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武钢三炼钢的结晶器液压正弦/非正弦振动技术,对非正弦振动与正弦振动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对VAI提供的振动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优化调整,降低负滑脱时间,明显减少了振痕深度和改善了铸坯表面质量,同时增加正滑脱时间,降低了粘连漏钢的风险,提高了操作安全性。
关键词:非正弦振动;参数优化;铸坯表面质量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三炼钢厂(以下简称三炼钢)新建的3号连铸机为直弧型双流宽板坯连铸机,该铸机于2003年8月30日开工投产,结晶器振动采用奥钢联结晶器液压正弦/非正弦振动技术。随着生产的品种逐步增多,VAI提供的振动参数对于低碳钢的生产较适应,但是对中碳钢和包晶钢的生产并不能适应,特别是2004年初一段时间里,中碳钢和包晶钢铸坯表面出现较深的振痕,有时深振痕的波谷处伴随着横向裂纹。因此,我们对其结晶器液压正弦/非正弦振动技术对某些钢种的适用性进行研究,并结合三炼钢的生产实际情况,对振动参数进行了优化,减小了铸坯振痕深度,改进了板坯的表面质量。
1 非正弦振动与正弦振动的特点比较
传统的连铸结晶器正弦振动技术随着负滑动理论的完善向高频率、小振幅方向发展,以减小振痕深度,提高铸坯表面质量。但是,在高速浇铸时,高频率、小振幅振动方式对结晶器内摩擦阻力会大幅度增加,粘连性漏钢事故随之增加。
由图1可知,非正弦振动比正弦振动的上升速度慢、时间长而下降速度快、时间短。因此非正弦振动与正弦振动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结晶器上升时间长且速度平缓,在正滑动时间里结晶器振动速度Vm与拉坯速度Vc之差减小。因此结晶器内摩擦阻力会减小,可减小初生坯壳所承受的拉伸应力,即对减少粘连性漏钢风险有好处;
(2)结晶器下降时间短且速度快,在负滑动时间里Vm与Vc之差较大,因此作用于初生坯壳的压应力增大,有利于脱模;
(3)负滑脱时间短,铸坯表面振痕浅。
2结晶器振动参数介绍
结晶器在振动过程中的负滑脱运动,在铸坯表面形成周期性振痕。振动参数选择不合理,会使铸坯表面产生较深的振痕并可能引发结晶器铸坯粘连漏钢事故。振动参数C1、C2、C3、C4、C5、C6的含义见表1。

振幅S、振频f与上述6个参数的关系是:
S=C1+C2Vc (1)
f=C3+C4Vc+C5Vc/2S (2)
C6取值决定振动方式为正弦或非正弦,当C6=0.5时振动方式为正弦振动,当C6>0.5时振动方式为非正弦振动。
3振动参数的调整优化
根据文献[1]介绍,保护渣渣耗量与正滑脱时间成正比,与保护渣粘度成反比;根据“弯月面部分凝固理论”振痕深度和负滑脱时间成正比,与保护渣粘度成反比。振痕深度与£。有关,这是因为tn长时,液渣对坯壳的压缩时间长,因而使弯月面处的坯壳变形大。得出:
Q=k2tp/η (3)
d=k1tn/η (4)
式中,d为振痕深度,mm;Q为保护渣耗量,kg/m2;η为保护渣粘度,Pa·s;k1,k2为比例常数;tn为负滑脱时间,s;tp为正滑脱时间,s。
依据式(3~4)可知:
(1)在保护渣不变的情况下,即'η保持不变,减少负滑脱时间就可以减少振痕深度;
(2)在保护渣不变的情况下,即η保持不变,保持一定的正滑脱时间就可以保证稳定保护渣耗量,即提供了保护渣充分润滑的条件,从而减少粘连漏钢机率。
正弦振动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负滑脱时间:
tn=[60arccos(1 000Vc/2πSf)]/(πf) (5)
正滑脱时间:tp=t一tn=1/f一tn (6)
式中,S为结晶器振动振幅,mm;f为结晶器振动振频,次/min;Vc为拉坯速度,m/min;t为振动周期,min。
根据文献[3],非正弦振动的负滑脱时间数学表达式为:
tn={60(1一a)arccos[1 000(1一a)Vc/(2πSf)]}/(πf) (7)
式中,a为非正弦振动曲线的波形偏斜率,见图2,用式(8)表达为:
a=(A1/A0)×100% (8)

