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链篦机主要部件的结构、材质、线膨胀及相关构件的公差等,详细讨论了该机在热工状态下链条的啮合问题。
关键词 链篦机 链条 啮合
1 前 言
链篦机一回转窑一环冷机是一种联合机组,在酸性球团焙烧工艺中,干燥、预热、焙烧、冷却在不同的设备上进行,即生球的干燥和预热在链篦机上进行,预热的球在回转窑内高温固结,焙烧好的球在环冷机中冷却。链篦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热交换器,预热提高球的机械强度。链篦机机体主要是由六条牵引链条,许多排篦板,侧部挡板,链板轴,多个托轮等组成。链篦机由双边驱动,依次通过三段四室式预热,温度从常温到 300℃、500 ℃、700℃、l 000℃进行变化。在热工状态下,链篦机的链条、篦板要在变化温度中运行,最高温度可达700℃,齿板与链条的啮合,受材料线性膨胀的影响,出现链条爬上齿顶,篦床出现跑
偏现象,给生产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为此,对篦床在热工状态的情况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影响跑偏的原因,对常规设计进行修正,充分考虑高温的伸缩性与低温公差配合的问题。在保证链条在热工状态下正常啮合的同时,也注意在低温下出现跑偏的问题,为公差配合找到较好的综合点,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下面就武钢程潮铁矿4×30 m链篦机在热工状态下出现链条啮合不稳定现象进行分析。
2 4×30 m链篦机原始数据
链篦机有效面积:120 m2
生球粒度:8~16 mm
料层厚度:180一220 mm
正常处理能力:168 t/h
调速范围:0.768~2.304 m/min为低速重载型
正常机速:1.515 m/min
生球停留时间:20 min
链篦机预热段烟罩温度: 700—1000℃
抽干段烟罩温度I:500—700℃
抽干段烟罩温度Ⅱ:300~500℃
鼓干段:250~300℃
尾轮及下篦床处在露天常温下。
链节排数:6排
头轮节圆直径:Ø1025.17 mm
头轮齿数:16个
链节节距:200 mm
驱动方式:两侧驱动
托辊间距:570 mm
由于有生球的阻挡作用,篦床在正常情况下温度一般在700℃左右,所以我们设定篦床最高温度为700℃。
3 篦床的结构、主要参数及线膨胀
链篦机的运行部件主要由链条、篦板、定距管、小轴、侧部挡板及轴挡环等组成。篦床两端与滑道接触,与上罩及侧密封形成密室,篦床在主轴处,齿板与链条啮合下,由主轴带动在密室中运动。上下篦床由若干托辊托着,保证篦床灵活运动,每根托辊上有六个轮支撑着六根链条,其中有两个是牙轮与链条啮合,牙轮的齿形与主轴的牙板齿形一样,牙轮在上篦床呈人字形分布,以限制链条的左右游动,防止链条跑偏,保证齿轮啮合,示意于图l。

4 部件的长度及材质
部件的长度及材质列于表1,不同温度下的伸长量列于表2。
线膨胀公式:△L=α·L·△T。
△T一高温与常温的长度差
α一线膨胀系数
L一部件的长度
△T一高温与常温的差值
小轴、链节由于材质的组成与定距管的比较接近,所以比照定距管材质的线膨胀系数计算。


主齿板由于材质的组成与3Crl3的比较接近,所以比照3Crl3材质的膨胀系数计算。
主轴由于材质的组成与铬钢比较接近,所以比照铬钢的线膨胀系数计算。由于主轴采用水冷方式进行冷却,又由于有保温衬的作用,对它的温度采用中间值来进行考虑,即温度是最高值的一半。
因为在高温处都是采用耐热材料保证机械强度,在相同温度下,线膨胀主要与长度关系比较密切,通过对不同温度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越长的物件伸长越长。
通过对不同温度的比较,小轴和定距管伸长量最大,影响也最大。
在篦床上由于小轴和定距管的伸长,改变了链节排距之间的距离,使得主齿板与链条的啮合发生了相对改变。小轴伸长了51.9 mm,使得链条横向上有了51.9 mm的间隙,而定距管8 mm的伸长量,推动了链距横向移动,改变了齿板与链节之间的距离,伸长量为8 mm,超了齿板与链节之间的间隙4 mm,横向多移动了4 mm。从而使链条骑到齿顶上,不能正确啮合。这也就是链条在高温中出现跑偏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保证在高温中不出现顶齿现象,我们对定距管进行处理以满足啮合的需要,即把定距管的长度646 mm切掉8 mm,补偿高温时的伸长量,以保主齿板与链条的啮合要求。同样上篦床的牙轮与主轴齿板也照此处理,满足了主轴的需要也就满足了上篦床牙轮的要求。针对小轴的伸长,对滑道进行处理,去掉限位筋,加大与小轴之间的间隙使之变为70 mm,满足了小轴伸长的需要,同时对头轮水冷梁间距进行校验,防止链条的侧挡板与之摩擦。因小轴的伸长,在一定的范围内小量移动,这样齿与链侧挡板不能很好定位,发生倾斜,通过实际检验,很好地解除了顶齿及擦帮现象,在预热段烟罩温度为900℃时运行良好。由于定距管减少了8mm,一根小轴上有5根定距管,在小轴上就有40 mm的窜动量。这样在常温中链条有间隙,怎样保证在有间隙的情况下,齿与链条的顺利啮合,又出现新的问题。下面就相关部位的间隙作个比较。
5 篦床相关构件的公差
篦床相关结构的公差列于表3。

