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钢渣经过破碎、磁选等预处理工艺,达到一定的粒度后便可以进行粉磨加工,其易磨性可以通过钢渣微粉比表面积的变化来确定。激光粒度分析证明,钢渣微粉颗粒级配合理。化学分析结果证明,尽管钢渣微粉碱度系数属中、高度,但除含铁量需进一步降低外,其它化学成分不会影响钢渣微粉的使用性能。一定掺量的钢渣微粉不会因游离氧化钙较高而造成体积安定性不佳。经过复合后的钢渣一矿渣粉可使活性指数达S 95级以上。
关键词:钢渣;微粉;分析
冶金过程要消耗大量的原料、燃料,并产生相应量的固体、液体和气体废料。世界各国一般每生产1 t生铁产生约300kg炉渣,每生产1 t粗钢要产生约130kg钢渣,40 kg含铁粉尘及其它废料,由于资源的逐年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的需要,有效地利用钢铁厂的固体废料就成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我国高炉渣(即矿渣)已被广泛利用旭钢渣的利用率却不高,约为40%,含铁粉尘的利用仅限于个别大厂。到目前为止,国内积存的钢渣已在1亿t以上,占用了大量土地并污染了环境。
近几年,广东省钢铁企业十分重视钢渣的综合利用,除了对现有的钢渣进行破碎、磁选,获得中小块废钢、精细铁粉返回冶炼外,还对剩余钢渣堆物进行了微细粉深加工,使其达到一定品位后,用于水泥或混凝土行业。一系列的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复合后的钢渣粉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为形成企业化生产钢渣粉提供了技术依据。
1 实验方法
1.1 钢渣原料筛分析方法
对经过破碎、磁选的转炉钢渣按四分法进行取样,在震筛机上震筛10 min后计算累计筛余率。采用的套筛为0.075 mm/0.15 mm/0.3 mm/0.6mm/1.18 mm/2.36mm/4.75mm/9.5 mm/16 mm/19 mm方孔筛。
1.2钢渣易磨性实验方法
利用实验室球磨机进行粉磨,粉磨时间为80~90 min,使比表面积达4000~4 500m2/kg。
1.3钢渣微粉密度测定方法
按GB/T208—1994水泥密度测定方法进行测试。
1.4钢渣微粉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按GB8074—1987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进行测试。
1.5钢渣微粉颗粒粒度分布测定方法
采用Malvern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测试。分散剂(Water)折射率1.330;残差0.314。
1.6钢渣微粉化学性能分析方法
化学成分按GBl76—1996水泥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1.7钢渣微粉活性指数测定方法
活性指数按GBl2957—1991用作水泥混合材料的工业废渣活性试验方法进行。其中胶砂强度按照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进行测试。
1.8钢渣微粉体积安定性测定方法
以不同比例的钢渣粉掺人到水泥中,按雷氏法(GB/T1346—2001)检验体积安定性。
2研究内容
对经过破碎、磁选后的转炉钢渣原料进行取样(在同一堆场的不同部位取15份试样,按四分法缩取出比试验所需量大1倍的试样),分别进行筛分析实验、易磨性实验、微细粉密度以及比表面积测定,结果如表1、表2所示。
2.1 原料细度确定
表1的实验结果表明,筛孔尺寸为9.5 mm的方孔筛通过率为86.0 %,在80%~90%之间,因而此钢渣原料的细度可以认为是<10 mm的颗粒占80%以上。
2.2钢渣粉磨工艺分析
在我国由于受磨细设备的限制,通常只能将粉煤灰、矿渣、氟石粉和稻壳灰等经磨细、风选达到4 500 cm2/kg,钢渣亦如此。文献[3]的研究表明,钢渣的易磨性比水泥熟料要差,但优于矿渣。这对于钢渣细粉作为混凝土掺合料,在生产成本上有一定意义。
