回收和精深加工,以及焦炉煤气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与市场开拓也仍然是相当多数焦化企业并没有完全解决的难题。我们的焦化企业必须居安思危,不要盲目追求企业数量规模的扩张,抓住当前市场的极好机遇和较好的资金环境,加大技术创新、环保治理投入,焦化产品以及焦炉煤气高效利用的技术攻关和市场开拓,夯实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6.从加强化产回收综合利用着手,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焦化产业既是大量消耗煤炭、电力等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又是为下游行业提供转换能源,同时产出高价值化工产品的高技术产业,同时肩负着节能减排的重要使命。无论是从清洁生产和环保治理出发,还是提高焦化企业经济效益的追求,煤焦油、粗苯等回收深加工以及焦炉煤气制甲醇、二甲醚等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都应得到加快发展和提高。随着一批大型煤焦油加工装备的陆续投产以及石油价格的持续高位运行,煤焦油等焦化产品资源将日趋紧俏,价格将随国际市场石油等价格高位波动。焦化产品和焦炉煤气回收利用搞好了,节能减排工作就必将能上一个新台阶。
中国的焦化产品市场广阔,焦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当前的中国炼焦行业正处于淘汰落后、结构调整时期。国家将通过市场的、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加大淘汰落后、环保治理、调整结构工作力度;盲目投资、无序扩张、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将进一步得到抑制;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清洁生产、环保治理、联合重组、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升级工作将进一步得到加强;我们的焦化企业要抓住当前结构调整的极好机遇,加大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工作力度;深入研究市场、积极适应市场,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将努力适应行业发展新变化,不断提高为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服务协调水平和能力,共同为促进焦化产品市场的平稳运行和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本文作者: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