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世界汽车市场、汽车保有量及主要汽车制造企业分析,探讨了中国汽车发展的差距,预测了世界汽车总体发展前景及2010—2020年中国汽车分品种产量,针对日本和美国汽车行业钢材消费分析,预测了2010—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钢材消费量并首次对普钢及特钢分品种的消费进行了深入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汽车市场汽车制造商汽车保有量钢材消费分析预测
1 世界汽车产销格局在改变
最近15年期间,世界汽车整车总产量上升了40%左右。2007年世界汽车产量约为7 310万辆,比2006年的6 926万辆上升5.4%,占世界产量的76%。
2007年世界十大汽车生产国汽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份额为75.68%,2003年为79.8%,可见世界发展中国家汽车生产在增加。2007年世界十大汽车生产国产量变化见图1。
1.1 日本汽车市场
日本是汽车市场集中度很高的国家,日本车在节能上先行一步,成为世界汽车业的最大赢家,13本汽车制造商在海外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2007年日本产量为1 159万辆,与2006年的1 148万辆相比,增加11万辆,增长1.0%,连续6年出现增长,占世界汽车产量份额的15.86%,而且是连续两年超越美国。

1.2美国汽车市场
受汽油价格上涨、住房价格下跌和整体经济降温影响,2007年是美国汽车行业自1998年以来最糟糕的一年。2007年,美国汽车产量为l 078万辆,同比2006年的1126万辆下降了4.5%,占世界汽车产量的份额降低到14.75%,。世界的汽车产销格局在悄然变化,美国的汽车产销受到很大挑战,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1.3其他汽车市场
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方面,一直以来由美国和欧洲汽车企业主导的全球汽车格局,将逐步向由亚洲汽车企业主导转变。
自2000年初以来,欧洲地区已经不再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整车生产地,其位置被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所取代,该地区在这段时间汽车整车产量上升了60%以上,主要是由于受到中国国内汽车产量的迅速增长的驱动,在2007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已经上升到888万辆,占全世界汽车总产量的12.15%左右。2003年印度仅为115万辆,2007年印度达到了230万辆,5年翻一番。
2世界主要汽车制造企业分析
当前世界汽车整车制造行业已经呈现高度集中的态势。规模最大的前十家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产量的总和即占全世界汽车总产量的。73%左右。
全球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显然不再适合用笼统的“6+3”来概括。2007年,全球汽车巨头从销量上来看,至少分化成了五个级别。那就是通用、丰田为代表的“900万辆俱乐部”,福特、雷诺一日产联盟和大众为代表的“600万辆俱乐部”,现代起亚、本田和标致雪铁龙(PSA)为代表的“300万辆俱乐部”,克莱斯勒为代表的“200万辆俱乐部”和宝马、奔驰和菲亚特、三菱等厂家为代表的“100万辆俱乐部”。五大俱乐部成员之间,尽管品牌悬殊、企业经营状况及前景都各不相同,但至少在两三年内,这种以全球销量来界定的分化,将难以得到实质性突破。
2007年丰田汽车的产量超过了950万辆,通用的产量为940万辆,70多年来通用全球汽车业“老大”的位置由丰田汽车取代。但在销量上,2007年通用汽车销售936.9524万辆,丰田汽车销售数据为937万辆。
未来几年,在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带动下,丰田汽车的销售将出现大幅增长,预计丰田全球产量将以每年60万辆的规模不断扩大。丰田汽车公司已把2008年的全球汽车生产目标确定为1 040万辆,2012年丰田全球产量将比2007年的实际产量提高三成左右,实现十年翻一番的目标(2002年实际产量563万辆),即2012年公司全球产量将达到1130万辆左右(不含大发工业公司和日野汽车)。
我们看到,整个中国汽车一年的产销量还不及通用和丰田两个国际汽车巨头。目前中国国内汽车总产量的一半左右是由中外合资企业所实现的,如果刨去合资品牌汽车的产销量,中国自主品牌全部的产销量绝对比不过一个国际汽车集团二线公司。2007年自主品牌轿车销售量仅占26.3%,合资占73.7%,2007年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即上汽集团共生产汽车156万辆(含合资企业),可见中国汽车业任重道远。
3世界汽车保有量分析
汽车保有量是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汽车普及化的水平。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保有量增长很快,2005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已超过8.9亿辆,其中,乘用车已超过6.5亿辆,占汽车总拥有量的72%;商用车已超过2.5亿辆。

