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下载——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坚定不移推出山钢集团实现转型升级
一、山钢集团发展情况
山钢集团是2008年组建成立的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四年来,在产能严重过剩、同质化竞争加剧、资源成本高的行业背景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持续深化重组整合,加快推进战略结构调整,在生产规模基本没有扩大、增支减利因素逐年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生产经营基本保持均衡稳定。2011年,山钢集团生产粗钢2402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216亿元。
山钢集团面对复杂多变经济环境和严峻形势挑战,几年来一直在思考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努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重点在以下方面展开。
(一)立足保生存,抓好生产经营,夯实发展根基
坚持稳健经营,把生产经营的着力点转到向品种、质量、营销和管理要效益上。深入推进降本增效,优化炉料结构、降低采购成本,2011年仅配矿、配煤两项就实现结构效益3.5亿元以上;狠抓产品研发与创新,提高产品实物质量和服务质量,2008年以来产品开发力度得到持续增强;努力适应市场、开拓市场,探索推行“产品+服务”营销模式,提高目标市场占有率;强化财务资产管理,优化融资品种和结构,2011年实施境外低成本融资120多亿元,优化资产债务结构,2011年末资产负债率比年初降低4个多百分点;
(二)立足求发展,推进结构调整,提升发展后劲
深化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成立了资金、采购、销售、运行协调、信息化五个业务中心及钢铁研究院、财务公司,完成了济南钢铁与莱钢股份的吸收合并,成立了山钢股份公司,实现了产供销、人财物实质性重组,正在打造集团化运营新优势;积极淘汰落后产能,2011年山钢集团淘汰9座高炉、2座电炉,共计淘汰炼铁产能415万吨、炼钢产能40万吨;加快产业链建设,与非洲矿业公司合作的塞拉利昂矿山项目已获得了国家核准,获取的国内大型铁矿山的建设步伐正加快推进,与多家下游制造企业确立了战略合作、研发合作、加工配送合作关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制造、节能减排等方面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深化。
目前,山东省钢铁产业大的结构调整解决方案正在加速筹划,“十二五”期间,山钢集团将进入一个全面结构调整的新阶段。
二、对我国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几点认识
(一)从经济转型的高度客观判断面临的形势
当今世界发展与变革伴生而行,特别在金融危机以后,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世界经济格局加速由单极向多极化转型,经济增长动力加速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我国经济长期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在经历了多年高增长之后,积累的深层次问题集中暴露,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发展动力转型、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区域转向已成为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发展对原材料需求的涨落也是客观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范围内的调整转型必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市场供求关系也将随之发生深刻改变。
钢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钢铁产业由过去长期依赖高强度固定资产投资带动下的规模扩张增长模式必将发生转变;另一方面,扩大内需政策导向下的消费结构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和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大等因素将对钢铁产品的性能、品种结构和能耗指标提出更高更严的标准和要求。如果说过去十年我国钢铁产业的大发展正是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规律,那么未来十年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顺应经济发展新的变化,钢铁行业已不能继续过去那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以高投入扩张来换取行业的高速发展之路,早调整早主动,否则将来的代价会更大,发展道路将更艰难。
(二)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理性看待行业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钢铁产业10余年的超常发展,产生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产能规模过大,产业集中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布局不合理,资源保障程度低,节能减排压力大,企业赢利能力低,等等。我认为,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而产能规模大、资源保障能力低是最为突出的两个问题,这一个内因一个外因,严重制约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对到底需要多少钢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回想10年前,在我国钢铁业刚刚经受了亚洲金融风暴洗礼之时,国家就已经提出了控制总量的政策要求,但钢产量却从2001年的1.52亿吨猛增到2011年的6.84亿吨,虽然保证了我国GDP总量从10.96万亿元达到了47.16万亿元,但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我们是耗用了世界将近一半的钢材才支撑了世界不到十分之一的GDP,我国单位GDP对应的钢产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这是需要引起我们深思的。究其原因,宏观经济发展粗放、市场需求大是主因,行业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较高以及企业无序、过度投资加剧了产能过剩。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粗钢产能已超过8亿吨,而宏观经济已步入转型升级周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钢材“减量化”和材料替代等因素将对钢材消费量和消费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资源掌控力低将我国钢铁业的战略弱点暴露无遗。铁矿石作为钢铁生产最重要的原料资源,本应与钢铁业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但却成为了我国钢铁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我国钢铁业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在60%以上,多年来一路飙升的铁矿石价格,大大抬高了钢铁企业生产成本。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由2001年的27.1美元/吨增加到2011年的163.8美元/吨,增长5倍,而同期的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从2001年的‘79.5点上升到2011年的125点,仅增长57%,钢铁企业销售成本上升幅度远远大于销售收入增长幅度。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中的11家钢铁企业,利润合计为14l亿美元,而三大矿业巨头利润合计为443亿美元,全球最大11家钢铁企业的利润总和还不及力拓一家,钢铁业已沦为国际矿山公司的打工者。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供求关系决定价值走向。内忧外患预示了我国钢铁业高成本、低效益的态势在今后较长时期难有根本性改变,微利时代将长期存在。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80年代的前苏联经验教训看,超出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以消费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商品生产,不仅会造成原材料供需紧张和环境恶化,还可能造成国民经济发展的失调,引发经济和社会动荡。我们必须把握未来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利用好业已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及时调整,认认真真解决好我国钢铁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三)转型升级是我国钢铁产业的迫切需要和唯一出路
