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换另外一幅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所有  文献  资讯  行情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焦化技术  炼铁技术 炼钢技术  烧结技术 球团技术 轧钢技术 国外技术 质量标准 操作规程 企业名录 冶金专利 视频中心 兑换中心 会员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 >> 行业聚焦 >> 热点聚焦
银监会将严控平台贷余额确保今年只降不升
发表时间:[2012-03-05]  作者:  编辑录入:冶金之家  点击数:336

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昨日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对于业内关注的银行业新监管标准,阎庆民表示,目前相关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年内可能会实施。他同时表示75%的存贷比考核指标不会淡化。此外,他还就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存贷比考核指标、银行再融资压力以及资产证券化等话题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

严控平台贷余额

记者:银监会今年将会采取哪些措施处理平台贷款?

阎庆民:2012年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要严格监控即期风险。银行要对今年到期的平台贷款按月逐户统计,落实还款方案,并将贷款到期情况及还款方案报送银监会。

二是严格处置存量风险。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按照具体情形分别处理。

对于自身现金流能100%覆盖全部贷款本息的,如项目已建成达产、形成了经营性现金流,要以现金流来源为基础,制定均衡的分期还贷计划,并封闭现金流收入,确保及时足额清收到期贷款本息。如项目已建成但尚未达产形成经营性现金流,在借款人的抵押担保、还款方式等方面整改合格的前提下,可在原有贷款额度内进行再融资,支持项目早达产、早创收,早日增加还款资金来源。如贷款到期而项目尚未建成,在借款人的抵押担保、还款方式等方面整改合格的前提下,可按照工程建设实际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一次性修订贷款合同,使贷款期限符合项目建成要求。

对于自身现金流不能够100%覆盖贷款本息的,如项目能够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各银行要在现有贷款余额不增加的前提下,积极协助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借款人,制定资产重组、合并、转让或引入新投资者等市场化处置方案,提高现金流覆盖程度,在项目建成达产后及时按约清收贷款本息。如工程项目不宜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各银行要在不增加新贷的前提下,与地方政府积极沟通,按原定承诺,量化还款数额,纳入财政预算,分期清收贷款。

三要严格控制新增风险。对平台贷款实行总量控制,确保贷款余额只降不升。对“监管类”平台新增贷款进行重点监控,对“监测类”平台贷款的变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同时,按照“保在建、压重建、控新建”的基本要求,严格平台贷款投向和新增条件。

四要严格进行名单管理。要求各银行在原有“四覆盖”风险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信贷政策和风险偏好,对所有平台客户按照“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进行信贷分类,作为信贷管理的名单,以及是否给予信贷支持的依据。

多项措施缓解再融资压力

记者:银行分红比例是否还会再降?

阎庆民:这要看中投和汇金。中投和汇金每年都有稳定的分红,应该留一点儿给机构,把所有者权益做大,这才是最根本的,如果把压力都压在资本市场上,对市场的发展不太好。

记者:您觉得今年银行再融资压力大不大,尤其在资本市场方面?

阎庆民:我们主张银行更多地通过资本市场以外的渠道补充资本,比如降低分红比例、提高留存利润来补充资本,如果银行的董事会和股东开明再加上我们监管部门的主导和推进,银行再融资对资本市场的压力就不会那么大。

目前中国银行业资本结构主要为普通股,缺乏优先股和其他合格债务类资本工具,融资成本高,商业银行缺乏灵活调整资产的工具,资产规模只能扩大,很难缩减。从长远来看,应积极发展符合新监管标准的资本工具,进一步拓宽资本补充的渠道,稳步推进包括资本证券化在内的金融创新,增强银行业科学调整资产规模的能力。

资产证券化正在积极研究

记者:前些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银行资产证券化试点停滞下来,目前是否有具体推进计划?

阎庆民:以前我们曾经对资产证券化进行过研究,后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就停下来了。因为我们没有这个监管水平,而且西方的监管机构也在给我们告诫,做这种资产证券化要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就是你的制度,还有会计、统计、监管的半径,监管的覆盖,以及相关的法律约束要先具备。如果不具备这些基础条件就去做,最后可能会控制不住。

记者:目前有关于推进资产证券化的具体时间表吗?

阎庆民:现在还没有,因为以前金融机构的试点都停下来了,如果要做就要重新上报国务院。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研究,研究成熟了以后才能上报国务院。按我们的意见还是以试点为主,然后再推开,就跟以前一样,以前我们都是先试。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 扫一扫,访问冶金之家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友情链接,请加QQ:1525077243
更多合作单位
版权所有:冶金之家 www.GTjia.com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   客服传真0311-80927348  客服邮箱gtjiacom@126.com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冶金之家QQ群] 炼铁技术交流群:53122098 炼钢技术交流群:116793970
工信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11014312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不承诺拥有其版权 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