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换另外一幅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所有  文献  资讯  行情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焦化技术  炼铁技术 炼钢技术  烧结技术 球团技术 轧钢技术 国外技术 质量标准 操作规程 企业名录 冶金专利 视频中心 兑换中心 会员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生产统计 >> 研究报告
需求淡季来临6月下游行业难有喜人表现
发表时间:[2014-06-09]  作者:  编辑录入:admin  点击数:641
概述:从前4个月钢铁下游的产销数据来看,各行业延续分化态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三大主要投资领域全面减速,基建仍是稳定投资的主要因素,前4月制造业、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幅同比放缓3.2、4.7和3.2个百分点;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增速连续三个月出现下滑,造成房地产投资下滑的原因便是销售的大幅下降,新开工增速降幅收窄,开发资金增速再次回落,涨幅继续收窄;汽车4月表现略显平淡,但仍产销均保持了200万辆以上水平,且相对去年同期继续增长,行业运行总体平稳;家电行业4月内销表现抢眼,出口增速依旧低迷,空调行业内销强劲,海外经济企稳及新兴市场需求逐步释放,也将带动未来出口企稳回升;造船行业4月新船订单飙涨160%,自2013年下半年至今,造船业呈现逐步回暖态势。因房地产降温等因素影响,我国未来经济仍存下行风险。6月部分下游行业将迎传统淡季,行业增速或将明显放缓。
 
 
一、基础建设
2014年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07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3%,增速比1-3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17%。
1:近两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变化
分产业看,1-4月份,第一产业投资2146亿元,同比增长21.2%,增速比1-3月份回落4.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44797亿元,增长14.5%,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60135亿元,增长19.2%,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44112亿元,增长14.6%,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2591亿元,增长6.9%,增速回落5.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37152亿元,增长15.2%,增速与上月持平;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4369亿元,增长14.1%,增速比1-3月份回落1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1-4月份,东部地区投资53749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比1-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27917亿元,增长19.7%,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24723亿元,增长18.2%,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1-4月份,内资企业投资101071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比1-3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2793亿元,增长1.5%,1-3月份为下降2%;外商投资2855亿元,增长2.2%,增速比1-3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
从项目隶属关系看,1-4月份,中央项目投资4623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比1-3月份回落5.6个百分点;地方项目投资102454亿元,增长17.8%,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
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1-4月份,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96142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比1-3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84729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加快0.2个百分点。
从到位资金情况看,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137132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比1-3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8.5%,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国内贷款增长11.9%,增速回落3.4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增长16%,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利用外资下降9.8%,降幅扩大3.6个百分点;其他资金下降1.8%,降幅扩大1.6个百分点。