经过10年的风雨坎坷,钢铁全行业对于要素推动型的粗放增长方式的负面影响有了切肤之痛,对于未来的发展,美国、日本等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应该说,我们现在对钢铁业存在问题的认识是深刻的、发展方向是明确的、发展思路是清晰的。我国《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行业未来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路线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对此我都完全赞同,关键是下一步要深入贯彻落实好。
一要更新观念,为转型升级消除思想阻力。转变发展方式我们已经提了多年,也做了不少工作,但在许多方面还是“转”不过来,或“转”不到位。其中原因很多,但重要的原因还是观念没有完全转变。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为方式,行为方式要转变,必须从观念更新做起。产业转型升级,如同化蛹成蝶,是新生,也意味着痛苦。必须首先在思想上进行一场革命,摒弃长期粗放发展形成的固有传统观念,在全行业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并以坚定、执着、创新的理念来做好转型升级。
二要系统考虑,提高转型升级的综合能力。企业转型升级是一个重塑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的过程,包括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条升级等,与政策环境、产业链、经营思想、管理体制、技术、人才等多个因素有关,是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系统性、巨性的工程。因此,要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必须综合考虑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系统考虑,从不同角度协调配合,统筹兼顾,整体发力。譬如,过去十年我国钢铁业投巨资建设了很多项目,目前从工艺装备硬件的角度看在世界上是最先进的,但软实力的提升没能做到协同跟进,投资的效果大打折扣,这必须要引以为戒。
三要有取有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转型升级。我国钢铁业体量庞大,企业众多,转型升级又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可能干篇一律采用一种转型发展战略,过去一哄而上做大做强、一哄而上搞板材等做法已给我们深刻的教训。企业既要注重转型升级的内涵,也要防止模式唯一化、路径趋同化。应在国家和行业政策的指导下,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自身能力、特点、优势、劣势,选准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关键点,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能最大发挥比较优势的发展路径,在行业内形成特色分明、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蒂森克虏伯公司和浦项钢铁公司在管理体制、运营模式、产业结构上有较大不同,但谁也不能否认他们都是世界级钢铁强企。
四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市场、企业、协会、政府在转型升级中的作用。造成我国钢铁产业目前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市场、技术、管理、政策、体制等,也牵涉到企业、行业、政府多个层次,要实现好转型升级,同样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共同努力。企业当然是转型升级的主体,但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不可或缺,特别是解决产能过剩等重大结构性问题,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发挥政府的引导、监管和调控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调整合力有效推进,促进我国钢铁产业向着内涵发展、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和服务化发展转型升级。
三、山钢集团“十二五”发展思路
山东省是沿海经济大省和钢铁生产、消费大省,钢铁产业的发展方式、空间布局、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在全国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也存在着共性,为加快钢铁产业发展方式转变,2010年6月山东省政府向国务院申请列为国家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省,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同意在山东省开展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工作。试点方案的批准实施,为山东钢铁产业加快转变方式明确了方向、规划了蓝图、提供了强劲的政策支持,同时更为山钢集团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
作为钢铁试点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山钢集团的转型升级是山东省试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将牢牢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突出沿海、优化内陆,精品与规模并重”的发展战略,努力搭建起布局合理、产品优化、技术先进、环境友好、发展协调的企业基本架构。发展路径包括:控制总量,联合重组,调整布局,优化结构,节能减排,延伸产业链,发展多元产业,推进技术创新等。
控制总量——按照山东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工作统一部署,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实现减量调整。
联合重组——在政府的主导下,全力推进对省内相关钢铁企业的重组。
调整布局——内陆企业压缩产能,主要致力于产品结构调整和装备升级改造。通过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实现产能向沿海战略转移,各生产区实现专业化分工。
优化结构——巩固中厚板、H型钢、优特钢等特色产品品牌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用钢、高端装备制造业用钢、高端建筑用钢及新兴产业用钢。构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优先满足区域市场为重点、高中端结合、专业化分工、差异化发展的产品体系及相应的服务体系。
节能减排——集成创新国内外钢铁产业低碳技术,推进减碳和非碳技术研发,构建以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为核心的新一代钢铁制造流程体系,把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成我国钢铁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示范项目。
延伸产业链——加大对海内外资源的获取力度,建立与企业发展规模相匹配的资源保障体系;合理布局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加快由材料制造商向制造+服务的转变。
适度发展多元产业一以培育战略性生产业板块为核心,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探索发展新产业,构建产业结构合理的多元产业体系,实现多元产业与钢铁产业的协同发展。
推进技术创新——以钢铁研究院为平台,高水平构建技术研发体系,着眼钢铁产业和多元产业发展战略要求,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支撑山钢集团进入创新型企业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