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内钢铁企业而言,在面对国内产能过剩的困局时,还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的不利局面。宝钢日前表示,今年出口量将占该公司全年总产量的8%~10%,与中钢协此前规划的钢铁行业出口比例大致相当。昨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国家将出台多项举措支持国内企业的出口业务。
中国钢铁行业如今可谓内外交困——外部受制于力拓等三大矿山的资源垄断,铁矿石价格一涨再涨;内部受制于产能过剩,钢材价格上不去,钢厂利润微薄。
在“资源为王”的时代,谁占有资源,谁就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本钱”,谁就获得了制胜的先机。
中国钢铁企业要想摆脱被人“卡脖子”的命运,就必须走出去。进口铁矿石价格飙升,让我们不堪重负;不走出去,就没有出路。
武钢在“走出去”方面行动迅速,硕果累累

在加拿大,武钢斥资2.4亿美元,成为CLM最大股东,合作开发3个矿区,总资源量达到23亿吨,武钢可获得400万吨/年的高品位铁精矿。
在澳大利亚,武钢成为WPG公司第二大股东,拥有一名董事席位,并与其合资开发位于南澳大利亚中部的一处矿产;武钢还与CXM公司签约,涉足南澳5个优质铁矿区的开采,预计铁矿石资源量达20亿吨以上。
在拉丁美洲,武钢与委内瑞拉矿业集团成功达成长期采购合同,这是首个明确以“中国价”执行的合同,标志着中国矿石采购价格第一次有了自己声音;武钢还出资认购巴西EBX集团下属MMX公司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获得约6亿吨资源权益。
在非洲,武钢以现金和技术入股,获得马达加斯加Bek-isopa矿区面积约287平方公里的矿产勘探及开采权60%的股份,其铁矿石储量约5.8亿吨;武钢还获得利比里亚邦矿为期25年的开发权,该矿已查明矿产资源总量为13.1亿吨,潜在资源27.85亿吨。
如今,武钢已成功锁定数十亿吨的海外铁矿石资源,这为武钢今后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据武钢规划发展部部长成飞宇介绍,武钢确定的“十二五”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公司产能规模达到6000万吨以上,钢铁主业销售收入达到2500亿以上,综合实力进入世界钢铁行业前列。
6000万吨的目标意味着武钢的产能要扩大一倍。公司要发展,就必须做大做强;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当前国内钢铁产能已严重过剩,国内的发展空间已然有限。
本溪钢铁开发海外市场取得新进展

3月16日,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发海外市场取得新进展,由本钢生产的6个规格、120吨的汽车表面板近日通过了伊朗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赛帕汽车集团认证,并与其达成了每季度订货1.6万吨汽车表面板的合同意向。这是本钢高级别汽车表面板首次实现批量出口,标志着本钢汽车板开发和生产能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得到了海外市场的认可。
2010年首钢管线钢努力开拓海外市场
2010年首钢管线钢产品卷板出口目标客户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阿尔及利亚,通过与希腊克林斯管厂合作,将首钢管线钢打开北非市场。中东地区,目前已经与该地区的制管厂建立起了联系,并且迈出艰难的第一步。印度,首钢与其中几家较大的制管厂建立了联系,为首钢管线钢产品进入印度市场奠定了基础。
2010年首钢管线钢产品平板出口目标客户主要集中在两个地区。亚洲地区的韩国及泰国,韩国目前拥有一些年产能在40万吨左右的制管企业,首钢2009年底开始供应X60管线钢板。俄罗斯,俄罗斯市场有较多的管线工程计划,萨哈林项目已经动工,管线钢板需求量达120万吨左右,首钢与俄罗斯TMK2009年签署了供货技术协议。
鞍钢与美国钢铁发展公司日前正式组建合资企业

中美这项只有1.68亿美元的合作规模不大,但却一度遭到美国议员的抵制,被指“中国央企接触到了事关美国国家基础安全设施项目中的新钢铁生产技术和信息”。奥巴马公布初期投资约为5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更新以及扩建计划,美国螺纹钢缺口较大,鞍钢合作计划在此背景下获批。实际上,美国钢铁发展公司在发展初期便已奠定以废钢为原料的生产基调,就其冶炼技术而言并不具有特殊性,中方钢企在获取技术上无利可图。不过,鞍钢此次能在发达国家建厂,对中国钢企有着另一层面的意义。和美国钢企高盈利的经营模式相比,中国国有钢企实际上还处在为国家生产好钢的阶段,过分重视技术,而不善经营。这导致了钢企的发展忽视了以股东为利益的发展方向,所以这次合作,对于中国钢企回到如何经营上来,则显得更有价值。
扬帆出海,乘风破浪。
无论是海外买矿还是海外建厂,武钢都走在国内同行前列,成为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的标杆。
“中国有一流的钢铁建设能力和世界最大的铁矿石市场,但中国钢铁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才刚刚起步。”知名钢铁行业专家、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马忠普说,“像武钢这样,到铁矿资源丰富的国家开矿、建钢厂,走合作双赢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是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完善产业链、抢占国际钢铁市场竞争制高点必须采取的战略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