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换另外一幅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所有  文献  资讯  行情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焦化技术  炼铁技术 炼钢技术  烧结技术 球团技术 轧钢技术 国外技术 质量标准 操作规程 企业名录 冶金专利 视频中心 兑换中心 会员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行业聚焦 >> 新品研发
我国船用柴油机产能已经过剩
发表时间:[2011-03-21]  作者:  编辑录入:冶金之家  点击数:1236

据中国工业新闻网报道,据悉,在船用低速机方面,2010年前我国船用低速机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两大船舶集团所属柴油机企业。沪东重机、大连船柴等4家柴油机企业2008年船用低速机生产能力合计为570万马力,并且近几年也纷纷扩充产能。中船重工与瓦锡兰、三菱重工合资建立的青岛齐耀瓦锡兰菱重麟山船用柴油机公司(简称QMD),于2009年3月开始生产船机,全部工程结束后产能将达到100万马力。预计2010年国内船用低速机规划产能将达到950万马力。

据悉,除两大船舶集团外,中远集团也在镇江兴建船配基地,包括300万马力低速柴油机的生产能力;合肥熔安新建的基地预计2009年9月首台机将下线,项目建成后生产能力可达到500万马力;合资公司中基日造柴油机有限公司低速机生产能力可达到300万马力;两大船舶集团也不甘落后,除所属柴油机企业继续扩充生产能力外,中船集团还在广东番禺筹建国内最大的船用柴油机生产基地,设计年总产能为1000万马力船用低速柴油机。预计2015年国内低速机生产能力将达到4000万马力。

不过,不少新增项目近期境况不好,开工不足,产能严重闲置。

“我国引入的柴油机项目产能已经过剩。”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表示。王锦连称,柴油机厂的利润都来自前几年所接订单,2012年前的订单还有保证,之后就很难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韩国和日本的船配企业大量低价向中国船企销售产品,另一方面是中国柴油机企业刚开始生产,要赢得客户信任还需要时间。

中国机电商会船舶分会秘书长张守淳表示,中国生产的船舶80%都要出口,一般船主会指定发动机的生产厂家。海外柴油机生产历史长,有品牌优势,船主们倾向于用海外产品。目前柴油机是船舶产业中占份额最大的进口商品。

据了解,在合作中,德国MAN公司按生产产品的功率收取一定费用。对MAN和瓦锡兰两大巨头而言,他们的业绩更多取决于柴油机需求总量的增长。

尽管产能扩张很快,但中国企业在技术上依然差距很大,不过在中速柴油机领域,已有突破迹象。

据悉,在船用中速机:预计产能将翻两番。与低速机不同的是,国内船用中速机生产企业除了两大船舶集团所属单位外,地方柴油机厂也从事船用中速机生产,如淄博柴油机公司、广州柴油机公司。前几年船市火爆,国内中速机企业加快扩充产能的步伐,2008年国内中速机生产能力已超过200万马力,2010年规划产能预计将接近500万马力,2015年预计将超过900万马力,在2008年的基础上实现翻两番。

有业内专家认为,中国企业已有技术突破的基础。以前中国船舶需求量不大,造船工业不发达,对柴油机需求量小,研发柴油机的条件不具备,如今中国本土航运企业成为世界巨头,造船量需求提高,采购上不必受制于海外船主。“国家也有大力发展柴油机的想法。”

但是,柴油机行业的研发壁垒依然较高。王锦连认为,国内中速柴油机发展很快,可能实现突破性发展,不过形成品牌还需要时间。低速柴油机相对更难,短期内不大可能取得突破。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 扫一扫,访问冶金之家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友情链接,请加QQ:1525077243
更多合作单位
版权所有:冶金之家 www.GTjia.com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   客服传真0311-80927348  客服邮箱gtjiacom@126.com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冶金之家QQ群] 炼铁技术交流群:53122098 炼钢技术交流群:116793970
工信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11014312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不承诺拥有其版权 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