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故的经过 西林钢铁公司1号高炉于1992年5月大修,至今服役八年:每立方米炉容产铁量为6400t,达到了国家小高炉长寿炉的标准;由于高炉超期服役,相继出现炉腹开裂、炉身衬砖脱落等现象。3月12日23时,接班第一炉铁仅放出2t左右,炉渣未放出来(由于碱金属的大量存在)。在此期间炉基温度急剧攀升,到13日10时,炉基温度已达到540℃,且呈持续攀升的势头,严重影响了高炉的安全生产。 2 原因分析 (1)高炉处于末期生产,炉缸自焙炭砖受到严重侵蚀,尤其是自焙炭砖层与层之间的接触部位,受到铁水的冲刷,很容易使炭砖漂浮,导致炉基温度急剧攀升。 (2)原燃料有害杂质多(如:K、Na、Pb、Zn等),导致对炉身、炉缸及炉底的侵蚀加剧。 (3)高炉操作对原燃料质量的变化调剂不及时,导致高炉高碱难行,使得碱金属的排放愈加困难,恶化了炉缸的工作条件,被侵蚀殆尽的那层炭砖整体漂浮。 (4)进厂原燃料成分波动大,没有中和混匀措施,铁前系统的生产极不稳定;高炉冷却水质不好;这些潜在隐患都会对高炉造成不利的影响。 3 采取的对策及措施 (1)确定高炉紧急休风方案,即炉基温度持续升到600℃或每小时升温15℃,便要休风采取其它相应的措施,以确保不发生炉底烧穿的恶性事故。 (2)将冶炼强度控制在1.4t/m3·d以下,适当提高生铁Si含量;采用发展中心的装料制度;防止高碱、杜绝坐料。 (3)把风冷炉底改为水冷炉底。 (4)用大量钒钛矿护炉,并采用对TiO2还原有利的高炉操作制度。 (5)将风口直径由φ100mm缩小至φ85mm,抑制边缘煤气流的发展。 (6)对炉缸冷却壁过热部位采取炉外喷水,确保进出水温差控制在2~3℃。 4 取得的效果 由于采取的措施及时、到位,炉基温度由原570℃降至320℃,且趋于稳定。 5 吸取的教训 (1)“精料”是高炉增产的有效途径,仅靠提高冶炼强度“一条腿”提产,将对高炉寿命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当然,“精料”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西钢高炉的生产状况,原燃料应以降低SiO2含量为突破点,同时,尽量保证入炉料的均衡稳定,减少杂质含量。 (2)应不间断进行护炉。西钢末期生产采用的是间断性、大剂量钒钛矿护炉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对高炉强化冶炼有好的作用,但对高炉的维护却有着潜在的危害,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方式。对高炉进行维护是一个较慢的过程,高炉砖衬的侵蚀也有一个过程,使维护侵蚀接近理想化的“同步”,才能延长高炉的寿命。
(3)预防碱金属等杂质的危害。随着有害杂质的循环富集,对高炉的危害将日趋严重,做好经常性的排碱、排铅等工作,对提高高炉寿命十分有利。 (4)高炉操作的稳定性。高炉操作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稳定”,即在原燃料质量有波动的状况下,高炉操作者能够动态的“微调”,以保证高炉稳定顺行,在稳产的基础上获得高产低耗。 (5)对高炉进行探测与监护。高炉末期生产,不定期对高炉的侵蚀情况进行探测、分析与监护,会做到心中有数,使制定的高炉操作方针更具有科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