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遵照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和“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中国钢管业“十三五规划”的顶层设计和路线图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优先推进钢管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摆在转型升级的首位,稳定产品质量,着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节能减排,提质增效,联合重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实现强国梦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智能制造提质增效创新驱动
1、《中国制造2025》规划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意义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同时提出,国家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是我国中央政府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大量提到互联网,并突出了互联网在经济结构转型中的重要地位。据悉,已经批准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将“优先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摆在制造业转型提质“八大行动”之首,以适应全球产业变革。这也是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未来10年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事实上,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和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包括美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德国第一个提出“工业4.0,就是将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融入制造业。而“互联网+”是中国经济的新动力。那么,什么是“互联网+”?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并不是将两者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化学反应”,即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和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协同增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新的技术升级,新的商业模式,这是本质上的变化,比如互联网+银行、基金=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零售=电子商务;互联网+制造业=工业4.0。提到“互联网+”就不得不“IOT(InternetOfThings)”,即万物互联。IOT促成“互联网+”的实现,尤其是为制造业带来第4次工业革命。在IOT时代,使全世界几十亿人都在用智能设备,从而“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这种万事万物的连接,对现有行业进行的改造,或者是新的连接关系,或者是加强原来连接的效果,或者是压缩原来连接的层次。总之,当改变这些连接的方式,就会对一个产业带来变化乃至颠覆。很显然,未来的几年,十几年随着“互联网+”趋势的发展,大部分行业和企业都会被迫转成或主动转成互联网企业。
中国经济近年来在减速,而“互联网+”则是再次创造增量价值,促进经济腾飞的一条正确途径。十多年来,互联网产业就是中国经济的传奇,其增速超国家GDP增速的5倍,互联网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很多发达国家,互联网业已经完全具备拉动二、三产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全面向上的能力。
“互联网+”行动计划,就是要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推动中国经济由投入型增长转向效率型增长。从经济学角度看,全要素生产率是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内的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其来源包括效率改善,技术进步,规模效应。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管理和组织创新改善等,都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宏观层面看,就是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互联网+”将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钢铁业是中国制造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钢管业是钢铁业的子行业,因此,应当遵照《中国制造2025》规划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来谋划中国钢管业“十三五规划”。
2、《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钢管”的模式是中国钢管业“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钢管企业要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节能环保、稳定质量,这是《中国制造2025》指定完成的动作。前文已简述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了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为中国钢管的发展提供了大机遇。这是因为,现在形势有了变化,《中国制造2025》已经展现了快车道,—由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出现,单一的企业经济体竞争变成了平台经济体的竞争,即在工业互联网下,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构成一个总体网络制造技术经济服务平台,就是把钢管企业、原料供应商、用户、金融机构、技术服务机构、科研设计机构、贸易机构、物流配送机构等,全部放到一个大平台上,大家共同经营,共同盈利,共享成果。平台的具体优势概括有以下三点:一是供需信息在平台上互联互通,用户对钢管产品的技术要求(规格、性能、价格、数量等)钢管企业对原料的要求(例如焊管对卷板的技术规格、数量、交货时间等),通过电子商务信息,原料直接采购,产品直接销售到用户,省掉了庞大的中间贸易商。二是平台大数据的支撑,生产技术规格和技术研发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前进行,钢管企业的生产线也是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根据用户的信息输入,能够及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三是金融服务机构的加入,可以为平台上的企业提供资金的快速支撑,实现产融结合。
