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钢铁已于2010年12月7日和2010年12月8日向机构投资者询价,并根据询价结果协商确定最终的票面利率。票面年利率询价区间为6.0%-6.5%。”2010年12月8日下午,参加路演的重庆钢铁董秘游晓安如是说道。
不出意外,重庆钢铁本次20亿元的公司债利率将创2010年以来的新高。此前,这一纪录的保持者为杉杉股份,它发行的6亿元公司债利率为5.96%。
一直以来,在重庆资本界人士眼中,权益性融资比债务性融资更加适合重庆钢铁,即使重庆钢铁不走定向增发的道路,也应该选择可转债而非单纯的公司债。对此,重庆钢铁高层回应称,“最开始确实想发可转债,但因种种条件限制,公司不得不选择走公司债这条路。”
不过,高企的利率询价区间,以及保荐机构的余额包销,这意味着20亿元公司债的发售仍将可得到二级市场的热捧。而按照重庆钢铁方面的计划,一旦发售完毕,其中15亿元将偿还银行贷款,剩余5亿元将补充流动资金。
弃可转债取公司债
重庆钢铁为何放弃可转债取道公司债,资本界曾对其中原因疑惑不解。
2008年9月末,重庆钢铁董事会决定,拟发行不超过20亿元的分离交易可转债,债券期限为6年,其中10亿元投资于板带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的资金缺口,剩余资金将用于归还银行贷款。而在当年11月,发行可转债的议案顺利获得股东大会的审议通过。
但形势突变。2009年2月,重庆钢铁称,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公司决定终止发行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改为发行不超过20亿元公司债券。
彼时,重庆坊间流传的说法是,重庆钢铁递交可转债之际,监管部门正严控可转债的发行,更加倾向于支持上市公司发行单纯的公司债券。
事实上,可转债的发行门槛正是在2008年底有所提高。2008年10月9日,证监会下发《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按照上述文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必须满足的一项指标——“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比例”由“不低于百分之二十”提高到“不低于百分之三十”。
上述规定的出台,某种程度上已经宣判了重庆钢铁发行可转债的“死刑”。
公开资料显示,重庆钢铁2006年的可分配利润为15.62亿元,分配利润为1.73亿元,2007年可分配利润为18.16亿元,分配利润为1.73亿元,2008年的可分配利润为21.81亿元,分配利润为1.73亿元。本报记者统计,重庆钢铁在2006年—2008年以现金累计分配的利润占上述三年实现年均可分配利润的比例为28%。
或许正是这2%的微小差距,迫使重庆钢铁董事会不得已在2009年2月时决定,放弃可转债取道公司债。
权益性融资之辩
资金,对于处于“环保搬迁,技术升级”当中的重庆钢铁尤为重要。
重庆钢铁2010年三季报显示,公司账上货币现金仅有11.79亿元,但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8.85亿元,短期债务更是高达38.85亿元,融资已是箭在弦上。而公司“未来三年可预见的资本性支出高达26.83亿元”,更是加剧了重庆钢铁对资金的渴求。
不过,多位受访的重庆资本界人士均认为,重庆钢铁采用权益性融资更加合适。
与前两月发行公司债的南玻A,以及煤气化相比,上述两家公司的债券票面利率在5.33%—5.5%,而重庆钢铁本次票面年利率询价区间达到了6.0%-6.5%,即使不考虑数千万元的发行费用,重庆钢铁本次融资成本已与五年期以上6.14%的银行贷款利率相差无几。
高企的利率询价区间将刺激债券投资热情,但另一方面,参照可转债低于1%的利率水平,重庆钢铁2010年1-6月5.65%的平均利息水平,本次债券融资并不能显著降低重庆钢铁高额的财务费用。
更重要的是,重庆钢铁的资本负债率已经超过了70%,一旦20亿元公司债顺利发售,资产负债率还将小幅上升。
“重庆钢铁有15亿元资金准备用于归还短期借款以及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从债务结构来看,这对重庆钢铁是有利的。”一位接近重庆钢铁的人士如是表示,原因在于“现在银行信贷收紧,上市公司要想获得长期贷款的难度变得更加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钢铁本次发售20亿元公司债得到了重庆国资阵营的鼎力相助。本次20亿元公司债的担保方——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堪称重庆最优质的国企,仅仅在2009年,该公司便录得15.29亿元的净利润。
重庆钢铁董秘游晓安亦坦承,重庆钢铁主体信用等级为AA,而在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提供全额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条件下的债券信用等级上升为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