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换另外一幅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所有  文献  资讯  行情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焦化技术  炼铁技术 炼钢技术  烧结技术 球团技术 轧钢技术 国外技术 质量标准 操作规程 企业名录 冶金专利 视频中心 兑换中心 会员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技术文献 >> 钢铁知识 >> 公共阅览室 >> 炼铁
莱钢1号1 880 m3高炉炉况失常的处理
发表时间:[2007-10-17]  作者:罗登武 孙建设 郭怀功 李贡生 ((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录入:admin  点击数:4382

摘要莱钢11880m3高炉采用铜冷却壁、软水密闭循环冷却、陶瓷杯等先进技术。开炉后,由于设备故障、原燃料变差、操作制度调剂不及时以及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炉况失常。采用洗炉、合理装料制度、改善原料、抓管理等措施后,炉况得到好转。

 

关键词 高炉 炉况 装料制度

 

l引言

     莱钢11 880 m3高炉于2004618日点火开炉。开炉后,由于炉顶上升管膨胀节撕裂,顶压无法提升,高炉长期处于慢风状态,到630日煤气管道设备处理好后,高炉快速加风转入正常,到72日快速达产,一直到8月份高炉顺行良好。9月份因配吃未分级烧结矿,风量逐渐萎缩,由4300m3min退到4 100 m3min,而高炉未采取任何应对措施,操作上控制不及时,到中旬高炉开始出现崩料、悬料,经常处于慢风状态。927日开始,管道行程、崩料、塌料、悬料频繁,高炉顺行遭到破坏,炉况失常。后来由首钢专家和厂技术人员组成攻关组,通过狠抓原料、洗炉、调整装料制度、加强炉前出铁等措施,历时4个多月,到20051月才基本扭转炉况失常的被动局面,高炉基本趋向正常。

 

2炉况失常的表现及原因

21炉况失常的表现

  (1)顺行程度差。主要是崩、塌料、管道行程频繁、悬料不断。20049月中旬,高炉开始不稳,崩料不断,悬料5次,下旬,高炉炉况波动大,边缘管道行程频繁,悬料15次,风量加不上,高炉十分不顺,炉况日趋恶化。

  (2)风口经常有生降,个别风口常有挂渣,风口凉热差别大,有的明亮,但显呆,焦炭下落轨迹不正常。

  (3)双环形煤气流,炉料中心有死料柱,中心有黑点死区,铁前憋风严重,炉缸出现中心堆积。

  (4)炉墙粘结,炉腰、炉身下部温度差别大(见表1)。局部炉墙温度比正常低3040,明显已有结厚。


    (5)气流稳定性差,炉腹、炉腰气流周向点温度稳定,不冒尖,炉身下部第8层、第9层炉衬温度波动频繁,波动幅度大;东北、东南、南部、西北第8层、第94点活跃,锯齿状波动,边缘气流十分不稳。

    (6)波峰式指数频繁,透气性指数不时会出现类似换炉时的波峰式波动。炉况失常初期,因边缘管道透气性指数会突然冒尖,及而崩料,从炉顶成像能明显看到边缘煤气流;处理炉况中期,采用放边缘制度,波峰式指数也出现,但不冒尖;处理炉况后期,有波峰式指数不冒尖,有崩料料线较深,风压上升快、幅度大,一旦减风不及时,会引起悬料。

22炉况失常的原因

    (1)在操作2000 m3级高炉上缺乏足够的经验及认识,并且对炉况不顺分歧很大,没有严格按照不顶、不贪、不追的原则来进行日常的操作,一味地去追求高产量目标。

    (2)9月中旬因风机故障及氮气压力低造成的慢风达十几次,无计划休风4次,严重影响操作炉型的稳定。

    (3)高炉对未分级料的配用重视不够,没有采取相应措施,仍然采用原布料制度、原焦比、高碱度、低炉温操作。

    (4)焦炭质量变差,进入9月份,焦炭反应性(CRl)32%~33%变为35~A,~38r,反应后强度(CSR)55%变成48%一51%。从反应后焦炭表面来看,空隙率偏大,煤的细度不够均匀,大颗粒较多,影响其热态性能,焦炭质量明显变差。

 

3炉况失常的处理

    (1)第一阶段。初期制度调整,927日高炉不顺,将布料矩阵由

  360 33.50  31.50   360 33.50 31.50 27.50 180                       360  33.50  31.50   370  340  310  27.50  180

O3     4          3   C  3      2       2       2        2          调整为O 3       4         3  C  3      2       2      2       2。自1014日炉况再度失常,将矩阵调整为  35.50  33.50  310    380  360  33.50  310  27.50 160

                   O  3           4       3   C   1     2      2        2      2       2

适当发展边缘煤气流,两股煤气流当时分布并不合理。14日加萤石,退负荷,提炉温07%~1O%,以上限为主,降碱度按11调剂,同时矿石料线17m,焦炭料线15 m,改回原来料线,矿、焦各15 m16日矩阵调整为 