因此,“互联网+钢管”的模式将改变整个钢管的经济业态,乃至可能包括整个流程制造业,即从制造达到智造,真正转型升级,进入国际一流。有专家指出“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目标,即中国在2025年要进入全世界制造业强国的第二方阵。
工信部前部长,现任全国政协经委会副主任李毅中指出: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柔性化,是提升了生产工具的效率效能,还要推进“机器换人,人控机器”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者素质。[1]对此,要重视生产、经营的经验数据的积累,建立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库,这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干勇指出:“利用这种大数据的平台来改造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这就是信息技术和产业深度融合的真正体现,符合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之路。”[2]目前宝钢已在谋划“工业4.0”,钢结构业和机械制造业等也在布局“互联网+”,钢铁(钢管)业开展电子商务已有200多家,也正在发展之中,只不过是在此基础上要将“互联网+”扩展到整个钢管流程制造全过程。这是时代的潮流,钢管企业要勇当“弄潮儿”。
3、中国钢管业“十三五规划”顶层设计的思路和路线图的方向
3.1顶层设计的思路
(1)据工信部部长苗圩介绍“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有5个方面: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3]解读这个基本方针,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促成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历史跨越。
(2)按照“中国制造2025”基本精神进行中国钢管业“十三五规划”,需要科学,需要可行,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路线图要清晰,着力点要稳妥。
(3)中钢协领导在“2015(第六届)中国钢铁规划论坛”上致辞中指出:“不能离开实际,急于求成;也不能好高骛远,指望鸡毛飞上天;要立足本行业,本企业已有的基础,重在强身固本,扎实推进。”[4]
(4)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生产线,生产线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产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质量,质量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稳定。
(5)产品创新既要开发高档产品,也要开发普适产品,既要开发现时市场需求的产品,也要开发潜在市场需求的产品,技术创新既要开发前沿技术,也要提升应用技术,更要深究基础技术。
(6)企业在生存与发展中找到平衡点,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生存。
3.2路线图的方向
(1)“十三五规划”有关时间节奏:钢管业前两年(2016、2017年)重点解决生存问题,后三年(2018-2020年)重点促进发展问题—转型升级。
2011年第4季度以来,钢铁(钢管)行业经营持续困难,2014年全行业销售利润率只有0.85%,处于主要工业行业末游水平,进入2015年以来,1月份大中型钢企依然总体亏损,2月份亏损额度更大,亏损面超过50%,3月份仍然订单不足,2015年一季度将是总体亏损。钢铁行业PMI指数已连续10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行业景气度低迷的局面仍然在延续。钢铁业还面临资金断链的风险,近几年重点大中型钢企在资产负债率均接近70%的水平,财务费用居高不下,是企业实现利润的3倍多。概括来说:我国钢铁(钢管)业新常态为“三低二高”—低增长、低价格、低效益和环保高压力、资金高压力。这种局面也许会延续二、三年。
有专家预测,2015年以后GDP7%未必就是最低值,今年与明年也许是增速的触底期。以上的分析,钢管业“十三五规划”多数企业可能在前两年重点安排是如何确保生存问题,例如:鞍钢股份无缝钢管厂发出“保命经营,为生存而战”的号召,攀钢钒公司以“保命经营”为统领来确保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句俗话:“剩者为王”。后三年重点是发展,打造企业的升级版。
(2)“十三五规划”有关空间节点:前两年(2016、2017年)重点是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后三年(2018-2020年)是建立企业全流程智能化升级的雏形。这里讲“空间节点”,是指企业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宽的视野来总揽全局,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可分两步走:前两年重点是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建立更加高效低耗的生产工序,开展全工序工艺流程诊断跟踪的优化,后三年实施基于全流程优化的低成本制造,从采购、制造、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建立智能化的初级阶段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产品上来看,前两年是重点放到“提质”,即提高产品质量,尤其是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同时,也要开发一些普适性产品。后三年重点是“增效”,即投资开发新品种、新产品的项目,较大幅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3路线图横剖面的展开
以上路线图的走向是从纵向来看的,而且划分两个阶段,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各个企业情况不同,可以超越,也可以互相交叉。这是基于有专家认为:“我国钢铁企业40%处于达产阶段,50%左右钢铁企业处于质量效益阶段,10%钢铁企业处于品种效益阶段”的评估,以下从横剖面来展开,谈几个焦点问题。
(1)“十三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的联系和发展:主要区别在哪里?
