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研究邢钢转炉炼钢厂现行生产运行状况的基础上,从物质量基本参数出发,对转炉炼钢生产流程中转炉、LF、连铸机产能进行了分析,对流程的匹配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工艺流程;工序产能匹配;物流平衡
中图分类号:TF08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043(2008)03—0021—04
对于炼钢厂的BOF—LF-CCM流程,3个工序都有可能成为制约整个流程生产顺行的瓶颈,影响流程的实际生产能力[1]。在不同条件下,同一生产流程的瓶颈可能会发生转移。因此要充分发挥每个工序的生产能力,首先应该分析钢厂生产能力的因素。当然在解决了流程瓶颈的基础上,还要解决好各个生产环节的衔接匹配问题。本文对具体的转炉-LF-连铸机流程,分析三者的实际生产能力,找出流程的瓶颈并提出改进建议。
1 炼钢厂简况
邢台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邢钢)炼钢厂原有4座48 t转炉,2座48 t LF和4台四机四流150mm×150mm连铸机,分别布置在3个跨,其中精炼和连铸工序同在一跨内,故生产中满包钢水转运无需过跨。此跨有90 t/20 t天车4部,备用天车1部。
邢钢炼钢厂的1号、2号转炉生产品种钢,3号主要生产普碳钢,3号转炉必要时也为1号LF供应钢水,4号转炉只生产普碳钢。现有的炉机对应方式基本为1机对1炉生产,如图1所示。
2006年为更好组织生产,计划在修包区右方建立5号连铸机,暂定为4机4流150mm×150mm铸机,建成之后3、4和5号连铸机只开其中两台,第三台作为备用。其中3号连铸机性能相对较差,因此理想情况是启用4号和5号连铸机。增添新连铸机后车间平面简图如图2所示。图中实、虚线分别代表1号BOF→2号LF→4号CCM和2号BOF→1号LF→5号CCM两条生产线中钢包的运行路线,后文中5号连铸机生产数据参照4号连铸机。
由于1号和2号连铸机用于生产普碳钢,与转炉的匹配方案在文献[2]中已经分析,所以本文以下将对LF、新增的5号连铸机以及原有的3号、4号连铸机产能进行研究,对邢钢炼钢厂生产过程时间(工序作业时间)进行解析和对炼钢厂生产能力进行计算,提出适应邢钢的BOF—LF—CCM配置方案。
2 炼钢厂生产能力分析
炼钢厂生产能力的分析,就是对钢铁制造过程中物质流的3个基本参数(时问、温度和物质量)中的物质量进行分析,剖析转炉、LF和连铸机生产过程,并进行协调匹配研究,以提升整个流程的产能。
2.1 转炉炼钢工序产能解析
转炉年产能力计算公式,见式(1)[3]:
式(1)中:为转炉平均生产能力,t/a;QBOF为转炉平均每炉出钢量,t;ηBOF为转炉的日历作业率,%;τBOF为转炉的冶炼周期,min。
由式(1)可以确定1座转炉年产能力、冶炼周期及作业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根据邢钢2005年数据统计,得出各转炉冶炼周期和作业率,如表1(由于4号转炉为2005年1 2月下旬投产,不计人统计数据)。
根据表1中的数据可得出,邢钢转炉炼钢厂1号转炉生产能力为75.15万t/a;2号转炉生产能力为83.43万t/a;3号转炉生产能力为83.3 5万t/a。4号转炉与3号转炉均以生产普碳钢为主,参照3号炉产能水平,则转炉工序年产能力可达到325万t以上。其中1号、2号转炉合计产量为158.68万t/a。
2006年1号、2号转炉生产品种钢,分别与2座LF,2台连铸机形成“一对一”的匹配模式。在现有条件下,1号、2号转炉产能和节奏的均衡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
2.2 LF精炼工序产能解析
