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故发生过程 2002年12月25日4点班(中班)后期开始出现炉况难行,自塌料一次,因炉温基础好,料线易赶。26日零点班(夜班)0:00又出现炉况难行,1:30出铁后自塌料导致低料线,加之天气寒冷,槽下出现炉料冻结卡仓现象,上料速度慢,赶料线困难。 炉顶上料,塞钟压死,慢风处理,加剧低料线程度。12月26日零点班,炉顶出现卡料现象,当班操作人员没有及时判明卡料的原因,6:00炉顶卡料严重,塞钟打不开,被迫慢风20分钟处理。 赶料线时风压控制过高,轻负荷幅度不够、停煤滞后。夜班1:30自塌料后未能控制风压赶料线,操作人员想到炉温基础好、料线易赶,在第一次铁[Si]=0.85%、第二次铁[Si]=1.27%、第三次铁[Si]=1.29%的情况下,分别于4:00、5:00仅加空焦一车,于4:00退负荷0.05(由3.70下降至3.65)。6:00因炉顶卡料转慢风,复风后加净焦2车,负荷退至3.45,喷煤1500kg/h,风压0.1MPa。白班接班后继续赶料线,于8:00控制风压为0.090MPa,12:00料线赶至1600mm,之前又分别在9:00、10:00、11:00各加净焦1车、12:00再加焦2车并停煤,焦炭负荷降为2.85,其间炉温[Si]由0.57%下降到0.39%、[S]由0.045%上升到0.057%。17:00出完中班第一次铁后加4车净焦,负荷再退至2.80,炉温仍然偏低,渣铁物理热明显不足,料线没有活动迹象。减风塌料几次,出铁时凉渣铁排出较多并导致罐满,被迫放风二次堵口。21:40塌料后又加净焦4车,负荷继续退到2.69,风压、风量仍然稳不住。22:30料线赶至2.8m,23:15再次悬料。至此,炉凉、多次坐料而导致料柱透气性彻底恶化,进而形成顽固性悬料。
2 事故处理过程 12月27日,零点班出完第一次铁后放风坐料,同时喷吹铁口,料未塌,紧接着每小时空喷铁口一次,共计11次。27日白班14:30放风坐料,仍未塌料,复风后采取高渣口喷吹半小时。19:00休风卸下2、6、7号风口中小套往外扒焦炭,约扒出红焦近20t。23:20复风,同时堵2、3、4、5、6号风口,只留下1、7、8号三个风口送风。28日夜班,2:00南、北顶温升至590℃后彻底自塌料,顽固悬料结束,转入恢复炉况操作。 28日白班,每小时打开铁口一次,排放凉渣铁。于10:15和11:00分别捅开6号及2号风口。12:10见料线2800mm,顶温90℃。13:10出铁约6t,铁过小坑,捅开5号风口。14:30再次出铁过小坑,捅开4号风口,至此八个风口全开。15:15热悬料,放风坐料一次。中班又出现三次难行,均以放风坐料处理,同时加萤石洗炉缸,下表是12月28日炉况恢复过程中出渣铁情况及开风口情况。
炉况恢复过程中出渣铁情况及开风口情况
时间 |
渣铁量,t |
[Si],% |
[S],% |
R2 |
备注 |
8:00-8:10 |
0.5 |
|
|
|
过小坑 |
9:45-10:06 |
3.5 |
|
|
|
增大铁口角度 |
10:50-11:00 |
7 |
1.52 |
0.123 |
0.90 |
10:15捅开6号风口 |
11:50-12:00 |
5 |
|
|
|
11:00捅开2号风口 |
13:20-13:30 |
4.5 |
|
|
|
12:10捅开3号风口 |
19:30-19:40 |
3 |
2.72 |
|
|
13:10捅开5号风口 |
20:35-20:45 |
5.15 |
2.52 |
|
|
14:30捅开4号风口 |
21:45-21:55 |
6.49 |
2.49 |
23:20-23:30 |
9.81 |
2.16 |
3 经验教训 (1)炉况不稳且炉温基础差时,应重点纠正炉凉,尤其是喷煤的高炉,负荷调剂应及时、果断。 (2)长期低料线时,必须减风赶料线并补加净焦,停喷后负荷水平要低于停喷前。 (3)在处理炉凉时,对炉况的发展程度认识不足,措施不得力,处理手段软弱,促使炉凉进一步恶化,尤其是炉温低时,坐料一定要小心谨慎,凉悬后要低风压、全风温操作。避免连续坐料,导致料柱坐死。 (4)工长应加强业务技能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操作技能及生产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