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换另外一幅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所有  文献  资讯  行情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焦化技术  炼铁技术 炼钢技术  烧结技术 球团技术 轧钢技术 国外技术 质量标准 操作规程 企业名录 冶金专利 视频中心 兑换中心 会员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技术文献 >> 钢铁知识 >> 公共阅览室 >> 综合
钢铁工业发展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发表时间:[2008-06-25]  作者:  编辑录入:admin  点击数:3352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钢铁工业在世界文明史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正在加快工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而言,钢铁工业仍应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和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不断变化,未来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在此,笔者就钢铁工业未来发展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钢材需求依然旺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钢铁工业的发展前景与世界整体经济形势是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钢铁工业的发展方向与国际、国内经济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推动下,当今世界经济总体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世界经济自2002年开始逐步走出低谷,近两年虽然受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但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强劲增长的带动下,全球GDP仍然保持了4%以上的增长速度。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高达11.4%,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新兴市场经济体具备了快速增长的条件。未来一段时期内,新兴市场经济体将维持较高增长,成为支撑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将拉动包括钢铁、石油、矿产等在内的大宗商品的消费需求。国际钢铁协会(IISI)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全球钢材消费增长主要来自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预计上述4国2007年的消费增幅约为12.8%,2008年将达到11.1%。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消费和净出口国,中国的钢铁消费增长空间将成为影响全球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发达国家所走的道路看,工业化是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快速积累社会财富、迅速提高生活水平的过程。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重化工业带动制造业发展的进程加快。2007年我国粗钢消费量为4.34亿吨,同比增长13.1%;每万元GDP粗钢消费量为176.1千克,人均粗钢消费量为328.7千克,这两个数字均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中期的钢铁消费水平。2007年我国人均GDP仅为2280美元,第三产业的比重约为39%,而且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从工业化完成所需钢的积蓄量来看,从1901年到2006年,日本钢的积蓄量为45亿吨,美国为77亿吨,而我国仅为35亿吨,还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工业化峰值时的水平。此外,钢材消费达到饱和点需要3个基本条件,即基本实现工业化,人均GDP达3500~6000美元,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第三产业达50%以上。我国仍远未达到钢材消费饱和的条件,钢铁工业的生产和消费仍将保持增长趋势,钢铁消费总量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资源、能源和环境是三大突出制约因素,但前景并不悲观

1、铁矿石供应增长落后于需求增长,中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不断上升

事实上,世界铁矿资源丰富。美国地质调查所最新版的《矿产品概要》公布的数据显示,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600亿吨,其中含铁量为790亿吨;储量基础为3700亿吨,含铁量1800亿吨。目前探明的铁矿储量可以保证未来100年的开采需求。我国铁矿石储量丰富,但品位较低,探明储量约为607亿吨,其中80%为贫矿。2000年以来我国铁矿石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20.1%。2007年中国进口铁矿石3.83亿吨,占全球海运贸易量的52.1%;中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由2000年的34%上升至2007年53%。

铁矿石的分布具有集中性,而钢铁行业由于运输半径的存在,生产相对分散。2006年全球钢铁企业规模前10名所占的市场份额为28%,而巴西淡水河谷以及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3家铁矿石贸易量占全球铁矿石供应量的75%。目前除巴西、澳大利亚、印度等传统铁矿大国外,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南非等国家也在加紧扩大开采,完全可满足全球钢铁工业发展对矿石的需求增长。

2、水资源短缺,钢铁行业节水压力巨大

水作为钢铁工业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在我国的分布极为不均。多年来连续居国内钢铁产量第一位的河北省人均水资源量只有305立方米,每年全省提供的水资源量为167亿立方米,而需求量却达到220亿立方米左右,不足部分只有依靠超采地下水补足。2007年河北省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突破1亿吨,水资源已成为制约河北省钢铁工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成为中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3、能源紧张,钢铁工业节能降耗任重道远