“十三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在时期上,国内外经济形势有很大的不同,“十三五”期间钢管企业不仅仅在产品上要创新,而且在生产流程以致企业全流程要按智能化来改造升级,这也是为了使产品更能适应用户需求,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因此,在发展理念、商业模式、工艺技术、企业管理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在“十三五”期间,企业面临严酷的市场洗牌,要在生存中求得发展。
(2)我们在谋划“工业4.0”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的钢管企业中相当一部分还需补“工业3.0”的课,就是要完善甚至增设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代表的电子和信息技术,提升生产线自动化水平。有的企业甚至生产线上的某些设备还缺失,例如:有的HFWΦ500机组在精整线上只配有一台水压机,生产节奏与成型机的速度不匹配。
(3)我国钢管质量不够稳定的主要原因还在于质量信息化控制程度普遍缺失。
钢铁产品质量不够稳定是一个通病,钢管也不例外。例如分析了国产和进口的X80级Φ1219mm*22.0mm直缝埋弧焊管力学性能,国产焊管的拉伸性能、管体和焊缝区冲击韧性平均值与进口管相当,甚至超过进口管;但国产管的强度和冲击韧性数据分散,显示出国产焊管产品质量稳定性或质量控制措施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个差距就是质量信息化控制的程度普遍缺失。螺旋埋弧焊管和高频直缝焊管产品都存在类似问题。我国只有宝钢等少数企业实现了高度的焊管质量信息化控制,多数企业还停留在手工记录和传递的阶段,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当然,焊管用的原料热轧板卷质量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4)无缝钢管由于有二次加热的工序,使无缝钢管实施连铸连轧工序存在局限。因此,如何实施铸坯热装和控制轧制,以利于节能和提高钢管性能,是生产工艺流程设置优化的课题。圆坯铸机与无缝钢管轧机之间的界面技术,在更紧凑、更连续、更高温度的状态下定量的、稳定的连续起来,进行铸坯高温直接入炉;对无缝钢管进行控制冷却(在定径机后新增冷水系统),实行“热轧—冷却—热处理”一体化组织性能控制技术,都需要通过信息化自动控制来实现。
(5)螺旋埋弧焊管消除残余应力的有效措施是采用全管体机械扩径技术。当制管工艺流程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不仅可以对运行设备的控制,而且也可以对成型、焊接过程的有限元分析,实时监控焊管质量。
(6)现代焊管企业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核心是生产控制和信息系统,在国外其代表企业有欧洲钢管公司,它的制管工艺流程系统控制是和工艺与质量参数自动检测系统相连接,从原材料到成品钢管的生产全过程和各个中间阶段实施不间断的监控,记录所有的质量数据和客户的要求,为钢管生产提供持续的质量保证。焊接过程通过多通道记录仪对焊接参数进行了不间断监控;如焊接参数(电流、电压)发生异常,就对该参数突变位置进行标识,同时给下道工序(X射线检查)给出管号及缺陷部位信息,使X射线及超声波仪能够准确定位探伤,同时提前告知焊工进行检查。这样不仅消除了该缺陷,而且在下一根钢管焊接之前进行的必要的检查和调整,以防止类似事故再发生。欧洲钢管公司采用激光实时监控钢管的直线度和椭圆度,实现严格的管径和壁厚尺寸公差和等级的要求。欧洲先进的螺旋焊管预精焊机组,实现了钢管的自动传送,自动起、停弧和焊接,自动记录焊接参数和信息等,操作人员极少;三套精焊机组只有两个人值守。我国焊管机组的控制水平多数企业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钢管质量不稳定的原因,要从制造工艺流程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较低的环节中去找。
(7)“十三五”规划如何谋划“工业4.0”或者如何谋划“互联网十”?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近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有人称之为中国版的“德国工业4.0”,因为两者在基本目标和重要手段上有殊途同归之处。简括来说“德国工业4.0”同中国的“制造2025”基本点都是智能制造,即包括产品智能化、设备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在手段上有所区别:“德国工业4.0”是将cps(Cyber—Physical—System,信息物理系统)全面引入工业体系,就是将CPS用于信息系统的横向集成(供应链上的企业或生产的上下工序之间的信息集成),纵向集成(基础自动化、过程控制、生产管理等计算机层级间的信息集成)和端到端的集成(从用户向企业提出需求到企业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这一过程的信息集成。)这3个集成的理论来自美国ARC公司于2002年提出的CMM(协同制造模式),而CPS是美国学者2006年提出的概念。可见“德国工业4.0”是指SPS+CMM,是美国智能理论的德国工业化。
“中国制造2025”注重于“互联网+”行动计划匹配,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如前所述,将原料供应商、用户、金融机构、技术服务机构、科研设计机构、贸易机构、物流机构与制造业统统放到一个大平台上,就是相当于将CPS三个系统的综合在一个平台上,即CMM模式的中国互联网化。
