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过56个昼夜的连续奋战,鞍钢股份炼钢总厂四分厂铸机吊车梁提升改造工程圆满“收官”,全面投入运行。此项工程是鞍山钢铁年度重点改造项目之一,目的是在保持原有厂房基础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将吊车梁整体抬高1.7米,为铸机弧半径提升改造创造条件。该项目不仅安全防火风险大、施工组织难度高、质量控制要求严,还要面临稳产增产任务重,且无成熟经验可借鉴等挑战。面对诸多困难,在设备工程部、制造管理部统筹协调下,炼钢总厂充分发扬斗争精神,突出“四个围绕”定方案,突出“3+3+3”管理新模式,突出“技改+提产”双线作战,以打造施工管理样板工程和一季度“开门红”的“双优业绩”,在鞍钢技术改造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突出“四个围绕”定方案,为抬梁工程实施创造条件
认真落实谭成旭董事长对工程安全、施工组织及相关方管理等方面作出的重要指示,以及对安全优质按期开展好抬梁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组织吊车制造单位及相关技术专家详细研讨施工环节,反复建模推演,充分论证、审查和校核,确立以“四个围绕”为重点的施工方案。
围绕施工安全管理,制定包括人员组织、过程管控、封闭检查“三管齐下”的安全管理方案。针对高空临边作业多、立体交叉作业多、动火作业多、吊运安装作业多的施工特点,形成138项安全防范措施,做到“三个到位”,即施工难点论证到位、关键节点建模到位、安全措施覆盖到位,筑牢安全施工基础。
围绕项目施工难点和关键环节,制定针对性改造施工方案。方案包括采用吊车梁液压提升方式、分5个阶段施工、安装斜坡梁对9台吊车进行牵引爬坡作业等具体内容,并结合时间节点、空间布局等要素,创新编制了“全工序、全时空、全要素、全工步、全覆盖”的可视化施工网络图,实现了施工全过程的场景代入和信息覆盖,为每一步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保障。
围绕克服抬梁影响、全力完成提产4%目标,制定“5+1”保产高产工作方案。聚焦机组提效、钢种优化、界面高效、灵活切换、统筹生产以及高效改造6个重点提产环节,深挖内部潜力,强化工序衔接,在做好工程施工的同时,全力提效增产,确保完成一季度钢产量提升目标。
围绕激发职工潜能、调动相关方主动性,开展各类专项活动。策划开展“保安全、保质量、保效率”“三保一创”专项劳动竞赛、降本增效第二季“雪球行动”,以及相关方党建“同心圆”工程,为高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集聚力量。
二、突出“3+3+3”管理新模式,确保抬梁工程安全零事故
精准落实“一件一案”“日清日结”“五清五杜绝”三项硬措施,创建“构建三张围网、设立三道防线、实施三级管控”安全管理新模式,做到全时空、全领域、全过程最小网格化管理,实现工程施工期间轻伤及以上事故为零。
构建三张围网。一是构建物料围网。现场地面采取封闭隔离与定置管理,规范现场车辆、设备的定置定位摆放,对施工和非施工区域采取彩板硬性封闭隔离,搭建各种防护硬隔离约1.1万平方米,规划安全通道3条,设置空中安全防护网近千米,严防高空坠物和人员坠落。二是构建人员围网。要求施工相关方人员穿戴不同颜色反光马甲进场,确保作业项目与作业人员“账数相符”。认真落实日常施工跟班检查、重点工作旁站式监管等措施,加大隐患排查力度,严厉查处违章行为,实现作业项目“小活儿有人看、大活儿有人站、违章有人管”。三是构建智能管理围网。与信息产业公司联合研发“现场安全智能管控系统”,采取门禁刷脸、安装高清摄像头、佩戴胸卡等技术手段,首次将设置电子围栏、采用视频AI软件识别违章等智能技术应用于安全管理,实现了施工现场人员信息实时定位汇总、非法闯入有效识别、施工场景动态监控、违章行为自动报警、及时抓拍的智能管控。
设立三道防线。一是设立施工方案有效性防线。组织召开4场大型安全施工研讨会,针对吊车梁分段提升的5个施工关键节点和吊车梁爬坡10个施工难点,逐项研讨论证,完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落实到位。二是设立人员准入的合法性防线。制定并严格落实人员进入现场“五不准”要求,即未提前报备、未佩戴智能胸牌、未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未经岗前安全培训、未明确作业风险和防护措施不准进入现场。三是设立安全标识的警示性防线。大力营造安全氛围,实时告知安全风险。悬挂大型警示条幅2幅、阶段性安全风险告知板和防护知识彩图警示板22块,使用高音喇叭循环播报安全警示提示,实现施工现场入口有告知、通道有警示、作业有提示。
