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换另外一幅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所有  文献  资讯  行情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焦化技术  炼铁技术 炼钢技术  烧结技术 球团技术 轧钢技术 国外技术 质量标准 操作规程 企业名录 冶金专利 视频中心 兑换中心 会员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技术文献 >> 钢铁知识 >> 公共阅览室 >> 综合
本钢冷烧工艺操作参数优化研究
发表时间:[2007-10-31]  作者:  编辑录入:admin  点击数:2293
摘 要:针对本钢新建265m2烧结机,通过试验室试验找出无生灰条件和有生灰条件时合理工艺操作参数,最终为冷烧投产、早日达产创造条件。

关键字:烧结机 工艺操作参数

1 前言
  
本钢于2000年和2001年先后投产两台265m2烧结机,为了解其生产的烧结矿烧结性能、冶金性能及工艺操作参数,我们进行了系统的试验室试验,最终为冷烧达产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

2 试验原料
  
试验所用原料、燃料和熔剂均取自烧结车间(老烧)生产用料,其化学成分见表1。

表1 各种原燃料、熔剂成分(%)

名称

TFe

FeO

SiO2

CaO

MgO Al2O3 S P 烧损
南芬精矿粉 65.31 28.32 7.64 0.33 0.42 <0.3 0.028 0.0188 增值
澳矿粉 62.09 1.47 2.96 <0.3 <0.3 2.62 0.014 0.048 3.87
高炉灰 51.94 12.39 7.74 4.339 1.60 1.219 0.132 0.0176 11.20
石灰石     3.44 48.12 2.03 0.60      
白云石     0.86 4.68 41.60 <0.3     49.08
生灰     5.88 81.41 4.70       1.79
钢渣 15.64 9.59 12.00 43.29 10.61 3.08 0.095 0.230  
煤焦粉 Cf(固定碳):81.41 Ag(灰份):14.21(其中 SiO2:41.80 CaO:15.65) Vg(挥发分):4.39 S:0.157

3 试验方法和条件
3.1 试验方法
  根据冷烧生产情况,烧结试验分无生灰条件和有生灰条件两阶段,在无生灰阶段,对冷烧车间提供的可能采用的六组工艺操作参数进行烧结杯试验,并对部分试验进行冶金性能测定。在有生灰阶段,采用改变单一因素进行对比试验方法先进行生灰配比试验,接着考察烧结混合料水份、料层高度及粘结剂和钢渣配比对烧结指标影响情况,并对部分试样进行冶金性能测定,最后根据生产情况再进行补充试验。
3.2 试验条件
  烧结试验采用φ200mm烧结杯,烧结矿碱度控制在1.70,烧结点火负压为3000Pa,烧结抽风负压为8000Pa,点火温度1100℃,点火时间1.5min,一混时间2分钟,二混时间3分钟,压料量20mm,返矿外配35%。
  烧结矿强度按ISO标准进行测定,取大于6.3mm粒级所占百分数作为测定结果。
  烧结矿冶金性能测定均采用国际GB/T13241一91,GB/T13242—91及有关部颁标准进行。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无生灰条件
  对现场提供的六组工艺操作参数进行烧结试验,其指标测定如表2。

表2 不同料层厚度及不同配比澳矿烧结指标测定结果

序号

料层厚度
mm

澳矿配比
%

烧结率
%
成品率
%
生产率
t/(m2·h)
转鼓强度
%
1 350 5 83.32 65.18 1.042 65.11
2 350 10 83.28 69.14 1.211 69.50
3 350 15 83.23 67.15 1.216 70.33
4 400 5 82.40 66.64 1.142 66.33
5 400 10 82.38 66.84 1.119 67.83
6 400 15 83.17 62.50 1.030 70.30

  由表2可知,对于350mm料层,随着澳矿粉量增加,烧结各项指标均变好,尤其澳矿粉配加10%时指标最好。
而对于400mm料层,除转鼓指标变好外,其它指标均有变差趋势。分析原因可能与澳矿粉本身性能有关,对生产而言,哪一组工艺操作参数都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4.2 有生灰条件
4.2.1 生灰配比选择
  分别对生灰配比2%、3%、4%、5%进行烧结试验,其指标测定如表3。

表3 不同生灰配比烧结指标测定结果

序号

料层厚度
mm

澳矿配比
%

生灰配比
%

烧结率
%
成品率
%
生产率
t/(m2·h)
转鼓强度
%
7 400 5 2 83.42 65.82 1.206 69.00
8 400 5 3 83.59 69.32 1.263 68.78
9 400 5 4 83.55 69.20 1.325 67.37
10 400 5 5 84.55 70.09 1.493 67.00

  由表2可知,随生灰配量增加,烧结成品率提高,生产率提高,每增加1%配量,生产率提高5%左右;生灰从2%增加到3%时,成品率提高幅度最大,达5.3%。可见,生灰对烧结生产的重要性。而转鼓强度则随生灰配量增加略有下降,就综合指标而言,冷烧要达产,生灰至少需配加3%,否则很难达产。
4.2.2 混合料水份选择
  分别对水份为7.1%、7.4%、7.8%的混合料进行烧结试验,其指标测定如表4。

