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换另外一幅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所有  文献  资讯  行情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焦化技术  炼铁技术 炼钢技术  烧结技术 球团技术 轧钢技术 国外技术 质量标准 操作规程 企业名录 冶金专利 视频中心 兑换中心 会员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生产统计 >> 研究报告
5月下游行业可能会延续分化态势
发表时间:[2014-06-05]  作者:  编辑录入:小钼  点击数:511

概述:从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下游行业表现不一,生产与消费出现分化。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地方投资回落是主因,制造业投资增速在底部徘徊,基建投资增速有所回升;房地产行业整体表现不如意,开发投资增速回落,新开工增速有所恢复但仍低于预期,商品房销售下滑幅度扩大,开发资金增速再次回落,土地市场成交延续下跌,房价涨幅继续放缓;春节假期过后汽车行业销量季节性回升,乘用车增幅略有放缓,商用车增幅高于去年同期;家电主要品种产销量有所回暖,三大白电内销出现增长,液晶电视内销下滑,出口较好;机械行业整体需求仍处于低迷阶段,行业目前仍看不到较为明显回升趋势;船舶行业出现复苏迹象,各项经济指标止跌企稳,实现同比增长。

目前国内外经济复苏速度不达预期,汇丰中国制造业PMI 指数4 月初值公布为48.3,较上月小幅回升0.3 个百分点,但该指数以及生产、新订单分项均远低于离荣枯线。宏观数据偏空,不利于下游行业需求的回暖。不过,考虑到天气的转暖,一些行业处在传统生产、消费旺季,预计5月份下游行业可能会延续分化的态势。

一、基础建设

2014年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832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3%),增速比1-2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24%。

图1:近两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变化

数据来源:统计局

分产业看,1-3月份,第一产业投资1170亿元,同比增长25.8%,增速比1-2月份加快4.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28254亿元,增长14.7%,增速加快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38898亿元,增长19.6%,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27894亿元,增长15%,增速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1500亿元,增长12.1%,增速加快1.9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23582亿元,增长15.2%,增速加快0.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812亿元,增长15.1%,增速加快9.6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1-3月份,东部地区投资35264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比1-2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17031亿元,增长20.2%,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15579亿元,增长19.1%,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1-3月份,内资企业投资64236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比1-2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1893亿元,下降2%,1-2月份为增长2.9%;外商投资1976亿元,增长1.7%,增速回落3.5个百分点。

从项目隶属关系看,1-3月份,中央项目投资2989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比1-2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地方项目投资65332亿元,增长17.9%,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

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1-3月份,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21938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1-2月份回落2.6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5015亿元,增长12.6%,增速回落2.1个百分点。

从到位资金情况看,1-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95744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比1-2月份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8.2%,增速比1-2月份加快12.9个百分点;国内贷款增长15.3%,增速加快0.9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增长15.6%,增速回落2.2个百分点;利用外资下降6.2%,降幅缩小3.4个百分点;其他资金下降0.2%,1-2月份为增长7.7%。

同时,2014年1-3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4430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6%),增速比1-2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4.8%。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3447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速比1-2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12212亿元,增长22.1%,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8643亿元,增长21.8%,增速回落1.3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959亿元,同比增长25.9%,增速比1-2月份加快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21847亿元,增长19.2%,增速与1-2月份持平;第三产业21497亿元,增长22.4%,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1680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比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870亿元,增长20.1%,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制造业19981亿元,增长18.7%,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829亿元,增长26.9%,增速加快14.1个百分点。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2014年1-3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地方投资回落是投资快速回落的重要原因。制造业投资增速在底部徘徊,基建投资增速有所回升,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新开工低于预期。

具体来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低于市场预期。金融数据显示,3月新增信贷与前两月相比增加了4020亿,财政存款投放4835亿高于历史同期,这两个数据反映在投资资金来源上,是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国内贷款增速的提升,因此财政和信贷对投资的支持力度在3月份是上升的。缩减的部分是表外融资,及对应的投资资金中的自筹资金。与之相关的是地方投资项目增速的快速回落,3月地方项目投资增速仅17.9%,连续几月快速回落,创下02年以来地方投资增速的最低值。由此可见,表外融资收敛以及地产销售的回落,基本卡住了地方的融资渠道,地方投资出现趋势性回落,且回落幅度有加快之势,这是3月投资增速低于预期的重要原因。