同时,1-4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6954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4%,增速比1-3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4.9%,比1-3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5928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速与1-3月份持平;中部地区20004亿元,增长21.6%,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13608亿元,增长20.5%,增速回落1.3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693亿元,同比增长24.5%,增速比1-3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34859亿元,增长18.6%,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32988亿元,增长22%,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4557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比1-3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1456亿元,增长13.2%,增速回落6.9个百分点;制造业31765亿元,增长18.5%,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336亿元,增长23.7%,增速回落3.2个百分点。
三大主要投资领域全面减速,基建仍是稳定投资的主要因素。1-4月制造业、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分别增长15.2%、16.4%和20.9%,增幅同比放缓3.2、4.7和3.2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
前4月,制造业投资增速持平于15.2%,依然低迷。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回落是影响制造业投资放缓的主要原因。随着化解过剩产能政策推进实施,高耗能行业投资明显回落。1-4月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1%,增速同比回落4.3个百分点,比制造业投资增速低4.2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增速分别下降了13.9、23、15.4个百分点。在去产能的大趋势下,高耗能行业投资将继续回落。受终端需求不振、产能过剩及利润偏低等因素影响,制造业投资回升空间不大,基本在底部徘徊。
基建投资4月增速从上月的22.6%降至20.8%。基建投资作为稳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政策不断加,其增速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但中央坚持不搞大规模刺激,加上去年较高的基数,导致今年基建投资增速上行的空间十分有限。审计署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在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10.9万亿元债务中,2014年到期需偿还的占比21.89%,约2.4万亿元。另外,偿债能力相对较弱的市县级地方融资平台将有240亿元左右的城投债需要到期兑付。地方政府性债务严重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稳定性较差。截至2012年底,部分地方政府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偿还的债务余额占到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余额的37.2%。在偿债高峰和加强政府性债务监管的双重压力下,地方政府的举债投资冲动将得到收敛和抑制,会影响到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
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拖累固定资产投资。1-4月累计投资增速17.3%,较上月下滑0.3个百分点;4月份单月投资增速16.4%,较上月下滑0.6个百分点。
展望后市,由于政府将会继续实施其经济发展再平衡的政策,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未来几月难以出现大幅度的回升。不过目前我国经济前景有所改善,未来投资环境将趋明朗,更多与经济改革相关的投资项目将会启动,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回稳。
二、建筑和房地产行业
2014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232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4%,增速比1-3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15299亿元,增长16.6%,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8.5%。
图2:近两年我国房地产投资变化
1-4月份,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3230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与1-3月份持平;中部地区投资4268亿元,增长12.2%,增速回落3.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4823亿元,增长16.6%,增速提高1.1个百分点。
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56478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8%,增速比1-3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05408万平方米,增长9.9%。房屋新开工面积43234万平方米,下降22.1%,降幅收窄3.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31184万平方米,下降24.5%。房屋竣工面积23685万平方米,下降0.3%,降幅收窄4.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7883万平方米,下降2.1%。
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813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9%,降幅比1-3月份扩大5.6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2214亿元,增长9.6%,增速回落1.8个百分点。