从表2可以看出,在对钢渣原料进行粉磨实验的过程中,随着粉磨时间的延长,粉磨细度(比表面积)逐渐增大,但无论粉磨时间如何变化,总有部分无法磨细的碎颗粒(呈圆珠状或少量薄片状)物料存在于细粉中,经过一定筛孔孔径的筛分析后进行磁选,它们全部被磁铁吸住。这说明钢渣微细粉中确实还存在一定比例的含铁物料。由于粉磨过程是物料表面不断磨剥而生成大量细粉的过程,而上述含铁物料硬度较大,所以难以磨成有效微细粉。尽管这些物料的质量分数较小(小于5%),但夹杂在微细粉中对微细粉作为混凝土掺合料的效应起不良作用。因而对微细粉中的含铁颗粒进一步筛析磁选是必要的。当然,如果能在粉磨工艺之前的原料预处理中进一步磁选,将更有利于除铁,因为颗粒愈细,磁选工艺愈复杂。
2.3钢渣微粉颗粒粒度分析
对粉磨80~90 min的钢渣微粉进行激光粒度分析,如图1所示。该微细粉的边界粒为1.431—44.707 μm(即90%的微细粉的粒径在1.431—44.707μm之间);中位粒径为11.566 μm(即大于和小于11.566 μm的颗粒各占50%);体积平均粒径为20.378 μm (即大部分颗粒粒径为20.378μm左右)。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钢渣中含有完整的类似水泥熟料矿物的硅酸盐矿物(C3S和C2S)成分,因此有一定的胶凝活性,且其胶凝性主要体现在活性混合材的作用。如果将钢渣微细粉作为混凝土掺合料,则钢渣粉的“微细化程度”对其在混凝土中的水化性能、安定性能以及微集料性能起相当作用。针对水泥而言,0~30μm的细颗粒是主要活性部分。因此上述钢渣的颗粒分布对其活性成分发挥作用是非常有利的。
2.4钢渣微粉化学性能分析
表3是钢渣微粉的化学成分。从表3可以看出,该钢渣成分波动不大,属于高、中碱度,含有对水泥或混凝土有利的成分,如SiO2和Al2O3在有CaO的环境下被激发可产生水硬性。但也含有对水泥或混凝土体积安定性不利的游离氧化钙(f-CaO),其质量分数大于5%。除去Fe2O3、FeO后,金属铁或其它形式铁的化合物质量分数为2%~4 %左右。文献[5]表明,钢渣中铁的赋存状态有3种:铁酸盐(C2F和C4AF),方铁矿固溶体(FeO固溶体)以及少量的金属粒铁。FeO在室温是不稳定的化合物,但在钢渣中由于相平衡而与铁和Fe2O3共存,并被CaO、MgO等二价氧化物所稳定形成为复杂的RO相。RO相没有胶凝性,而且吸收CaO,使钢渣中的C3S减少。如果将钢渣中铁相还原成金属铁除去,相对可以增加其它氧化物的铁含量,从而有助于钢渣胶凝性的提高,并且可以回收渣中的金属铁。因此,若要进一步降低钢渣粉中的含量,除了磁选这一物理方法以外,也可以采用化学还原的方法。
2.5钢渣微粉活性指数分析
对上述钢渣微粉进行活性指数测定,结果如表4所示。单掺钢渣粉使水泥活性指数降低较大。尽管如此,碱度系数较大的H2的活性指数比H1相对高些,这说明钢渣粉不宜单独用作水泥的活性混合材,可能是RO相的存在,影响了其活性的发挥,并非碱度高的原因。为了进一步有效利用钢渣粉,需要对其进行复合,掺人其它种类的混合材制成复合粉,再加以利用。将钢渣/矿渣粉以3种比例进行复合后,7 d活性指数和28 d活性指数都比单掺钢渣粉有较大提高,其中F1和F2复合粉超过或达到了国家标准高炉矿渣粉S 95级别。而钢渣/粉煤灰复合粉的活性指数降低较大,未达到要求。因此,将钢渣和矿渣粉以一定比例}昆合制成复合粉,完全可以作为水泥混合材或混凝土用掺合料。
2.6钢渣微粉体积安定性分析
文献[6]研究表明,钢渣中的游离氧化钙分为颗粒状(或称宏观颗粒)和弥散状(或称微观细粒)两大类。其中前者数量少且分布范围不大,是造成钢渣近期局部膨胀疏松的主要因素。后者数量多,分布范围广,水合反应极缓慢且有反复,是造成转炉钢渣长期不稳定的关键因素。从表3中钢渣粉的化学成分看,尽管游离氧化钙含量较高,当以10%、15 %、20 %、25%、30%的不同比例(以上为质量分数)掺入水泥后,进行沸煮法试验,体积安全性均表现为合格,这证明了文献[7]的报导,钢渣的“微粉化”可以解决由于游离氧化钙(f_CaO)较高而引起的“安定性”问题。正如前述,单掺钢渣粉会使活性指数降低较多,因而没有研究更大比例的钢渣粉对体积安定性的影响。
3结 论
尽管各地钢渣品位不同,但本研究的如下结果对各钢铁企业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钢渣原料需经过预处理(破碎至粒度达10 mm以下)后才可以进行粉磨;
(2)钢渣微粉的粉磨时间为80~90 min,粉磨粒度约4 500 cm2/kg较合适;
(3)去除钢渣中的铁成分将更有利于钢渣粉性能的发挥;
(4)钢渣微粉的掺量(质量分数)在10%~30%时,不会因游离氧化钙过高而影响体积安全性;
(5)钢渣微粉单独掺入水泥会降低活性指数,较适宜与矿渣粉复合后掺入水泥或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