制造业投资增速在底部徘徊。3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15.2%,较1-2月增速基本持平,这一增速水平是04年以来的底部。制造业投资从11年下半年开始回落,中间虽数次稳增长使投资短期回升,但制造业去产能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投资增速总体呈现回落趋势。在新一轮的稳增长刺激下,制造业投资的下滑趋势在二季度或有所缓解,但回升空间不大,基本在底部徘徊。

二季度基建投资有望回升,房地产投资或仍为拖累。3月基建投资当月增速22.6%,较1-2月的18.8%有所回升。在棚户、铁路等方向的定向稳增长政策在二季度将继续发力,基建将成为二季度投资主力。3月房地产销售和新开工皆为负增长,销售回落还未见底,而新开工通常滞后销售半年左右,因此二季度房地产投资恐仍为拖累。

1-3月的施工项目投资增速为14.2%;新开工的项目增速为12.6%,较1-2份跌0.4个百分点及1.8个百分点,显示增长动力减弱。

展望后市,预计二季度投资有望企稳。本轮稳增长在棚户改造、铁路建设等方向定向发力,本质仍是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因此二季度如投资增速无法企稳,经济增速也难稳住。但考虑到此轮稳增长力度不大,表外收缩还将持续,房地产也仍是拖累,投资回升的幅度也不会很大。

二、建筑和房地产行业

2014年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533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5%),增速比1-2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10530亿元,增长16.8%,增速回落1.6个百分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8.7%。

图2:近两年我国房地产投资变化

数据来源:统计局

1-3月份,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9139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比1-2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2916亿元,增长15.6%,增速回落5.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3285亿元,增长15.5%,增速回落2.4个百分点。

1-3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5470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2%,增速比1-2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93206万平方米,增长11.4%。房屋新开工面积29090万平方米,下降25.2%,降幅收窄2.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1238万平方米,下降27.2%。房屋竣工面积18520万平方米,下降4.9%,降幅收窄3.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3910万平方米,下降7.3%。

1-3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599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1-2月份为增长6.5%;土地成交价款1556亿元,增长11.4%,增速提高2.5个百分点。

1-3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2011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8%;降幅比1-2月份扩大3.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5.7%,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6.7%,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6.0%。商品房销售额13263亿元,下降5.2%,降幅比1-2月份扩大1.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7.7%,办公楼销售额下降10.6%,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7.9%。

1-3月份,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969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0%,降幅比1-2月份扩大4个百分点;销售额7981亿元,下降11.5%,降幅扩大1.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5323万平方米,增长6.8%,增速回落8.3个百分点;销售额2653亿元,增长8.4%,增速回落5.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5089万平方米,下降1.0%,降幅收窄0.8个百分点;销售额2629亿元,增长4.0%,增速提高2.7个百分点。

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2163万平方米,比2月末增加76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492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减少2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增加222万平方米。

1-3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28731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比1-2月份回落5.8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6226亿元,增长20.4%;利用外资84亿元,下降33.9%;自筹资金11093亿元,增长9.6%;其他资金11327亿元,下降1.9%。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6837亿元,下降3.6%;个人按揭贷款3161亿元,增长0.1%。

3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6.40,比上月回落0.51点。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新建商品住宅方面,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个,持平的城市有10个,上涨的城市有56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0.6%,最低为下降0.2%。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个,上涨的城市有69个。3月份,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15.5%,最低为下降4.2%。

二手住宅方面,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4个,持平的城市有14个,上涨的城市有42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1.1%,最低为下降1%。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个,上涨的城市有68个。3月份,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13.2%,最低为下降8.4%。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2014年1-3月份房地产行业整体表现以及不尽人意,处于明显的下行趋势,且3月份下滑加速。开发投资增速回落,新开工增速有所恢复但仍低于预期,商品房销售下滑幅度扩大,开发资金增速再次回落,土地市场成交延续下跌,房价涨幅继续放缓。