1-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2770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9%,降幅比1-3月份扩大3.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8.6%,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0.2%,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3.4%。商品房销售额18307亿元,下降7.8%,降幅比1-3月份扩大2.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9.9%,办公楼销售额下降10.2%,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3.5%。
1-4月份,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334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5%,降幅比1-3月份扩大3.5个百分点;销售额10967亿元,下降14.0%,降幅扩大2.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7298万平方米,增长2.8%,增速回落4.0个百分点;销售额3655亿元,增长5.1%,增速回落3.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7071万平方米,下降2.4%,降幅扩大1.4个百分点;销售额3684亿元,增长2.1%,增速回落1.9个百分点。
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2652万平方米,比3月末增加48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213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增加31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增加147万平方米。
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7200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比1-3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7709亿元,增长16.5%;利用外资116亿元,下降28.7%;自筹资金14376亿元,增长11.0%;其他资金14999亿元,下降5.5%。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9019亿元,下降7.8%;个人按揭贷款4238亿元,下降3.1%。
4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5.79,比上月回落0.61点。
与此同时,4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上涨进一步趋缓。国家统计局发布的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新建商品住宅方面,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8个,持平的城市有18个,上涨的城市有44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0.4%,最低为下降0.7%。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个,上涨的城市有69个。4月份,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13.6%,最低为下降4.4%。
二手住宅方面,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2个,持平的城市有13个,上涨的城市有35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0.7%,最低为下降0.8%。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个,持平的城市有1个,上涨的城市有67个。4月份,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12.0%,最低为下降8.3%。
4月本是需求恢复期,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下调却出现大幅度升级。这或意味着楼市开始明确周期性调整,下行趋势愈加明显。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1-4月房地产行业形势很不乐观,压力较大。而在信贷收紧、资金压力、市场低迷等多方面压力下,购房者观望情绪也更加浓厚。房地产市场需求收缩、成交低迷的趋势短期内无法扭转。
具体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连续三个月出现下滑。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2322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环比1-3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市场对于楼市下行预期的增强以及未来市场形势的不确定性,使得房企在开发投资方面更加谨慎。至2014年4月,住宅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的累计同比均降至历史较低水平。
新开工增速降幅收窄。1-4月份,房屋新开工面积43234万平方米,下降22.1%,降幅收窄3 .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31184万平方米,下降24.5%。住宅施工面积为405408万平方米,同比增速为9.9%,为2011年以来增速首次降至10%以下。
造成房地产投资下滑的原因,便是销售的大幅下降。数据显示,1-4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770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245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6%,降幅较上月增加2.9个百分点,环比降幅为20.8%。商品房销售额为18307亿元,同比下降7.8%,其中住宅销售额为15259亿元,同比下降9.9%。CRIC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相比去年同期,各线城市成交下跌情况严重。其中,一线城市中北京成交跌幅达到36.60%,上海同比下跌15.70%;杭州、南京等二线城市下跌幅度也较大,分别为43.50%和28.08%;东莞、佛 山 等 三 四 线 城 市 ,同 比跌 幅 为26.97%和23.51%。2013年楼市的成交量过度释放是对2014年房地产市场提前进行透支,在预期不明朗的情况下,市场需求明显转为观望。
