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换另外一幅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所有  文献  资讯  行情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焦化技术  炼铁技术 炼钢技术  烧结技术 球团技术 轧钢技术 国外技术 质量标准 操作规程 企业名录 冶金专利 视频中心 兑换中心 会员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 >> 行业聚焦 >> 热点聚焦
工信部:将加快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发表时间:[2010-11-30]  作者:  编辑录入:admin  点击数:1764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9日在墨西哥坎昆召开。数据显示,中国“十一五”前四年(2006年至2009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76%,实现节能量5.3亿吨标准煤;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57%,其中三季度同比下降10.37%。这些成绩告诉坎昆,中国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的脚步越来越急切,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可以说,中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以2009年为例,中国工业能源消耗占全社会总能源消耗量的71.3%,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占全社会的84.3%和34.4%。

因此,整个“十一五”期间,中国把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落实各项措施,推动工业节能不断取得实质性成效。

“十一五”期间,中国共淘汰低能效炼铁产能1.1亿吨、炼钢产能6863万吨、焦炭产能1亿吨、水泥产能3.3亿吨、造纸产能998万吨。同时,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今年五月开始,中国工业部门开始停止审批、核准、备案“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

中国先后制定了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重点用能行业13种产品(工序)能效标杆指标,开展重点用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推广行业节能减排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

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受到严格的专项督查。中国工信部要求地方对不达标企业立即停产改造,改造无望或经改造仍不能达标的企业要列入淘汰名单。对于仍在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落后高耗能机电设备,则要求其限期更换。

中国安排了巨额专项资金用于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比如,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下达了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和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计划。

工信部还会同国家统计局,按月通报重点用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费情况,组织各地建立工业节能降耗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调控预警方案。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工信部会同全国总工会启动了“我为节能减排献一策”活动,让中国每一个产业工业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开始切实关注节能减排的迫切性。

中国积极推进节材代木和水资源节约,开展代木包装和强化回收试点,设定钢铁、纺织、造纸3个行业20类产品单位产品取水量指导指标。

多部门联合发布的《金属尾矿综合利用专项规划》《金属尾矿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赤泥综合利用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快了金属尾矿、赤泥(生产氧化铝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十大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也在快速推进中。此外,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和废旧产品回收处理工作日益加强,废弃电子电器产品综合利用技术陆续产业化。

中国注重推行工业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聚氯乙烯、钢铁、纯碱、氮肥、磷肥、硫酸、电解锰、纺织染整等17个重点行业115项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在全国推广。目前中国已制定了钢铁、电镀、氮肥、铬盐、印染、电石、黄磷、有机磷农药等30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工业清洁生产审核,加强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体系建设。

在取得显著成效和巨大成绩的同时,中国工业节能减排仍面临严峻挑战。首先,工业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支撑的现象仍较普遍,发展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其次,高耗能行业仍保持较快增长,工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大。另外,发达国家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推动碳交易、碳关税等节能环保技术标准、贸易壁垒和准则,对中国形成巨大压力,因为中国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构成中能源资源消耗所占比重偏高,有的超过70%。最后,中国工业生产过程余热余压浪费巨大,能源转换、利用技术水平落后,环境污染严重,节能与科学用能的研究和指导薄弱,这也是当前中国工业用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必须加强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促进工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说。

据李毅中介绍,中国将加快建立工业节能减排长效机制,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作为衡量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指标,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作为编制工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同时,完善推进“两型”工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对高消耗、高污染行业制定更为严格的节能环保准入标准,并利用税收、补贴、罚款、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等,建立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激励机制和政策环境,联合银行、保险和社会资本成立工业节能环保产业基金,建立节能环保融资绿色通道。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 扫一扫,访问冶金之家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友情链接,请加QQ:1525077243
更多合作单位
版权所有:冶金之家 www.GTjia.com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   客服传真0311-80927348  客服邮箱gtjiacom@126.com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冶金之家QQ群] 炼铁技术交流群:53122098 炼钢技术交流群:116793970
工信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11014312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不承诺拥有其版权 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