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一种低灰低硫煤进行了工业分析、全硫测定、煤岩分析、粘结指数、胶质层最大厚度及容惰能力测定,结果表明:该种煤是一种粘结性较好,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的优质1/3焦煤。针对此煤的特性,选用其它炼焦常用煤种,以出口焦质量标准为目标函数,优化得出了最佳配煤比,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最终得到了满足出口焦质量标准的炼焦配煤方案。
关键词:煤质分析;炼焦;配煤方案
近年来随着我国焦炭产量的迅猛增长,炼焦行业面临着炼焦煤资源短缺的严重问题。目前我国的炼焦煤普遍存在着灰分、硫分高的特点,尤其是粘结性好的配煤的硫分高达1.0%~1.5%,这就使得炼出的焦炭很难达到出口焦要求的灰、硫含量。为了降低焦炭中的灰、硫,现阶段生产焦炉采取的主要措施仍是降低配合煤的硫、灰含量。本文对一种低灰、低硫煤进行了煤质分析和焦炉实验,研究其应用于炼焦生产的可行性。
1 煤的灰分、硫分与焦炭质量的关系
炼焦过程中,煤的灰分全部转入焦炭。按每吨干煤炼出0.75 t焦炭计算,焦炭灰分约为装炉原料煤灰分的1.3倍。焦炭在高炉内被加热至高于炼焦温度时,由于焦质与灰分的热膨胀性不同,沿灰分颗粒周围产生裂纹,加速焦炭碎裂或粉化。焦炭灰分与强度几乎呈线性关系,即灰分增加,强度下降。煤中的硫约2/3进入焦炭。焦炭中的硫是有害成分。高炉焦如果硫分高,会增加石灰石和焦炭的用量,由此引起炉渣量增加、炉渣碱度升高和粘度增大,降低高炉生产能力,焦比增加。生产实践表明,焦炭灰分每增加1%,高炉焦比将提高1%~2%,产量降低2%~3%。焦炭硫分每增加0.1%,焦比增加1%~3 %,产量降低2%~5%。如果焦炭灰分和硫分双高,影响效果加剧。
我国强粘结性的肥煤和焦煤的可选性差,灰分、硫分含量较高,致使炼出的焦炭的灰分硫分偏高,而要满足焦炭灰分、硫分的要求,寻找一种低灰、低硫廉价的新煤源成为我国炼焦企业的当务之急。
2 实验
2.1实验内容
按国标测定了煤的工业分析、全硫、粘结指数、最大胶质层厚度、煤岩分析。并引入容惰能力,进一步测定其结焦性。为验证此煤用于炼焦生产并得到优质焦炭的可行性,选用一定配比的此煤与其它煤的配煤,进行了焦炉实验。
2.2实验设备及方法
各实验所用设备及测定方法如表1所示。
小焦炉实验采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所的40 kg实验焦炉进行。实验用40 kg小焦炉的规格尺寸及操作参数见表2。
3煤质分析实验结果及讨论
实验用煤的工业分析、胶质层指数、粘结指数结果如下:干基灰分为4.9%,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为33.2%,干基硫分为0.3%,粘结指数为95,y值为20。煤岩分析的结果为:镜质组97.2,半镜质组O.4%,半惰+惰质组1.0%,壳质组O.4%,粘士矿物1.0%,Rmax=0.8。
从实验结果可见,该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指标为28%~37.0%,粘结指数GR.L>90.0,y值<25.0,对照中国煤炭分类表,初步判断此实验用煤可能属1/3焦煤、其性质介于气煤,肥煤与焦煤之间,属于一种过渡煤种。
从煤岩组分的分析来看,此煤的镜质组含量为97.2%,几乎为纯的镜质组,应该具有较强的粘结性。周师庸通过对大量炼焦煤的研究指出,粘结性最强的镜质组的反射率大致在1.1%左右,距离1.1%越远,粘结性越差,以致消失粘结性。从此煤的分析结果来看,其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为O.8%,最大胶质层厚度为20,说明此煤中仅有部分镜质组具有粘结性。属中等粘结性的炼焦煤。
为了进一步验证此煤的镜质组的粘结性,对此煤进行了容惰能力实验。
容惰能力是周师庸提出的一种结合煤岩组成表征煤的粘结性的指标,具体的测定方法是:粘结性煤加不同量的惰性物质后,用奥亚膨胀仪测定其总膨胀度。然后以总膨胀度为纵坐标,以惰性物质配比为横坐标,作总膨胀度连线,恒为直线。通常用容惰积、容惰率和最大容惰量3项指标表征。容惰积表示含一定惰性成分时,煤的粘结性指标。容惰率表示煤中加入1%惰性物质导致总膨胀度的下降值。最大容惰量是指粘结性煤达到仅收缩时所需的最低惰性物质配比。实验用煤的容惰能力指标下:容惰积为7 920,容惰率为4.9,最大容惰量为88。