而VAI提供的振动参数非正弦系数C6与波形偏斜率a的数学关系为:
a=2(C6一0.5)或C6=0.5(1+a) (9)
将式(9)代入式(7),可得非正弦振动的负滑脱时间表达式:
tn={120(1一C6)arccos[1000(1一C6)Vc/(πSf)]}/(πf) (10)
正滑脱时间表达式如下:
tp=t一tn=1/f一tn (11)
根据文献[4],要满足高效连铸的工艺要求:
0<tn≤0.1 s,tp≥0.1 s
调整前VAI提供的振动参数见表2。
对于B类钢种(即包晶钢、包晶合金钢)的振动参数,调整前拉速与振动参数的关系见表3。

对于包晶钢、包晶合金钢的振动参数,VAI原设计为C6=0.5,即采用正弦振动方式,由表3可知,包晶钢、包晶合金钢在整个拉速范围内负滑脱时间约为0.16 s,正滑脱时间约为0.19~0.22 s。
对于C类钢种(即中碳钢、中碳合金钢、低碳合金钢)的振动参数表,调整前拉速与振动参数的关系见表4。
对于中碳钢、中碳合金钢、低碳合金钢的振动,VAI原设计为C6=0.5,即采用正弦振动方式,由表4可知,对于中碳钢、中碳合金钢、低碳合金钢在整个拉速范围内负滑脱时间约为0.17 s,正滑脱时间约为0.19~0.23 s。
针对中碳钢和包晶钢出现铸坯表面较深的振痕,在结晶器保护渣使用型号不变的条件下调整了振动参数。调整后的振动参数见表5。

对于B类钢种,调整后拉速与参数的关系见表6。

由表6可知,对于B类钢种(即包晶钢、包晶合金钢)的振动参数调整思路为:
(1)大幅提高非正弦系数C6,由原来的正弦振动改进为非正弦振动。结晶器上升时间长且速度平缓,可减少初生坯壳所承受的拉伸应力,即对减少粘连性漏钢风险有好处;结晶器下降时间短且速度快,有利于脱模;负滑脱时间短,铸坯表面振痕浅;
(2)降低低拉速范围内的振幅,因为低拉速范围内,振痕较深。降低低拉速范围内的振幅可以降低振痕深度;
(3)降低振频,可以提高周期,提高正滑动时间,从而增加渣耗,使润滑条件得以改善。
经式(1)、(2)、(10)、(11)、计算发现,参数优化调整后,在拉速范围一定情况下,负滑脱时间比参数调整前减少了,正滑脱时间比参数调整前增加了,具体在0.4~1.6 m/min拉速范围内负滑脱时间稳定在0.11~0.12 s;正滑脱时间为0.26~0.33 s,因此有利于铸坯振痕深度的降低,且有利于保护渣耗量的增加,确保了润滑条件,也会减少粘连漏钢的机会。对于C类钢种,振动参数调整后拉速与振动参数的关系见表7。

由表7可知,对于C类钢种(即中碳钢、中碳合金钢、低碳合金钢)的振动参数表调整思路为:
(1)大幅提高非正弦系数C6,由原来的正弦振动改进为非正弦振动。即有利于减少粘连性漏钢风险;同时降低铸坯表面振痕;
(2)适当降低振频,可以提高周期,提高正滑动时间,从而增加渣耗,使润滑条件得以改善。
经式(1)、(2)、(10)、(11)计算发现,参数优化调整后,在拉速一定的情况下,负滑脱时间比参数调整前缩短了,正滑脱时间比参数调整前增加了,具体在0.4~1.6 m/min拉速范围内负滑脱时间稳定在0.12 s;正滑脱时间为0.29~0.33 s,因此有利于铸坯振痕深度的降低,且有利于保护渣耗量的增加,也会减少粘连漏钢的机会。
4应用效果
在对B和C类钢种进行参数优化前后,为了对比铸坯表面质量变化,将铸坯进行了等块数的留坯和表面质量的观察,发现参数优化后铸坯振痕深度减轻了,表面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具体情况如下。
(1)应用钢种的化学成分见表8。

(2)振动参数优化调整前后,铸坯表面质量的变化情况见表9。
(3)振动参数优化调整前后,结晶器粘连漏钢次数大幅减少,振动参数优化调整前的2004年1~4月生产包晶合金钢和中碳钢1 533炉,发生粘连漏钢次数3次,漏钢发生率为0.098%;振动参数优化调整后的2004年5~8月生产包晶合金钢和中碳钢570炉,未发生粘连漏钢。
5结 语
(1)包晶合金钢与中碳钢铸坯的平均振痕深度已由振动参数优化前的1 mm减轻至0.4 mm;
(2)振痕深度减轻后,铸坯横裂纹大幅减少,包晶合金钢由优化前的35.64%减少至17.96%,中碳钢由24.37%减少至4.68%;
(3)增加正滑脱时间,结晶器粘连漏钢的发生率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