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更先进 布局更优化 机制更灵活
——攀钢西昌钢钒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侧记
鞍钢集团攀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钢西昌钒”)高质量、高标准推动改革工作,全面构建市场化运营机制,实施干部“两制一契”(干部实施聘任制、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体员工“双合同”(劳动合同、岗位合同)管理,各厂级单位“一厂一策”,推进业务整合、流程再造、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截至2022年底,该公司已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三项制度改革的各项重点改革任务,治理水平更先进、结构布局更优化、经营机制更灵活、创新动能更澎湃。
系统谋划,握紧深化改革“方向盘”
攀钢西昌钢钒紧盯市场化改革方向,以破釜沉舟、舍我其谁的勇气探索实施三项制度改革新模式,牢牢握住深化改革的方向盘。
加强组织领导。2020年以来,攀钢西昌钢钒党委聚焦三项制度改革攻坚任务,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组织协调、强化考核评价:明确改革目标,全力建设“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效率、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成本”的“四个一流”先进企业,打造国内最具效率的精品板材企业和国际一流的钒钛制造服务企业;持续加大改革力度,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层层压实责任、主动攻坚克难,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实落地。
强化系统谋划。为做好改革工作,攀钢西昌钢钒在对标鞍钢集团先进改革单位和鞍钢集团、攀钢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制订改革方案,着力突破制约“四能”(机构能增能减、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多能少)机制的重点问题,经过多轮调研、访谈,构建了以公司三项制度改革方案为纲领、一系列配套文件制度为支撑、各厂级单位“一厂一策”改革行动为举措的运行模式,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体系保障。
统筹推进,走好改革行动“路线图”
在三项制度改革过程中,攀钢西昌钢钒统筹推进,以“压缩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为出发点,精简组织机构,走好改革“路线图”:推进厂级机构整合,将综合管理部等四部合一,实施管干分离,撤销运行保障中心,设置检测计量中心,增强对钢铁主业的保障能力;推进扁平化管理,在炼铁厂实施分厂制改革,在炼钢、板材、能动、检测计量中心推行厂直管倒班作业区改革,整合厂级、作业区级技术人员、安全人员,减少一级管理层级,实现一体化管理;取消各厂、中心二级调度,成立智慧管控中心,并按照“6+1”(生产、质量、安全、环保、能源、物流+财务)的原则,将所有运行信息全部集成到智慧管控中心系统中,实现实时监控、实时预警,攀钢西昌钢钒管控指令直达现场作业机台,大幅提高了管控效能。
“相比以前,现在沟通更快、效率更高、机组调整更及时,实现了生产运营更加高效、均衡、稳定的目的。同时,所有工序产生的成本也一目了然,更有利于成本控制。”攀钢西昌钢钒制造部智慧管控中心调度员陈嵩说。
攀钢西昌钢钒持续推进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推进各厂级单位“一厂一策”,在炼铁集控中心实施“大规模集控、界面大协同”集约化管理,对3个高炉系统的专业工种进行专业化管理和集中调配,实现岗位设置优化;在炼钢厂连铸区域推行工艺和设备管理整合,将点检整备组整合至连铸单元;在板材厂连退机组推行操维合一、热轧单元推行一岗多能的运行机制;在能源动力分公司能源集控中心推进能源专业技术力量整合与延伸管理;持续加大内部业务整合力度,将废次材加工、废钢加工、含铁渣处理、其他固废回收加工等业务划转至西昌新钢业公司,发展含铁废料综合利用、废次材增值销售等延展业务,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此外,攀钢西昌钒还推进外部专业化资源整合,将铁水罐、半钢罐、钢包罐等耐材所需的产品总包给攀钢冶材公司,做大集团内部单位耐材份额占比;将冷轧包装业务功能承包,可降低包装成本33万元/月。
提升效率,打造能上能下“快车道”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我们认识到人力资源存在的差距就是挖潜的空间,必须通过实施人力资源改革逐步优化总量和结构,激发人力资源活力。”攀钢西昌钢钒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
2022年,攀钢西昌钢钒比照世界先进钢铁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明确人员总量与劳动生产率目标任务,计划用3年时间,达到人均年钢产量2000吨以上。
打造干部能上下、员工能进出的“快车道”。攀钢西昌钢钒深化干部人事改革,畅通“能上能下”渠道,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大力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畅通“降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从事专项工作”“转任专业技术序列”等多种退出渠道;打破原有身份界限,在炼钢3个工艺单元、板材7个单元的单元长及协理重新竞聘上岗,工程技术序列评聘全部采用竞争上岗,西昌新钢业公司管理人员全体竞争上岗。2022年,该公司管理人员竞争上岗53%,干部竞争意识大大增强。
全面分析各单位人员结构及总量,分年度落实各单位用工总量控制目标。该公司大力实施员工离岗赋能制度,赋能职工离岗再学习,提高个人业务能力;内部优化为新项目配置人员,已配置37人到球团及钛材项目,助力西昌新钢业公司转型升级;在板材厂连退机组试点“操维合一”、在维修中心推行“一岗多能”,目前维修中心兼工种占比达到65%,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通过智慧炼铁集控中心、智慧物流、智慧板材全自动轧钢等智能制造项目,降低现场职工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核心关注,激活能增能减“助推器”
攀钢西昌钢钒通过“四化”建设,推进绩效变革:搞好目标责任体系化,承接攀钢集团下达的组织绩效目标,构建精准有效的指标保障网络,全面形成目标责任体系,纵向分解到各部厂(中心)、作业区、班组,横向落实到各层级主管领导和责任人,让人人担指标,人人有压力;激励差异化,根据各厂侧重点不同,产量类指标、成本类指标、质量类指标差异化挂钩绩效工资,激发微观主体内生活力;业绩价值化,健全业绩价值化分配机制,企业员工收入与其劳动价值刚性挂钩,经营者收入与公司经营效益强联动,全面实施工资总额预算制,将各单位基本工资与组织绩效指标量化挂钩,每月指标一出,基本工资拿回多少将一清二楚;推进绩效管理数字化,顶层设计、自主建设模式搭建数字绩效平台的业务功能,实现绩效指标动态管理、评价规则动态管理、数据源动态管理、平台应用场景移动App展示等功能。
抓实“核心关注”,增强绩效引导推动作用。该公司通过不同单位的不同侧重点,优化业绩评价体系,增强绩效引导推动作用:炼铁厂核心关注生铁产量和吨铁降本;炼钢厂核心关注钢产量、钒收率、产品交付质量损失、品种钢和吨钢降本;板材厂核心关注产品交付质量损失、难轧品种量、冷热轧产量和冷热轧降本;在检测计量中心鼓励和支持作业区开展特色岗位绩效评价。
2022年,攀钢西昌钢钒劳动效率进一步提高,钢铁主业劳动生产率较2020年提升42%。面向未来,攀钢西昌钢钒将通过持续推动深化改革走深走实,持续创新企业体制机制,优化人才政策,增强企业发展动力活力,为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蓄势赋能、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