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走进长江钢铁智控中心内已经投用的铁前、钢轧集控中心和运行管控中心,随处可见的科技感满足了人们对钢铁冶金智慧制造的想象。巨大的显示屏幕前,职工们正根据实时监控,执行着相关工序操作。“以前需要去到现场查看生产状态,现在屏幕实时显示现场动态,操作工们通过操作台就能远程完成生产操作。”长江钢铁运营改善部部长张永中介绍说。
按照宝武和马钢智慧制造战略部署及推进要求,以坚持“四个一律”、深化“三跨融合”为工作指引,长江钢铁正加快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凝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为构建统一语言、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文化的“一总部多基地”管控模式,支撑马钢平台化管控和各产线生产集中智控,长江钢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对标同行先进企业。他们结合自身实际,经过广泛调研,编制了智慧制造三年规划,启动了智控中心、整体信息化项目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甩掉传统钢铁生产“标签”,亮出智慧制造“新名片”。去年以来,该公司采用宝武Iplat生态平台技术,分两期建成了长江钢铁智慧制造及整体信息化项目。项目包括铁前集控中心、钢轧集控中心、能环管控中心等。今年6月30日,17套信息化系统整体成功上线,运行管控中心正式启用,实现了生产经营全过程动态实时把控,达到了产销一体、管控一体、业财一体的效果。同时,将“制造管理、安全保卫、设备管理、物流运输、能源环保”五大业务有机结合,探索出以生产制造为核心的空间集约、时间集约、人员集约、流程集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4A指数明显提升、产线操作室缩减19个、现场作业点减少25个、优化作业人员101人、物流结算周期从15天降低到3天等成效。
“我们在提升专业化能力的同时,还围绕宝武‘三跨融合’中的‘跨产业和跨空间融合’与兄弟单位积极对接,共同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高度融合的协同平台。”张永中介绍。
在“跨产业”融合方面,该公司与马钢物流(含欧冶平台)对接,于今年6月21日正式上线长钢股份智慧物流服务平台,由马钢物流(欧冶云商物流板块成员)总包运营,不仅实现了采购、销售、物流运输全流程线上调度,同时也实现了业务操作的精细化管理,推动了产业全方位、全角度的创新融合。
在“跨空间”融合方面,该公司通过与马钢本部共同建设基于高炉L2界面信息互联互通的专家支撑和诊断系统,为马钢本部高炉和长钢高炉的长周期稳定顺行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该公司与长材事业部互联互通,以工序高效协同为导向,以专业化互通融合为抓手,通过长材事业部一体化运营平台和长钢股份智控中心建设,构建智慧高效的运营总部,打造智能敏捷的制造基地,形成了“一总部、多基地”跨空间互通融合新格局,实现了跨空间资源调配和信息共享、多基地生产组织管控和协同支撑。
“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发展核心技术,打造精品建材生产基地,在马钢二次创业、转型发展新征程中再立新功。”面对未来,张永中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