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保证邯钢400 m2烧结机连续生产,对原有风箱支管风量控制装置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风箱控制装置,不仅能满足烧结生产对点火炉的负压要求,而且杜绝了因积料过多引起的事故停机。
关键词烧结机风箱支管风量控制
1 前言
邯钢400 m2烧结机是从卢森堡引进的二手设备,于1999年安装完毕并投产。其风箱支管是连接大烟道和烧结机的主要通道。由于点火的需要,在1#~4#风箱支管上安装有风量控制阀门来控制风箱内的负压,以保证点火炉内呈微负压状态。由于结构设计的不合理,投产后不久,风箱支管风量控制阀就被烧结料堵死而不能自由开关,不仅不能保证点火炉内呈微负压状态,而且过多的积料经常将烧结台车顶起,造成事故停机,从而影响烧结机的正常生产。为了保证400 m2烧结机的连续稳定生产,我们对原有风箱支管风量控制装置进行了改造。改造后,不仅满足了烧结点火对负压的要求,而且杜绝了因积料过多引起的停机事故。
2改造前风量控制装置存在的问题
原有风箱支管风量控制阀为双阀体结构,阀体通过拉杆机构与驱动装置连接,来实现阀门的开度调整,从而将点火炉内的微负压控制在所需范围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烧结机台车上的部分铺底料和混合料不可避免地会落在风箱内,导致控制阀阀门与支管壁的间隙被料堵死而不能自由开关。这样不仅影响了点火炉内的负压,而且由于落入的铺底料和混匀料过多,极易塞满风箱而将烧结台车顶起,经常造成事故停机。此外,在生产中,由于电动执行机构的自动控制性能差,也会影响烧结生产的正常进行。
3改造措施及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烧结机风箱风量控制装置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风量控制装置由筒状壳体以及隔板组成(见图1)。隔板为3层,在简体内与简体的轴线方向呈垂直设置。隔板上开有通气孔,每一层隔板的通气孔与相邻层隔板的通气孔错开布置,相邻两层隔板通气孔中心连线与筒体中心线的夹角为45O。为方便加工,烧结机风箱支管风量控制装置筒体的横截面采用方形结构(见图2)。由于是在原有风量控制阀布置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所以将上部简体的横截面积设计为小于下部简体的横截面积,以便于筒体上端与风箱下端连接,下端与弯头和伸缩节匹配(见图3)。



由于该结构采用了在筒体内安装隔板的设计,进入筒体内的废气是通过隔板上的通气孔进入抽风机的,所以能通过合理设计通气孔大小,使点火炉内的负压控制在一9.8~0 Pa之间。另外,当部分铺底料和混匀料颗粒落在隔板上时,可在通气孔周围形成覆盖层,缓解气流对隔板的磨损。与现有风箱支管风量控制阀相比,本结构制作成本低(仅是前者的1/10不到),而使用寿命高10倍以上,并且还能大大降低维修费用,提高烧结机生产作业率。最重要的是本结构巧妙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阀体易被漏料堵死、堆积的物料顶起烧结机台车以及自动控制不可靠等问题,保证了混合料在微负压下进行有效点火。
4该装置的直接经济效益
原风箱蝶阀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共8套,每一套成本10万元(8套共80万元),每次更换人工费用1000元/个(共8000元)。现改造风箱支管风量控制装置设计寿命为3~5年,按4年计算,每一套成本0.8万元(共计6.4万元)。现作如下计算: ’
原风箱蝶阀成本(4年共计):(80×4×12)/3=1280万元
人工费用:(0.8×4×12)/3=12.8万元
4年共计节省制造费及人工费:1280+12.8—6.4=1286.4万元
作业率提高,按年作业时间增加10个小时,4年共增加40小时计算,增加产量为: (40×12)/3×l万吨=160万吨
5结语
改造后的烧结机风箱支管风量控制装置于2001年3月投入运行。该装置不仅满足了烧结生产对点火炉负压的要求,杜绝了因积料过多引起的停机事故,还使装置制作成本大幅度降低,使用寿命大大延长,保障了烧结机的正常运行。
1)改造后的烧结机风箱支管风量控制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阀体易被漏料堵死,甚至顶起烧结台车的问题。
2)筒体内隔板的布置与筒体轴线方向垂直,隔板上开有通气孔,相邻隔板的通气孔交错布置,废气逐层通过通气孔进入机头主抽风机。根据工艺要求设计通气孔的大小,能使点火炉的负压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
3)部分铺底料和混合料颗粒随气流落下后,在通气孔周围形成覆盖层,缓解气流对隔板的磨损。
该装置投入运行后,设备运转正常,完全符合烧结工艺的要求,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现在该装置已取得国家专利,不仅在400 m2烧结机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而且也适合于类似结构的烧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