LF年产能力计算公式,见式(2)[3]:
LF精炼处理周期,min;QLF为LF平均每包钢水量,t;τLF为LF作业率,%。
邢钢LF采用双工位作业,并全程吹氩:即自转炉出钢完毕钢包吊运至副工位LTl(即座包等待工位)开始吹氩,经过短时的等待,在前一包钢水出站后,进人LF工位进行精炼处理(测温、取样、加料、加热等操作),加热结束后测温、取样、喂丝,而后进入副工位LT2(即软吹工位)继续吹氩弱搅拌直至达到要求,吹氩结束,吊运离开。
通过对邢钢LF精炼实测时间和生产记录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该厂LF工艺过程各时间项的平均值如表2。其中喂丝时间一般为2 min左右,通常归人副工位处理时间(软吹时间)。
对表2的分析,其中LF工序各操作时间的
样本容量均为175个。虽然邢钢LF总处理时间较长,达到了5 2 min,甚至更长,但是由于采用了“双工位”作业,使得主工位LF精炼位和副工位LTl等待位、LT2软吹位可并行作业,且τLTl+τLT2<rLF,在对某一包钢水进行LF精炼的同时,可以完成前一包钢水的软吹作业和后一包钢水的座包等待[4]。这样可以在不压缩操作时间的情况下,使得LF的生产节奏基本适应转炉和连铸机的生产要求。如能再优化LF的操作,可以进一步提升LF的精炼能力,这样可以加强LF对BOF→LF→CC流程的缓冲能力,为提升炼钢厂的生产能力创造条件。
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邢钢1号LF精炼工位净处理平均时间为30.0 rain.,2号LF精炼工位净处理平均时间为34.0 rain(受处理钢种的影响)。2005年采用1号转炉供应两座LF的方式,造成LF作业率偏低,仅为46%左右,严重限制了LF的产量,两座LF处理能力仅为73万t左右。因此2006年开始改进运行方式,对原有生产模式进行优化,由1号转炉对应2号LF和2号转炉对应1号LF,可以极大的提高LF的生产效率,增加品种钢产量。若2006年LF作业率以80%计,1号、2号LF处理能力分别为67.28万t/a、5 9.36万t/a,LF工序总能力达到126.64万t/a;若作业率以90%计,1号、2号LF处理能力分别为75.69万t/a、66.78万t/a,LF工序总能力达到。1 42.47万t/a。
2.3 连铸工序产能解析
连铸机年产钢坯的能力(不考虑连浇),计算
方法如式(3)[3]:
式(3)中,为连铸机的生产能力,t/a;n为连铸机的流数;Sb为连铸坯的断面面积,m2;Vs为连铸机的拉速,m/min;ηCCM为连铸机的日历作业率,%;ρ为带液芯钢坯的密度,取7.7 t/m3;B为从合格钢水到合格铸坯的收得率,一般取98%;
由式(3)可以确定1台四流。150 mm×150mm小方坯连铸机的生产能力与拉速之间的定量关系。邢钢2006年4月份数据统计得到各连铸机的平均拉速和热态作业率,如表3。
结合以上数据,邢钢炼钢厂1、2、3和4号连铸机的产能分别为:68.85万t/a、73.3 8万t/a、53.96万t/a和56.03万t/a。由以上计算可知,若该厂以其目前水平运行,则其2006年连铸工序产能达252.22万t,/a,其中用于生产品种钢的3号、4号机产能之和为109.99万t/a,在5号连铸机投产后替代3号连铸机,达到与4号相同的生产水平,则4号和5号连铸机的生产能力可达112.06万t。
3 BOF-LF-CCM产能匹配分析
对邢钢炼钢、LF、连铸工序的生产能力进行对比,在1号BOF→2号LF→3号CCM和2号BOF→1号LF→4号CCM两条生产线中,其中1号、2号转炉合计产量为。158.68万t/a,LF作业率以80%计,1号、2号LF处理能力合计为126.64万t/a,3号、4号连铸机产能合计为109.99万t/a。可见工序产能为:转炉>LF>铸机,在现有的条件下连铸机是整个流程的瓶颈。故要提高整个流程的产量,首先是提升连铸机的产能。由公式(3)可知,铸坯规格一定时提升连铸机产量方法有:提高作业率、提高拉速和增加流数[4]。在实际生产中,提升连铸机产能还可以采用改变铸坯断面的方法,如将150 mm×150mm改造为150mm~165mm,但这种方法还要考虑后续工序——轧机的生产要求,因此本文不考虑这种方法。
