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况 鞍钢6号高炉有效容积1050m3。由于炉体冷却设备破损严重,于2000年12月1日停炉进 行中修,更换了炉体破损的冷却壁及炉缸环炭和炉底一层满铺炭砖。到2001年3月13日23:30高炉送风开炉,历时102天23小时30分钟。与停炉前相比,高炉仍设有16个风口、2个渣口、1个铁口,更换了比较完善的仪表及控制系统,同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经过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布置,本次开炉取得了圆满成功,47小时全部风口达到全风操作水平,创造了鞍钢高炉开炉恢复的记录。
2 开炉准备 2.1 热风炉烘炉 6号高炉有3座马琴式外燃热风炉,停炉前蓄热室格子砖粉化、塌落严重,风温很低。本次中修将蓄热室格子砖全部更换,热风炉炉顶、大墙无明显损坏,继续使用,陶瓷燃烧器更新。为满足高炉烘炉需要,3座热风炉于2月20日10:00开始烘炉,3月5日16:00烘炉结束,转用高炉煤气烧炉。 2.2 高炉烘炉 本次6号高炉中修,炉底更换了一层满铺焙烧炭砖,炉缸采用焙烧炭砖内砌高铝砖,计划烘炉144小时。实际烘炉从3月6日18:30开始,到3月12日13:00结束,共用139小时30分钟。烘炉前各系统进行试漏及处理系统漏风共用5.5小时。高炉烘炉时采用16个风口送风,风口安装烘炉管,加热炉底。烘炉过程中严格控制风温,换炉风温波动要求小于20℃。由100℃开始,以30℃/h升温到300℃后,恒温24小时,再以40℃/h升温到500℃后,恒温100小时,然后以50℃/h降到100℃,烘炉结束。在烘炉中期(500℃恒温阶段)提高风压和风量,当时最高风压为50kPa,最高风量为2950m3/min,这有利于加快炉衬中水分的蒸发,缩短了烘炉时间。 2.3 开炉料
为了保证装入炉内的开炉料准确合理(设定料线1.5m),预先进行了详细计算。开炉料采用高碱度烧结矿配加酸性球团矿,开炉总焦比定为2.5t/t,炉渣碱度定为0.92(二元碱度)。开炉料共分两段:第一段为净焦(共230t),填充炉缸、炉腹、炉腰;第二段为正常料,正常料又分成两部分,下部焦比为1550kg/t,取消了传统空料段,终渣碱度为0.91。上部焦比为1000kg/t,终渣碱度为0.97。预装料128批,当炉料装至119批,按容积计算,料线为8m左右时,点火送风。高炉各段容积见表1,开炉原燃料成分见表2,开炉料组成见表3。
表1 6号高炉各段容积
部位 |
死铁层 |
炉缸 |
炉腹 |
炉腰 |
炉身 |
炉喉 |
合计 |
设计容积,m3 |
30.00 |
145.17 |
154.59 |
104.56 |
589.10 |
49.21 |
1090.72 |
填充容积,m3 |
30.00 |
145.17 |
154.59 |
104.56 |
589.10 |
8.2 |
1031.70 |
表2 6号高炉开炉炉料成分
名称 |
TFe |
FeO |
SiO2 |
CaO |
MgO |
R |
水份 |
挥发份 |
S |
堆比重 |
烧结矿 |
52.42 |
8.18 |
8.03 |
15.26 |
2.50 |
1.90 |
|
|
|
1 .80 |
球团矿 |
63.83 |
0.37 |
7.53 |
0.43 |
0.46 |
0.06 |
|
|
|
1. 90 |
|
|
Al2O3 |
|
|
|
灰份 |
|
|
|
|
焦炭 |
6.02 |
33.36 |
51.54 |
3.33 |
0.88 |
12.50 |
4 .30 |
1.15 |
0.56 |
0.45 |
表3 6号高炉开炉料组成
段 |
装料方式 |
配料情况 |
焦炭总量t |
烧结矿总量t |
球团矿总量t |
焦比kg/t |
|
|
|
烧结矿t/批 |
球团矿t/批 |
焦炭t/批 |
|
|
|
|
二 |
上部 |
4[(JK+2J)+(JK+J)] |
11.5 |
6.5 |
4.19 |
83.8 |
92 |
52 |
1000 |
下部 |
9(JK+3J) |
11.5 |
6.5 |
4.19 |
150.8 |
103.5 |
58.5 |
1550 |
一 |
|
55J |
|
|
4.19 |
230.5 |
|
|
|
合计 |
|
|
|
|
|
465.1 |
195.5 |
110.5 |
2500 |
J—焦 |
K—矿 |
|
|
|
|
|
|
|
|
3 开炉操作 3.1 炉内操作 3.1.1 风量、批重 3月13日23:30送风点火,送风方式采用7个风口分散送风,堵风口情况见下图。 送风风口面积为0.1271m2,风量700m3/min,风压35kPa,风温750℃。由于预装炉料没上完,且风闸钢绳松套,造成风量不稳,故暂未加风,先上料,1小时40分钟后预装料装完 ,料线正常,高炉开始变料,矿批14t,其中烧结8.55t、球团5.15t、锰矿0.3t,焦批7 .525t(折算成罐焦上料),焦比922kg/t,入炉碱度1.17。14日1:00 3、10、16号风口燃烧,2:00 1、5、12、14号风口燃烧,此时风闸处理基本正常,逐步加风。14日7:00 风 量1550m3/min,风压75kPa,风温860℃,风量、风压平稳对称,打开7号风口。14日15:05出第一次铁,渣铁2t左右。