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 言
烧结生产中加入CaO的主要目的是使烧结矿成分达到一定的碱度要求,确保在高炉冶炼过程中少加或不加石灰石。但随着技术进步及高炉造渣参数的改变,对MgO的 要求也日趋严格。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第一烧结厂(简称济钢第一烧结厂)在正常生产中使用的熔剂结构为轻烧白云石和生石灰,根据高炉原料结构的要求,烧结矿碱度一般控制在2.0左右,要求其中的MgO含量为2.0%。在这种情况下吨矿消耗生石灰40kg,轻烧白云石40kg。在对熔剂结构进行选择及优化时,应充分考虑烧结过程中的技术经济指标及生产成本两个方面,追求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分析认为在选择钙质熔剂过程中,用石灰石部分或全部取代生石灰,会因削弱了生石灰在烧结过程中的强化作用,引起各项指标的恶化。理想的熔剂结构应该是生石灰加白云石。这是因为生石灰加水消化后生成Ca(OH)2并放出热量,对强化生产过程具有三个方面的优势:(1)放出热量可以提高混合料温度;(2)自身有一定的粘结作用,有利于促进混合料的造球制粒;(3)具有较好的弥散作用,可以与混合料充分混匀与粘结,在焙烧过程中容易最大限度地生成液相或发生矿化反应,有利于粘结成块。
虽然增加焙烧过程的热量支出,但经济上却是合理的。而轻烧白云石加水后难以消化,不具备这些优势。为此,以白云石取代轻烧白云石作为熔剂优化的突破口,并进行了工业试验研究及分析。
2 白云石取代轻烧白云石的工业试验
2.1 试验条件
以正常的熔剂结构,即使用轻烧白云石与生石灰作为基准期,以白云石取代轻烧白云石作为试验期。基准期与试验期的中和料原料结构相同(见表1)。中和料的化学成分见表2。不同时期混合料配比见表3。
2.2 试验结果
基准期(2003.01.21~2003.01.28)与试验期(2003.02.09~2003.02.16)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及技术参数见表4、表5。操作工艺参数及产品粒度组成见表6、表7。
表1 基准期与试验期中和料原料结构 %
澳矿
|
严迪
|
巴西粗粉
|
巴西精粉
|
丹坡
|
杂精粉
|
钢渣
|
返矿
|
17.2
|
8.9
|
19.8
|
12.7
|
12.7
|
6.2
|
2.5
|
20.0
|
表2 不同时期中和料化学成分 %
项 目
|
TFe
|
SiO2
|
CaO
|
烧损
|
计划理论值
|
62.53
|
3.41
|
2.31
|
2.64
|
基准期实值
|
61.99
|
3.62
|
2.93
|
2.53
|
试验期实值
|
61.02
|
3.80
|
4.17
|
2.45
|
表3 不同时期的混合料配比 %
时 期
|
中和料
|
生石灰
|
轻烧白云石
|
生白云石
|
焦粉
|
基准期
|
88.73
|
5.65
|
1.72
|
0
|
3.90
|
试验期
|
86.98
|
5.91
|
0
|
2.90
|
4.21
|
表4 不同时期烧结矿化学成分 %
时 期
|
TFe
|
FeO
|
SiO2
|
CaO
|
MgO
|
S
|
R
|
基准期
|
58.38
|
6.45
|
4.20
|
9.17
|
1.84
|
0.022
|
2.18
|
试验期
|
58.09
|
6.5
|
4.12
|
9.60
|
1.86
|
0.019
|
2.33
|
比 较
|
-0.29
|
+0.05
|
-0.08
|
+0.43
|
+0.02
|
-0.003
|
+0.15
|
表5 不同时期生产指标
时 期
|
日产量
/t.d-1
|
系数
/t.m-2.h-1
|
含粉率/%
|
转鼓指数/%
|
TFe稳定率/%
|
R稳定率
/%
|
焦粉
/kg.t-1
|
电耗
/kW.h.t-1
|
基准期
|
7963
|
1.884
|
9.77
|
72.28
|
94.55
|
88.54
|
44.2
|
32.77
|
试验期
|
8189
|
1.962
|
9.22
|
72.97
|
95.73
|
89.74
|
46.75
|
32.33
|
比 较
|
+226
|
+0.078
|
-0.55
|
+0.69
|
+1.18
|
+1.20
|
+2.55
|
-0.44
|
表6 不同时期的操作工艺参数
时 期
|
点火温度/℃
|
废气温度/℃
|
烟道负压/kPa
|
混合料水分/%
|
垂烧速度/mm.min-1
|
基准期
|
989
|
90.9
|
13.39
|
7.01
|
24.08
|
试验期
|
1007
|
93.74