再次,开发资金增速再次回落。1-4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达37200亿元,同比增长4.5%,增幅比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增长最快,实现7709亿元,增长16.5%;利用外资最慢,下降28.7%。在其他资金来源中,个人按揭贷款实现4238亿元,同比下降3.1%。去年四季度以来,信贷政策的持续收紧,不仅抑制了购房需求的释放,同时,银行对于房地产行业风险管控的不断加强也增加了开发商融资的难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市场对于楼市下行预期的增强以及未来市场形势的不确定性,更使得房企在开发投资方面更加谨慎。
总体来看,房地产投资回落符合本轮经济结构调整的取向,目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期,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中央政府救市可能性微乎其微,多个地方政府已经调控“松绑”,无锡、南宁、杭州萧山、铜陵、宁波、郑州、常州、天津等地分别从限购、补贴、减税、土地等多方面放松调控,以缓解现阶段房地产下滑程度,短期内仍难以扭转楼市颓势。
三、机械行业   
2014年4月,全国机械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545.09亿元,同比增长5.76%、环比下降1.78%。农机行业、食品包装行业出口交货值环比呈两位数降幅,环比分别下降了10.88%、10.93%;工程机械行业出口环比保持增长,增幅较为明显,其当月完成出口交货值30.42亿元,环比增长11.62%。较去年同期相比,出口降幅较大的有重型矿山行业及食品包装行业,同比分别下降了13.09%、15.55%。此外,除工程机械行业及文化、办公用机械行业出口同比增速继续维持负增长以外,其它统计范围的机械行业出口同比增速均维持正增长态势。
产量方面,统计范围类的多数行业产品产量环比上月有明显下降,农机、工程机械、重型矿山、电工等行业降幅较大,其中重型矿山行业中金属冶炼设备4月产量48341.79吨,环比下降30.9%,是所有子行业产量环比降幅之最。产量同比呈负增长态势所涉及的行业范围虽有所收窄,但行业整体产量下降趋势十分明显;其中,农机、工程机械、文化办公机械行业同比降幅较大。
分行业看: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4月,工程机械行业出口交货值为30.42亿元,同比增速为负7.92%,环比增速为11.62%。本月工程机械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差异很大,除了压实机械产量有上升趋势外,其它子行业同比增速均有所下降。1-4月机械全行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98.49亿元,累计同比增速为负4.70%。工程机械行业累计产品产量除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外,其它产品产量增速表现良好,均有所上升。
2014年4月份,全国机械基础件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28.88亿元,同比增长7.06%,环比增长2.91%。1-4月全国机械基础件行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458.06亿元,累计同比增长9.84%。2014年4月齿轮产品的产量为194687.89吨,同比增长为9.9%。1-4月份产量为668099.89吨,累计同比增速7.23%。
2014年4月份,食品包装机械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4.88亿元,同比下降15.55%、环比下降10.93%。1-4月份,食品包装机械行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17.29亿元,累计同比下降4.75%,降幅较1-3月累计有所扩大。从主要统计的产品来看,2014年1-4月,我国包装专用设备的累计产量为25225台,累计同比增长6.37%;金属集装箱累计产量为34811338立方米,累计同比下降2.61%。
2014年4月,全国机床工具全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8.84亿元,环比增长1.14%、同比增长3.33%。其中,金属切削机床制造行业4月实现出口交货值6.63亿元,环比增长9.02%、同比增长10.2%;金属成形机床制造行业4月实现出口交货值4.83亿元,环比增长1.79%、同比增长27.89%。此外,机床附件制造行业与木材加工机械制造行业4月份出口交货值环比同比双双转降。4月机床附件制造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0.78亿元,环比下降11.36%,同比下降39.25%。2014年4月份,机床工具行业统计范围内的大部分子行业产品产量同比保持增长态势,仅有铸造机械产品产量较去年同期有较大程度的下降,4月份,铸造机械产品产量为59330台,同比下降28.4%。此外,从环比面来看,4月份仅有金属切削机床产品环比保持增长,其当月产量为27261台,环比增长8.53%;而其他统计范围类的行业产品环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14年4月,内燃机出口交货值为11.62亿元,同比增速为5.63%。1-4月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44.93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0.09%。4月份,我国发动机的产量同比增速为10.7%,环比下降8.01%。。1-4月,全国共生产发动机65278.66万千瓦,累计同比增速为11.72%;其中,汽车用发动机产量为56345.33万千瓦,累计同比增速为14.35 %。
2014年4月份,农机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7.86亿元,同比增长15.61%。1-4月份,全国农机行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105.45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2.27%。从主要统计的产品看,1-4月,农机行业的主要产品产量均有下降。收获机械下降幅度最大,为10.67%。其次是饲料生产专用设备,累计同比下降8.72%。