 35.50  33.50  310    380  360  33.50  310  27.50  160

O  2       4         3   C   2      2      2        2     2         2 ,17日配加锰矿,萤石继续带,19日停吃锰矿,20日又调矩阵为

   360  33.50  310    380  360  33.50  310  27.50  160

O  3    4         3   C 2       2      2       2       2       2,料线17 m,采用抑制边缘发展中心的原则,但是边缘气流不稳定而中心却发生了偏移,炉况恢复进展缓慢。22日,增加矿角,

   380  360  340  310

O 2      3      3     2,焦角未动,进一步抑制边缘。到25日,矩阵再次调整为 

          380  360  340  320   400  380  360  340  310  27.50  160

 O  1      4     4       1  C 1     2      2      2      1       2       2,至27日检修前两天时间内矩阵调整了9次,炉况顺行程度差,管道、崩料频繁,悬料15次,1027日高炉检修,从休风料面看,中心漏斗偏向南部有300mm,中心有死区,炉顶中心煤气火为“C”形,料面南北偏差900 mm,从成像整个画面看煤气流成双环形。

(2)第二阶段(热洗阶段)1027日高炉复风后热洗,同时配加萤石、锰矿及鲁南矿,退焦比为600kgt[Si]15%~20%,R=10;另外每10批料或15批料添加净焦15t,使煤气流重新分布,矩阵调整为 

    35.50  33.50  310   380  35.50  33.50  310  27.50  160

O  3       4         3   C   2     2          2        2       2      2。在热洗过程中适当提高软水进水温度,到114日,炉况趋向稳定,但风口未见大量滑落物,渣铁量未有明显变化,继续坚持热洗。自116日起到11日,,[Si]下降到125%左右,风口下粘结物多,渣量相对增加,物理热近几天比较低,有时发黑,高硅,高硫,热洗初见成效。

(3)第三阶段,边生产边治理。自1113日后,[Si]降到08%~10%,将矩阵

    35.50  33.50  31.50     380  360  33.50  310  27.50  220

O  3          4         2    C     1     3       1      2       2       2。改为

   36.50  34.50  320   390  370  34.50  320  28.50  230

O  3        4        2  C   1      3      1        2      2       2.1115日将制度又调整为

     36.50  34.50  320    400  370  34.50  320  28.50  230

O   3          4        2  C   3     2       1       2       2       2。在此期间,高炉风量一直在3 5003600m3min,虽偶尔能加到 3 8003900m3min但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并且悬料过2‘次,从坐料料面来看,煤气流仍为环形,中心还是有死料柱。到11月下旬,风量逐渐加到4000m3min,但不稳定,经常出现边缘气流管道及崩料,这个阶段基本上是以放边缘为主,尽量兼顾两股煤气流。到121日,布料矩阵已调为

    360  340  320   410  380  320  28.50  230

O  2      5      2 C  5      2      1      2       3,外环焦炭已基本布到炉墙,但边缘管道经常出现,炉况非常不顺。

126日,1700将 410  380  320  28.50  230                420  390  320  28.50  230

                                        C 5      2      1       2       3调整为C    5     2      1       2       3,此时料线17 m,外环焦炭碰到炉墙制度起作用后,透气性指数高但相对平稳,没再出现螺旋式波动。127010加风到4050 m3min(当时5121926号风口堵),炉况稳定顺行,风压、指数平稳,未出现管道气流,探尺运行良好。从制度调整及炉况表现来看,边缘已放开,但矿层下部焦层薄,焦炭基本分向中心及边缘,与开炉布料制度相近。几天后,视炉况逐渐加负荷,从550kg/t的焦比加到530kgt,风温反而没用上,制度调整后尽管对恢复风量有利,但抗波动能力差,尤其受炉渣碱度、原料影响大,碱度一旦升高、料变差就会引起憋风,尽管如此炉况能低水平顺行。由于对产量要求紧,制度没再调整,一直到20051月份,开始着手调整布料制度为正常生产时的矩阵,风量逐渐恢复到4300m3min,高炉才转入正常。

 

4存在的问题

    (1)炉况失常时对出现的中心死料柱缺乏正确的认识。在炉况的恢复过程中,中心气流已偏离中心,受成像画面模糊的影响,而没有引起注意。只有低料线及坐料后才能看清,正是由于中心未开通,一味地去压边缘来开中心的方式,一直没能成功,反而加剧了炉况的进一步恶化,延缓了炉况的恢复过程

