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2005年电炉炉料结构各阶段的特点及电炉工序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提高入炉铁水比例有利于降低电炉钢成本和改善产品质量。
关键词: 炉料结构 铁水比 成本
1 前言
自2005年以来,由于受到外部钢材市场原因及碳氧枪改造等内部条件的变化,电炉炼钢厂及时调整炉料结构,以便进一步降低电炉钢生产成本,增加电炉钢市场竞争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入炉结构及兑铁方式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需要说明的是因市场原因电炉炼钢厂未满负荷生产,特别是第四季度,下面所涉及的成本分析仅针对电炉工序。
2 各阶段炉料结构构成及特点
1)第一阶段(1~3月):10%铁水+废钢
本阶段电炉加料方式为10%铁水通过溜槽连续加入炉内,废钢通过Consteel加料系统加入炉内。本阶段主要特点是,铁水溜槽的使用制约了铁水比的提高,入炉铁水比低,钢水终点碳低,易造成钢水过氧化,废钢质量不稳定,且Fe含量较铁水低,钢铁料消耗高,电炉冶炼电耗高,因不需旋开炉盖进行兑铁水操作,冶炼周期相对较短。具体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
表l 电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比
指标名称 |
单位 |
1-3月 |
4-8月 |
9-10月 |
11月 |
12月 |
入炉铁水比 |
% |
10 |
25 |
42 |
87 |
59 |
平均出钢碳 |
% |
0.144 |
0.144 |
0.258 |
0.329 |
0.212 |
钢铁料消耗 |
㎏/t |
1144.1 |
1137.1 |
1131.7 |
1146.0 |
1130.0 |
其中:铁水 |
㎏/t |
109.1 |
285.52 |
473.7 |
993.7 |
661.1 |
废钢 |
㎏/t |
980.9 |
821.5 |
608.6 |
104.3 |
410.6 |
生铁 |
㎏/t |
37.2 |
11.3 |
13.6 |
18.0 |
22.7 |
渣钢 |
㎏/t |
56.4 |
62.6 |
119.7 |
100.1 |
118.6 |
冶炼电耗 |
kWh/t |
400.2 |
290.4 |
202.2 |
20.0 |
149.7 |
氧耗 |
m3/t |
48.0 |
55.08 |
63.0 |
87.0 |
87.5 |
电极消耗 |
㎏/t |
1.687 |
1.921 |
1.812 |
0 |
1.820 |
活性石灰消耗 |
㎏/t |
73.2 |
58.3 |
59.9 |
31.0 |
39.5 |
普通石灰消耗 |
㎏/t |
39.9 |
39.8 |
33.8 |
33.5 |
39.5 |
炉龄 |
次 |
245.0 |
271.2 |
287.0 |
253.0 |
243.0 |
平均出钢量 |
T |
75.7 |
74.0 |
74.5 |
64.1 |
71.1 |
冶炼周期 |
min |
52.52 |
55.32 |
59.9 |
65.3 |
64.03 |
2)第二阶段(4~8月):25%铁水+废钢
本阶段电炉加料方式为每炉旋开炉盖一次,通过小铁水包一次性将20t左右的铁水到入炉内,废钢通过Consteel加料系统加入炉内。和l~3月份相比人炉铁水比有所提高,但总的来说入炉铁水比偏低,钢水终点碳低,易造成钢水过氧化,废钢质量不稳定,且Fe含量较铁水低,钢铁料消耗偏高,电炉冶炼电耗得到改善,氧耗上升,石灰消耗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炉龄有所提高等。具体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
3)第三阶段(9~10月):42%铁水+废钢
此阶段是在炉壁枪改造后摸索阶段的生产模式。本阶段电炉加料方式为每炉旋开炉盖一次,通过小铁水包一次性将30t左右的铁水倒入炉内,废钢通过Consteel加料系统加入炉内。此阶段主要特点是入炉铁水比高,钢水终点碳有所提高,钢水过氧化情况得到控制,钢铁料消耗和电炉冶炼电耗指标得到改善,氧耗偏高,因人炉铁水的提高,且前期加入,有利于前期脱磷,石灰消耗有所降低,炉龄有所提高,冶炼周期有所延长等。具体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
4)第四阶段(11月):87%铁水+废钢(不送电冶炼工艺)
