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换另外一幅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所有  文献  资讯  行情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焦化技术  炼铁技术 炼钢技术  烧结技术 球团技术 轧钢技术 国外技术 质量标准 操作规程 企业名录 冶金专利 视频中心 兑换中心 会员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行业聚焦 >> 新品研发
上汽通用五菱的2012增长法则
发表时间:[2012-03-21]  作者:  编辑录入:冶金之家  点击数:261

如果说去年下半年,外界对上汽通用五菱(SGMW)刚刚宣布的乘用车品牌宝骏,还有“生不逢时”的担忧的话,半年后这种担心变成了意外。作为这个公司的总经理,沈阳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有激情的团队。在过去的一年中,这个团队带领五菱和宝骏两个品牌,给上汽、通用和五菱三个股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财报。

2011年SGMW销售130万辆,同比增长5.3%。宝骏630更是首战告捷,超过首年上市完成2万辆的任务。同期整体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611.22万辆,同比下降2.56%,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37个百分点,而SGMW主力产品所在的微车市场整体下滑率更是高达10%。面对这一组数据,沈阳的回答很简单“我们还是凭着激情在做”。

在企业界普遍不看好的2012年,沈阳仍然为SGMW制定了不低的业绩计划,并对宝骏汽车提出了2012年“日销量过百,周销量过千,月销量过万,成为行业领先者”的目标。

耐心很重要

记者:2011年行业整体下滑的形势下,SGMW靠什么在竞争最充分的中低端市场保持领先?

沈阳:近年来商用车、微车行业在国家两年的消费激励政策驱动下,产销量快速增长,厂商们在此驱动下也纷纷上产能,新进者跃跃欲试,营造出微车即将进入大跃进的假象,结果2011年微车行业出现负增长10%。

我们一时也陷入困境,4月份销量跌破7万辆,怎么办?我们决定还是从市场源头抓起。去年7月份,我们80多位总监级的中层领导,分两批完成了对市场的走访。根据走访市场反馈的信息,我们了解了真实的市场需求。然后,执委会快速决策,在产品的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加大了热销产品的产量,并对售后服务、经销商的营销模式,都提出了改善意见,可以说是整个体系竞争力得到了提升。

市场也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一系列改革之后,12月销量突破15万辆。全年商用车实现销售121万辆,市场份额从2010年的39.4%提升至45.3%,其中五菱宏光年度销量突破22万辆,公司第六次蝉联微车全国销量第一,五菱之光(平台)进入福布斯全球最畅销车型前三甲,又重新体现出SGMW的真正竞争力。

记者:上汽通用五菱从来没有做过轿车,而宝骏用半年时间就冲进了细分市场前三,关键因素是什么?

沈阳:还是靠激情在做,现在不管价值链的哪端都有激情。

记者:现在你把SGMW定位成一家商用车企业还是一家乘用车企业?

沈阳:主要还是商用车,乘用车是锦上添花。而且在乘用车业务上,我们首先老老实实把第一款产品做好,实际上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经验的积累,那就慢慢去梳理,你只能保持更好的耐心去做。

2012增长法则

记者:你对未来五年的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如何判断?

沈阳:平稳增长的可能性很大。从企业内部来说,我们还将继续按照“学习成长再学习”的步伐,更加注重产品品质、服务水平、体系能力的提高,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来应对新的挑战;另一方面,我们将通过与经销商、供应商伙伴的精诚合作,在整个价值链中形成目标一致的看法和理解,共同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难关。

记者:SGMW的基数已经很大了,SGMW的增量如何来实现?

沈阳:五菱还有新的发展空间。譬如我们的宏光出来之后,开发出一个新的细分市场,这就超出我们的预料。还有海外市场,我在印度就看到,宏光完完全全是乘用车,他们就把这款产品和丰田的一款产品对比,所以这个产品在印度的定价要比赛欧高2000美金。

记者:中国现在是一个汽车消费大国,将来会成为一个制造大国,向出口海外发展吗?

沈阳:肯定会的,就像当初简单的制造业进入中国一样,十年后中国作为全球汽车制造业中心的趋势是不可能扭转的。中国汽车工业目前还是经验积累的过程。我们很多企业过去还没有完全经历过一个产品的完整的生命周期,所以没有什么经验积累。随着时间的延长,经历产品从整个周期走下来,流程、标准所有的情况就容易得到了,也就有机会开始自己的产品研发。

记者:我们已经进入印度市场,两个股东方的目标很明确啊,股东方对你们有什么要求?

沈阳:印度市场也很大,大家都认为这是第二个中国,这是毫无疑问的。这只是时间问题。我们的产品在那里有竞争力,主要的竞争对手也在里面。那里,我们有一定的机会。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 扫一扫,访问冶金之家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友情链接,请加QQ:1525077243
更多合作单位
版权所有:冶金之家 www.GTjia.com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   客服传真0311-80927348  客服邮箱gtjiacom@126.com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冶金之家QQ群] 炼铁技术交流群:53122098 炼钢技术交流群:116793970
工信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11014312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不承诺拥有其版权 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