2014年4月,全国电工电器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465.38亿元,同比增长6.07%,环比下降2.92%。 2014年前4个月,全国电工电器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748.16亿元,同比增长6.45%。从主要统计的产品看,1-4月,电工行业的主要产品产量有升有落。汽轮发电机增速较快,为29.33%。燃气轮机下降幅度较大,为51%。其次是工业锅炉的下降,为9.51%。
2014年4月份全国重型矿山机械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57.11亿元,同比增速为负13.09%,各子行业差别较大。1-4月,全国重型矿山机械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06.09亿元,累计同比增速为负8.74%。各子行业出口累计同比增速差别较大,除了连续搬运设备制造、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制造、其他物料搬运设备制造、其他非金属加工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出现不同程度的正增长趋势外,其它子行业同比增速均为负增长。
2014年4月,重型矿山行业的各类产品产量差异较大,除了矿山专用设备、金属轧制设备出现负增长趋势外,其它三个子行业同比增速均有回升趋势。2014年1-4月,矿山专用设备、起重机、输送机械(输送机和提升机)、金属轧制设备产量增速表现良好,其中输送机械的产量增速最快,达到17.53%。
2014年4月,全国石化通用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83.08亿元,同比增长为15.51%。1-4月,石化通用行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674.97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2.56%。各子行业出口累计同比增速差别较大。
2014年4月,石化通用行业中有9种产品中,除石油钻井设备、印刷专用设备同比增速出现负增长外,其它几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其中,印刷专用设备产量同比增速回落幅度最大,达到负27.85%。
1-4月,石化通用行业中除了石油钻井设备、印刷专用设备产量累计同比增速呈现负增长趋势外,其它子行业产量累计同比增速均出现正增长。
2014年4月份全国仪器仪表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91.92亿元,同比增长2.67%。各子行业差别较大,其中,其他仪器仪表制造业同比回落达到66.25%。2014年1-4月份全国仪器仪表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34.43亿元,同比增长4.44%。除了其他仪器仪表制造业、导航、气象及海洋专用仪器制造、农林牧渔专用仪器仪表制造、教学专用仪器制造、电子测量仪器制造、光学仪器制造行业累计同比增速出现负增长外,其它子行业均出现正增长趋势。
2014年4月,在仪器仪表行业2种主要产品中,同比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趋势,其中,电工仪器仪表产量同比增速回落到9.52%。1-4月,各子行业产量累计同比增速有差异,均呈现正增长趋势。
2014年4月,文化、办公用机械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09.42亿元,同比增速出现负增长趋势,为负1.69% 。除了电影机械制造、照相机及器材制造出现负增长趋势外,其它各子行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正增长。1-4月,文化、办公用机械行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388.18亿元,同比增长为负6.64%。各子行业出口累计同比增速差别较大,除了电影机械制造、幻灯及投影设备制造、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出现正增长趋势外,其它子行业均出现不同程度负增长。
2014年4月,在文化、办公用机械行业几种主要产品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趋势。1-4月,除了复印和胶版印制设备以外,其它两种产品产量累计同比增速均呈现负增长趋势,其中,数码照相机降幅最明显,同比下降了48.90个百分点。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当前宏观经济偏冷的形势下,4月机械行业整体需求仍较低迷。3-5月份为机械行业销售的传统旺季,但综合经销商反馈,今年继续行业销量“旺季不旺”,机械行业需求复苏仍未到来,企业不应对后期走势盲目乐观,要对可能出现的困难保持警惕。1至4月,我国机械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83亿元,同比增长14.14%,与去年同期16.56%的增幅相比,回落了2.42个百分点。可见,机械工业企业对未来市场景气回升的预期不高,投资需求不容乐观。
四、汽车行业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4年4月汽车产销量较3月有所下降,但仍保持了200万辆以上水平,与上年同期相比保持增长态势,行业运行总体平稳。1-4月,我国汽车产销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乘用车增幅较一季度小幅提升,商用车略有减缓。
具体看来,4月是传统的汽车淡季,本月产销量分别完成206.75万辆和200.42万辆,比上月分别下降6.1%和7.6%,比上年同期均增长8.8%。1-4月,我国汽车产销795.3万辆和792.51万辆,同比增长8.99%和9.07%。
图3:近期全国汽车产销量变化图
乘用车方面,4月乘用车生产166.74万辆,环比下降4.63%,同比增长11.26%;销售160.90万辆,环比下降5.91%,同比增长11.63%。1-4月,乘用车产销645.99万辆和647.75万辆,同比增长9.83%和10.45%。
一季度分车型产销情况看,与上月相比,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量微增,其它品种产销呈一定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交叉型乘用车产销继续下降,其它品种各有增长。
