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介绍了济钢第三炼钢厂采用转炉一LF精炼一ASP生产低碳低硅钢的工艺实践。通过提高转炉终点命中率防止钢水过氧化、采取合适的钙铝比、强化连铸保护浇注等措施,解决了低碳低硅钢的钢水可浇性问题;采取减少转炉下渣、控制加铝和精炼时间,减少了钢水回硅。批量生产SPCC、SPCD低碳低硅钢18.858万t,统计分析表明,铸坯成分内控合格率为88.98%,综合合格率为99.84%。
关键词 低碳低硅钢,钢水可浇性,回硅
中图分类号TF703.5 文献标识码 B
1 前言
目前,国内外对低碳低硅钢的需求日益增大,根据市场需求,配合后步工序热连轧和冷轧,为济钢产品结构的优化取得更好的效益,济钢第三炼钢厂自2005年8月开始开发低碳低硅钢冶炼技术,如08A1、SPHC等钢种,并于同年1 2月开始批量生产,在此基础上于2007年1月进一步开发了冷轧用SPCC、SPCD(CQ、DQ级冷轧钢板及带钢)。在生产过程中重点解决了困扰低碳低硅钢冶炼的两大技术问题:一是钢水可浇性问题,由于钢中碳含量要求低,钢水氧化性强,钢中铝含量要求高,容易出现钢水黏,导致连铸机停机现象。二是钢中硅的控制问题,由于钢中硅含量要求低,而ALs要求大于0.015%,精炼还原容易发生回硅现象。随着冶炼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尤其是钢水的氧化性及Si、S、C、Al成分的控制等关键技术的成熟,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2设备情况及工艺流程
济钢第三炼钢厂生产线是一条新建的生产线,120t转炉3座,平均出钢量150t左右,配LF精炼炉3座,板坯铸机3台(其中ASP薄板坯铸机2台)。
低碳低硅钢的工艺流程为:
KR—BOF—LF—CCM。
3 生产实践
3.1 成分控制
为了保证钢材有良好的冲压性能,低碳低硅钢的化学成分要求严格,以SPCC、SPCD为例,其化学成分见表1,济钢确定较窄的内控成分,且化学成分要稳定,其它残余元素含量越低越好。

3.2 冶炼工艺
(1)KR处理
铁水必须进行脱硫处理并除渣干净,人炉前S≤0.010%,降低硫含量以减轻LF的负担。
(2)转炉冶炼
控制终点碳,防止钢水过氧化,降低钢中氧含量([O]<600×10-6)。实践表明:钢的氧含量与终点碳、温度、点吹次数及终点渣况有关。终点碳越低、温度越高、点吹次数越多,钢中氧含量就越高。因此,实际生产过程中,力争一次拉碳成功,尽量避免点吹。出钢温度控制在1650~1670℃。
出钢采用铝锰钛和电解锰脱氧合金化,锰按目标值控制。
保证出钢口良好、不散流并挡渣操作(采用挡渣帽和挡渣球),严格控制转炉下渣,出钢时间大于4min30s。控制好出钢操作可减少转炉渣向钢水传氧,并避免精炼回硅。
出钢过程中加适量小颗粒石灰、萤石造渣,保证熔化并有良好的流动性。
喂铝线前适当控制氩气流量保证化渣并有良好的流动性。喂线后吹氩采用弱搅拌(以钢水不裸露为原则),严禁强搅拌造成钢水二次氧化。控制[Si]小于0.01%。
铝的控制:喂铝线前调整好氩气(以钢水不裸露为原则),根据[O]含量调节,喂铝线用量一次加足,喂线速度200 m/min。喂线后3 min立即测温、取样、吊包。
(3)精炼控制
吹氩控制:第一批造渣材料熔化前可适当控制氩气流量保证化渣良好,化渣后采用弱搅拌。
加造渣材料前用铁锨均匀地将铝粒撒到渣面上脱渣中氧,一般用量为60kg,视下渣量酌情增减。
加造渣材料根据需要加入,炉渣碱度大于4,可不造白渣,减少回硅,控制精炼回硅低于0.02%。精炼炉渣主要成分见表2,与普通钢种比渣中SiO2降低了而A12O3增加了,炉渣没有完全脱氧,氧化性相对较强。