在钢铁能源消耗结构中,煤炭占70%左右,电力占20%。2006年纳入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645.12千克标煤,同比下降7.06%;吨钢可比能耗623.04千克标煤,同比下降6.19%。2007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632.12千克标煤,仅比上年下降1.3%。在淘汰落后进展缓慢的情况下,钢铁工业节能降耗任重道远。

我国已经探明的煤炭储量达到7241.16亿吨,其中生产和在建已占用的储量为1868.22亿吨,尚未利用的储量达4538.96亿吨。2007年,我国原煤产量为25.23亿吨,同比增长8.2%;煤炭消费需求约为25亿吨。主焦煤、肥煤是炼焦的主要煤种,在我国可开发利用的煤炭资源基础储量中,焦煤、肥煤合计所占比例约为8%,且主要分布在山西省。目前,我国已经出现焦煤、肥煤资源的短缺。同时,西方发达国家为保护自身环境,大量削减焦炭产量,我国焦炭产量占世界焦炭产量比重、焦炭出口量在全球焦炭贸易量中所占比重均已超过50%。受国家关停小煤矿的影响,当前国内市场焦炭和焦煤资源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涨。从总体上看,全球焦煤和焦炭供应偏紧、价格持续上涨的局面短期内很难改变。

2007年全国发电量3255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4%。用电结构重型化趋势更加突出,全国工业用电量为245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84%。钢铁工业一直是国家用电大户,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0%。随着国家取消差别电价并要实现2008年关停小火电机组1300万千瓦的目标,电力紧张和电价上涨已成为当前制约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严格的环保要求制约钢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目前,我国钢铁行业排放废水量约占全国总排废水量的8%,SO2排放量约占7%,烟尘量约占8%,粉尘约占15%,固废产生量约占13%。在国家规定的酸雨、SO2“两控区”内的钢产量占全国的75%左右。

2007年大中型钢铁企业SO2排放总量756367.91吨,比上年下降0.51%;COD排放总量59964.78吨,比上年下降8.76%;工业粉尘排放总量382274.92吨,比上年下降2.79%。由于钢铁生产总量增加,全年烟尘排放总量156648.36吨,比上年上升3.02%,但吨钢烟尘排放量比上年下降10.65%。钢铁企业面临的环保治理和改造任务非常重,节能环保成为加快钢铁工业淘汰落后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5、运力紧张、运价上涨加大钢铁企业成本压力

由于近年中国钢铁生产的快速增长,物流运输也成为制约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07年全国铁路运量为31.4亿吨,比上年增长9%;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为52.1亿吨,比上年增长13.4%。去年,这两项均低于全国粗钢产量15%左右的增长速度。近年来,铁矿石的进口和钢铁产品的出口,进一步加重了全球干散货运输的压力。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球干散货运量达28.46亿吨,铁矿石和煤炭的运量占51.12%。2007年,全球干散货运量约为29.92亿吨,铁矿石和煤炭的运量占51.77%。受此影响,反映干散货航运市场综合运价的BDI指数在2007年创下11000点的历史最高,加大了钢铁企业的成本压力。

以上分析表明,外部条件的支撑能否持续满足需求是我国钢铁工业进一步扩大产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然而,外部条件的严重制约将大力推动钢铁产业地域分布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快速促进技术进步、管理提升和现代化改造的步伐,加快实现淘汰落后、联合重组、产业健康稳步发展的目标。

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钢材进出口仍将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补充

随着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其具体表现在: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金融国际化趋势增强,全球生产经营网络形成,区域经济集团化向纵深发展,世界各国在有关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合作与联系也日益加强。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不可逆转的。

经济全球化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钢铁工业的生产、消费中心。中国钢铁行业是加入WTO前就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行业,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从前期的下调钢铁产品的进口关税,到现在的下调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国内钢铁行业融入国际市场的速度不断加快。受益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我国钢铁工业依靠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相对低廉的发展成本迅速扩张。中国成为世界钢铁工业的生产、消费中心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全球产业转移的结果。

