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也是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强调要努力创建若干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鞍钢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品牌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明确了“制造更优材料,创造更美生活”使命,坚持质量第一、创新引领,加快品牌建设,提升技术和质量水平,丰富品牌文化内涵,塑造提升品牌形象,建成布局合理、竞争力强、充满活力的品牌体系,为推动品牌强国建设贡献“鞍钢智慧和力量”。
如今,鞍钢集团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二、世界第三大钢铁企业集团,9次入围《财富》世界500强,并以2021年594.4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世界500强榜单第217位,成为榜单中上升速度最快的企业,创历史最好排名;鞍钢集团成为中国生产钢铁类别最多最全的钢铁企业,也是中国最具资源优势的钢铁企业,是世界最大的产钒企业,中国最大的钛原料生产基地。凭借卓越的品牌优势,企业高质量发展活力充沛,后劲十足。
牢记使命责任 塑造鞍钢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研发生产我们自己的品牌产品,形成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国家繁荣富强,工人阶级要把这个历史责任承担起来!”
鞍钢作为新中国钢铁工业开始的地方,见证了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实现“伟大复兴”的辉煌发展进程。鞍钢成立以来,始终牢记“为工业中国而斗争”的初心,勇于担当奉献,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塑造了闪亮的鞍钢品牌。
从共和国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根重轨、第一根大型材、第一卷热轧板、第一卷冷轧板与彩涂板、第一张宽厚板,到第一辆59式坦克、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第一台拖拉机、第一架飞机……无数个新中国“第一”都与鞍钢紧紧相连。
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等北京十大建筑拔地而起,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飞跃天堑,京九铁路、青藏铁路连通四方……无数个载入新中国史册的重大工程都有鞍钢产品的支撑,“长子鞍钢”不负美名,挺起建设新中国的“钢铁脊梁”。
应用于“复兴号”动车组,填补国内空白,为中国高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我国首批“创新型企业”,鞍钢集团品牌建设持续发力,独有产品、领先产品、战略产品比例不断攀升,全球首发钢铁产品覆盖核电、造船、汽车、桥梁等领域,成为钢轨、结构用钢、压力容器用钢等国际标准制定者,产品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国内外市场赢得了主动、抢占了先机,叫响了新时代鞍钢品牌。
——2012年,2吨65牌号钒铝合金交付用户,打破国外垄断;2013年,超高强海工钢独家供货“蓝鲸一号”超深水钻井平台,实现国产化替代;2014年,鞍钢钢轨托举起世界最长、运速最快、标准最高的重载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建设;2015年,成为“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核电用钢15MnNi的唯一供应商,助力我国打破国外核电技术垄断;2016年,中标白鹤滩水电站800MPa级别水电用钢10700吨,为我国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实现“中国创造”立下了汗马功劳。
——2017年,生产世界首卷TWIP1180HR钢,为汽车钢轻量化发展提供全新动力;2018年,自主研发生产的近17万吨桥梁钢全部应用在港珠澳大桥主体;2019年,针状焦项目投产,彻底打破该产品长期受国外封锁和垄断的局面;2021年,6000余吨建筑用耐候钢直供北京冬奥会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比赛场馆建设,开创国内建筑大批量使用耐候钢的先河;2022年,整船供货的两艘全球最大24000TEU集装箱船相继交付,其中首船“EVER ALOT”舱口围等关键部位采用鞍钢股份最大厚度95mm止裂钢,为国内首次应用。
……
10年来,鞍钢集团坚持创新驱动,与国家重大工程频频“牵手”,擎起大国重器的“钢铁脊梁”。鞍钢产品不断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全球首发、重大应用,充分展现出鞍钢品牌的卓越优势。
夯实体系建设 建设鞍钢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鞍钢集团以培育世界一流品牌为目标,建立起基于品牌价值提升导向的品牌建设体系,赋能鞍钢品牌,鞍钢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和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品牌建设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鞍钢集团统筹谋划,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坚定不移推进品牌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