4月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继续延续上年9月以来的下降趋势。数据显示,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9.69万辆,环比下降11.15%,同比增长4.50%,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7.09%,占有率比上月下降2.19%,比上年同期下降2.53%。1-4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248.12万辆,同比下降0.1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30%,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4.06个百分点。
4月,中国品牌轿车共销售22.66万辆,环比下降12.20%,同比下降12.90%,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1.97%,占有率比上月下降1.7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4.66个百分点。1-4月,中国品牌轿车共销售94.16万辆,同比下降16.58%,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2.71%,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5.84个百分点。
商用车方面,商用车生产40.01万辆,环比下降11.75%,同比下降0.22%;销售39.52万辆,环比下降13.90%,同比下降1.31%。1-4月商用车产销149.31万辆和144.76万辆,同比增长5.54%和3.26%。
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客车和货车产销有所下降,其中货车降幅更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产量小幅下降,销量略有增长,货车产销微降。数据显示,4月,客车产销均为4.94万辆,环比下降5.48%和6.09%,产量同比下降1.49%,销量增长2.85%。货车产销35.07万辆和34.58万辆,环比下降12.57%和14.91%,同比下降0.03%和1.87%。
据中汽协会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4月汽车企业出口为7.81万辆,环比下降8.6%,同比下降12.6%。1-4月,企业累计出口28.68万辆,同比下降9.3%,降幅比一季度扩大1.5个百分点。
同时,根据乘联的统计显示, 4月份广义乘用车的国内销售量为151.11万辆,同比增长12.7%,环比下降5.1万辆。其中轿车、MPV、SUV同比增长8.9%、52.3%和30%。4月狭义乘用车国内零售较强,同比增速达到15.9%,环比下降4%。其中增长最强的是MPV,同比增长52%,其主要原因也是A0级MPV的新品贡献体现的较充分,形成新的市场热点。而轿车市场的增速为8.9%,且环比下滑不大,这也是正常的,呈现市场走好的正常特征。
历年4月都是库存增长的局面。今年4月的厂家库存增5万台,经销商库存增5万台,这也是去年年末至今年年初的厂商库存持续双降带来的渠道超强吸纳能力。今年4月厂商库存增长与13年同期相同,但2-4月的持续库存增长很强。今年库存增22万台,去年增13万台,12年1-4月增19万台,11年增24万台。今年的增库存压力不算太大。
从上述一系列数据中可以看出,2014年4月汽车行业产销数据依旧保持了稳健增长的态势。除去传统淡季的影响,3月恐慌性购车引发了对汽车消费的提前释放,对4月汽车消费有一定影响。而另一方面,经销商普遍认为4月的北京国际车展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市场需求,但各地区为迎接“五一”节日的到来而准备的促销等市场活动也使部分消费者选择持币观望,“动”与“静”的结合使4月份汽车市场显现相对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4月23日,工信部正式公告,年底停止国三重型柴油车销售,2015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国四排放标准。尽管国四排放还未推广至全国实施,但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城市都已经强制性实施,因此,大多数经销商在获知国四“大限”的时间后反应并不大。目前市场多认为国四对商用车影响不大。
按照车市的规律,5至8月是乘用车消费的淡季,9月销量开始回升。或受传统淡季影响,后期国内汽车市场增长放缓。
五、家电行业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4月我国主要家电产品产量同比仍呈现涨跌互现的态势。其中,家用电冰箱和家用冷柜产量同比出现负增长,分别下滑0.9%和3.0%,而家用洗衣机、房间空气调节器和彩色电视机同比均呈现正增长的态势,增幅分别在1.1%、9.0%、15.7%。1-4月份家用洗衣机和家用冷柜累计同比分别下滑2.3%和0.7%,家用电冰箱、房间空气调节器和彩色电视机同比均出现上涨,涨幅分别在1.0%、116.2%和11.5%。
表1:2014年4月主要家电产品产量
 
本月(万台)
累计(万台)
比去年同期增长 %
本月
累计
家用洗衣机
595.1
2,155.5
1.1
-2.3
家用电冰箱
950.9
3,119.7
-0.9
1.0
家用冷柜
207.2
706.7
-3.0
-0.7
房间空气调节器
1,685.5
5,692.9
9.0
16.2
彩色电视机
1,353.9
4,522.5
15.7
11.5
同时,产业在线监测数据显示:4月家用空调的行业生产总量为1345万台,同比增6.35%,环比增加0.1%,冷年累计产量8319万台,同比增长13%,4月销售总量为1360万台,同比增4.25%,环比下降6.2%,冷年累计销量8215万台,同比增长8.99%。每年4月,空调销售进入旺季,这个月的销售情况往往也被看作全年的风向标。4月内销量为732万台,同比增19%,环比下降8.8%。冷年累计内销量4849万台,同比增长20.78%。4月家用空调产销同比小幅增长,销量环比小幅下降,主要是国内房地产市场继续低迷,房地产成交量下滑趋势由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扩大;五一促销低于预期,五一期间南方暴雨不断,北方普遍降温;渠道库存压力过大。
4月家用空调出口继续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出口环境改善缓慢,主要出口区域需求不足,部分国家能效标准调整尘 埃未定以及渠道高库存的压力,空调采购商处于观望的态度。4月出口量为628万台,同比降8.94%,环比下降3%;冷年累计出口量3367万台,同比降4.44%。
4月产销数据具体到排行前几位的“空调大佬”身上,也整体呈现内涨外跌的态势。其中,格力电器销量增长3.63%(内销增长18.3%,出口下滑16.67%);美的电器销量增长2.41%(内销增长19.86%,出口下滑 11.29%);青岛海尔销量增长18.18%(内销增长 17.65%,出口增长19.35%)。
