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烧结机布料 (1)对布料的要求 首先,布料应该使混合料在粒度、化学成分及水分等沿台车宽度均匀分布,保证混合料具有均一的透气性。其次,应该保证料面平整,并有一定的松散性,防止产生堆积或压料现象。但对于松散、堆比重小的烧结料,应该适当的压料。 再次,最理想的布料方法,应该使混合料沿料层高度的分布,是由上而下粒度变粗,含碳量逐渐减少,这样的布料有利于热的利用,并有利于改善料层的透气性和提高烧结矿的产质量(提高上部料层强度并使下层不致过熔)。 (2)布料方法 目前我国采用的布料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圆辊给料机、反射板布料。这种布料方法的优点是工艺流程简单,设备运转可靠,缺点是反射板经常粘料,引起布料偏析,不均匀。目前新建厂都采用圆辊给料机与多辊布料器的工艺流程,用多辊布料器代替反射板,这样消除了粘料问题。使用精矿粉烧结时要求较大的水分,反射板的粘结问题更为突出。生产实践证明,多辊布料效果较好。 第二种是梭式布料器与圆辊给料机联合布料。这种方法布料均匀,有利于强化烧结过程,提高烧结矿产质量。对台车上混合料粒度的分布及碳素的分布检查表明:当梭式布料器运转时,沿烧结机台车宽度方向上混合料粒度的分布比较均匀,效果较好;当梭式布料器固定时,混合料粒度有较大的偏析,大矿槽布料效果最差。 (3)布料操作 一般烧结生产时,首先要在烧结机的台车炉篦上铺上一层较粗粒级的(10~25毫米)的烧结料。这部分料被称做铺底料。铺底料的作用: ①、减少篦条烧坏的比率。在一般的情况下,篦条的消耗为每吨烧结矿0.03~0.1千克。篦条的消耗对于烧结矿成本有一定的影响。 ②、维持固定的有效抽风面积。没有铺底料时,烧结料可能粘在篦条上从而减少抽风面积,被粘结部分的烧结料也烧不好,从而降低烧结机的产量并增加其返矿率。有的厂为避免粘篦条,采取不烧透的办法,但这会影响烧结矿的产质量。 ③、延长抽风机转子寿命,减轻除尘器负荷,提高烧结机的作业率。在抽风烧结过程中,细小的矿粒随废气抽入风箱,经过大烟道,进入抽风机,加速转子叶片的磨损。当使用全部精矿粉烧结时这种情况更为严重,有些厂不到几个星期抽风机就磨坏了。铺底料后,部分细矿粉受阻,废气携带出的矿粉量大大减少,从而延长抽风机的寿命,相应地提高烧结机的作业率。 ④、改善烧结操作条件,便于烧结自动控制。生产实践证明:不使用铺底料时,烧结机台车回车道下撒料多,要设专门清料装置。采用铺底料后,台车篦条粘料基本消除,无需专门设清料装置,便于实现烧结机自动控制。 铺底料之后,紧接着就进行烧结混合料的布料。布料时,应使混合料在粒度、化学成分及水分等沿台车宽度均匀分布,并且具有一定的松散性。往烧结机上布料均匀与否,直接影响烧结矿的产质量,是烧结生产的基本要求。 2、点火制度 烧结过程是以在混合料表层的燃料点火开始的。为了使混合料内燃料进行燃烧和使表层烧结料粘结成块,烧结料的点火必须满足:a、有足够高的点火温度和点火强度。b、适宜的高温保持时间。c、沿台车方向点火均匀。所以,点火操作也是烧结过程的基础,点火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烧结过程能否顺利进行以及表层烧结矿的强度。 点火温度过低,点火强度不足或者点火时间不够,将会促使料层表面欠熔,降低烧结矿的强度并产生大量返矿。而点火温度过高或点火时间过长又会造成烧结料表面过熔形成硬壳影响空气通过,降低了料层的透气性,减慢料层垂直烧结速度,以致降低生产率。所以必须根据原料条件确定混合料中水、碳含量,选择适当的点火设备和热工制度,以保证混合料的点火既有足够的热量又不使料面过熔。例如,对液相生成温度较高的混合料,需较高的点火温度。当混合料中水分少时,点火温度可以低些,水分大时,应提高点火温度。而当含碳量高时,点火温度掌握下限,当煤气不足,点火温度不够,或者混合料水分过高,过低时,必须减慢机速,以延长点火时间。 点火时间一般为60秒。点火温度,对于铁矿石烧结,一般介于1150~1300℃。点火温度是由燃料发热值、燃料用量和过剩空气系数等因素所决定。 点火时的真空度应能调整。过高的点火真空度,会使冷空气以点火器下部大量渗入而降低点火温度和料面点火不均匀,同时又会使料层压紧,降低料层透气性。但是真空度过低,抽力不足,点火器的燃烧产物向外喷火不能全部抽入料层,造成热量损失,并降低台车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烧结矿质量,强化烧结过程,国内许多烧结厂延长了点火器,并增加保温炉,从而使料面点火更趋均匀,加强料层外部加热,使料层表面温度较高,热量比较充足。因此提高了烧结矿表层的强度,改善了烧结矿粘结液相结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