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换另外一幅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所有  文献  资讯  行情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焦化技术  炼铁技术 炼钢技术  烧结技术 球团技术 轧钢技术 国外技术 质量标准 操作规程 企业名录 冶金专利 视频中心 兑换中心 会员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技术文献 >> 钢铁知识 >> 公共阅览室 >> 炼铁
首钢2号高炉喷煤降焦生产实践
发表时间:[2007-10-19]  作者:张贺顺 刘利锋 马洪斌 ((首钢总公司)  编辑录入:admin  点击数:5235

  首钢2号高炉在精料的基础上,通过积极调整送风制度和装料制度,合理采用强化冶炼措施,加强系统管理和设备管理,实现了焦比280kg/t、煤比185 kg/t的生产指标,在喷煤降焦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关键词  高炉  喷煤  降焦

 

1引言

    首钢2号高炉第8代炉役于2002523日开炉,有效容积1 726m324个风口。炉缸部位采用美国热压小块炭砖,炉底采用法国莫来石质陶瓷垫,风口采用法国大型组合砖,满铺炉底采用国产大型微孔炭砖和半石墨高炉炭砖,炉底采用水冷。炉腹6层至炉身15层冷却壁为软水密闭循环系统,1层、4层、5层冷却壁和16层、17层冷却壁通常压工业水,2层、3层冷却壁通高压工业水,其中,7层、8层、9层为铜冷却壁。2006418日,利用4天计划检修对风口带以上进行了喷涂造衬,4221430送风后,炉内恢复顺利,焦炭负荷430日达到5165月份平均风温1235℃,6月全月平均焦比2913 kg/t,平均煤比1619kg/t74日负荷达到603,生产指标实现了焦比280kgt、煤比185 kgt,在喷煤降焦、降低综合燃料比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实际生产中,2号高炉主要解决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2精料

 21原燃料质量

  高炉强化冶炼后,为保持炉况顺行、高产低耗,原燃料质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首钢2号高炉所用焦炭为干熄焦和外购焦,干熄焦比例50%,质量稳定,其余为外购焦,采取混焦入炉,在一段时间内稳定外购焦炭品种,尽量减少外购焦对炉内顺行和热制度的影响。喷吹用煤粉质量相对稳定,灰分基本保持在12%以下。含铁原料为烧结矿(自产二烧)、球团矿(矿山球)和块矿(哈默斯利)3种原料的质量波动不大,综合入炉品位保持在595%左右。

22含铁炉料结构

    适当提高含铁炉料结构中酸性料的比例,球团矿加块矿的比例由27%提高至33%,改善渣铁的渗透性能。同时,通过对送风制度和装料制度的调整,保持炉缸工作活跃,从冶炼效果看,并没有出现铁水高硫的现象,且渣铁在炉缸的循环性好、易出净。

23原燃料筛分

    原燃料筛分不好,大量粉末入炉,容易在块状带堵塞料柱空隙,使阻损增加,大量不合格的碎焦在软熔带会影响“焦窗”的透气性,进入炉缸又影响炉缸死焦柱的透气、透液性,使煤气初始分布紊乱。2号高炉借检修机会,对所有原燃料筛网进行了清扫或更换,特别是将焦炭筛2层网眼尺寸由20mm调整为25mm,提高了焦炭筛分效果,定时清扫筛网,尽最大限度筛除<5 mm的原料粉末,提高料柱的空隙度,保证煤气流的合理分布。

24原燃料比例

    2号高炉由于上料设备陈旧,在实际生产中供料准确性差。如焦炭同时启动两个振动筛,且两个筛子上分别是干熄焦和外购焦,由于两种焦炭的粒度、水分差别较大,比例难以控制,从而给炉内顺行和热制度稳定带来影响。2号高炉根据焦炭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闸口牙板开度管理办法,严格控制焦炭比例,对于烧结矿、球团矿同样处理,以尽量消除各仓原燃料差异对炉况的影响。

 

3送风制度及初始煤气分布

31  炉型及风口设置

       2号高炉有效高度2670m,高径比为246,高径比大,煤气行程长,易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综合燃料比,但强化冶炼的难度较大。高炉的炉型特点对其煤气分布有一定影响,2号高炉中心煤气流容易控制,但中心无矿区不能太宽,边缘煤气不能太重,适宜高风速、大动能冶炼。由于2号高炉风机供风能力制约,借检修机会将24个风口调整为Ø130mm×18+Ø120 mm×6,风口面积缩小为03066 m26月进一步调整为Ø130mm×12+Ø120mm×12,风口面积02948m2,且12个直径120mm风口沿圆周均匀布置(2号高炉风口布置见表1),全开风口冶炼。

 