在冷态中,我们对相关的配合进行分析,链节排距与定距管(切后)之间有间隙,链条在小轴上有窜动,链条的定位就只能靠主轴齿板和上托辊上的牙轮进行定位,以保证链条的顺利啮合。而在链篦机尾部由于最后一组上托辊最外的牙轮与链条的啮合,限制了链条只能在条槽,配合就不顺利,出现齿进不了槽的现象,为了保证进槽顺利,我们对齿型进行修正,以满足进齿的需要,同时也要让齿有定位的作用,以防链条跑偏。怎样修齿呢,下面就定量分析:
在冷态时,齿与槽的均匀间隙为2 mm
在热态700℃时,齿与槽的间隙主齿间距△Ll=3.0 mm;主齿板△L2=0.33 mm;链节△L3=1.64 mm。△L1+△L2一△L3=1.69<2 mm间隙满足要求,在热态中与冷态一样间隙在许可范围内。所以齿根不需要进行厚薄处理。
小轴伸长51.9 mm在热态中,冷态中定距管留有40 mm的间隙。
51.9+40一8.17×5—6×1.64=41.2lmm
与冷态中的间隙40 mm相差不大,只要保证侧密封与小轴不摩擦就可以,而这当中的间隙各有70 mm,满足了小轴伸长的需要,检查头、尾密封板之间的间隙,对其间的距离进行校核,两边的间隙保证40 mm,以防小轴及侧挡板游动时与密封板之间摩擦,发生卡坏现象。
主轴的齿板和上托辊牙轮齿根要定位,而齿顶与游动链条不易啮合,我们要对齿顶进行修正。由于上托辊的间距两根之间的距离570 mm,链节节距为200 mm,链节之间的间隙为4 mm,在运行的过程中链节偏离的最大距离为:
570÷200×4=11.4 mm。
为了保证齿与链条的顺利啮合,我们要把齿顶进行修正,把32 mm的厚齿进行打薄,以利齿不出现顶链现象。即把齿切薄为20mm<32—11.4=20.6 mm。也就是把齿顶两边均匀打薄6 mm。同时对拉紧重锤进行调整,保证链篦机尾部最后的一组上托辊最外的牙轮与链条的平衡啮合,防止链条的横向移动出现错位。通过实际检验,链篦机走合比较平稳,满足了高低温的需要。链条实现了正常啮合。为了防止上托辊最外的牙轮与链条的配合不顺,出现与上压板顶住的现象,我们只保留最后一根托辊上的最外的牙轮,其它的最外的牙轮不要。同时对主轴最外的两个牙型进行修正,靠中心线的一边多修3 mm,以利齿的啮合。
在纵向链条的走合中,齿与链节的啮合节圆上有空间,留有足够的间隙,保证齿与链的重合,所以不考虑纵向的公差配合。但在最后的托轮齿型上,我们把纵向不受力的齿面进行处理,把弧面顶角变为圆角,防止有链条顶起现象,破坏上压板。
通过实际运行,我们发现由于定距管的切割,影响篦板的翻转,出现定距管卡住篦板,不能翻转的现象。篦板与篦板及与链条之间的间隙都为2 mm,而定距管的切割量8 mm大于篦板之间的间隙之和6 mm,主要原因是篦板的衬筋2 mm正好卡住,在实际中我们对篦板采用把衬筋加焊的方式防止卡住。
鉴于实际的情况与理论的计算我们认为:
(1)定距管选用其它材质如15CrMn,它的线膨胀小,定距管与链节的间隙可以保留为4 mm左右,这样既保证热态的间隙,又不会卡篦板。同时对篦板的筋加宽以加大接触面,防止被卡不翻转。
(2)主齿板与牙轮的齿形,在横向上对齿尖进行处理,在纵向上进行齿型处理,横向上齿尖厚度与链槽的槽口每边保证间隙7~11 mm,通过大的导人间隙,让齿顺利进入链条中,对链也有拨正防偏作用。对纵向上的齿弧面进行处理,把弧面顶角变为圆角,以利于齿的啮合不顶链,对齿的强度没有大的影响,也不影响齿的分度圆与链节啮合面的重合,反而有利高温的纵向间隙。主轴最外的两齿齿尖要小一些,多留间隙以利啮合。建议设计时不再将上托轮的最外两轮设计为牙轮,对尾轮我们建议把托轮改为牙轮的方式,通过尾部张紧轮的调节作用,可以很好地防止链条的跑偏。对篦床的走合很有利。
(3)链节的联接间隙,直接影响齿尖的厚度,在配合许可的前提下,我们认为间隙值定为2 mm,既利于齿的强度,又利于防止跑偏。同时把链槽口的间距加大,让齿有大的导入角,但链根处与齿的间距留2 mm,以保定位。
(4)上托辊在高温处的游动,在轴承座一处定位,一处游动,以防轴的随意窜动。
相关的链篦机在热态中整体的伸长、与风管的联接、侧密封压盖的结构,和小轴的伸长影响链篦机的侧挡板运行,我们不在这里论述。
(武钢矿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