在精炼过程中原则上不调整铝(避免回硅),视铝的烧损情况而定。
钙处理:喂钙铁线速度220m/min,用量视铝的含量而定,喂线后软吹5 min后测温、取样并立即吊包。
控制合适的钙铝比是保证可浇性的重要措施。据资料介绍,Ca/Al=0.12~0.14,可保证顺利浇注。增加钙含量就可以生成低熔点的夹杂物。钙是强脱氧剂,加入钢中首先是脱氧脱硫。因此,钙的收得率受钢中硫含量和溶解氧含量的制约,实际生产中,严格控制钢中硫含量,钢水充分脱氧,尽量稳定钙的收得率,以提高钢水的可浇性。
控制适当的精炼时问,是减少回硅的有效措施。在炼钢温度下,反应一直向增硅方向进行,精炼时间越长,增硅越多。因此,尽量缩短精炼时间,严格精炼过程操作,严禁多次重复加热。
温度控制,出站温度为1585~1590℃,中间包第一炉可提高5℃。
3.3 连铸控制
用长水口保护浇注是关键:控制氩气流量,满足工艺要求,以防止吸气。确保钢包水口自开,严禁敞浇,防钢水二次氧化。除中间包第一炉可加钙铁粉不大于40kg外,浇注过程尽可能不加或少加钙铁粉,以减少对钢水的污染。稳定拉速,比一般钢种拉速稍快0.2~0.4m/min。
钢水可浇性问题:钢水黏易造成水口堵塞,对堵塞物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是高熔点的氧化物,以仪A12O3为主,并混有:MgO·A12O3尖晶石以及CaO—A12O3为主的化合物。对水口堵塞物的成分分析结果见表3。连铸控制措施是做好保护浇注防止钢水二次氧化,中间包采用碱性覆盖剂吸附夹杂。

4 技术效果
4.1 氧氮控制
氧氮控制情况见表4。连铸有轻微吸氮现象。

4.2 脱硫效果
随机统计了49炉次SPCD的LF脱硫情况,统计分析表明,LF炉的脱硫能力比较强(结果见表5)。低碳低硅钢的精炼脱硫影响回硅,因为脱硫必须脱氧,脱氧容易还原渣中的硅,这是一个矛盾的操作。因此,从铁水及废钢就要控制好钢中原始硫含量,并做好钢水脱氧。

4.3成分控制精度
随机统计了49炉次SPCD的情况,采用转炉配合LF炉精炼工艺,对成分控制精度能够满足该钢种的工艺要求见表6。

4.4 铸坯质量
低倍检验结果表明,铸坯组织比较均匀致密,无裂纹、缩孔、疏松、气孔等缺陷,轻微中心偏析C类0.5级。
截至2007年5月共生产SPCC、SPCD低硅钢18.858万t,铸坯内控合格率88.98%。化学成分主要问题是硅超标(超内控)占97.20%,碳超标占1.87%。硅超标的主要原因是转炉下渣控制得不好,造成精炼回硅大于0.02%。铝和氮超标占0.93%主要原因是连铸保护浇注效果不好,造成钢水氧化导致铝烧损并吸氮。铸坯综合合格率为99.84%,主要质量问题是因拉速波动大造成铸坯表面产生折叠(重接)缺陷和下线后的冷却变形(弯曲)。
5 结语
(1)采用KR铁水脱硫处理+转炉冶炼+LF精炼+ASP工艺,可以生产满足CQ、DQ级冷轧钢板及带钢用的坯料。
(2)通过工艺优化,提高转炉终点命中率防止钢水过氧化、采取合适的钙铝比夹杂物变性处理,强化连铸保护浇注等措施,解决了低碳低硅钢的钢水可浇性问题。
(3)采取减少转炉下渣,控制加铝和精炼时间,可减少钢水回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