17:25出第二次铁,渣铁约15t。随着炉前出铁的好转,逐渐开风口加风。至15日白班15:00风量2650m3/min,风压165kPa,风温840℃,还剩两个风口未开,风口面积0.2609m2。在开风口的同时逐渐扩大矿石批重,至15日风口全开时 ,批重已扩至16.0t,入炉焦比降至573kg/t。 3.1.2 炉温、碱度 开炉时由于炉温高,适当控制较低碱度。开炉料装完后第一次变料,焦比由999kg/t降至992kg/t,入炉碱度为1.17。按计划冶炼5天铸造铁,一方面是增加炉缸石墨碳沉积,保护炉缸。另一方面是由于上料系统时有耽误,为提高适应能力,有意维持较高炉温。20日焦比降至497kg/t,入炉碱度提至1.28,生铁含[Si]降至0.459%,生铁含[S]为0.027%。由于正确处理了炉温与碱度的对称关系,保证了渣铁足够的物理热 和生铁的质量。 3.1.3 风温、喷煤 本次开炉后,风温比上一代明显提高,且在煤气管道上安装了荒煤气预热净煤气装置,使用热矿时,可将煤气预热到270℃,平均风温可达1050℃。风温提高有利于喷煤量的增加,喷煤量的增加又有利于风温的提高。3月21日,平均风温己达1057℃,煤比122.9kg/t。 3.1.4 装料制度 随着工作风口和风量的增加,逐渐采取发展中心和适当抑制边缘气流的措施,开炉装料制度为全焦矿同装。当送风风口增加到14个,最高风量达2600m3/min时, 装料制度调整为40%正同装、60%倒同装,此种装料制度炉料分布明显改善,中心发展,边 缘适当加重,除尘器煤气分析CO2为18.7%,CO为22.0%,H2为2.2%,N2为59.1%,CO利用率为45.9%,说明采用上述装料制度是合适的。开炉后各项生产操作指标见表4。
表4 6号高炉开炉各项生产操作指标
|
3月14日 |
3月15日 |
3月16日 |
3月17日 |
3 月18日 |
3月19日 |
3月20日 |
3月21日 |
风量,m3/min |
1387 |
2450 |
2221 |
2158 |
2654 |
2564 |
2677 |
2831 |
风压,kPa |
76 |
149 |
116 |
123 |
159 |
161 |
176 |
182 |
风温,℃ |
845 |
892 |
902 |
958 |
983 |
1045 |
1046 |
1057 |
产量,t |
|
762 |
1167 |
1146 |
1562 |
1750 |
1891 |
1851 |
利用系数,t/(m3·d) |
|
0.726 |
1.111 |
1.092 |
1.488 |
1.666 |
1.800 |
1.763 |
焦比,kg/t |
|
901 |
536 |
585 |
530 |
492 |
497 |
513 |
煤比,kg/t |
|
78.0 |
67.7 |
33.2 |
67.2 |
73.5 |
109.2 |
122.9 |
风口面积,m2 |
0.1455 |
0.2435 |
0.2523 |
0.2060 |
0.2457 |
0.254 3 |
0.2825 |
0.2875 |
〔Si〕,% |
|
2.298 |
1.130 |
1.037 |
0.863 |
0.854 |
0.459 |
0. 573 |
R |
|
1.17 |
1.11 |
1.11 |
1.11 |
1.13 |
1.11 |
1.10 |
批重,t |
14.000 |
15.575 |
17.018 |
16.000 |
16.759 |
16.888 |
18 .000 |
18.000 |
3.2 炉前操作 点火送风后,从铁口喷出来的煤气用明火点燃,防止煤气中毒。14日15:05铁口自动来铁,即送风后15小时35分钟出第一次铁,渣铁2t左右;17:25出第二次铁,渣铁约15t。 由于渣铁量较少,且渣铁沟初次使用,渣铁流动性差,因此所出渣铁全部放入下渣干渣罐。至15日8:35出铁,由于出铁量明显增大,决定走砂口,并适当加大铁口角度。本次出铁90t,出渣35t,生铁成分[Si]=2.850%,[S]=0.028%,[Mn]=0.480% ,炉温充足,渣铁流动性好,炉前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为炉况恢复创造了条件。
4 总结 (1)本次开炉保证了充足、连续的烘炉时间,且烘炉风量较大,取得了较好的烘炉效果。尤其对炉缸的烘烤较彻底,为高炉首次铁的顺利放出创造了条件。 (2) 本次开炉与以前开炉有所不同,在炉料装至炉身,按容积计算,炉身还有1/3部分未装料,即料线为8m左右时,开始点火送风,送风1小时40分钟后料线正常,此种状态下送风在鞍钢尚属首次。其优点是可以保证上部料柱疏松,同时由于提前送风,上部料柱经过预热、水分蒸发,透气性变好,有利于炉况顺行。 (3) 本次开炉装料取消了空料部分,并把净焦之上的正常料分成两部分,下部碱度和焦比稍高,以起到原空料“中和碱度”的作用,上部碱度和焦比略低,以便使开炉料和送风后装入料能平稳过渡。 (4) 摒弃了开炉用锰矿的传统开炉方法,不但简化了装料程序,节省了宝贵的锰矿资源,而且有利于保护炉体耐火材料,延长高炉寿命。 (5) 重负荷料比较靠上,铁口来渣铁时炉缸和铁口得到了充分加热,出铁比较顺利。 (6) 本次开炉原燃料准备充分、成分稳定,为顺利开炉打下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