因此简言之,就是两化融合于智能钢管,向“中国制造2025”目标迈进。对钢管企业来说,生产线的智能化是基础,同时,目前钢铁企业ERP(资源计划)和MES(制造执行系统)等两化融合技术已经有较大规模应用,并开始有单项应用向集成整合迈进。“十三五”将是智能制造取得快速的阶段,各个企业需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宝钢等企业正在逐步向智能化转型。在此建议:重点开展、完善、集成ERP、MES等系统,发展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技术、主体工序智能控制系统、基于网络平台的实时生产管理系统、智能决策系统等。总之,智能制造是“十三五”主攻方向。
如前所说:“机器换人”,“人控机器”已显出端倪,美的集团计划2015年裁员6000人,到2018年之前裁员4000人,用机器人上岗;富士康公司2011年宣布一项为期5年的裁员计划,用100万台机器人取代部分工人,宝钢冷轧厂某涂镀生产线机器人在干捞高温渣的工作,宝钢UOE焊管机组焊接引弧板工序已经使用机器人,沙钢早就谋划用3-5年努力对1000个-1500个岗位用工业机器人进行替代,不但可以提升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降低人工成本。
(8)电子商务
钢铁电商是钢铁流通业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今钢企、钢贸商、物流商等纷纷涉足钢铁电商领域,全国已有200家钢铁电商企业,占全国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企业总量的25%左右,电子商务是钢企转变营销模式的必然趋势,例如在线营销可以在不影响线下营销的情况下扩大销售渠道,并且直接面对终端客户,通过销售渠道扁平化,将过去传统业务中居于中间商的利润收归钢企,提高了钢企的利润率。天津友发钢管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电子商务可以有4个优势:线上交易建构全新信用体系,获得新的融资渠道,集中采购业务优化采购模式,融资业务缓解下游资金压力。仅仅从电子商务渠道进行了集中采购业务一项,2013年该集团公司旗下9家钢管企业就节约了采购成本2200万元。
钢铁电商应该是一个能该让生产制造业、流通业、股务业和金融业深度融合的专业化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及建立在供应链信用主体上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建立在物联网上的流通监督、配送标准化管理平台,建立在互联网上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钢管厂可以搭建与自己企业相对称的电商平台,也可以参与第三方电商交易平台,(例如“我的钢铁”),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条件而定,资金是关键。
(9)环保与节能
环保标准排放,要按新标准执行,钢管企业要扎实做好此项工作。对于自有炼铁、炼钢工序的无缝钢管企业,要对除尘器提标改造,烧结烟气综合治理改造、转炉煤气净化系统改造、粉尘无组织控制改造、烧结(球团)脱硫改造、球团输送改造(用钢管输送)、废酸废水治理提标改造等。焊管企业重点是生产镀锌焊管工艺对烟尘、废酸、废水治理提标改造等。钢管企业要与生态环境、与城市互融共存,也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节约能源达标。政府要求企业每年降低能耗,节能指标也是硬性约束,钢管企业要严格执行《钢铁企业节能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完成能耗指标。2014年重点钢铁企业轧钢工序能耗为59.22kgce/t,比上年下降0.14kgce/t,2014年热轧无缝钢管能耗为103.49kgce/t,比上年降低2.94kgce/t,取得很大进步。轧钢加热炉燃耗(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有所降低,一些企业钢坯热送热装温度(500℃~800℃)和热装比(大于60%)均有所提高,促进了轧钢工序能耗降低,这些经验值得无缝钢管企业发扬光大。焊管企业对高频焊管工艺而言,应推广固态(半导体)高频电源,淘汰电子管高频电源,固态高频电源整机效率可达81%,而电子管高频电源整机效率只有41%;同时,推广接触焊方式,可节电30%—50%。埋弧焊管企业之间的能耗、物耗指标相差较大,应向先进企业看齐,对标挖潜,节能降耗。
(10)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
2015年3月23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指导意见,要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的导向作用。企业智能制造的成果就是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现在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低成本制造和提质增效,要达到“十三五”末全行业人均产钢1000吨的水平。为此,适应市场竞争,要果断地抛弃没有竞争力的产品,工艺直至装备,采取必要的工艺技术创新和适当的技改后,能够开发新产品,使之个性化、差异化;延伸产业链,推动产品由中端向末端发展,提升价值链。“十三五”期间,各主要下游用钢管企业必然会对钢管产品提出新要求,钢管企业要密切注视下游用钢管的规划,先期介入,及早应对。因为开发新产品与新的技术路线的开创密切相关,例如大口径P91超临界火电无缝钢管是我国首创的“一火成材”短流程制造技术大规模生产出来的,周期降低50%,节能20%,成本降低20%以上。又如生产出P110高频焊管套管产品,是采用新的焊管工艺流程“F.F.X+热张减机+全管热处理”,即SEW法研制出来的。这说明技术研发的方向和路线的选择很重要,决定了新产品开发的成败。
