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换另外一幅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所有  文献  资讯  行情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焦化技术  炼铁技术 炼钢技术  烧结技术 球团技术 轧钢技术 国外技术 质量标准 操作规程 企业名录 冶金专利 视频中心 兑换中心 会员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技术文献 >> 钢铁知识 >> 公共阅览室 >> 综合
基于马钢一铁原料条件下的低硅烧结研究
发表时间:[2007-09-05]  作者:张永中夏征宇龙世刚  编辑录入:admin  点击数:3896

 

摘要根据马钢一铁总厂的烧结原料条件,进行了低硅烧结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后,完全可以将烧结矿的Si02降至45%左右,且不会造成烧结矿质量下降。

 

关键词烧结原料低硅烧结试验研究

 

1 前言

    诸多研究表明,适当降低烧结矿SiO2,会给炼铁工序带来可观的综合经济效益。SiO2降低,一方面能提高烧结矿品位,另一方面可减少高炉渣量,改善高炉冶炼条件,对降低焦比,提高利用系数和稳定炉况都有深远的意义。近年来,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生产的烧结矿SiO2,含量都在大幅度降低,人炉品位得以提升。马钢一铁总厂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烧结矿SiO2曾一度由52%降至47%,但由于综合原料条件较差,原料混匀工艺不完善,在降低SiO2的生产过程中,烧结矿强度降低,低温还原粉化率上升,生产波动增大,所以,后来又将SiO2调上来,至今仍然处于50%以上的水平。

    为了摸索马钢一铁总厂原料条件下低硅烧结的规律,为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马钢进行了低硅烧结的实验室试验,找出了低硅烧结的特点以及应配套采取的措施。

 

2马钢一铁烧结的基本原料条件

    基于公司的统筹安排,一铁总厂作为马钢老系统生产线,其所用含铁原料具有品种杂、循环利用物多、料种更换频繁和粒度不均等特点,其中不乏钢渣、炼钢污泥、高炉灰等工业废弃物,品种多达十余个,循环利用物比率高达25%左右。这样的原料条件导致的直接结果是,烧结矿化学成分波动大,烧结过程不稳定。

    一铁总厂只有一个简易的混匀料场,没有完善的混匀处理工艺,也没有设置一次混匀料场和端部料处理工艺。通常是将料种小、成分波动大、粒度不均、烧结性能较差的含铁原料集中到混匀料场,进行一次配料和混匀处理。混匀料场单堆混匀料只有3t左右,混匀矿配比只占含铁料总量的42%,基本上57天就要更换一个堆次。表1列出了一铁总厂部分原料的化学成分。

3实验室试验

31试验方案

    在马钢一铁现有原料条件下,根据烧结矿RMg0TFe及混合料水分,进行不同硅含量的配比计算,给出五组配矿方案,其中一组为基准组。试验首先探索最佳配矿方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最适宜烧结料层、碱度及配煤比的试验。

32最优配矿方案选取试验

    试验以一铁总厂实际生产用料比作基准组,在试验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即:固定料层为600 mm,烧结矿碱度19MgO含量22%、生石灰配比35%、煤粉配比38%,外配返矿15kg),降低高硅矿(姑粉、桃粉)配比或增加高铁低硅进口矿(卡拉加斯粉等)配比,将烧结矿SiO2,从目前50%以上降至45%左右。试验选择了基准组烧结矿SiO2,为50%,烧结矿SiO2450%左右的配比4组,分别变动混合料水分,探索不同配料比的合适水分;在此基础上,再探索烧结矿SiO2450%时的合适配矿方案。烧结矿降硅优化配矿的含铁料配比见表2

    5组试验结果看,基准组烧结矿SiO2,最高,为506%,转鼓指数也最高;因垂直烧结速度低,利用系数也较低;成品率处于较高水平,达7898%,固体燃耗较低。4组低硅试验中,第5组烧结矿平均粒度较粗,利用系数和成品率最高,固体燃耗最低,转鼓指数较高,仅次于第4组。从配料结构来看,第5组富粉比例较高,以低硅的卡拉加斯粉矿来降低烧结矿SiO2,,且配用了自熔性的桃精和桃粉,有利于烧结矿液相的生成,故而烧结矿利用系数和成品率高,强度好,燃耗低。综合试验结果不难看出,4组低硅试验中,以第5组配矿方案较好。所以,选择该组作为下一步试验,进行不同烧结料层、碱度和配煤比的试验。