从图2可看出,在汽车保有量方面,美国一直居世界之最。早在1919年美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757.68万辆,1929年达2 605.25万辆,和中国2004-年保有量相近。1929年美国每4.5人拥有l辆汽车,是2004年中国人均拥有量的10倍。2005年美国汽车保有量的普及率平均为814辆/千人,相当于每1.2人拥有l辆车。
世界发达国家国内汽车拥有率已达到很高的水平。2005年世界汽车保有量的普及率平均为137辆/千人,相当于每73人拥有l辆车,其中,2005年世界乘用车普及率约为100辆/千人,相当于每10人拥有1辆乘用车。意大利乘用车普及率最高,2005年为596辆/千人。
七国集团的汽车保有量达到了749辆/千人,中国2006年保有量的普及率为23辆/千人,相当于每43人拥有1辆车。估计乘用车保有量的普及率为15辆/千人左右,比较之下,中国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尚有较大差距,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4世界汽车市场预测
根据世界银行的全球经济展望和预测,全球化会为许多人带来收益。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的12亿人,即世界人口的15%,将属于“全球中层阶级”,比2000年的4亿人大幅增加。这个群体将会拥有人均4 000至1.7万美元的购买力,有能力购买汽车和其他先进的耐用消费品等。这就表明汽车工业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仍将具有强劲的发展动力。
预计今后世界汽车保有量以每年3 000万辆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亿辆,2050年将增长到35亿辆,其中发达国家增长约一倍,而发展中国家增长15倍。
世界传统的汽车生产市场已不再以北美、西欧与日本为重心,未来的10年中,全球汽车制造的平衡局面将被打破,行业的区域平衡重心将转移到东方。
4.1印度汽车市场预测分析
印度是充满活力的新兴汽车市场,在印度2006年保有量的普及率为12辆/千人,相当于每83人拥有l辆车。到2010年,印度的乘用车制造厂可能增至20家。印度汽车业计划在未来十年将汽车产销量提高四倍。印度开始发展成为与中国竞争的新兴汽车部件生产国。
4.2 中国汽车市场预测分析
我们预测,未来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仍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2008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1 000万辆左右,增长率12.6%,其中乘用车。730万辆,商用车270万辆。中国2010年汽车产量预计达到1 403~1 461万辆,将成为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或生产大国。较低的汽车保有率、不断增加的收入和不断下跌的车价,中国拥有太多刺激销量增长的因素。2020年汽车产量预计达到1 905~1 930万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内汽车市场仍将还是国内外汽车生产企业关注的重点,关键是要能提供适合目标细分市场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中国2010及2020年汽车分品种产量预测见表l。

5 日本汽车用钢状况分析
2006年度日本直接销售到汽车行业的钢材量约为l 652万t,其中普通钢材约为l 184万t,特殊钢材约为439万t,铸钢约为1万t,锻钢约为29万t。
日本直接销售到汽车行业的普通钢材中,板材约为1 154.7万t,约占份额的99%。热镀锌钢板约为413.6万t,约占35.5%,占第一。普通钢材用量中汽车零部件为409万t,占消耗量的35%;特殊钢材用量中汽车零部件为352万t,占消耗量的84%。直接销售到汽车行业的特殊钢材比例继续上升,其中高强度钢用量的比例上升较快。

2007年日本直接销售到汽车行业的钢材量约为1 657万t,其中普通钢材用量约为1 208万t,特殊钢材约为449万t。考虑到贸易商、进口量、线材的二次加工及其他综合因素,2007年日本汽车行业钢材消耗量估计约为2000万t左右。
6美国汽车用钢状况分析
1999年美国汽车产量1303万辆,直接销往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厂家的钢材量为l 849万t。1999年以后,随着美国汽车产量的降低,用钢量也持续降低。2006年美国汽车产量降为l 126.4万辆,直接销往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厂家的钢材量为1 712万t,其中汽车及零部件等用钢材约为l 659.9万t,锻件用钢材约为52.1万t。

7 中国2010—2020年汽车用钢分析预测
2006年中国直接销往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厂家的钢材量为1 140万t,其中汽车整车用钢材约为434﹒3万t,改装车用钢材约为135.6万t,汽车零部件约为570万t。
2010年中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用钢材量约为2 694~2 748万t,其中普通钢材用量约为2 064~2 086万t,特殊钢材约为630~662万t。2020年中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用钢材量约为3 950~4 020万t,其中普通钢材用量约为2 908~2966万t,特殊钢材约为1042~1054万t。2010—2020年中国汽车(含零部件)用钢材需求预测见表2。
根据我们对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用钢情况的调研及多年来我们对发达国家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用钢品种变化的跟踪分析,推理出2010年及2020年汽车行业普通钢材及特殊钢材分品种的用钢量,首次把我们的预测结果与大家分享。中国2010—2020年汽车(含零部件)用特殊钢钢材分品种需求预测见表3,普通钢材分品种需求预测见表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