近年来,中国钢铁产品由净进口转变为净出口,中国钢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大大提升。这是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对中国产品需求的结果,也是我国钢铁工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的体现。但是,制约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各方因素促使中国钢铁企业正在寻找一种途径,既不失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发展的机遇,又符合中国的发展和国情。这就需要一方面坚持利用当前已有的先进技术和装备能力,保持一定比例的产品出口,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加快实施钢铁行业“走出去”战略,从而进一步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走出去”战略包括到国外去投资建厂,到国外去收购企业,到国外去经营发展;也包括原料采购、产品输出、资本输出、装备输出、技术和人才输出等,与世界各国保持在资源、技术上的优势互补。

联合重组步伐加快,不同规模企业仍将并存

自安赛乐集团成立以来,全球钢铁企业间的并购风潮愈演愈烈。随着米塔尔收购安赛乐,造就世界钢铁巨擘,通过兼并重组和战略联盟等手段扩大产能和提高实力成为现代钢铁企业经营管理所追寻的目标。应该说,联合重组、扩大规模是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提升竞争力的一种有效形式,是业界普遍认同的未来钢铁企业的发展战略,这种竞争方式正在呈加快发展之势。中国钢铁业的联合重组步伐近年来也不断加快。

但是,并非所有的钢铁企业都应该走联合重组、扩大规模的道路,中小规模的企业也并非一定缺乏竞争力。实际上,市场需求的差异化特征,决定了不同规模的钢铁企业是可以长期并存的,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相互补充,共赢发展。任何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都要看它有没有对应的市场目标和定位,有没有特定的竞争优势。从钢材市场来看,客户需求千差万别,钢铁产品面对着庞大的社会消费群体,其对产品的需求往往不同。从钢铁企业来看,不同规模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竞争优势:大企业的优势是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配置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抗御风险能力;中小企业则可以凭其独到的技术优势和特定的产品定位,在一定的领域范围内进行市场分工,其从事专业化经营和管理相对容易控制。总之,客户需求的差异化特点及钢铁企业追求专业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的实际,决定了规模较小的钢铁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和自身实际来进行相应的市场定位和分工,成为大企业的补充。

不同规模钢铁企业并存的格局在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广泛而长期存在。以欧洲为例,既有上亿吨级规模的安赛乐米塔尔,又有千万吨级的蒂森克虏伯,还有像Bardun、Celsa等百万吨级的钢厂,它们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很强的竞争能力。因此,不同的钢铁企业必须适应客户需求差异化的特点,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和所具备的条件,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选择合适的发展规模。对于中国钢铁行业来说,一方面要立足世界钢铁行业的总体竞争趋势,适度进行企业间的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保障产业安全;另一方面,各钢铁企业要从强化核心竞争力着手,优化产品结构,集中精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优势产品,培育核心产品。

提高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将成为钢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点

随着全球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世界性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将成为钢铁企业提升竞争力和谋求长远发展的关键。

钢铁行业作为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已不能继续过去那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以高投入扩张来换取高速发展的道路,必须尽快转变发展方式,转换经营机制,提高资源整合能力,优化资源配置,走集约化经营之路。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对海外资源的依存度逐年提高,产业发展存在着极大的资源制约风险。同时,我国钢铁行业生产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等结构性突出矛盾导致我国钢铁产业资源整合能力不强,严重制约着我国钢铁工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我国钢铁企业要着力抓好内外两个方面的资源整合:

一方面,加快推进内部资源整合。通过推进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促进资金、资源、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高效运用,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推进装备的大型化、连续化和高效化。加快新产品开发,努力建立层次合理、资源利用价值高、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体系,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以较少的物资消耗和较小的环境代价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外部资源整合。以国内优势企业为依托,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国内企业实施联合重组或建立战略联盟,通过内联外扩,力争形成更多的特大型国际化钢铁企业集团,增强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与此同时,关停竞争能力弱、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小钢铁企业,全面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内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国际上,加强与上游资源行业的战略合作,大力推进资源全球化、多元化战略,通过对重点铁矿、煤矿等资源企业的投资,组成国际化的大型跨国钢矿或钢煤公司,占有全球资源;加强与物流部门合作,通过与国内外海运公司、港口、铁路合作,保证钢铁行业运输线的安全,降低原料运输成本。

