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安钢永通2×8 m2竖炉球团工艺始建于上世纪709三代中期,1999年和2001年分别对2#、1#竖炉本体及部分配套设施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球团矿产质量均有了明显提高,但与全国同行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3年,公司决定对球团工艺进行大的改造,新上配料、烘干、润磨系统,以取代现有的配混料系统,同时预留了3#竖炉的产能。随着集团公司三步进战略的实施,2 200m3高炉的建设,球冈矿的缺口越来越大,现有的永通球团强度不能满足大高炉需要。因此,集团公司决定在永通公司新建3#竖炉,并对3#竖炉所产球团矿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即品位达到63%,转鼓指数大于90%,抗压强度达到2 000 N/个以上,所产球团矿全部供给股份公司炼铁厂2 200 m3高炉。在新建3#竖炉中,开发与应用了国内最先进的工艺与设备。竖炉建成后,通过达产实践,球团矿产质量较先前有了长足的进步,部分生产指标国内领先。
2 新建3#竖炉工艺介绍
由于在润磨工序中已预留了新建3#竖炉的产能,新建系统只有造球以后的生产系统。3#竖炉主要设计参数:焙烧面积8 m2年产球团矿45万t,作业率93.00%,,利用系数6.90 t/(m2·h);燃烧室最高温度1 200℃,炉内焙烧温度1250℃;煤气耗量、助燃风量、一冷风量分别为14 000 m2/h、14 000 m2/11、4 8000 m2/h。在新建系统中,引进与开发了国内最先进的工艺与设备,介绍如下:
2.1 6 m圆盘造球机的投用
2004年6月,安钢本部的第二步走战略开始起动,新建的2 200 m3高炉于2005年10月竣工投产,要求永通在2005年9月底建成3#竖炉,为大高炉提供合格的优质球团矿。6 m圆盘造球机于2005年7月16日正式投产,随着大球盘的试生产,生球质量大为改观,生球抗压强度由15 N/个提高18 N/个以上,落下强度由原来的6次/个提高到8次/个以上,8~16mm生球合格率南75%提高到85%以上。
2.2 50辊单电机传动瓷辊筛的应用
随着超宽、超长单电机传动辊筛在链箅机一回转窑生产工艺中的应用,竖炉生产厂家也越来越认识到辊筛的重要性,随着辊筛的加宽、加长,生球中的含粉率大为降低,生球质量进一步提高。在永通新建的3#8 m2竖炉工程中采用了50辊单电机传动瓷辊筛。该生球筛前41辊筛小球(小于8 mm);中间7辊筛出合格生球(8~1 8 mm),再通过皮带、布料跑车入竖炉;最后2辊将大于18 mm的生球破碎,破碎后的粉末与筛下小球通过皮带机输送到造球系统。对比1#、2#竖炉的25辊瓷辊筛的筛分效果,结果表明生球中的含粉率大为降低(由3.2%降到0.8%),大于18 mm生球由15%降至1%以下,生球质量明显好转,表面光洁度改善,落下和抗压强度提高。
2.3竖炉炉型优化及提高耐材衬砖的标准
在新建3#竖炉中,总结第一、二代炉型结构经验,进行了第三代炉刑结构优化设计。首先对“导风墙一干燥床”低压焙烧工乞重新认识,审时度势地分析其存在的不足,适当降低焙烧面积,加宽导风墙宽度,冷却风口上移,使冷却风“炉内短路”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增加高温热气流进入导风墙的风量,减少冷却风下行及对均热带、焙烧带的影响。二是进一步扩大烘床面积,减小烘床角度,实现了均匀薄料层大气流干燥,减少了生球塑性变形与粘结,保证了球团矿成品率的提高。二三是降低预热焙烧带高度,减少喷火口喷出热废气阻力,提高焙烧均匀性。四是炉身四角及导风墙与炉身夹角均采用弧形衬砖设计,减少了炉身粘料、结块,保证了炉况顺行。
根据炉身各部所受高温气流冲刷、化学侵蚀及机械应力作用的特点,火道砖、预热焙烧带采用了特级高铝砖,冷却带、均热带采用一级高铝砖,燃烧室、分配室采用二级高铝砖,燃烧室、分配室及炉内侧炉皮全部进行耐火喷涂处理,分配室顶采用拱顶砖+浇注料处理,保温砖与炉衬砖每隔七层用高铝砖咬合一层,防止炉墙出现两层皮现象,从而提高一代竖炉整体寿命。
2.4 PW型高炉煤气专用烧嘴的投用
Pw型高炉煤气专用烧嘴是哈尔滨华宇的专利产品。该烧嘴中高炉煤气及空气的送入均采用直流形式,与老式环缝蜗流烧嘴相比,烧嘴出口处无局部强回流,即使高炉煤气内含尘量偏高亦不会使灰尘及杂质滞留在烧嘴出口处,因此不会堵灰。另外,该烧嘴点火极为安全、方便,可采用火把点火,将点燃的火把从看火孔处插入,通入高炉煤气后即可点燃。第三三,该烧嘴中高炉煤气经过适当几何形状及尺寸的喷口,以较高速度喷出,助燃风通过配风装置亦以高速度沿高炉煤气剧边送人燃烧室,较高的流速可保证空气与煤气充分混合,以得到高的燃烧效率。