4月冰箱生产776.0万台,同比下滑0.3%,环比下滑6.1%;销量774.3万台,同比增长0.1%,环比下滑4.6%;出口市场的增长态势得以延续,4月冰箱出口214.3万台,同比增长9.9%,环比增长19.1%;去年同期受益于节能补贴政策的拉动作用等各种利好因素,冰箱国内需求旺盛,2014年4月,在房地产市场低迷和高基数的影响下,国内冰箱需求下滑,内销出货量为560万台,同比下滑3.2%,环比下滑11.4%。从1-4月的累计情况来看,冰箱共生产2622.9万台,同比增长2.7%;销售2633.0万台,同比增长1.0%。
企业方面,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海尔冰箱产销同比均出现下滑,其中销量下滑主要体现在出口上。从当月冰箱市场前十五名企业的销售情况来看,除海尔外,美菱、新飞和星星冰箱销量也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中山奥马,三星、晶弘、LG、TCL和康佳冰箱销量同比增长,且增幅均在10%以上,其中康佳由于代工增长略高;美的、海信科龙、西门子、创维和万宝冰箱销量同比也实现增长,但是增长幅度均在10%以下。
2014年4月,我国家用洗衣机行业总产量519.2万台,同比下滑1.8%;总销量505.7万台,同比增长3.1%。其中内销出货量336.8万台,同比下滑1.2%,环比2014年3月下滑3.0%。出口出货量168.9万台,同比大增12.7%,环比3月增长5.8%。
累计来看,2014年1-4月,我国家用洗衣机行业总产量1914.3万台,同比下滑0.4%;总销量1927.5万台,同比增长1.9%。其中内销出货量1319.3万台,同比增长0.5%;出口量608.2万台,同比增长5.3%。从产品特征来看,2014年4月,国内滚筒洗衣机产量140.5万台,同比增长3.7%;总销量128.3万台,同比增长13.8%。其中内销76.9万台,同比增长11.7%;出口51.4万台,同比增长17.0%。同期波轮内销出货259.9万台,同比下滑4.5%,出口117.6万台,同比增长10.9%。
2014年4月中国液晶电视产量约为1104.1万台,销量为1076.6万台。其中出口643.0万台,内销433.6万台,分别占整体销量的59.7%和40.3%。出口市场方面,由于春节效应退出,4月液晶电视出口环比增幅较3月明显收窄,为17.0%,由于欧美市场需求持续回升、人民币汇率保持在低位、世界杯拉动等因素的拉动,4月液晶电视出口仍同比增幅高达44.3%;内销市场方面,由于去年同期政策“翘尾效应”拉动使得基数相对较高,加上近期国内房地产疲软抑制部分刚需释放,4月液晶电视内销同比下滑12.9%。
从月度运行情况来看,今年以来,液晶电视内销同比持续下滑,1-4月液晶电视内销出货累计1535.1万台,同比下滑12.4%。由于节能惠民政策去年五月底退出,5月内销出货仍将呈现负增长,6月之后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在企业与市场的双重调节下,内销市场将有所好转。总体看来,2014年液晶电视内销情况不容乐观,全年将呈现负增长。
从海关统计数据来看,2014年4月我国液晶电视出口同比增长63.9%,环比增长19.6%。4月液晶电视出口同比增幅明显,各细分市场中,北美增长62.7%、亚洲增长40.0%、欧洲117.8%、南美增长27.5%、非洲增长194.6%、大洋洲增长14.6%。4月国内五大品牌累计出口液晶电视182.6万台,同比增长132.0%,增幅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今年1-4月我国液晶电视累计出口2101.1万台,同比增长51.2%,主要发达经济体持续好转,成熟市场需求逐步回升,新兴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国家促外贸政策实施、人民币兑美元大幅贬值、同期基数较低、冬奥会世界杯等体育赛事拉动等因素使得今年以来液晶电视出口形势喜人。不过随着体育赛事拉动效应退出以及人民币汇率止跌,今年液晶电视出口形势较去年相比有望实现反转,呈现出高开低走的态势。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0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010亿元,增长9.4%。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782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1139.0亿元,增长52.0%。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2014年4月家用空调产销同比小幅增长,销量环比小幅下降;冰箱市场表现乏力,出货不佳;洗衣机产量同比微降,销量微增;液晶电视内需依旧低迷,出口持续向好。
2014年前4月空调、冰箱、洗衣机销量分别增长+8.99% 、+1.0%、+1.9%,国内房地产市场继续低迷,对空调、冰箱需求均有所压制。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对后期家电市场的影响仍应关注。
六、造船行业
2014年1~4月份,船舶工业行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平稳,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承接新船订单、手持船舶订单同比继续增长,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同比企稳回升。
全国三大造船指标两升一降。1~4月份,全国造船完工103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4.9%;承接新船订单303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0%;4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5015亿载重吨,同比增长43.2%,比2013年年底增长14.6%。新船订单的大幅增长无疑为造船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1~4月份,全国完工出口船94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7.2%;承接出口船订单289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74%;4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1.4084亿载重吨,同比增长57.5%。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1.5%、95.6%和93.8%。
海运价格指数持续走低,航运市场依然低迷。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也就是BDI,4月份均值较上月下跌了29.4%;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较上月下跌了6.3%;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较上月下跌了0.1%。当前运力过剩依然较为严重,不少抄底造船的行为有可能进一步延缓航运业的复苏。