具体看,开发投资增速继续下滑。1-3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5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环比前两月下滑2.5个百分点。过去的规律显示,开发投资滞后销售半年左右的周期,因此,若全国楼市在二季度仍无好转,开发投资增速仍将继续下行。1-3月土地成交价款虽然出现11.4%的同比增长,但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行2.3%。整体而言,投资放缓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新开工数据尤为低于预期。

新开工增速有所恢复。1-3月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2.9亿平米,同比下降25.2%,下降幅度较前两月收窄2.2个百分点。考虑到2013年基数前高后低的情况,后续新开工同比增速将有所恢复。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1亿平米,下降27.2%。新开工大幅下滑而开发投资依然较快增长的原因在于存量项目,1-3月全国房屋施工面积54.7亿平米,同比增长14.2%。单月来看,3月单月新开工在低基数情况下(2013年3月单月同比增速-20.2%),依然同比下滑21.9%,显示开发商在面临销售放缓之后,开始主动缩减开工。

商品房销售下滑幅度扩大。1-3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0亿平米,同比下降3.8%;销售金额1.3万亿元,同比下降5.2%,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7.7%。分地区看,东部地区销售额7981亿元,同比下降11.5%;中部地区销售额2653亿元,增长8.4%;西部地区销售额2629亿元,增长4.0%。东部地区的一二线城市下滑的势头更为明显,同时,楼市分化的现象已逐渐蔓延到了一二线城市。从年初市场数据变化看,一二线调整的趋势更明显,杭州、南京等二线城市的小部分楼盘已经出现了价格调整,一线城市也出现了局部价格停滞。考虑到2013年同期基数较高,预计二季度楼市增长仍不会有明显改善。 

再次,开发资金增速再次回落。1-3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2.9万亿元,同比增长6.6%,较前两月增速回落5.8个百分点。其中,除利用外资同比降幅小幅收窄至33.9%,其余资金来源增幅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国内贷款同比增长20.4%,自筹资金同比增长9.6%,包含定金、预收款及个人按揭贷款的其他资金同比下降1.9%,同比增速分别较1-2月下降4.4、3.0和8.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全面趋紧。

另外,3月4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同比的反弹,土地成交面积和土地成交价格量价背离的现状进一步得到缓和。其中总成交土地楼面均价小幅上涨,但住宅用地的楼面均价上涨幅度较大,总用地与住宅用地的价差进一步拉大。近两个月土地市场的活跃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但3月土地成交增速略弱于2月。相反,东南沿海、环渤海和西南地区的主要城市土地成交增速下降明显。在政府土地供应的增速回落,同时供地底价进一步上升的背景下,拿地成本的攀升将显著减少房地产企业项目的利润。虽然土地价格有所缓和,但大城市控制新增土地供给,可能造成一二线城市供需依旧紧张。近几个月土地市场在量上的疲弱表现,将会对后期房地产行业的新开工形成抑制,不利于房地产投资增速维持现有水平。

同时,房价涨幅继续放缓。3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7%,低于2月份的8.6%以及1月份的9.5%,涨幅逐月缩小的趋势明显。2013年12月同比涨幅达到9.7%的峰值后,今年以来房价同比涨幅明显放缓。环比涨幅方面,3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环比平均涨幅为0.2%,低于1月份的0.4%以及2月份的0.3%。环比涨幅放缓也较为明显。今年以来房价涨幅放缓的趋势不改,政策压力也大为减轻。房价涨幅压力较小来源于成交量的低迷,行业基本面面临下行的压力,新开工下降明显且未来预期不乐观。

总体来看,房地产投资回落符合本轮经济结构调整的取向,中央政府救市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地方政府放松限购、并进行其他方式的暖市预期存在,预计效果有限。地产调控市场化是给予优势企业发展空间,同时也促使劣势企业退出,行业有一段洗牌期。