33不同烧结料层试验

    基于第5组配矿方案,保持烧结含铁料配比不变,相应变化烧结料层厚度,分设600 mm700 mm800 mm三档,以探索料层厚度对烧结矿质量的影响。试验按外配返矿比例不变的原则,根据料层厚度的变化,相应变动外配返矿量,保持生石灰、煤粉配比不变。试验结果列于表4

    由表4可看出,随料层提高,烧结矿转鼓强度逐步提高,固体燃耗降低,当料层达到800mm时,烧结矿转鼓强度达到6887%,超过了高硅的基准组,平衡固体燃耗降至3837 kgt。由于料层提高后,烧结过程蓄热作用增强,高温保持时间延长,垂直烧结速度减慢和氧化性气氛增强,有利于铁酸钙的发育和粘结相发展,烧结过程反应充分,故成品率提高,烧结矿粒度增大。但因垂直烧结速度有所降低,故利用系数略有下降。由上述结果可见,低硅烧结时,提高料层厚度是改善烧结矿强度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34不同碱度的烧结试验

    按第5组配矿方案,变动烧结矿碱度,分别设为192123,料层厚度为600 mm,生石灰、煤粉配比均不变。试验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随烧结矿碱度提高,转鼓强度、成品率和利用系数均逐步提高,固体燃耗变化不明显。碱度提高到210以上后,转鼓强度大幅度提高,均在70%·以上,超过了高硅的基准组。由于碱度提高后,成品率提高明显,利用系数分别提高了0053 t(m2·h)O238 t(m2·h),可完全弥补因Si02降低对强度和利用系数的影响。由此可见,提高烧结矿碱度是改善低硅烧结矿强度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35不同配煤比试验

    700 mm料层条件下,按第5组配矿方案,变动配煤比,由36%逐步增加到38%、40%和44%。从试验结果看,随配煤比提高,垂直烧结速度加快,利用系数均逐步提高,但烧结矿粒度减小,固体燃耗增加。当配煤比为38%和40%时,烧结矿转鼓强度均为6747%,但仍低于高硅基准组。继续提高配煤比至42%时,转鼓强度降至6600%。配煤比提高后,由于垂速加快,烧结过程发生的反应过快,FeO含量增加,烧结矿强度提高不明显。配煤比过高时,转鼓强度反而降低。可见,低硅烧结时,单纯提高配煤比对改善烧结矿强度的作用不大,相反,配煤比过高还会导致转鼓强度降低。

 

4工业试验

41配料条件    海南粉。由于澳矿筛下粉、海南粉平均粒度分

根据实验室试验结果,一铁总厂在3号烧结机上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低硅烧结工业试    故混匀矿粒度较基准期略粗。由于试验期间高验。根据烧结所用混匀矿的堆次,试验分为三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准期,配用135#堆混匀矿,为期7天,烧结矿SiO2含量控制在490%左右;第二阶段为试验工期,配用136#137#堆混匀矿,为期12天,SiO2含量控制在475%~480%;第三阶段为试验Ⅱ期,配用138#139#140#堆混匀矿,为期19天,SiO2含量控制在4.70%~475%。  

  混匀矿配比列于表6。由表可知,基准期和试验期混匀矿配料的主要区别在于:基准期配用了MAC粉、姑粉,试验期配用了澳矿筛下粉.海南粉。由于澳矿筛下粉,海南粉平均粒度分别比MAC粉,姑粉大,且试验期桃精配比下降,故混匀矿粒度较基准期略粗。由于试验期间高炉筛下返粉降低,所以139#140#两堆混匀矿的的烧粉配比降低了5个百分点。