3.1 从连铸机作业率角度分析
按照“一对一”模式,1座转炉对1台连铸机,从作业时间平衡角度分析,转炉作业率为92%,平均冶炼周期为29.3 min,若连铸机浇铸周期为28 min,则连铸机作业率应为87.9%。目前连铸机热态作业率仅为81%,连铸机产能有提升潜力。如果从产能平衡角度,、即使连铸机作业率达到90%,在产能上也不能满足流程匹配协调要求。从工序运行协调性的角度,实际生产中增加连铸机将使调度更加混乱,影响系统顺行。
3.2 从连铸机拉速角度分析
邢钢连铸机品种钢拉速最大值为2.2 m/min,作业率80.84%,两台连铸机最大生产能力为126.97万t/a,小于1号和2号转炉的产量;如将拉速提升到2.47 m/min,作业率90%,其产能达到工序产能协调要求。连铸机的拉速主要取决于钢液浇铸温度,因此应对现有的工艺技术进行改进并调整钢液浇铸温度。
3.3 从连铸机增加流数角度分析
增加连铸机流数可以使其产能满足流程工序产能平衡需求,通过图3的分析,在现有生产节奏中,转炉冶炼周期29.3 min,LF精炼周期32.0min(双工位1号和2号LF加热时间的平均值),连铸机在拉速1.91 m/min(3号和4号连铸机拉速平均值)时的浇铸周期36.3 min下,将3号、4号和5号连铸机改建或建为5流,可以解决连铸与转炉产能不匹配的问题。
如将4号和5号连铸机改造(建成)为5流,其生产能力与转炉的匹配系数可以从4流的0.792提升到0.990,在此基础上再对连铸机的生产进行优化,如提高作业率、控制浇铸温度、提高拉速等,可更好地匹配连铸机与转炉的产能。
3.4 分析总结
邢钢2006年生产中,连铸机浇铸温度控制不够严格,造成连铸机拉速较低,不能适应生产需要。因此应首先控制钢水浇铸温度,以保证合适的拉速[6],否则需要采用增加流数等方法提升连铸机产能。
分析提升连铸机产能常用的3种方式,其中增加连铸机流数可不受操作水平的影响而提升连铸机产能,比其余两种方法更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连铸机产能不足的局面,可以将人为因素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当然,增加流数也会增加设备的维护成本,因此在提升连铸机产能上,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在效果和成本上进行平衡。
连铸机产能满足流程需求后,流程的瓶颈就转移到LF,LF产能与转炉相差较小,其生产能力与转炉的匹配系数为0.916,可以通过改进精炼工艺和运行水平,缩短精炼周期[6],最终达到转炉流程整体产能的优化,以发挥LF在时问、温度上的缓冲作用。
上述研究结果受到工厂的关注,并对原有改造方案进行调整,其中将5号连铸机建成280mm×325 mm的4流大方坯连铸机,使得工序产能匹配。
4 结 论
通过对邢钢48 t转炉与双工位的LF以及与4流、5流、6流高效连铸机采用“一对一”模式匹配的研究表明:
(1)转炉与LF的周期比较接近,周期比值:30.59(1号转炉)/34.00(2号LF)≈0.90;28.08(2号转炉)/30.00(1号LF)≈0.94;因此邢钢转炉与LF“一对一”基本上可以满足现有生产需求。
(2)48 t转炉与4流高效铸机匹配,虽然可形成更高水平的组合,但对铸机的作业水平要求较高(如作业率为95%,平均拉速需达到2.22 m/min);与5流高效连铸机匹配,可形成较为合理的组合;与6流高效连铸机匹配的组合不太经济,会造成连铸机利用率低,应尽可能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