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钢种、结晶器状况、过热度、拉速、振动、保护渣性能、工艺操作等方面分析了安钢二炼钢2号方坯连铸机产生漏钢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方坯;漏钢分析;改进措施
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炼钢厂(以下简称安钢二炼钢)2号方坯连铸机采用浸入式水口加保护渣保护浇注工艺。2004年铸机平均溢漏钢率为0.68%,上半年平均为0.9%,最高月份为1.2%,溢漏事故多,已严重影响了连铸生产。为促进连铸生产顺行,同时也为铸机高效化生产打下基础,于2005年元月开始对2号方坯连铸机溢漏钢进行攻关,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1工艺现状
安钢二炼钢2号连铸机始建于1989年,铸机类型为国产SFR-6型四机四流小方坯连铸机,铸坯断面为120 mm×120mm,采用定径水口、浸人式水口、保护渣和事故摆槽等浇注方式。目前,主要浇注钢种为Q235B、HRB335、HRB400、Q345B等钢种,连铸机主要技术参数为:
流间距1 100 mm;正常拉速2.8~3.5 m/min;铜管长度850 mm;铜管壁厚12.5 mm;铜管材质为脱氧磷铜;水缝宽度3.5 mm;结晶器倒锥度(0.56%~0.76%)/m;结晶器水量95~100m3/h;结晶器水压0.6~0.7 MPa;振动结构形式为半板簧振动。
2漏钢事故概况
2004年2号机溢漏钢569次,统计结果见图1,角裂漏钢占69%,为主要漏钢类型,下渣漏钢和拉断漏钢分别占14.9%和6.7%。因此,控制角裂漏钢可以大幅度降低溢漏钢率。角裂漏钢铸坯的形貌如图2所示,角裂漏钢主要发生在出结晶器坯壳距角部10~25 mm处,漏钢长度100~200 mm,沿漏钢部位的上下有纵裂缺陷。


3原因分析
3.1 钢种的影响
我厂主要生产低碳钢,其在结晶器内形成的初生坯壳,在固相线温度以下25~50℃时发生包晶反应(δ+L—γ),并伴随较大线收缩,坯壳与结晶器壁脱离产生大的气隙,导出热流减少,坯壳变薄,而且厚度不均匀。当坯壳所受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在坯壳薄弱处产生应力集中出现细小纵裂纹,出结晶器坯壳由于失去支撑以及受二冷强冷影响,裂纹进一步扩大,发生漏钢。相同冷却条件下,低合金钢比普碳钢温降速度大,凝固快,在一次冷却不均匀时,坯壳厚度差别更大,裂纹敏感性更强,在热应力和形变应力共同作用下,易在坯壳薄弱处开裂,从而极易发生角裂漏钢。2005年元月2号机生产0235B钢1 103炉,生产HRB335钢808炉,当月溢漏钢统计结果见表1,在11次角裂漏钢中,低合金钢占10次。

3.2 结晶器的影响
(1)结晶器水缝的影响:方坯角部属二维传热,坯壳收缩早,强度高,而坯壳四面受钢水静压力作用压向铜管壁,在偏离角部10~25 mm处出现较大气隙,传热减弱,此处坯壳薄,而且受拉应力作用。结晶器水缝不均匀,将直接造成坯壳厚度不均匀,产生的拉应力也不等,较大拉应力作用在偏离角处,产生微裂纹,出结晶器下口坯壳发生鼓肚,形变应力增加,裂纹进一步扩大,撕裂坯壳,发生角裂漏钢。2号连铸机结晶器水缝由于长期不调整,造成上下口水缝调整螺钉与铜管壁间隙大,检查发现,铜管在内水套中可以明显摇摆,上下口同侧面水缝差别大于0.5 mm,装配后甚至出现歪斜。此类铜管上机后寿命很短,一般在1 500t以内,主要原因是角裂漏钢事故频发,漏钢部位集中在水缝大的一侧偏离角处。
(2)铜管内腔倒锥度的影响:结晶器传热的热阻主要是气隙,气隙小,则热阻小,气隙大,则热阻大。结晶器使用前期,铜管内腔曲线比较接近坯壳收缩曲线,气隙均匀,传热均匀,坯壳厚度也较均匀。在使用过程中,铜管不断磨损和受热变形。到使用中、后期,总锥度变小,而且,弯液面下传热量大,铜管局部发生变形,也增加了坯壳的不均匀性。坯壳在结晶器下部易发生鼓肚,取样显示,120 mm×120 mm铸坯鼓肚量大于2 mm易发生偏离角内裂,出结晶器后坯壳失去支撑,易发生漏钢。2005年元月216号铜管寿命2 491 t,使用前后内腔曲线对比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清晰地看出,使用后弧面在距上口50~100mm间距内已形成正锥度,测弧总锥度小于0.4 mm,而且距上口200~400mm和500 ~700mm间距内侧弧无锥度,侧内锥度比侧外锥度小,这与内弧东侧角裂漏钢多相吻合。
(3)铜管内表面的影响:铜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处理漏钢事故放置冷钢过量且歪斜,造成面部和角部划伤,深度大于1 mm以上,在拉钢过程中,划伤处坯壳与铜管壁之间热阻大,坯壳薄,容易出现凹陷,且凹陷底部有明显裂纹,此时如过热度增加或突然提高拉速,容易在裂纹处漏钢。
铜管制作质量差,特别是铜管面部和角部局部镀层的脱落,增加了热阻,造成传热不稳定,容易引起漏钢。另外,铜管坯料中有沙眼,随着结晶器过钢量的增加,铜管内表面磨损,沙眼漏出,出现挂钢现象,严重时造成裂纹漏钢。
3.3过热度和拉速的影响
裂纹漏钢与中包温度和拉速关系密切,保证钢水有一定的过热度,能保证钢水顺利浇完。理论研究表明,过热度每增加10℃,结晶器出口坯壳厚度减少3%,温度过高,就会造成出结晶器坯壳薄和高温强度低,受到的应力一旦撕破坯壳,就容易产生裂纹漏钢。对2号机2005年1月浇铸HRB335钢的中间包温度统计见表2,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中间包温度愈高,漏钢率愈高,中包温度达到1 550℃以上,漏钢率急剧升高。较快的拉速尤其是高过热度时提高拉速会加剧坯壳生长的不均匀性,我厂2号机浇注钢水过热度在40℃以上,拉速大于3.3 m/min,即使在结晶器使用前期也容易出现角裂漏钢。