三、机械行业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3月,全国机械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573.15亿元,同比增长3.98%。3月份,除工程机械行业、文化、办公用机械行业出口增速同比有一定幅度下滑以外,其它统计范围内的机械行业出口交货值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农机行业、内燃机行业、食品包装行业同比增幅均达两位数,以农机行业增幅最大。数据显示,3月份农机行业当月完成出口交货值31.26亿元,同比增长16.18%。

2014年1-3月份,我国机械全行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4097.74亿元,累计同比增长4.7%。分行业看,1-3月累计同比增速呈负增长的有工程机械行业、文化、办公用机械行业、重型矿山行业以及食品包装行业;其中文化、办公用机械行业1-3月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274.32亿元,同比下降8.96%,是所有上报统计行业中同比降幅最大的行业。此外,农机行业1-3月份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33.19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4.02%,增幅远超其它行业。

2014年3月,统计范围类的行业产品产量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减各半。仪器仪表行业、文化办公行业、电工行业产品产量较去年同期降幅明显。机床工具行业、重矿行业以及石化行业中环保设备产品产量同比增幅明显。在所有统计范围内产品中,汽车行业中多功能乘用车产量同比增幅最大,其当月产量为203544辆,同比增长57.72%。

2014年1-3月,统计范围内累计同比增速呈正增长态势的主要集中在工程机械行业、内燃机及石化行业。累计增速下降较为明显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文化、办公行业及电工行业。

2014年3月,工程机械行业出口交货值为27.26亿元,同比增速-7.91%。1-3月行业出口交货值67.74亿元,累计同比增速-3.32%。

2014年3月份,全国机械基础件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25.23亿元,同比增长6.15%。11个子行业同比增速各有不同,其中齿轮及齿轮减、变速箱制造增幅较大,为36.98%。其他传动部件制造下降幅度较大为-12.52%。

2014年3月份,食品包装机械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48亿元,同比增长14.05%,增幅明显。2014年1-3月份,食品包装机械行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12.9亿元,累计同比下降1.32%,降幅较1-2月累计明显收窄。从主要统计的产品来看,2014年1-3月,我国包装专用设备的累计产量为18350台,累计同比下降2.06%;金属集装箱累计产量为21896692立方米,累计同比下降14.94%。

2014年3月,全国机床工具全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8.41亿元,同比增长6.94%。从子行业出口数据来看,金属成形机床制造、铸造机械制造行业3月份出口交货值较去年同期相比有明显下降,两行业分别同比下降9.49%、7.69%。除此以外,其它子行业出口在3月份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木材加工机械制造、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行业出口同比增幅分居前两位,分别增长19.4%、17.81%。

2014年1-3月,全国机床工具行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101.45亿元,累计同比增长9.45%,增幅明显。分类别看,累计同比增速呈负增长态势仅有金属成形机床制造行业、铸造机械制造及机床附件制造行业;其它子行业累计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行业1-3月累计出口交货值同比增幅明显,同比增长38.76%。

2014年3月份,机床工具行业统计范围内的大部分子行业产品产量同比保持增长,仅有金属切削工具、铸造机械产品产量同比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铸造机械3月份产品产量同比降幅明显,其当月产量60874台,同比下降21.09%。3月份产量同比增幅明显为金属切削机床,其3月产量72355台,同比增长13.63%。

从1-3月份累计产品产量来看,金属成形机床产品产量同比增幅明显,其1-3月累计产量62108台,同比增长15.25%。

2014年3月,内燃机出口交货值为12.09亿元,同比增速为11.1%。1-3月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3.19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4.02%。3月份,我国发动机的产量同比增速为9.99%。1-3月,全国共生产发动机48133.65万千瓦,累计同比增速为11.89%。

2014年3月份,农机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1.26亿元,同比增长16.18%。1-3月份,全国农机行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78.08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0.98%。从主要统计的产品看,1-3月,农机行业的主要产品产量有升有落。大型拖拉机增速较快,为14.52%。其次是中型拖拉机的增长,为5.23%。饲料生产专用设备下降幅度较大,为10.06%。