开发产品不仅瞄准高端产品,更要关注普适产品。我国去年出口9000万吨钢材,大多数是中厚宽钢带和螺纹钢等低端产品,出口焊管400多万吨,大多数是普通焊管。我国2012年出国旅游的居民在境外购物消费达1000亿美元,在香港采购奶粉、药品,在日本抢购马桶盖、电饭煲、保温杯、陶瓷刀“四大件”,这些都是日常消费品。香港在奶粉、药品上货真价实,日本在“四大件”上以“人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达到高品质,这给我们以启示,做好普通产品是重要的开发方向,例如武钢江北公司开发高品质的打捆用的钢带,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又如宝钢HFW610钢企开发出高质量、中心部分无偏析的J55级热轧中宽钢带,制造出高品质的J55油套管。在石油套管用量中,70%以上是J55、H40、K55等中低档产品。
应加强基础技术研究,例如螺旋埋弧焊管的残余应力、测量残余应力的切环法等,尚有深入研究的必要[6];无缝钢管如何应用TMCP技术;铸坯按炉逐根按序直接装炉技术,是有多项技术动态集成的技术集成系统,应当深入研究[7]。技术创新,注意不要功能过剩,例如无缝钢管能用二辊轧机,就不用三辊轧机。也注意到不要产能过剩:要考虑技术含量,也要评估市场容量,例如螺旋埋弧焊管预精焊机组,产能扩大了三—四倍,然而如果订单不足,容易处于窘境[8]。
(11)企业联合重组
钢企兼并重组是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有力抓手,也是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形成由优强企业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根据稀土产业推进6家集团企业实质性重组的经验有:“政府指导、政策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更加注重按市场的基本规则推动,更加注重以企业为核心的市场化运作,更加注重用深化改革的措施创新发展[9]。推动企业重组,目前完全依靠市场还难以做到,就需要政府创造条件去做。而在实质性重组后,就要以资产为纽带,形成利益、责任、命运共同体,企业就应真正以市场为主体,发挥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使企业合理的利益诉求、与地方发展经济的愿望和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相一致。“十三五”再提企业兼并重组,与“十二五”不同之处在于,过去强调做大,而现在重点是做强。
中国铁道系统“南车”与“北车”前不久重组,也是由政府指导的,过去中石油宝鸡石油钢管有限公司与渤海石油装备有限公司形成两大石油钢管企业,也是由中石油总公司指导的。有专家建议,钢管学术委员会与焊管学术委员会应当联合为一个学术委员会,这就应当由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术委员会来主导。
企业联合重组,有一些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债权债务清理,过剩资产化解,富裕人员安置。
(12)钢管创客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钢管“十三五”期间的任务很艰巨,需要艰苦创业。中国钢管的创业者们遇上了好时光,“创客”一词首次“闯入”政府工作报告。“创客”一词源自英文maker,表达了创造的意味。而在中国,创客更多地创业和创新结合在一起。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中国钢管创客们既要解决“现在已有的需求”与“现在尚没有的技术”之间的矛盾,要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也要解决“现在尚没有的需求”与“现在已有技术”的矛盾,通过发掘和利用已有产品和服务的新特性,开拓新的市场和领域,创造新的生活需求。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要素生产率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机器靠人去开动,工具靠人去把握,自动化靠人去操纵,互联网靠人去设计,企业的活力在于职工的创业和创新。然而创业和创新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充满了困难和挑战,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需要我们坚定信心,鼓足勇气,百折不挠,通过这一轮战略规划和战略调整,实现我们的钢管强国梦。
参考文献
1、李毅中,工业肩负实现两个百年目标重任,环球时报,2015年3月13日,15版
2、干勇,“互联网+钢铁”的机遇,中国冶金报,2015年3月10日,第1版
3、编辑部,“中国制造2025”推动钢铁转型升级,世界金属导报,2015年3月17日,第1版
4、刘振江,遵循经济规律,重在强身健体,中国冶金报,2015年3月31日,第一版
5、王维兴,2014年我国钢铁企业能源利用比比看,中国冶金报,2015年3月19日,05版
6、李霄、熊庆人、石凯,焊管残余应力研究进展及展望,焊管,2009年第7期,12-17页
7、殷瑞钰,常金宝等,让铸坯输送更紧凑、顺畅,中国冶金报,2015年3月26日,07版
8、李鹤林,中国焊管50年,第89页
9、贾银松,坚持“治乱、治散、治本”不动摇,中国冶金报,2015年3月24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