|
13.18
|
6.85
|
25.17
|
比 较
|
+18
|
+2.84
|
-0.21
|
-0.16
|
+1.09
|
表7 不同时期的烧结矿粒度组成 %
时 期
|
>40mm
|
40~25mm
|
25~10mm
|
10~5mm
|
<5mm
|
基准期
|
6.50
|
10.17
|
48.14
|
25.42
|
9.77
|
试验期
|
5.19
|
9.69
|
49.82
|
26.08
|
9.22
|
比 较
|
-1.31
|
-0.48
|
+1.68
|
+0.66
|
-0.55
|
3 结果分析
3.1 对生产指标的影响
从化学成分看,两个时期的最大区别是试验期烧结矿碱度根据济钢系统平衡的要求,提高到2.33(实际统计值),由此引起烧结矿品位下降0.29个百分点。按照正常规律,当碱度提高后,对烧结过程的脱硫反应极为不利,而在该试验过程中,烧结矿中的S含量不升反降。这与整个系统的稳定程度有关,同时也说明用白云石取代轻烧白云石后,改善了生产过程中的透气性及氧化性气氛。
试验期间的日产量比基准期提高226t,含粉率及转鼓指数等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焦粉单耗明显上升,上升幅度达2.55kg/t,这一数值也与理论计算值相符。电耗下降的原因与产量的提高密不可分,就是说,尽管破碎系统的用电量上升了,但总的单耗下降。
3.2 工艺参数分析
试验期间的大烟道负压下降0.24kPa,废气温度上升2.84℃,混合料水分下降0.16个百分点。实际上,在试验期间,根据烧结理论,对相关参数进行了合理优化与调整,其中包括降水降碳(相对而言)、提高点火温度及增加料层厚度等方面。各种因素对透气性的影响有利有弊,但使用白云石粉取代轻烧白云石后,这些参数的变动,对烧结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有好的影响。
3.3 对烧结矿粒度组成的影响
由表7可以看出,试验期间产品的各种粒度组成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原有水平。其中变化最大的是10~25mm粒级,增加1.68个百分点,小于5mm的筛分指数下降0.55个百分点。总的趋势是大于25mm的部分有所下降,小于25mm的部分有所上升,烧结矿的平均粒径稍有下降,但变化不大。因粒度的均匀程度有所提高,有利于高炉冶炼。
3.4 经济效益分析
工业性试验证明,使用白云石取代轻烧白云石后可使吨矿的焦粉单耗上升2.55kg,按目前市场焦粉单价为0.25元/kg,即吨矿成本上升0.64元。而轻烧白云石的单价为0.15元/kg,吨矿单耗40kg,吨矿总的费用支出为6.00元。白云石单价为0.05元/kg ,吨矿单耗40kg轻烧白云石需用64kg白云石取代,即吨矿的费用支出为3.2元。考虑到焦粉单耗上升后引起的费用支出,则熔剂结构优化后,吨矿可降低成本2.16元。按年产320万t计算,每年的降成本效益为691万元。
3.5 对焙烧过程及热制度的影响
在混合料的焙烧过程中,碳的燃烧自上而下依次进行,其中透气性最差的是燃烧带。因为一是燃烧带的温度最高,通过的气体体积最大,造成压差升高;二是燃烧带在高温条件下形成液相最多,也阻碍了气体的通过。在配用轻烧白云石的条件下,现场测定燃烧带的最高温度为1373℃,而在使用白云石取代轻烧白云石的条件下,用同一方法测定燃烧带的最高温度只有1321℃,比前者降低52℃。最高温度点降低的原因是使用白云石时,白云石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吸热,削弱了燃烧带温度的高峰。白云石的理论分解温度为730~760℃,但在烧结焙烧的条件下,垂直烧结速度很快,在130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仍然有白云石的分解现象存在。在用白云石取代轻烧白云石的生产过程中,伴随着燃烧带最高温度的降低,不但有利于铁酸钙的形成,而且强化了料层的透气性,对提高产量及改善工艺参数都具有积极意义。
4 结 论
4.1 在烧结生产中,合理的熔剂结构应该是生石灰(钙质熔剂)与白云石(镁质熔剂)相搭配,可以达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目的。
4.2 在选择镁质熔剂过程中,用白云石取代轻烧白云石,虽然引起焦粉单耗上升2.55kg/t,但因白云石价格便宜,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产量、质量的提高及工艺参数的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