2014年3月,全国电工电器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479.37亿元,同比增长4.16%。2014年前3个月,全国电工电器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272.26亿元,同比增长4.24%。从主要统计的产品看,1-3月,电工行业的主要产品产量有升有落。汽轮发电机增速较快,为39.55%。燃气轮机下降幅度较大,为56.29%。其次是水轮发电机组的下降,为8.14%。

2014年3月份全国重型矿山机械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57.25亿元,同比增速为负9.88%。各子行业差别较大。1-3月,全国重型矿山机械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46.64亿元,累计同比增速为负7.55%。各子行业出口累计同比增速差别较大,除了连续搬运设备制造、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制造、其他物料搬运设备制造、其他非金属加工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出现不同程度的正增长趋势外,其它子行业同比增速均为负增长。

2014年3月,重型矿山行业的各类产品产量差异较大,除了金属轧制设备出现负增长趋势外,其它四个子行业同比增速均有回升趋势。2014年1-3月,矿山专用设备、起重机、输送机械(输送机和提升机)、金属轧制设备产量增速表现良好,其中输送机械的产量增速最快,达到17.71%。

2014年3月,全国石化通用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89.6亿元,同比增长为8.85%。其中,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同比回落26.82%,而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行业同比增长了39.62%,行业差别较大。

1-3月,石化通用行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492.58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2.68%。各子行业出口累计同比增速差别较大。

2014年3月,石化通用行业中有9种产品中,除风机、石油钻井设备、印刷专用设备同比增速出现负增长外,其它几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

1-3月,石化通用行业中除了石油钻井设备、印刷专用设备产量累计同比增速呈现负增长趋势外,其它子行业产量累计同比增速均出现正增长,其中气体分离及液化设备产量累计同比增速最快,达到15.99%,印刷专用设备下降了50.78%。

2014年3月份全国仪器仪表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94.92亿元,同比增长7.36%。各子行业差别较大,其中,其他仪器仪表制造业同比回落达到69.99%,而试验机制造行业同比增加了68.59%。

2014年1-3月份全国仪器仪表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44.65亿元,同比增长5.21%。除了其他仪器仪表制造业、导航、气象及海洋专用仪器制造、教学专用仪器制造、核子及核辐射测量仪器制造、电子测量仪器制造、光学仪器制造行业累计同比增速出现负增长外,其它子行业均出现正增长趋势。

2014年3月,在仪器仪表行业2种主要产品中,同比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趋势,其中,电工仪器仪表产量同比增速回落到9.22%。

1-3月,各子行业产量累计同比增速有差异,其中,汽车仪器仪表累计同比增速有所回落,达到负0.30%。

2014年3月,文化、办公用机械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00.07亿元,同比增速出现负增长趋势,为负9.63%。除了电影机械制造、计算器及货币专用设备制造出现正增长趋势外,其它各子行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1-3月,文化、办公用机械行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274.32亿元,同比增长为负8.96%。

2014年3月,在文化、办公用机械行业几种主要产品中,除了复印和胶版印制设备以外,其它两种产品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趋势,其中,数码照相机降幅最为明显,达到负53.32%。1-3月,除了复印和胶版印制设备以外,其它两种产品产量累计同比增速均呈现负增长趋势。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宏观经济复苏力度不及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基建投资增速、房地产销售和新开工等下行明显,行业利好政策也不及预期,3月机械行业整体需求仍处于低迷阶段,行业目前仍看不到较为明显回升趋势,需继续等待产能出清,企业盈利复苏仍需观察,行业整体依旧维持弱复苏的态势。

据悉,机械行业发展景气状况与宏观经济环境紧密相关。2014年前3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维持在17.5%左右,较去年同期低3.5个百分点。3月基建投资当月增速22.6%,较1-2月的18.8%有所回升。3月房地产销售和新开工皆为负增长,销售回落还未见底,房地产投资持续向下。3-5月份为机械行业销售的传统旺季,但综合经销商反馈,今年继续行业销量“旺季不旺”,机械行业需求复苏仍未到来,目前制造业复苏力度不佳,下游基建投资中期趋缓,房地产新开工的不确定性加大使机械行业复苏周期延长,预计机械行业短期仍将持续弱复苏。