32喷煤对煤气初始分布的影响及对策

       在原燃料稳定的前提下,要实现炉况的稳定、顺行,就得解决好物料下降和煤气上升的矛盾。通过适当的送风制度,配合相应的装料制度,达到合理的煤气分布。大喷煤冶炼后,2号高炉的经验:煤比在120kgt以下,有利于发展中心;120150 kgt,回旋区径向长度缩短,边缘煤气流强,有利于发展边缘;大于150kg/t,对中心起抑制作用。针对大喷煤对2号高炉煤气分布的影响特点,随着炉内焦炭负荷的增加,煤比逐步达到150kgt以上,随之对送风制度进行调整,实际风速提高到240 ms,确保强大、稳定的中心煤气流。


33  全风冶炼

       高炉稳定、顺行的关键是保持炉缸活跃,初始煤气流稳定、合理。要保持炉缸活跃就需要合适的高风速、大动能,使炉缸径向工作均匀。保持风量、风温相对稳定,靠煤粉来调剂热制度,使热制度平稳,炉内的软熔带长久成型稳定,使煤气流形成稳定的上升通道。全风一方面使高炉持续强化冶炼,另一方面为高风速、大动能提供了基础,使煤气流初始分布稳定、合理,炉缸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34  高风温

    高风温一方面提高了实际风速,活跃了炉缸;另一方面给炉内带来了大量直接热收入,为煤粉分解提供了热量补偿,保证一定的理论燃烧温度,促进了煤粉的燃烧。大喷煤一定要维持合适的煤粉燃烧率,否则既不能降低成本,又破坏高炉顺行。伴随着煤比的提高,2号高炉风温逐步提高到1 240 以上,同时保证全风口喷吹,提高煤粉的燃烧率,使各风口的风口回旋区尺寸大致相等,使初始煤气流分布均匀。

 

4装料制度及原料在炉内分布

41  装料制度的调整

    2号高炉紧紧围绕“打开中心、稳定边缘”的煤气分布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分步对原有的装料制度进行了调整。焦角由4个发展到5个,向内拓宽焦平台,适当减轻中心矿焦比,中心形成坡度较小的漏斗,既为煤气流提供了稳定、畅通的中心煤气通路,又减少了矿石向中心的滚动;边缘环带形成稳定的焦炭平台,减少了矿石向边缘的滚动,达到稳定的边缘矿焦比;焦炭层形成了平台+中心小坡度漏斗的料面形状。矿角由2个逐步发展到5个,矿石逐渐平铺,有利于减少矿石的滚动,达到矿石层的稳定分布,且随着料面的下移,矿石层趋于平坦,这又为焦炭的稳定分布提供了条件;矿石堆尖在中间环带,有利于提高煤气利用率;在原燃料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适当提高中心矿焦比,进一步提高煤气利用率。

  由于物料在炉内的径向下料是不均匀的,靠近炉墙的下料速度快,所以要保证在布料初期料面呈小斜角向内倾斜,待下一次布料开始,料面呈平坦状,保证了布料的准确性。鉴于此特性,2号高炉装料制度经过不断调整,逐渐发展为

     330  350  370  390  400   400  380  350  320  280

O   1      2      3      2     2  C 5      3      1      2     1。在对布料调整时,不只参考十字测温温度,还要综合考虑炉墙热负荷变化情况、铜冷却壁壁后温度变化情况、煤气利用率变化情况及通过炉顶摄像观察到的煤气火柱变化情况等。2号高炉十字测温温度如图1所示。


42原料在炉内分布

       利用上料N1皮带铺料的时间差,控制不同原料在N1皮带的前后顺序,从而相对控制了不同原料在炉喉不同环带的分布,使小焦块远离中心,球团矿和块矿尽量布在中间环带,最大限度减少小焦块对煤气流分布和中心死焦柱透气、透液性的影响,减少球团矿和块矿冶金性能差、熔融滴落区间大给边缘煤气分布和高炉顺行带来的影响。

       前后两批料入炉间隔合适,则装料前的料面平坦.下一批入炉的料就更容易控制布料位置,减少料的滚动,大矿批适当延长了布料间隔,能够进一步稳定矿石的径向分布,保证布料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注意对料速的控制,保持在68批/h左右,合适料速既保证了适当的布料间隔,同时顶温也控制在范围之内。

43大矿批

  适当增大矿石批重,矿石分布均匀,有利于煤气流的稳定,减少矿焦界面效应,且增大矿石批重可以相应增加焦炭批重,保持相对较厚的焦炭层,有利于增加软熔带的透气性。2号高炉矿批440 t/批(最大矿批470 t/批,炉顶装料设备极限),同时坚持“小矿批当药吃,大矿批当饭吃”,根据炉况表现及时调整矿批大小,以保证炉况的顺行。

 

5强化冶炼措施

51  综合喷吹

    煤气流分布合理,炉况就顺行、生产指标就改善。大喷吹后,炉腹煤气量大幅增加,又由于焦炭量减少,焦炭自身消耗提供的炉料下降空间变小,下部压差升高,同时未燃煤粉的增加,易堵塞料柱,使煤气分布紊乱。