   为保证低硅烧结工业试验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保证烧结原料品种稳定和供料稳定,基准期和试验期的混匀矿、卡拉加斯和巴西FTC矿配比基本不变,在确保生石灰配比前提下,通过恰那粉和桃粉配比的调整,来调整烧结矿的SiO2,以达到试验设定值。工业试验期间的烧结配料比见表7。由于基准期有两个班因设备问题,混匀矿配比仅25%,造成基准期平均混匀矿比例为341%;由于生石灰供应等原因,试验工期和试验Ⅱ期的生石灰配比有所降低。


 

42烧结操作

    为保证SiO2降低后烧结矿的强度,试验期间对生产操作作了适当调整,以适应原料的变化。当烧结矿碱度控制在210以上时,混合料水分控制在70%±03%,烧结料层稳定在650700 mm。工业试验期间烧结机操作参数见表8

降硅后,混合料粒度虽有所改善,但由于试验工期和Ⅱ期生石灰配比较基准期分别降低了0610个百分点,故料层厚度提高不大,仅比基准期分别提高了15 mm33 mm;烧结机速变化很小,垂直烧结速度分别比基准期提高了064 mmmin095 mmmin;点火温度较基准期分别提高了435℃和6l℃。整个试验期间,烧结终点控制较理想,烧结机总管废气温度基本持平,总管负压略有升高。

4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烧结矿化学成分

    工业试验期间烧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列于表9。由于烧结机作业率较高,试验工期和Ⅱ期平均班产较基准期分别提高了53 t66 t;因试验期生石灰配比降低,烧结机利用系数较基准期略低;固体燃耗(煤单耗)分别比基准期降低266 kgt237 kgt,这一方面是料层提高后,煤粉配比分别较基准期降低了010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随SiO2降低,石灰石配量相应减少,其分解所需热量减少,另外,试验工期烧结矿强度较好,成品率高,也是固体燃耗降低的原因。

 

  

    从烧结矿化学成分来看,试验工期和Ⅱ期Fe0分别比基准期降低了004013个百分点;根据高炉生产需要,试验工期烧结矿碱度比基准期降低002,试验Ⅱ期比基准期升高006,由于试验Ⅱ期烧结矿碱度提高,品位较基准期略有提高,而试验工期烧结矿品位较基准期提高了017个百分点。低硅工业试验期间,3号机烧结矿品位达5653%,比1#2#机生产的烧结矿高024个百分点。

  从强度指标来看,试验工期烧结矿转鼓指数较基准期提高013个百分点,抗磨指数与基准期持平,出厂筛分指数高021个百分点;试验Ⅱ期转鼓指数较基准期降低027个百分点,抗磨指数升高017个百分点,出厂筛分指数高021个百分点。但从高炉槽下筛分情况看,试验期烧结矿强度较好,<5 mm的筛下返矿分别比基准期降低了021048个百分点。

 

5结论

  本次试验研究表明,在马钢一铁总厂现有烧结原料条件下,采用相关配套措施,使烧结矿SiO2降至450%,左右是完全可行的。为了消除烧结矿降硅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宜采取以下措施:

    1)优化烧结原料结构。采用卡拉加斯粉矿作为降低烧结矿SiO2的主要手段,合理利用公司含硅量较高的桃粉和桃精等资源,以有效遏制低硅烧结矿强度变差。

    2)提高烧结矿碱度。提高碱度是改善低硅烧结矿强度最有效的措施,当碱度达到210以上时,烧结矿强度可大幅度提高,且冶金性能得到改善。

    3)推行厚料层烧结。料层提高,可弥补SiO2降低对烧结矿强度的影响,且固体燃耗降低。

    4)略为提高配煤比(增幅控制在0.3个百分点以下),以提高烧结矿强度和烧结机利用系数。

  (1.安徽工业大学2.马钢技术中心3.马钢一铁总厂)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 扫一扫,访问冶金之家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友情链接,请加QQ:1525077243
更多合作单位
版权所有:冶金之家 www.GTjia.com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   客服传真0311-80927348  客服邮箱gtjiacom@126.com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冶金之家QQ群] 炼铁技术交流群:53122098 炼钢技术交流群:116793970
工信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11014312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不承诺拥有其版权 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