表4 混合料水份对烧结指标的影响

序号

料层厚度
mm

澳矿配比
%

生灰配比
%

水份
%

烧结率
%

成品率
%

生产率
t/(m2·h)

转鼓强度
%

11

400

5

3

7.75

83.19

70.36

1.325

68.33

12

400

5

3 7.40 83.39 69.65 1.256 68.00
13 400 5 3 7.10 84.57 69.58 1.205 69.00

  由表4可知,对400mm料层,澳矿配比5%,生灰3%时,适宜混合料水份为7.8%,此时烧结综合指标最好,表现在生产率最高,达1.325t/(m2·h),成品率最高达70.36%,转鼓强度居中达68.33%。
4.2.3 料层及添加粘结剂对比试验
  分别对400mm、450mm、500mm料层进行添加粘结剂烧结试验,其结果如表5。

表5 料层高度及添加剂对烧结指标的影响

序号

料层
mm

生灰
%

添加剂
%

烧结率
%

成品率
%

生产率
t/(m2·h)

转鼓
%

11

400

3

0

83.19

70.36

1.325 68.33
14 450 3 0 84.02 68.84 1.283 69.70
15 500 3 0 83.46 68.56 1.241 70.00
16 400 3 83.66 67.72 1.325 69.00
17 450 3 83.34 70.22 1.302 67.00

  由表5可知,随料层厚度增加,烧结成品率,生产率略有降低,而转鼓强度有升高趋势,对于同一料层,添加剂作用不大。
4.2.4 钢渣配比对烧结指标的影响
  分别对400mm、500mm料层配加3%钢渣烧结杯试验结果如表6。

表6 钢渣配比对烧结指标的影响

序号

料层

mm

钢渣配比
%

烧结率
%

成品率
%

生产率
t/(m2·h)
转鼓
%
11 400 0 83.19 70.36 1.325 68.33
18 400 3 83.34 68.27 1.218 63.17
15 500 0 83.46 68.56 1.241 70.00
19 500 3 83.50 70.82 1.217 67.33

  由表6可知,配加3%钢渣后,对400mm料层而言,烧结各项技术指标略有下降,对500mm料层,烧结综合指标变化不大。
4.3 补充试验
  为了验证试验室试验,我们取冷烧实际生产用料,并按冷烧生产情况进行3%和5%生灰配比烧结试验,其结果如表7。

表7 冷烧生产试验结果

序号

料层
mm

生灰配比
%

水份
%

烧结率
%

成品率
%
生产率
t/(m2h)

转鼓

+6.3mm +5.0mm
20 470 3 7.65 83.11 70.00 1.312 77.66 67.67
21 470 5 7.66 83.74 70.55 1.419 77.66 65.00

  由表7可知,对470mm料层配加5%生灰与配加3%生灰相比,其生产率由1.312t/(m2·h)提高到1.419t/(m2·h),提高了8.15%,成品率基本不变,转鼓强度则+6.3mm没变,而+5mm有所下降。同试验室450mm和500mm料层相比,其数据如表8。

表8 试验室试验结果比较

序号

料层
mm

生灰
%

澳矿
%

烧结率
%

成品率
%

生产率
t/m2·h

转鼓
%

备注

14

450

3

5

84.02

68.84

1.283 69.70 试验室料
15 500 3 5 83.46 68.56 1.241 70.00 试验室料
20 470 3 3.6 83.11 70.00 1.312 67.67 冷烧生产用料

  由表8可知,用两种料进行烧结,虽然冷烧生产料成品率和生产率有所提高,但转鼓强度有所下降。分析原因与烧结用料、澳矿配比及返矿粒度有关。但综合经济技术指标相同。

5 结论
  (1)在本钢现有生产条件下,如果冷烧生产不配加生灰,即使配加富矿粉也很难达到设计要求。
  (2)对于烧结混合料,生灰配比越高越好(2%、3%、4%、5%),要想达产,生灰至少配3%,同时配加质量好的富矿粉。
  (3)就目前本钢原燃料条件而言,烧结混合料适宜水份为7.8%。
  (4)当料层400mm时配加钢渣3%,对烧结指标有影响(不利);而500mm料层时,配加钢渣,对烧结指标影响不大(除烧结矿全铁略有下降外)。
  (5)现有生产混合料粒度已达到最佳值,若想提高混合效果,建议多配加富矿粉(粗粒度料)
  (6)试验室试验结果表明,就工艺条件而言,冷烧达产是可行的,但必须采取合理工艺操作参数,即生灰配3%,富矿粉配5%以上,料层500mm,混合料水份7.8%。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 扫一扫,访问冶金之家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友情链接,请加QQ:1525077243
更多合作单位
版权所有:冶金之家 www.GTjia.com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   客服传真0311-80927348  客服邮箱gtjiacom@126.com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冶金之家QQ群] 炼铁技术交流群:53122098 炼钢技术交流群:116793970
工信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11014312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不承诺拥有其版权 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