周师庸对4种中等变质程度的强粘结性煤进行的容惰能力的测定表明,其容惰积为3 532~8 930,容惰率为5.45~6.87,最大容惰量为36~51。实验用煤的最大容惰积较高,但其容惰率较低,说明此煤具有较强的粘结性,但是其膨胀度较低。而其最大容惰量为88,说明此煤的镜质组中大部分应属活性组分,具有较强的容惰能力,在炼焦中使用时,可多配入一定比例的瘦煤,提高焦炭的热性能。
综合上述实验用煤煤质分析指标,可以确定此煤为1/3焦煤,煤中镜质组中具有粘结性的活性组分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的容惰能力,在配煤中,可作为粘结性好的1/3焦煤使用,适当地代替部分肥煤。而且此煤的灰分<5.O%、硫分<O.4%,可见,此煤是一种低灰、低硫,粘结性较好的优质炼焦用煤,在炼焦中使用可在满足焦炭强度要求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焦炭的灰分、硫分。
4 炼焦配煤实验
4.1初选配煤方案
根据实验用煤的炼焦特性研究结果,此煤在炼焦生产中可作为1/3焦煤使用,一般大型焦化厂在炼焦配煤中1/3焦煤的使用量不超过30%,但是考虑到此煤比其它1/3焦煤的粘结性好,而且其活性组分含量较高的特点,在炼焦生产中,可适当地增加其配入量,多添加一定比例的瘦煤,适当减少肥煤的加入量。这样既可以有效地降低焦炭的灰分、硫分,
又可以使焦炭的热性能有所提高。按照这个原则,用自行开发的配煤优化系统进行了优化处理,按照出口焦炭的质量要求,最终得到的配煤方案如下:焦煤一34%,肥煤一15%,瘦煤一13%,弱粘煤一5%,实验煤为33%。实验用其它煤的煤质指标如表3所示。
4.2焦炉炼焦实验结果及分析
按照上述方案进行了焦炉炼焦实验,根据对实验所得到的焦炭质量的分析,对配煤方案进一步进行优化调整,通过3组实验,最终得到了符合出口焦质量要求的焦炭。3次实验选用的配煤方案见表4,焦炉实验所得到的焦炭质量见表5。
由表5数据可以看出,方案1的灰分、硫分均能达到出口焦的质量标准,但是M40一76%,M10一10%,与出口焦的质量标准有很大差距。从外观来看,焦炭块度较小且不均匀,表面呈鱼鳞状,气孔较多,纵裂纹较多。由此可知此方案并不适合实际的生产。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1/3焦煤取代部分肥煤后,就不应在配煤中再使用弱粘煤。
方案2中去掉了弱粘煤,全部用实验用煤代替,实验用煤的比例增加到38%,主焦煤增加到35%,肥煤降为14%,进行小焦炉实验。其中抗碎强度.M4O提高到80%,耐磨强度M10降低到8.8%,焦炭的灰硫指标也达到了出口标准。但是焦炭的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指标仍较低,从外观观察,炼制的焦炭气孔还是较多,为了进一步提高焦炭热性能,必须在保证焦炭灰硫指标的前提下降低实验用煤的比例,同时提高主焦煤比例。
方案3将主焦煤的比例提高到40%,实验用煤降为34%,瘦煤降为12 9/6,进行炼焦实验。从小焦炉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焦炭的各指标均达到了出口焦的质量要求。
5 结论
(1)由煤质分析结果看,实验用煤是一种低灰、低硫、粘结性较好的优质炼焦用1/3焦煤,在炼焦中使用,可在满足焦炭强度要求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焦炭的灰分、硫分。
(2)从小焦炉实验结果可见,选用实验用煤的配煤方案为:实验煤34%,焦煤40%,肥煤14%,瘦煤12%,由此可获得质量要求达到出口焦质量标准的焦炭。
(1.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1; 2.河北理工大学化工与生物技术学院,河北唐06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