四、汽车行业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4年3月,汽车产销形势较好,月度产销创新高。1-3月,汽车产销保持稳定增长,乘用车增幅较上年略缓,商用车增幅高于上年。

具体看来,3月汽车产销进入传统旺季,本月产销量均超过200万辆,双双创历史新高,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3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0.17万辆和216.91万辆,比上月分别增长34.4%和35.8%,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6%和6.6%。一季度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89.17万辆和592.23万辆,比上年同期均增长9.2%,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6和4个百分点。

图3:近期全国汽车产销量变化图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乘用车方面,3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74.83万辆和171.01万辆,比上月分别增长30.5%和30.3%,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5%和7.9%。一季度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79.87万辆和486.95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5%和10.1%。

一季度分车型产销情况看,SUV和MPV增长明显,均超过30%,是乘用车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轿车产销增速较低,在5%以下;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降幅均超过20%。

3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67.18万辆,比上月增长33.3%,比上年同期下降2.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3%,比上月提高0.9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继续延续上年9月份以来的下降趋势。

一季度,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188.53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1.5%,而同期乘用车总体增速为10.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7%,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

3月,中国品牌轿车销售25.81万辆,比上月增长44.9%,比上年同期下降11.9%;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3.7%,市场占有率比上月提高2.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

一季度,中国品牌轿车销售71.5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17.7%;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3%,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6.2个百分点。

商用车方面,3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5.34万辆和45.90万辆,比上月分别增长51.8%和61.5%,商用车增速高于乘用车;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销分别增长5.9%和2.1%。本月产销量为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一季度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09.29万辆和105.2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8%和5.1%。

一季度商用车分车型产销情况看,客车产量增速分别为6.1%和10.6%,其中客车非完整车辆产销下降了5.3%和7.3%;货车产销增速分别为8%和4.4%,其中半挂牵引车和货车非完整车辆均呈现较高的增长水平。

据中汽协会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3月汽车企业出口为8.55万辆,比上月增长59.2%,比上年同期下降0.6%,汽车出口比同期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分车型看,乘用车本月出口4.85万辆,比上月增长58.6%,比上年同期下降7.4%;商用车出口3.7万辆,比上月出口增长59.9%,比上年同期增长10.1%。一季度累计出口20.9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7.8%。

同时,根据乘联的统计显示,2014年3月份广义乘用车的国内销售量为158.8792万辆,同比增长9.0%,环比上升39.5%。其中轿车、MPV和SUV同比增长6.1%、37.3%和33.7%,微客同比下滑22.6%。除了微客以外的狭义乘用车销售同比增长13.6%,环比增加40.0%。根据乘联的统计显示,2014年1季度广义乘用车销售增长9.5%到460.378万辆。其中轿车、MPV和SUV累计增长4.4%、51.4%和35.9%,而微客则累计下滑20.9%。

从上述一系列数据中可以看出,春节假期过后汽车行业销量季节性回升,2014年3月份汽车行业产销数据依旧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具体看来,2014年3月汽车销量216.9万辆,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6%。其中,乘用车销量为171.01万辆,同比增长7.86%,商用车销量为45.90万辆,同比增长2.09%。乘用车增幅略有放缓,商用车增幅高于去年同期。1-3月汽车销量达到592.2万辆,同比增长9.2%。其中乘用车销量为486.95万辆,同比增长10.09%,商用车销量为105.28万辆,同比增长5.13%。仍呈现乘用车强于商用车的发展态势,但商业车销量增长恢复明显。

具体看来,乘用车需求依然由MPV和SUV拉动。3月乘用车销量达到171.0万辆,同比增长7.9%,其中轿车销量108.8万辆同比增长4.8%,MPV销量16.2万辆,同比增长38.8%,SUV销量30.9万辆,同比增长31.4%。乘用车销量的增量主要由SUV和MPV贡献。

