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包钢球团162 m2带式焙烧机是德国鲁奇公司转口日本设备,于1973年投产以来,南于包钢原料含氟高,污染环境,严重损害工人身体健康,并造成设备腐蚀。为了解决氟污染问题,先后进行多次]二艺技术改造,从90年代中后期,球团生产逐渐步入正常的轨道。随着高炉精料方针的贯彻,对球团矿质量提出较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完善焙烧工艺。当前生产虽然比较稳定,但是同国内同行业比质量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系统漏风严重制约了球团矿品质的提高。对于系统漏风,虽然经过多次密封,但是效果不明显。为了提高球团矿的质量,针对系统漏风的密封措施,厂里组织有关人员对国内同行业进行考查,多次论证,决定对带式焙烧机采用北京中钢北方测控有限公司提供的全密封技术。
2密封改造过程
1)风系统合理与否,风(热)平衡实施如何,不仅影响到带式机焙烧效果的好坏,同时也影响到带式机能耗指标的高低。而系统漏风、串风打乱了风(热)平衡,制约了生产,并造成能耗升高。有效地解决台车上、下部漏风及风箱问串风问题是保证风(热)平衡稳定的唯一途径。在实际生产中,台车下部漏风及风箱问串风问题,通过设置弹性滑板及弹性隔板得到了基本改善;而台车上部漏风,在较长时间内却南于种种原因难以得到根本改善。原设计台车选用单、双落棒,以及密封风机密封,因工艺改进以及设备老化无备品已不能使用,后选用皮带密封条,不仅密封不彻底且极易损坏,密封效果不好。
2)带式机焙烧过程是在负压情况下操作,由于台车上部漏风严重,外部冷空气极易被抽入,严重影响焙烧废气温度,制约了D一3、D—ll、D一9风机的抽风能力。为了达到所要求焙烧温度,相应提高煤气的用量,能耗相应增加,影响正常生产。因此,系统采用全密封技术是提高球团矿质量的唯一途径,也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3密封具体措施
根据国内同行业密封措施,结合包钢带式焙烧机实际情况,利用带式焙烧机2005年10月10日至10月30日为期20天的中修期间,对6#~13#风箱对应的预热、焙烧、均热段进行较全面彻底的密封。采用5 mm钢板,每5 m长为一个密封段,做成一个5m×1.2m×0.9m长方体密封仓,每个密封仓有一个圆弧形门(处理故障可进入).轨道内、外侧平台开0.5 m×1.0 m口,用箅子覆盖方便积尘、积料自动落入漏斗。南侧5个,北侧6个。南侧从下部引8个积尘、积料漏斗,并用密封阀封闭,避免漏风,定期放灰、放料;北侧因有风箱,无空间下引漏斗.选用ø165 mm管,斜引到南漏斗,同样起到积尘、积料作用,随南侧定期放掉。
4 密封效果
1)带式机中修之前,运行一年之中的焙烧系统,系统漏风愈来愈严重,鼓干燥风箱隔板腐蚀严重,从D一8抽过来一大部分风从风箱隔板跑掉,制约了鼓风干燥的效果。风箱局部腐蚀严重,漏风严重,相对风机能力下降,使焙烧机料层受风量降低。冷却段局部漏风,严重影响回热风能利用,同样影响生产。虽然采用了提高D—1 l风机功率来弥补风能损失,有所好转,但关键是,D一8出口风能利用没有改观,影响鼓风干燥、抽风干燥,影响预热段透气性,影响D一3风机的开度,严重制约预热段风量,制约了预热氧化,制约了FeO的氧化。台车滑道磨损严重,风箱上沿与滑道密封处串风严重,冷风极易被抽入,降低了风箱废气温度,降低D一3、D一9、D—l l风门开度,抑制抽风能力,造成FeO居高不下,转鼓指数偏低、不稳定,煤气消耗较高。从表l可以看出平均转鼓指数为87.46%,FeO含量为6.54%。

