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济钢球团厂目前有4座竖炉(8m2、10m2、14m2、16m2竖炉各1座),4#竖炉于2005年8月底投产,2005年总产量达到了213万t,2006年的产量目标为286万t。
2存在的问题
在生球干燥过程中,生球将发生体积收缩,这时的收缩对于干燥速度和生球质量具有双重影响。若收缩不超过一定限度(尚未引起开裂),则产生圆锥形毛细管,可加速水分从中心向表面转移,有利于干燥。但另一方面,由于干燥过程中球团里面会产生湿度差,引起不均匀收缩,从而产生应力。当表面收缩大于平均收缩,表面受拉,在受批450方向受剪,中心收缩小于平均收缩而受压。如果生球表面所受的拉应力或剪应力,超过生球表层的极限抗拉、抗剪强度,生球便开裂,即生球爆裂。
在球团生产中,生球爆裂使成品率降低,返粉与除尘粉增加,很大程度上影响产量,并日.使炉内粉尘增多,烘床透气性降低,炉内视线不清,影响炉况顺行;严重时大量粉尘进入炉内焙烧,造成炉内结块,不得不停产处理,对生产影响极为严重。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球爆裂,不仅能提高产量,而日.对降低能耗也有直接的效果。因此,怎样尽量减少生球爆裂一直是球团生产中非常关注的问题。
3 问题探索与解决
3.1膨润土的影响
膨润土是一种优质添加剂,它不仅可提高生球的落下强度,而且在造球水分过高时起调节水分的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它能提高生球干燥时的破裂温度。目前国内外绝大多数球团厂采用膨润土作为添加剂。
球团厂针对2006年2月份生球爆裂情况严重,与技术中心一起,结合现场作了生球爆裂试验,具体数据见表l。
因为实验室与现场生产条件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从试验数据看差别不是很大,但是在试验过程中发现,膨润土配加量对于生球质量影响较大。实验室配加4.5%膨润土时,生球抗压强度和落下强度较差,膨润土量偏低对生球质量影响较明显,膨润土的类别也有很大影响。
在球团厂2006~12月的实际生产中,生球爆裂的严重几天里,返粉明显增加,有几次高达80多kg/t。这时的膨润土配比较低,2.5%左右。发现返粉增加后,球团厂及时将膨润土配比提高到2.9%左右,此时返粉减低到50 kg/t左右。同时与三炼铁相比,三炼铁球团膨润土配比为5.0%左右。当然各个厂的生产条件不同,存在较大差异,但是由此可以看出膨润土的配比对于生球爆裂有着关键的作用。
3.2干燥温度与风速的影响
在球团生产中,总是希望在较高的干燥介质中进行干燥,但是生球爆裂温度却对干燥的温度形成限制,而爆裂温度除取决于生球的物质组成外,还因干燥状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流动的干燥介质中生球的破裂温度比在静止的干燥介质中要低,因为流动的介质加速了生球表面水分的蒸发,使生球表层的汽化速度与内部的汽化速度相差更大,造成较低温度下生球的破裂。另外,干燥介质对生球的冲击力也对生球结构起一定破坏作用,所以在实际生产中探索寻求最佳的干燥温度与风速也很重要。
济钢球团厂目前烘床的温度在700~800℃之间,比理论干燥温度偏高,但是可以通过调整生球成分以及冷风量降低生球破裂程度,减少爆裂的比率,从而增加生球入炉量,增加产量。
3.3其他因素的影响
生球质量对爆裂也有一定影响,相同条件下,水分较低的生球比水分高的生球不容易破裂,因为脱水的时间要短,脱水的时间越长,即干燥速度慢,生球破裂的几率越多。
同时,生球抗压落下强度也有影响,在生球南造球盘到竖炉烘床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球受破坏。如果抗压落下强度达不到要求,生球在人炉之前就会有很大部分已破坏,但是生球落下强度太好对于生球爆裂有影响,目前球团厂要求落下强度6次/个就达到要求。
4 解决措施
球团厂针对生球爆裂积极探索,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减少了破裂,保证炉况顺行,达到高产高效。具体措施如下:
1)严格膨润土的配比制度,把膨润土配比提高到3.3%左右,车间不能随意调整。同时现场及时反映情况,当原料长期变化时,对膨润土配比及时进行变更,并积极探索在保证生产顺行的情况下,降低膨润土配比,以提高球团矿的质量。
2)生球落下强度每小时检测一次,与造球联系通报情况,以保证生球落下强度在要求范围之内,达到6次/个。同时造球多开造球盘,保证足够的造球时间,使生球质量得到提高。
3)严格烘干炉参数,组织技术人员加强现场管理和指导,单炉煤气流量控制在2 500 m3/h,助燃风机电流达到75 A以上,从而加强了烘干效果,把烘干后水分控制在7.8%以下,大大有利于造球工序。
4)严格按照原料配比单要求上料,以减少波动,有利于膨润土配比的稳定。对炼钢污泥、除尘粉、国内精粉混合上料线加强管理,提高混匀效果,污泥配加量有所提高,达到了90 kg/t,大大降低了球团的吨矿成本。
5 结语
1)通过实施六西格玛管理,能够从众多纷杂的因素中找到真正的制约因素,并通过改进、控制最终将制约因素消除。
2)对新设备、新竖炉的操作,员工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人员调整、“头脑风暴法”交流是提高员工素质的有效手段。
3)通过改变对原料的管理方法,稳定配、送料,控制烘干后混合料的水分等实现了生球水分的降低和控制。适当增加料层厚度、控制燃烧室压力实现了炉况的稳定顺行,最终实现了利用系数的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降低。
4)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进工艺设备及工艺流程的不断完善,积极学习、补充新知识,从而得到全方位的改善与发展,实现质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