2.5轻型带冷机的引进
在新建3#竖炉中,球团矿的冷却由原来的二次冷却T艺改为炉外的轻型带冷机。带冷机有效面积为30m2,采用3台G4—73No12D风机冷却,冷却后球团矿温度在100℃以下,从而提高了成品输送皮带的使用寿命并确保冷料人高炉。
2.6防过湿系统在竖炉上的开发与应用
竖炉干燥床采用屋脊彤(即干燥水梁上铺通风箅条),干燥床角度一般在35~400。正常生产时,合格生球均匀地铺在干燥床上,料层厚度约为150—200 mm,预热带上升的热废气和从导风墙出来的热风(300~400℃)在干燥床的下面混合,其混合气体的温度为500~700℃,穿过干燥床与白干燥床顶部下滑的生球进行热交换,达到使生球干燥的目的。
生球在布到干燥床的上部时,由于干燥床下部的热废气温度较高,热交换非常剧烈,生球在脱除物理水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爆裂现象,导致炉内粉末增加,降低炉内透气性,最终影响焙烧的均匀性,产生部分未烧透、抗压强度低的球团矿。另外,受到干燥床面积及热气流流量的限制,竖炉的生产能力也受到了限制。
在安钢永通新建3#竖炉中,干燥床上增设防过湿系统,可以减少生球爆裂,球团矿成品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测算热废气流量可提高25%左右,干燥速度提高10%以上,球团矿产量增加10%左右。
3 新建3#竖炉投产情况
3#竖炉正式开炉一周后,主要存在以下大的问题:
1)下部炉底排料除尘效果差,四处漏风、扬尘;
2)D850风机噪音大,影响厂区外生活区正常休息;
3)大水梁汽化冷却汽包振动大,汽包附属设备(双色水位计)波动大,致使双色水位计灯管多次烧毁;
4)带冷机台车在头尾部改向时漏料严重,主要是台车设计存在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3#竖炉项目指挥部及时分析总结,拿出处理措施。在一周后的停炉处理过程中,指挥部有关专业人员与施T单位紧密配合,将存在问题及时处理。
4 达产实践
在接下来的半年多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大致经过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5年9月底至12月底。球团生产所用原料以东北酸性磁铁精矿和俄罗斯精矿为主,另外配5%左右的炼钢污泥湿粉,膨润土配比稳定在1.0%~1.5%,生球强度稳定,粒度符合要求。同时,公司1#发电机组正在检修,竖炉生产用煤气量相对多些,3#竖炉生产基本正常。主要生产操作指标为:煤气量1 l 000m3/h,助燃风量17 000m3/h,
燃烧室温度1 080℃,日产球团矿1 350 t,利用系数7.03 t/(m2·h),转鼓指数93%,抗压强度2 250 N/个。
第二阶段,从2006年初至2006年2月底。球团生产所用精矿改为70%,的涞源碱性矿加30%俄罗斯精矿,加之天气寒冷,冻决增多,炼钢污泥湿粉无法配加,膨润土配比增至3%左右,生球质量大大降低。另外,原料中的MgO含量增至3.5%左右,同时1#发电机组正常开机,煤气量更显不足,燃烧室温度南1 1 30℃逐步升至1 150℃、1170℃,最后升至l 200℃,球团矿强度才逐步提高到2 000N/个左右,但产量下降明显。主要生产操作指标为:煤气量9 000 m3/h,助燃风量11 000m3/11,燃烧室温度1 170℃,日产球团矿1150t,利用系数5.98 t/(m2·h),转鼓指数90%,抗压强度2 020 N/个。
第三阶段,从2006年3月至2006年4月中旬。球团生产所用原料恢复为以东北酸性磁铁精矿和俄罗斯精矿为主,另外配5%左右的炼钢污泥湿粉,膨润土配比稳定在1.0%~1.5%,生球强度稳定,粒度符合要求。但由于煤气不足,生产指标相对于第一阶段仍有差距。
第四阶段,从5月上旬开始,公司新增了一根ø1120 mm的煤气总管道取代原ø820mm的煤气总管道,煤气量大增,基本满足竖炉正常生产需要,3#竖炉主要生产指标全面提高(见表1)。

5 结语
随着一批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3#竖炉生产指标大幅提高,球团矿产质量稳定,满足了股份公司2 200 m3高炉的生产需要,大高炉各项指标不断提高。另外,防过湿系统在竖炉上的开发与应用,使竖炉增产明显,最近公司将该技术申报了国家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