从销售终端的整体客流和订单看,3月环比有较大幅度提升,但由于3月营销活动较多,导致终端价格有所下降,而随着季度末厂家发货量加大,库存深度环比小幅提升,但仍处于1.5个月之内。

限购将对自主品牌产生较大影响。3月25日晚杭州市政府宣布从2014年3月26 日零时起对小客车实行限购。我们预计后续还将会有一二线城市出台限购政策,但限购主要对自主品牌产生较大影响。今年一季度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为188.5万辆,同比下降1.5%,市占率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重卡在3月依然能够销售9.7万辆,主要由于重卡需求今年叠加了车型更新周期与排放法规升级两个因素。一季度重卡销量达到20.3万辆,同比增长20.3%。

对于后市,2014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4%,经济增速偏弱,整体经济开局平稳。一季度全国汽车销售同比增长9.17%,符合市场预期,二季度随着北京车展开幕,新车上市将再次受到关注。预计二季度车市整体仍将以稳步增长为主调,经销商库存压力不大。长期来看,政策驱动下的汽车节能环保、新能源与行业内生发展的汽车智能化将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主线。

五、家电行业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3月我国主要家电产品产量同比呈现涨跌互现的态势。其中,家用洗衣机和家用冷柜产量出现负增长,同比分别下滑3%和1.5%,其余包括家用电冰箱、房间空气调节器和彩色电视机产量同比均呈现正增长的态势,增幅分别在1.3%、12.2%和19.9%。1-3月份各主要家电产品产量同比多呈现正增长的态势,个别品种负增长。其中,家用洗衣机产量累计同比下滑3.5%。其余包括家用电冰箱、家用冷柜、房间空气调节器和彩色电视机产量同比涨幅分别为1.2%、1.7%、19.9%和8.5%。

表1:2014年3月主要家电产品产量

数据来源:统计局

同时,产业在线监测数据显示:3月家用空调的行业生产总量为1343.1万台,同比增6.95%,环比增加63.4%,冷年累计产量6973.7万台,同比增长14.38%,3月销售总量为1449.5万台,同比增10.5%,环比增长72.3%,冷年累计销量6855.4万台,同比增长9.99%。3月份家用空调产销同比、环比双增长。

3月份到了家用空调内销出货的传统旺季,企业看好今年旺季行业,纷纷加大向渠道压货的力度,3月内销量为802.6万台,同比增27.3%,环比增加89.6%。冷年累计内销量4116.5万台,同比增长21%。3月内销市场同比、环比均大幅增长,除因为3月份是企业出货传统旺季外,龙头企业美的恢复性增长也起了拉动作用,另外,2月份基数较低也是环比大幅增长的原因。

3月出口量为646.9万台,同比降5%,环比增54.8%;冷年累计出口量2738.9万台,同比降3.3%。由于国外经济环境不景气,3月出口市场继续延续今年的弱势,格力、美的等龙头企业出口持续下滑。

2014年3月冰箱行业销售与上月相比有大幅度增长,但是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甚微,其中出口方面表现较好,而内销方面受房地产低迷等情况影响仅仅与去年同期持平,产量为830.0万台,环比增长84.9%,同比增长5.1%。销量合计为815.9万台,环比增长73.0%,同比增长2.0%。其中,内销量为636.0万台,环比增长53.1%,同比增长0.2%,出口量为179.9万台,环比增长53.1%,同比增长8.8%。一季度行业生产累计1792.1万台,同比下滑0.9%,销售1810.0万台,同比下滑3.4%。

出口方面,奥马本月出口量继续保持第一,同比增长了14.35%,占据了整个3月出口市场15.5%的份额,奥马本月产品主要销往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产品以容积介于50和150升的之间的压缩式家用型冷藏箱为主。此外,海信科龙和美的也位列前三。出口国别来看,本月出口量前三名依旧分别为美国、德国和日本,其中冰箱出口美国量达31.6万台,同比增长34.7%,市场份额为17.5%。

