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 言
目前,国内使用的尾部摆架式烧结机,不论大小,当台车沿尾部弯道通过链轮齿板从尾部回车道出来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台车锯齿现象,即台车后轮上抬,无法与回车道下道轨接触。锯齿高度一般在10~60mm不等。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烧结厂(简称莱钢烧结厂)1#105m2烧结机大修扩容后台车锯齿高度在40mm以下;2#105m2机大修后台车锯齿高度为30mm左右;3#105m2烧结机台车锯齿现象较为严重,锯齿高度达60mm。
2 台车锯齿现象分析
2.1 台车锯齿现象产生的原因
带式烧结机的传动方式与链传动方式相似,但传动力方向相反。主动链轮推动上部行车道上的台车向尾部方向运动,上部行车道的台车推动机尾尾部链轮转动,回车道的台车在尾部链轮齿板推动下离开尾部链轮。
当台车进入尾部回车道时,台车在尾部链轮的推动下运行,尾部链轮齿板前工作面与台车后轮轴套接触并产生推力。由于摩擦力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向上的摩擦分力。当此摩擦分力产生的力矩大于台车自重的力矩时,台车后部就会被向上托起,随着尾部链轮的旋转,齿板角度继续改变,向上的摩擦分力继续增大,将台车后部继续向上托起,直至台车行走轮顶住出口弯轨的上轨(见图1)。

图1 锯齿形成状态
烧结机头轮与尾轮的齿板节距均为501.3mm,台车的两轴中心距为510mm,两台车组合的两轴中心距为490mm。由于两块台车组合的两轴中心距与链轮节距不等,要离开链轮的台车与后续台车间隔11.3mm。随着尾部链轮的旋转,齿板角度继续改变,向上的摩擦分力方向也随之改变,向上摩擦分力继续增加。当前部台车后轮离开下部弯轨出口时,改变了角度的齿板继续将该台车后部托起,台车离开齿板的瞬间,后续台车的前部与之接触,并将其挤住无法下落。每个台车都有此过程,从而使在回车道上的台车形成锯齿现象。随着尾部弯道的变形,出口轨距变大,锯齿现象会逐渐增加。
2.2 台车锯齿现象的危害
(1)回车道上形成锯齿的台车运行到头部时,由于自重的作用或头部链轮的带动,台车逐渐下滑,或瞬间坠落产生冲击,造成台车端部产生不均匀磨损,降低台车使用寿命;并导致台车轴承损坏,增加备件消耗;使烧结机漏风率升高;同时冲击力对烧结机钢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2)台车在尾部弯轨内形成锯齿,对尾部出口弯轨的上下轨产生不均匀的胀力,加快弯轨的磨损,降低弯轨使用寿命;该不均匀胀力还造成连接弯轨的钢结构变形、断裂等,成为故障多发点。
(3)台车在尾部弯轨内形成锯齿,台车爬行,电耗升高,造成烧结机负荷增大,易造成烧结机跳闸。
(4)台车在回车道形成锯齿,造成上部烧结段台车组合长度与下部回车道台车组合长度不等,L1小于L2,见图2。造成整个尾部钢结构受很大的胀力,整个移动架上下受胀力不均,处于倾斜状态。

图2 台车运行状态
3 台车锯齿现象的改进措施
齿板曲线形状是造成台车锯齿型的根本原因,因此决定对传统的齿板形状进行改造。使台车提前退出在齿板上最大摩擦分力段的啮合传动,由后续台车将该台车推出完成啮合传动。这样即补偿了两齿板中心距与台车组合中心距的不等,也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摩擦传动分力。具体解决方法如下:
(1)根据齿板图纸形状及尺寸,用钢板制作与齿板等比例的样板。
(2)根据不同传动状态和台车锯齿程度确定圆弧半径值,在样板上对齿板工作面顶端画圆弧,去除圆弧外部分,磨光顺平。
(3)将制作好的样板并于齿板上划线,然后去除齿板圆弧外部分,磨光顺平。具体作法见图3。

图3 齿板改造示意图
4 改造效果
2004年6月份,利用设备年修机会,对台车锯齿现象较为严重3#105m2烧结机进行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台车车轮离开道轨由60mm降到了10mm以内,基本消除了台车锯齿现象。
(2)实际运行电流由24A降为18A,电耗降低。
(3)由于消除了台车锯齿现象,台车组合长度处于合理状态,机上更换台车时间由改造前的每次30min缩短为10min。
(4)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传动反力,降低了整体机械磨损和台车撞击磨损,延长台车使用寿命6个月。
(5)消除了台车锯齿现象,解决了台车拦板之间相互搓动磨损,降低了漏风率,增加了烧结矿产量。
(6)改造效益明显:运行电流降低,年节约电费1.8万元;缩短台车更换时间(每月更换台车6次)年效益42.84万元;延长台车使用寿命年效益达18.3万元;因此,本次3#烧结机改造年效益达63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