知识和人才将成为企业资源的关键环节

在世界工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知识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知识经济是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人的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以科学管理与决策为保证、以高科技产业和文化为支撑的一种经济形态。知识是唯一不遵守收益递减规律的生产手段,是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知识经济已经渗透到全球范围的各行各业,知识和人才成为企业资源的关键环节,成为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决定性力量。现代钢铁企业都把知识以及作为知识的创造者与运用载体的人才资源放在非常突出的地位,大力实施科技强企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优化人才开发运作管理机制,加快培养适应现代化钢铁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

我国钢铁企业应加快推进技术创新,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着力开发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引领世界钢铁技术的发展。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世界一流的技术专家和懂技术、会管理的企业家,重点发展和培养钢铁企业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同时,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对生产力的转化工作,充分利用国内外科研院校的知识和技术优势,建立社会化的“产、学、研”及企业内部的“研、产、销”机制,为企业深入推进技术创新、大幅提升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积蓄强大后劲。

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知识资本将加速融合、相互促进

钢铁业作为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快速运转的产业,其资产容量大,现金流量和利润总额也大,必然会得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关注和重视。而知识资本是一种比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更加活跃、更加积极、更具开发价值的生产要素。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知识经济日益繁荣,各种生产要素的联系日趋紧密,以知识资本和知识创新为核心的新生产力系统正在逐步形成,知识资本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知识资本和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成为必然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以及多方位竞争的日渐加剧,要想让钢铁企业获得更强的生命力,必须给钢铁企业注入新的活力。钢铁行业知识资本主要依赖于高新技术的加快开发应用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持续构筑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钢铁企业推进融资管理创新,把融资重点由金融资本转向知识资本,实现企业知识占有和使用量最大化。

我国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知识资本在工业经济中,尤其是在钢铁业中发挥的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我国钢铁工业必须认真研究知识资本的构成要素和市场化形式,努力寻求知识资本的有效运作管理方法,扩大、提高知识资本的应用范围和水平,推进知识资本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加快融合。

以现代物流理念整合和延伸产业链,将成为增强竞争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

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使未来钢铁企业市场竞争的重点由单纯产品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转向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依托信息化体系,加强产业链延伸的研究和实践,用现代物流理念整合和延伸产业链,不断满足并创造客户的未来需求,将成为钢铁企业增强竞争可持续性、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与传统物流相比,现代物流具有过程一体化、技术专业化、管理信息化、系统网络化、服务社会化等特征,其显著优势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上下游行业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深入,实现共赢发展。对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钢铁业来说,以现代物流理念整合钢铁产业链已成为企业应对原材料不断涨价和钢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迫切需要。

钢铁企业应大力发展以钢铁加工配送为典型代表的现代钢铁物流。在过去10年里,我国钢材以外商独资或合资建设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居多,韩国和日本企业已先后在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布局设点,为家电、汽车、计算机、造船等行业服务。这些钢材加工配送中心通过其高效低成本服务,已占据我国相当一部分高附加值钢材加工市场。目前,我国钢材深加工比重低,一般钢材的深加工仅为10%~15%。这使我国钢材的成材率和使用效率较低,也因此失去了相当的市场。随着我国下游行业的加快发展,我国钢铁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钢材加工配送,在提高钢材深加工比例的同时,重视与第三方物流产业的紧密合作,关注近年来正在起步的“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动向,在适应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客户需求,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效益。

总的来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科技革命的不断发展,世界钢铁工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钢铁工业既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面对新形势,中国钢铁工业应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紧紧抓住有利机遇,励精图治、开拓奋进,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来源:中国冶金报)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 扫一扫,访问冶金之家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友情链接,请加QQ:1525077243
更多合作单位
版权所有:冶金之家 www.GTjia.com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   客服传真0311-80927348  客服邮箱gtjiacom@126.com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冶金之家QQ群] 炼铁技术交流群:53122098 炼钢技术交流群:116793970
工信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11014312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不承诺拥有其版权 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