2)10月30日带式机正式生产,生产初期,采用全密封后,风量损失减小,D一3、D一9、D一1l风机能力用尽后,炉膛负压较大;D—l 3风机风门相应开大,造成过冷;D一8风机出口温度偏低,造成干燥不好,干燥滞后;伴随预热、焙烧、滞后,造成。FeO含量高,转鼓指数低,不稳定。带式球团中修后生产初期质量情况见表2。

分析原因:密封后随着热风损失减少,D一3、D一9、D—ll抽风能力相应增加,能力相对过剩,故而8日后采用减小D一3、D一9、D一1l风门开度,相应减小D—13风门开度。冷却后回热风后移,提高D一8风机出口温度,加强干燥能力,同时灭掉l#烧嘴火,2#烧嘴侧火,降前段温度,延长预热时间,达到降低FeO,提高转鼓指数的目的。
3)从目前来看,正常生产情况下,D一3风机风门开度比以前减小3%,现在开到45%(电流480 A)够用。过去最大开到48%(电流5l 5 A),D—l l、D一9风机能力过剩,风门开度降低5%。风机能力的过剩,有利于调节风系统各段风量合理的分配,避免漏风、串风及风系统紊乱,热平衡相对稳定。因此,有利于球团矿FeO在预热段充分氧化,避免进入高温焙烧抑制FeO的氧化。当热料进入冷却段后,由于减少热风的损失,回热充分,循环热较足,同样给预热段氧化反应补足热风源,加强了预热氧化。回热充足,有利于提高D一8出口温度,鼓风干燥效果显著,为进入抽风干燥罩干燥创造前提条件,透气性改善。D一3出口温度升高,开度相应增大,风机能力提高。预热段热风量充足的良性循环增强了FeO的氧化。通过降低前段燃烧室温度,延长预热段的氧化时间,达到降FeO的目的。另外,提高均热段温度,加强均热效果,达到提高转鼓指数的目的。
4)2004年中修后,由于没有进行彻底密封,产量虽然上升,但是FeO偏高,转鼓不稳定。这与密封不好,风系统紊乱有一定的关系。2004年中修后与2005年中修后质量对比见表3、表4。转鼓从2004.年86.83%提高2005~90.28%,Fe0从2004.年4.27%降至2005年3.10%,考虑到中修后各方面有利因素,以及原料再选再磨料的好转,说明密封起到很好的效果。

分析原因:2004年中修后,转鼓指数持续偏低,且不稳定,FeO含量高,与系统漏风、风热不平衡有很大的关系。2005年中修前(见表1),FeO含量居高不下,转鼓指数偏低。2005~中修后转鼓指数持续升高,8日后趋于稳定;FeO含量初期不稳定,部分偏高,但是经过调整工艺参数,1 1日逐步趋于稳定。这与采用了全密封技术确保风热平衡是分不开的。
5能耗方面
采用全密封技术后,焙烧炉内进入的冷风量减少,对炉内混合气温度影响程度减小,热量损失减少,炉内保持原有的燃烧室温度,相应煤气消耗量减少(见表5)。
在节电方面,D一3风机电流降低35 A,D—l l风机电流降低20 A,D一9风机电流降低l 5 A,电能消耗降低,一个月达26.19万kWh。

分析原因:2004年未采用全密封技术,系统漏风加之风热平衡不好控制,导致焙烧炉内吸入的冷风量多,热循环不好,热风利用较差,煤气日消耗量达到l 34 132 m3。2005年实施全密封后,热循环合理,热风利用较好,能耗明显降下来。由表5看出,1日~11日煤气日消耗量达到l 35 864 m2,因为风机风门开度较大,负压控制较大,热损失较大。12日后,适当减小风机风门开度,风热充分利用,煤气日消耗量降至115 525 m3,平均每天降l 8 607 m3,节能效果显著。
6 结论
1)包钢带式焙烧机采用全密封技术后,球团矿转鼓指数提高2.82个百分点,FeO含量降低3.4个百分点,电耗下降,煤气消耗下降,达到了提质降耗的目的。
2)包钢带式焙烧机采用全密封技术后,风平衡操作很好控制,风机效率充分发挥。
3)包钢带式焙烧机采用全密封技术后,通过近半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此项技术可以在全国同行业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