3.4振动的影响
振动仿弧差,偏摆量大,会对坯壳产生剪力,影响保护渣的润滑,增大拉坯阻力。从传热角度分析,振动仿弧差,偏摆量大,会增大坯壳与铜管间气隙的不均匀性,导致坯壳厚度的差异增大。元月25日第3流连续发生多次角裂漏钢,停机检查发现,振动框架内东侧卡钢渣,造成振动不平稳,结晶器偏摆严重,坯壳对铜管内腔两侧和内东角磨损严重,偏角部传热不均匀导致角裂漏钢。
3.5保护渣的影响
保护渣的特性指标如粘度、熔化速度、熔点对保护渣使用效果影响较大。熔点高,熔速低,液渣层薄;粘度高,液渣流动性差,渣耗小,不能均匀填充气隙,结晶器传热不均匀,我厂2号连铸机使用预熔型保护渣,设计拉速2.7~3.1 m/min,其性能指标见表3,当铸机提速到3.3 m/min以上,由于保护渣熔点高,粘度大,熔速慢,液渣层厚度减小,特别当拉速波动大时,液渣膜及不均匀,易出现粘接拉断现象。

3.6 二冷的影响
刚出结晶器的坯壳温度高又失去支撑,此时,需要均匀强冷促使坯壳快速生长。如果二冷上部局部冷却过弱出现返熔现象,在高拉速条件下容易产生漏钢事故。2005年9月,我厂曾发生拉钢过程中,因二冷电磁阀故障突然停水造成角裂漏钢的事故。
3.7 操作因素的影响
(1)浸入式水口不对中,钢流中心偏移,坯壳局部冲刷严重,减小了坯壳厚度,严重时出现结晶器翻钢现象,在结晶器使用中、后期易发生角裂漏钢;
(2)结晶器液面不稳定,导致拉速波动大,凝固曲线偏离铜管内腔曲线,易发生坯壳厚度不均匀,在结晶器使用后期易发生出结晶器口角裂漏钢,角裂漏钢往往发生在拉速调整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因此,要尽可能保证拉速稳定,不能以调整拉速来适应钢水温度、冶炼周期和供钢节奏,而是应积极保证钢水供应和钢水质量,满足连铸需求;
(3)浸入式水口寿命短,更换频繁,更换时需将中间包整体升高,出现其它流次水口插入深度过浅,液面不稳定现象,易造成卷渣漏钢;
(4)原水口耐材不配套,上下水口之间接冷钢,用小氧管吹烧形成的氧化渣进入结晶器,易造成下渣漏钢。
4采取的措施
(1)加强调整结晶器水缝,给维修人员配发卡尺、百分表、塞尺等专用测量工具,要求每支新铜管安装前都要测量内腔面部尺寸和下口尺寸,不符合要求的铜管不上机,调整结晶器水缝,减小铜管壁厚差的影响,同断面同侧面水缝误差控制小于±0.1 mm,提高结晶器四面冷却的均匀性;
(2)采用银铜铜管,提高铜管屈服强度,提高再结晶温度到,350℃以上,减少弯液面以下150mm区域内的热变形,保证初生坯壳的形状,减少初生裂纹的发生几率。同时督促铜管生产厂家提高质量,避免出现沙眼和镀层脱落现象;
(3)将中间包钢水过热度从10~45℃调整到10~20℃,增加出结晶器坯壳厚度,连浇炉次Q235钢中包温度按1 530~1 540℃控制,HRB335钢中包温度按1 520~1 530℃控制,同时提高钢水氩前温度合格率,加强吹氩调温,提高钢包到站温度合格率;
(4)随着拉速的提高,将定径(快换)水口出口内径由中14.5 mm增大至0中15.0 mm和中15.5mm,稳定钢流,避免依靠水口侵蚀扩径提高通钢量。调整保护渣成分,降低粘度,提高熔速,改善物理性能,液渣层厚度由改进前的8~10mm提高到10~12 rnm,平均渣耗由0.28 kg/t提高到0.34 kg,/t;
(5)稳定操作,保证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为50~80mm,勤推保护渣,保证结晶器黑面操作,稳定拉速,控制拉速波动不大于0.2 m/min,减少液面波动,保证保护渣的润滑效果。处理事故放冷钢应适量,避免划伤铜管。
5取得的效果
采取上述措施后,2号连铸机溢漏钢率逐渐下降,并稳定在较好水平,2005年上半年平均溢漏率0.27%,与2004年同期水平相比降低0.63%。改进前、后月溢漏率对比如图5所示。

6 结 论
(1)铜管内腔尺寸不合理和结晶器水缝不均匀导致传热不均匀是造成2号机角裂漏钢多的主要原因;
(2)2号机由于浸入式水口保护浇注对插入深度的要求,结晶器液面较高而且比较稳定,造成铜管距上口50~200mm处变形是影响角裂漏钢;的重要因素;
(3)高拉速下振动稳定性和保护渣性能对角裂漏钢有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