    怎样打通中心用焦置换出中心死料柱,是当时处理炉况的关键,这需要长期的合理的布料调整应尽量减少管道及崩料,及时控制冶强缓解,采用不同布料方式防止矿滚向中心。

    (2)11 880m3高炉薄铜冷却壁温度以及水温差,应怎样控制缺乏必要的经验数据参考。薄铜冷却壁有易形成渣皮的特性,控制多高的炉衬温度和冷却壁进出水温差才能形成稳定的渣皮,从而构成固定的操作炉型,对此缺乏充足的经验与理论依据。冷却壁温度和冷却壁进出水温差必须控制在一个合适范围。当这些温度过低时,表明炉墙可能结厚;温度太高时表明炉墙不易形成稳定渣皮而反复脱落,形成的煤气流也会难以稳定。11 880 m3高炉在处理炉况初期,对薄铜冷却壁温度、水温差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进水温度仅提高了3℃,从而影响热洗效果。

  (3)在恢复炉况的过程中,顶压运用认识不一。11 880m3高炉炉况失常的过程中,对顶压的运用认识不同。慢风时,使用高顶压有利于稳定煤气流,延长煤气流在炉内时间,也有利于边缘气流发展,有利于炉况顺行,但是,慢风时间长了容易造成中心堆积。恢复炉况顶压如何用主要看压量关系,提顶压能使压差降低,有利于炉况顺行,否则破坏顺行。

  新区高炉要想提风速来吹透中心,除了堵部分风口与提高风温外,顶压的控制应按一定比例,才能使实际风速不会过多降低。纵观国内外大高炉,要保证炉况长期稳定顺行,除狠抓原燃料外,炉内主要发展中心气流兼顾边缘气流。中心气流的开通靠的是高炉较高的实际风速来实现。新区高炉长期不顺与中心不开有着直接影响,对低风速的危害没有充分的认识,尤其当风温用不上时,慢风按比例控制顶压提风速,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4)波峰式指数冒尖形成的管道,不同阶段炉顶成像显示不同。在处理炉况的过程中,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当边缘还没放开时,边缘管道从成像能清楚看出并伴随崩料。从炉况的表现来看,炉身上部干净,而中部有挂结,当边缘气流从软熔带根部通过时,开始分布不均,局部气流旺盛,因边缘显重使气流与矿焦接触时间长,炉身上部有部分焦炭温度高,一旦冒出炉顶成像会看得见吹起的“热焦”及气流方位。

  在边生产边治理的阶段,边缘放开后,波峰式指数初期基本不再出现,偶有出现上部成像看不出来,当时炉况处于上轻下重状态,局部气流旺盛时,因上部偏轻,气流上升到上部时已分散不成股,上部焦炭吸收的热量少温度低,即使吹起也看不见。这次炉况失常使我们认识到,边缘管道、经常发生中心不畅通、慢风时间长、炉墙不干净、炉缸工作不活跃、边缘过重、原料碎以及焦炭强度低等情况下,日常操作中应及时控制风量,以减少管道行程。

 

5体会

    (1)2000m3级高炉要保持长期稳定顺行贵在日常生产中要做好预防工作,根据外界条件做到及时调剂,防止炉况失常。

    (2)对于大型高炉一旦失常,处理恢复时间长,尽量杜绝日常无计划休风。尤其是在炉缸工作状态不好,炉温基础低、炉渣碱度高的情况下更应避免休风。

    (3)处理炉缸堆积的过程中,要保证足够的理论燃烧温度,使渣铁有充足的热量,从而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以利于消化炉缸堆积物。

    (4)处理边缘管道要以疏为主,靠抑制效果欠佳,尤其是在中心不畅通的情况下,会引起炉况难行。

    (5)任何开炉后的高炉,其正常高产时的炉型,都是适合本高炉周围条件时的合理操作炉型。炉况处理好后,各制度应及时调整到正常生产时状态。

    (6)为保顺行,追求两股气流使焦布向边缘与中心,这样容易使中间矿层下焦层薄或无焦,不仅影响煤气利用,而且还影响炉况抗波动能力,这种制度短时对加风有利,但不利于长期稳定顺行,不能作为长期的操作制度。

 

6结语

(1)对日常操作要建立预知预案,针对不同外界条件制定相应措施,同时扩大工长调剂范围,以便能及时灵活处理不同事故,减少损失。 

  (2)对薄铜冷却壁温度及软水进出水温差要列入日常管理制度,形成温度曲线,不同炉况下设定不同合理温度范围,以适应炉况变化。

           (3)把顶压的使用设为日常操作管理,针对不同原料条件及炉况状态设立不同的顶压水平,杜绝随意性,减少对炉况的影响。

           (4)加强对槽下的管理,加强筛粉,减少粉末入炉,定时清筛,定时空振,并作为一项制度考核。

           (5)加强对炉前的管理,及时出净渣、铁,尤其处理炉缸堆积时,要增加出铁次数,并适当喷吹铁口。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 扫一扫,访问冶金之家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友情链接,请加QQ:1525077243
更多合作单位
版权所有:冶金之家 www.GTjia.com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   客服传真0311-80927348  客服邮箱gtjiacom@126.com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冶金之家QQ群] 炼铁技术交流群:53122098 炼钢技术交流群:116793970
工信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11014312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不承诺拥有其版权 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