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 言
终脱氧是钢熔炼中的重要环节,金属铝是较强的脱氧剂。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使用金属铝块(饼)对钢液进行终脱氧。由于金属铝的熔点低、密度小,又很容易在高温下氧化,因此采用通常的加铝方法(投入法或插入法)很难加到钢水深部,铝块易漂浮在钢水表面,产生铝漂浮和裹渣现象,且铝在钢水中烧损大,铝的收得率很低,脱氧效果不稳定,要想控制钢中残铝量比较困难,影响了铸件的品质。同时,用铝块终脱氧时,其脱氧产物Al2O3是带尖角的多角形夹杂物,如果不能及时从钢水中上浮排出,将在钢中积聚,沿晶界呈链状分布,对铸钢件的力学性能,尤其是韧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对用纯铝块进行终脱氧的工艺进行改进,采用复合脱氧剂代替铝块终脱氧是一种较为经济、实用的办法。
2 复合脱氧剂的特点
复合脱氧剂脱氧时不会产生脱氧铝漂浮和裹渣现象,在反应区域内同时存在着几种脱氧产物,它们彼此接近,容易相互熔合成颗粒半径大的硅酸盐,具有较大的上浮速度,易于从钢水中排出。同时,这些半径大的颗粒易吸收周围小颗粒夹杂,使钢水纯净。因此,复合脱氧剂脱氧既能充分发挥强脱氧剂的脱氧作用,又能通过改变脱氧产物组成为夹杂物析出创造更有利的上浮条件,从而改善钢水流动性和提高钢水的纯净度。
复合脱氧剂与单元脱氧剂相比,具有下述更好的脱氧效果:
(1)增强脱氧元素的作用能力。2个或2个以上脱氧元素的存在,会提高它们单独存在时的脱氧能力。而用三元脱氧剂(如硅锰钙、硅铝钡等)比用二元脱氧剂(如硅钙、硅铝、硅锰等)具有更强的脱氧能力。
(2)复合脱氧剂熔点降低,更易均匀分散且同时参加反应,缩短选择性扩散过程,从而促进元素吸收,提高合金元素的收得率。
(3)脱氧产物颗粒半径大,易吸收周围小颗粒夹杂,有利于快速上浮排出,使钢液更纯净。
(4)脱氧效果更稳定,有利于铸件品质的稳定和提高。
3 复合脱氧剂终脱氧的应用效果
复合脱氧剂在终脱氧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表明,用硅铝铁代替铝终脱氧后ZG230-450的强度达到ZG310-570的水平,夹杂物为Ⅲ型细小2 级,晶粒度为7~6级,无Ⅰ型、Ⅱ型夹杂,晶粒较细小。对于细化晶粒,提高力学性能有一定的作用。同时,用硅铝铁代替铝终脱氧可降低废品率,减少成本,经济效益明显。
有关资料显示,采用硅锰钙(CaSiMn)三元脱氧剂的效果比用硅钙(CaSi)或纯铝(Al)的效果好。因为第三组元的引入,一方面使脱氧剂熔点降低,更易均匀分散且同时参加反应,缩短选择扩散性过程;另一方面脱氧产物,更易于形成熔点更低的盐类。减少高熔点悬浮质点的产生,并易于脱氧产物的集聚上浮。
有关资料指出,同为投入法,采用硅铝钡合金终脱氧的效果优于采用铝饼终脱氧,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降低26.5%,这是因为产生复合脱氧效果,其复合夹杂物 Bao·SiO2、BaO·Al2O3具有颗粒大、熔点低的特征,极易聚合上浮,并排出钢液,使脱氧元素的利用率提高。统计表明,向钢水包内投铝饼时,铝的平均收得率为16%,而投入硅铝钡合金时,铝的平均收得率为28%,合金元素平均收得率为45%。我们应用Si-Ca合金取代纯铝块终脱氧,在加入量相同的情况下(均为1kg/t钢水),可节约终脱氧成本53.9%。加之减少废品,稳定铸件品质的效果,经济效益明显。
4 结 论
(1)复合脱氧剂脱氧效果稳定,优于用纯铝块,而复合脱氧剂完全可以取代金属铝用于终脱氧。
(2)用复合脱氧剂取代铝终脱氧,经济效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