实施三级管控。一是工程指挥部督导管控。每日组织召开3次工程安全例会,梳理当日安全重点工作,强调安全主要措施,通报措施落实情况,问责考核违章单位。二是参战单位检查管控。要求每个参战单位结合施工项目,重点围绕作业前有无防护方案、作业中有无违章行为、作业后有无隐患缺陷等内容,按班次开展区域安全专项巡回检查。三是作业小组过程管控。规定每个作业单元和小组至少指派1名安全负责人,从作业票、操作牌、互保制等方面进行监管,确保每项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落地受控。工程施工期间,共因违章考核问责32人次、清退施工单位及相关方人员7人,强令停工整顿3次。
三、突出“技改+提产”双线作战,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
坚持深入挖潜、强化协同,以硬朗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工程任务,全力提升生产效率,实现“技改+提产”两手抓、两不误、两过硬,确保公司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通力协作、团结奋战,9台吊车一次试车成功。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相关单位相互支持、相互补位、密切协作,积极抢任务、挑重担、赛进度、比质量,决胜此次“大会战”。一是全力推进施工进度。各级管理人员24小时全天候值守,做到靠前指挥;党员骨干自发组建4个“攻坚突击队”,放弃双休日,及时解决现场难题;各相关单位按时碰头对接,协调推进施工任务。此次改造工程提前两天完成,9台吊车一次试车成功,共提升吊车梁75根、约3500吨,拆除、安装各类钢构件2200余件、约1000吨,更换吊车轨道1740米、滑线3045米,保护性迁移各种电气柜17台,迁移、拆除及敷设各种电缆约25000米。二是严格把控施工质量。以“建设优质工程,承载历史重任”为宗旨,严格落实“三检制”“五方责任主体”制度,执行“零遗漏”“按标准”质量验收管理,对肩梁安装及焊接质量、吊车梁标高及轨距安装尺寸进行重点管控,对制动板和连接杆件焊接、高强螺栓紧固进行重点检查,对重点部位焊缝进行探伤检测,累计探伤长度约900米,完成缺陷整改60余项,工程质量全部合格达标。
不讲条件、提效增产,7次打破日产纪录。坚持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做强自身,强化协同。一季度,炼钢总厂完成钢产量477.3万吨,同比提高3.9%,为公司实现钢产量提升4%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发挥各产线极限产能,按照设计产能利用率120%组织生产。紧跟施工进度,动态调整生产组织,有针对性制定不同时段的冶炼模型,最大程度缩短转炉冶炼周期、提高铸机拉速。一季度,各产线7次打破日产纪录,最高日产6.35万吨;压降吨钢加工成本35元;钢坯废次降率完成1.25%,钢坯收得率完成96.83%,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二是做好协同联动。密切联动上下游单位,动态平衡生产。提升铁钢界面循环效率,铁水入炉温度突破1335℃,敞口罐周转率、西铁东调最高单日量均创历史记录。强化钢轧系统联动,针对2150线配合改造,推动长材产线提产提效,螺纹、线材、外销方坯产线均按校核产能105%排产;高效组织钢坯倒运,一季度实现外供板坯18万吨,创历史新高。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炼钢总厂将以此次打造鞍钢施工管理“样板”工程为契机,继续发扬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善于斗争的精神,挖掘极致潜能,提升极致效率,打造极致成本,为鞍山钢铁打造最具行业竞争力的“钢铁旗舰”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