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摘要:介绍了生产取向硅钢的3种方法,同时介绍了命名用氮化铝(AlN)作为抑制剂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存在的金属学问题。为了避免产生这些问题,将氮化铝(AlN)作为获得抑制剂,叙述了生产新型Hi—B钢工艺的特征。关键词:氮化铝;抑制剂;晶粒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板坯再加热目前,为了达到节能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全球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取向硅钢生产工艺上,取向硅钢(GO)低铁损(W17/50=0.75W/kg)是适应当前市场的要求的,通过提高硅的质量分数、改进精轧技术的方法生产低铁损、超薄硅钢片。而Hi—B钢只占全球取向硅钢产量的20%,就是这占极小比率的Hi—B钢为变压器低噪音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近年来美、日等国也致力于开发和生产高磁感、低铁损、磁致伸缩小、表面质量好冷轧取向硅钢,技术日趋完善。要生产高性能的变压器,就要快速开发出最好的高磁感、低铁损的材料。本文介绍生产取向硅钢(GO)传统方法(内在抑制剂)即阿姆科(Armco)法、新日铁法和川崎法、以及开发的新方法(获得抑制剂),同时还介绍了两种生产Hi—B钢方法的特征。1高磁感取向硅钢(HGO)1968年由日本新日铁公司开发的低铁损、高磁感取向硅钢片(HGO),1973年命名为取向HiB钢,川崎成功地开发了高磁性取向..
友情提示 文章权限:高级会员 消耗金币:5 此文章需要 高级会员 及以上权限才可阅读!普通会员阅读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金币(普通会员注册即赠送20金币)。如何获取金币? 如果您还没有注册,您可以 点此 注册! 如果您已注册还没有登录,您可以在下面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