本阶段加料方式为每炉旋开炉盖2次,通过小铁水包分2次将55t左右的铁水倒入炉内,其余的废钢通过Consteel加料系统加入炉内。本阶段主要特点是入炉铁水比高,钢水终点碳高,钢水过氧化情况得到有效控制,采用不送电冶炼,热能全部来自于炉料的物理热和化学热,除开新炉外,电炉冶炼电耗和电极消耗为0,氧耗大幅度上升,受铁水供应的限制,平均炉产量低,冶炼前期大量铁水兑入炉内就为脱磷创造了条件,石灰消耗大大减少,两班作业制导致炉衬时冷时热,影响了炉龄,由于需进行2次兑铁水操作,非冶炼时间长,导致冶炼周期延长。本月钢铁料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不送电冶炼工艺是一全新的冶炼工艺,整个工艺处于摸索期,炉渣中氧化亚铁含量波动较大(平均含量27%,个别炉次高达50%),导致铁损增加,直接影响钢铁料的上升,同时冶炼周期的延长,平均炉产量的降低,及两班作业制的钢水不能连续供给,导致连铸连浇炉数的降低,影响钢水收得率,也使得钢铁料消耗上升,具体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
5)第五阶段(12月):60%铁水+废钢
本阶段加料方式为每炉旋开炉盖2次,通过小铁水包分2次将1铁水罐的铁水到入炉内,其余的废钢通过Consteel加料系统加入炉内。和不送电冶炼工艺相比,平均出钢量的提高,相对入炉废钢量比重加大,铁水比下降,必然导致炉料热量不足,必须采取送电冶炼。本阶段主要特点是入炉铁水比高,钢水终点碳高,钢水过氧化情况得到有效控制,采用间歇式送电冶炼,氧耗大幅度上升,石灰消耗减少,由于需进行2次兑铁水操作,非冶炼时间长,导致冶炼周期延长。在前几个月生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控制供氧强度,规范碳氧枪操作,钢铁料消耗下降,具体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
3 成本分析
各阶段钢铁料成本及电炉工序主要物耗能耗成本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
表2 各阶段电炉工序成本分析表 单位:元/t
月份
成本
项目 |
1-3月 |
4-8月 |
9-10月 |
11月 |
12月 |
1.钢铁料 |
2269.00 |
2231.91 |
2182.08 |
2147.86 |
2153.95 |
其中:铁水 |
205.11 |
536.78 |
890.48 |
1868.23 |
1242.89 |
废钢 |
1971.61 |
1651.13 |
1223.21 |
209.54 |
825.27 |
生铁 |
72.54 |
22.09 |
26.48 |
35.04 |
44.28 |
渣钢 |
19.74 |
21.91 |
4.91 |
35.05 |
41.51 |
2.其它主要物耗能耗 |
261.53 |
217.78 |
183.28 |
78.30 |
168.88 |
冶炼电耗 |
168.08 |
121.97 |
84.92 |
8.40 |
62.87 |
电极 |
29.19 |
33.23 |
31.35 |
0 |
31.49 |
氧耗 |
28.80 |
33.05 |
37.80 |
52.2 |
52.48 |
活性石灰 |
29.04 |
23.13 |
23.76 |
12.31 |
15.69 |
普通石灰 |
6.42 |
6.40 |
5.45 |
5.39 |
6.35 |
合计 |
2530.53 |
2449.69 |
2365.36 |
2226.16 |
2322.83 |
1)随着入炉铁水比例的提高,钢铁料成本逐步降低,钢铁料消耗指标呈下降趋势。
2)随着入炉铁水比例的提高,电炉工序主要物耗能耗成本逐步降低;冶炼电耗、石灰消耗逐步降低,氧耗逐步上升。
3)不送电冶炼工艺摸索期,相对而言,钢铁料消耗指标上升,但因炉料结构变化,总的钢铁料成本是降低的;而且电耗和电极消耗基本为0,电炉加工费用是最低的。
4 结束语
1)电炉厂炉壁碳氧枪改造后,电炉可以转炉化,实现全铁水冶炼,适应不同铁水比例的生产模式。
2)提高电炉入炉铁水比例,既可降低钢铁料成本,又可降低电炉加工费用。
3)提高电炉铁水比例,有利于提高电炉钢水终点碳,防止钢水过氧化,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4)充分利用铁水潜热,及时调整入炉炉料结构,使用一定量低价位的渣钢,将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电炉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