    采用高风温、富氧鼓风与喷吹煤粉的综合喷吹,可以改善喷吹煤粉的燃烧条件,提高煤粉燃烧率,增加其替代焦炭的比例,进一步降低焦比。同时富氧鼓风可以提高风口区的理论燃烧温度,弥补增加喷吹煤粉所需的热补偿。2号高炉根据喷煤量的大小,调整氧气用量在15003000m3h,在风温、煤粉极限操作情况下,有效改善了煤粉的燃烧,保持炉内顺行。

52  高顶压   

    提高炉顶压力,使煤气在炉内的流速降低,延长了煤气在炉内停留的时间,改善了煤气利用,促进了间接还原的发展,有利于高炉的稳定、顺行。2号高炉原来在风量3800 m3min水平,将顶压控制在0176 MPa2号高炉风机能力不足后,在风量3500m3min水平,将顶压逐步提高至0179 MPa,在顶压的使用上实现了突破,顶压提高后紧张的炉内压量关系得到缓和,高炉的顺行和稳定性得到提高。

53  高压差

    通过对送风制度和装料制度的调整,保证了炉缸的长期活跃、炉况的稳定顺行。在此基础上,通过抓好原燃料筛分、出铁排渣,针对2号高炉自身特点,做好日常调剂,配合精心操作,高炉逐步适应高压差生产,正常生产时压差保持在0165 MPa,瞬时压差不超过0175 MPa。压差提高使风量增加,提高了实际风速和鼓风动能,有利于活跃炉缸和促进煤气的合理分布,提高煤气利用率,达到高产、低耗、稳定、顺行的目的。

 

6设备管理

61料面连续监测

    利用6台雷达探尺探测的料面高度数据,对炉内的料面形状实时监测,并综合运用测量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对高炉料面进行连续的高度测量,给出不同炉料的截面分布状态和变化规律,实现高炉料面连续监测及料面形状的动态仿真。

    高炉料面连续监测及料面形状动态仿真,可以为调整装料制度提高技术参考,进而优化高炉基本冶炼制度,特别是高炉检修降料面时,可以为高炉操作者提供准确的料面高度、形状信息。2号高炉料面形状动态仿真(焦炭入炉后)如图2所示。


   62精确布料

    炉顶装料仅角控制精度由±050提高到±0250,保证多环布料的准确性、均匀性,为高炉精确布料奠定了基础。

    为准确控制高炉布料圈数及料流量,将节流阀的控制精度由±050提高到±0250,有效地控制了下料的料流量,进而更准确地控制了每批料的布料厚度、环数及布料的起点与终点,保证了煤气的合理、稳定分布,进一步改善煤气利用。

 

7  系统管理

    坚持各项工作超前、主动,抓住苗头,把一切影响高炉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好天、周、月、年的阶段性总结,坚持继承创新;加强原燃料管理,抓好炉前出铁;炉内规范化、标准化操作,四班统一;各班组结合实际,制定更高标准,向精细管理、精细操作要效益。

    在重负荷、大喷煤生产情况下,炉内操作者要勤于观察、细心分析、精心操作、严格管理,随时了解风口工作状况、渣铁热度变化,对原燃料成分、综合负荷的变化和冶炼强度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避免人为造成炉况波动。日常坚持定风温操作,煤粉的使用可以根据原料的变化情况,灵活掌握,综合负荷可以在小范围波动,通过控制冶炼强度来稳定热制度,保证炉缸热量充足,铁水物理热稳定在1 500℃以上,提高高炉的适应能力。

    炉前高度重视排渣、出铁,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缩短出铁间隔,加强炮泥的管理和炉前操作管理,加强铁口维护,及时出净渣铁。精料是炉况长期稳定、顺行的关键,及时检查并清理筛网,严格控制筛分速度,保证筛分效果,严格控制混料准确,避免人为原燃料质量波动。

 

8生产指标的提高

    2006422日中修开炉后,2号高炉围绕高炉煤气流分布的特点,借高炉内型规整、各子系统设备得到强化的时机,在抓好精料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上下部装料制度和送风制度的综合调整,在高炉强化冶炼和炉况稳定、顺行的情况下,克服5月和6月炉顶装料设备B角堵转、6月风机能力不足及鹅颈管跑风、7月风机突然停风及TRT煤气管道泄露造成多次无计划休风的困难,焦炭负荷逐步提高,2号高炉生产指标情况如图3所示。


9结语

    2号高炉的煤气分布调整思路是“打开中心、照顾边缘”。在装料制度上保持较轻的中心矿焦比发展中心煤气流,在送风制度上有意识地提高实际风速和鼓风动能,保持炉缸活跃,径向工作均匀,压量关系稳定,煤气利用大幅度改善。基于此煤气调整思路,并通过对高炉各岗位的科学实践和系统管理,2号高炉实现了焦比280kg/t、煤比185kg/t的生产指标,在喷煤降焦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 扫一扫,访问冶金之家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友情链接,请加QQ:1525077243
更多合作单位
版权所有:冶金之家 www.GTjia.com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   客服传真0311-80927348  客服邮箱gtjiacom@126.com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冶金之家QQ群] 炼铁技术交流群:53122098 炼钢技术交流群:116793970
工信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11014312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不承诺拥有其版权 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