重点监测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偏乐观。1~4月份,54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造船完工99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4%;承接新船订单293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74%;4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4702亿载重吨,同比增长56.3%。
1~4月份,54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完工出口船89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4%;承接出口船订单279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75%;4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1.3702亿载重吨,同比增长71%。出口船舶分别占重点造船企业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0%、95.1%和93.2%。
1~4月份,船舶行业87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68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船舶制造企业566亿元,同比增长6.8%;船舶配套企业91亿元,同比增长7.2%;船舶修理企业39亿元,同比增长14.1%。完成出口产值478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船舶制造企业330亿元,同比增长2.1%;船舶配套企业13亿元,同比下降21%;船舶修理企业19.3亿元,同比增长10.1%。
在订单飙涨的背景下,国内船舶企业的经营业绩开始逐渐转好。数据显示,1~4月份,船舶行业87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2亿元,同比增长20%;利润总额22亿元,同比增长5.7%。虽然从数据上看国内船企新接订单量在快速增长,但预计未来新接订单的增长速度会逐步放缓。随着船价的回升,船东现在对于下单造船已经趋向谨慎。
据悉,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到今年第一季度,新造订单量虽然呈现猛增趋势,但全球航运市场运力过剩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航运企业没有摆脱亏损困境,造船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新船价格在低位徘徊。
航运专业网站HellenicShippingNews近期的报道显示,由于运费上升无法跟上新船订单增长速度,目前越来越多的船东开始观望市场,等候造船价格下降,在此背景下,船东对下一步是否继续下单造船持谨慎态度,最近几周,全球新船市场也开始失去活力。
英国航运经纪公司克拉克松近期公布的数据可以发现,从今年初开始,全球新船交付运力总计将达到2.99亿载重吨,而目前全球船队运力约为17亿载重吨,增幅为17.6%。与此同时,2014年全球海运贸易量预计将增长4%,如果未来两年贸易量增长仍维持在这一水平,那么大量新船的交付将导致航运市场在2016年后再次面临运力过剩问题。
意大利经纪人BancheroCosta也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租船费率和船价上涨反映出船舶市场的基本面已经改善,然而,大量新造船的订单浪潮对市场前景已经构成了威胁。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信部、国家海洋局等九部门联合编制的《海洋工程装备工程实施方案》。按照该《方案》,到2016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将实现浅海装备自主化、系列化和品牌化;到2020年,将全面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设计和制造技术。2014年以来,全球海洋工程市场开局良好,累计成交25座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其中12座自升式钻井平台、3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和3艘钻井船,成交各类海洋工程船52艘。中国和新加坡船企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大型海洋工程装备订单。
此《方案》将带动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业进一步快速发展。也将拉动对相关海洋工程用钢的需求。《方案》明确,我国要开展物探船、半潜式钻井/生产/支持平台、海洋调查船等主力装备的系列化设计研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加强浮式钻井生产储卸装置、自升式钻井储卸油平台等装备开发;加强海上大型浮式结构物、深海工作站、大洋极地调查、深远海海洋环境观测监测和探测装备设计建造等关键技术研发,同时要依托骨干企业、重点科研院所和大学,围绕海洋工程核心装备及其配套系统设备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建立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加强海洋工程装备示范应用,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 扫一扫,访问冶金之家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友情链接,请加QQ:1525077243
更多合作单位
版权所有:冶金之家 www.GTjia.com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   客服传真0311-80927348  客服邮箱gtjiacom@126.com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冶金之家QQ群] 炼铁技术交流群:53122098 炼钢技术交流群:116793970
工信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11014312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不承诺拥有其版权 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