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换另外一幅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所有  文献  资讯  行情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焦化技术  炼铁技术 炼钢技术  烧结技术 球团技术 轧钢技术 国外技术 质量标准 操作规程 企业名录 冶金专利 视频中心 兑换中心 会员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 >> 行业聚焦 >> 热点聚焦
财政部:今年不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
发表时间:[2013-07-18]  作者:  编辑录入:冶金之家  点击数:1242

  财政部网站昨日公布消息称,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早前参加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表示,从政策取向上来看,今年中国不会出台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会在保持财政赤字总规模不变的前提下,着眼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作一些政策微调。

  对于“不会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的表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微博]评论称,此举正确,表明政府“下决心戒掉财政、货币两支鸦片”。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则认为,楼继伟上述表述是他基于目前经济形势做出的研判,“如果经济真的掉入谷底,预计还是会推出短期刺激政策。”

  针对小微企业出台减税措施

  楼继伟在发言中指出,今年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为2.2%,赤字规模将保持不变,但要调整结构。中央政府各部门一般性支出缩减5%。除工资外,包括对地方转移支付在内的其他经费都要削减。同时,财政部将出台一些减税措施,尤其是针对小微企业的减税措施,使其更好地为促进就业做贡献。

  杨志勇指出,财政刺激政策包括扩大赤字、减少税收以及其他收入。“短期政策都很不好说,如果经济掉入谷底,肯定还是会推出。”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当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不过明年我国是否会继续扩大赤字规模,杨志勇表示尚难看清。

  楼继伟还表示,当前中国政府正在深化改革,财政部也正在酝酿政策改革,总的来说,在对短期宏观经济政策不作大调整的情况下,将主要采取支持增长和就业的措施,把更多精力用于推动下一轮改革。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中央财政今年已经下拨2013年就业专项资金413.46亿元,比2012年增长7%。

  适当增加中央政府支出责任

  楼继伟称,总的财政改革方向包括四个方面,其中之一是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责任,适当增加中央政府的支出责任,保障市场更加统一、公平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全国均等化。

  除了地方和中央财力事权划分外,楼继伟还指明了另外三个改革方向,包括完善税收制度,构建地方税体系,推进增值税实现完全转型,一两年内将增值税推广到全部服务业,预计减税9000亿元左右;加快预算制度改革,构建完整、规范、透明的预算体制,调整预算平衡方法,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对养老、医疗体制进行改革,使其更有可持续性。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力和事权如何划分是财政改革被讨论的重点,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不匹配已广为诟病,这涉及收权还是放权的问题。

  杨志勇认为,此次楼继伟提出的“适当增加中央政府的支出责任”与楼新书《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再思考》中提出的观点一致。

  对于何种支出责任应当被上收,此前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发布了两份财政改革报告给出了不同路径。

  《关于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路》认为,在如国防、地方性交通等可以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的事项外,其他领域支出责任的划分应根据外部性、激励兼容等原则,“就事论事”。具体包括七个方面:司法领域推动“去地方化”,加强国家环保部对跨省区污染问题的监控和执法责任,监控全国性食品和药品安全问题,提高对跨省区基础设施项目的支出比例,上收基础养老金的管理和弥补缺口责任,承担协调医保跨区域结算的功能,上收主要宏观数据的统计责任。粗略统计显示,这将减少地方支出责任大约2000亿元。

  另一份《构建有利于地方改革创新的统一大市场》报告则指出,财税改革方面不急于改变中央地方之间现有的支出职能划分,除了推动司法权的“去地方化”以外,其他地方事权目前可继续由地方掌控,同时在地方仍然承担较多事权的前提下,需要赋予其相应的财权。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网站浏览--http://www.gtjia.com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 扫一扫,访问冶金之家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友情链接,请加QQ:1525077243
更多合作单位
版权所有:冶金之家 www.GTjia.com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   客服传真0311-80927348  客服邮箱gtjiacom@126.com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冶金之家QQ群] 炼铁技术交流群:53122098 炼钢技术交流群:116793970
工信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11014312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不承诺拥有其版权 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