2014年3月,我国家用洗衣机行业总产量512.80万台,同比下滑2.08%;总销量506.86万台,同比增长3.06%。其中内销出货量347.26万台,同比增长6.37%,环比2014年2月增长19.33%。出口出货量159.60万台,同比下滑3.47%,环比2月增长52.28%。

累计来看,2013年1-3月,我国家用洗衣机行业总产量1394.10万台,同比增长0.03%;总销量1421.82万台,同比增长1.52%。其中内销出货量982.56万台,同比增长1.03%;出口量439.26万台,同比增长2.65%。

从产品特征来看,2014年3月,国内滚筒洗衣机产量133.5万台,同比增长17%;总销量121.0万台,同比增长14%。其中内销70.36万台,同比增长26.5%;出口50.7万台,同比下滑0.3%。同期波轮内销出货276.9万台,同比增长2.2%,出口108.9万台,同比下滑4.9%。

2014年3月中国液晶电视产量约为924.2万台,销量为897.8万台。其中出口549.7万台,内销348.1万台,分别占整体销量的62.3%和37.7%。出口市场由于2月受春节抢时出口影响基数较低,而3月回归正常,使得环比增幅高达60.0%,由于外围经济持续向好以及世界杯等因素的拉动,3月液晶电视出口仍保持正增长,增幅达33.0%;内销市场方面,由于春节促销提前透支一部分市场,加上去年同期因为节能惠民政策的拉动使得对比基数相对较高,本月内销同比下滑4.3%。

从月度运行情况来看,继1、2月内销同比下滑后,3月液晶电视内销同比再度下滑。今年液晶电视内销市场将与去年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势:由于去年同期基数很高且缺乏明显拉动力,1-5月内销市场或将持续呈现同比负增长,而后在市场的自主调节下,内销市场将会有所好转。总体看来,2014年液晶电视内销情况不容乐观,全年将呈现负增长。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0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231亿元,增长10.2%。1-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081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1]815亿元,增长51.7%。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2014年3月冰箱、洗衣机、空调、液晶电视四大家电产品产销量有所回暖,空调内销同环比大幅增长;冰箱产销环比大增,同比微涨;洗衣机销量同比微增;液晶电视内需持续下滑,出口全线飘红。

2014年一季度空调、冰箱、洗衣机销量分别增长+7.6%、-3%、+2%,龙头渠道压货对空调增长贡献明显,冰洗需求较2013年下半年偏弱。重点公司反馈4月出货仍偏弱,在高基数、需求平淡的背景下,预计二季度空调销量个位数增长,冰洗2014二季度销量延续弱势概率大,存在个位数负增长可能;3月空冰洗内销零售均价分别+1.4%、+6%和+4.5%,空调提价幅度趋缓,冰洗依赖产品结构优化。

3月彩电出口量续大增33%,主要受益于世界杯需求催化,预计可持续至5月。在较好的海外需求、供应端小尺寸产能收缩带动下,液晶面板价格3月止跌企稳,4月回升,预计后续面板供需平衡状况可延续,液晶面板价格有望继续企稳回升。展望2014二季度,房地产带动作用收敛,高基数下预计家电行业需求乏善可陈,行业回暖力度可能较为缓慢。

六、造船行业

2014年1~3月份,受全球经济触底回暖、国家支持船舶行业的各项政策逐项落实、船东为优化船型加大拆旧造新力度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船舶工业逐步走出困境,出现复苏的迹象。表现在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在2013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增长,船舶出口企稳回升,各项经济指标止跌企稳,实现同比增长。

全国三大造船指标两升一降。1~3月份,全国造船完工74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1.4%;承接新船订单25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70%;3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4868亿载重吨,同比增长39%,比2013年底增加13.5%。

出口船占比继续提高。1~3月份,全国完工出口船舶69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1.4%;承接出口船订单247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3%;3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1.3961亿载重吨,同比增长52.6%。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3.4%、95.9%和93.9%,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0.5、4.3和8.4个百分点。

航运市场逐步走出低谷。3月份,国际航运市场航运综合指数月初为11798美元/天,月末跌至11553美元/天,小幅下跌2.1%。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BDI)经过1、2月的大幅调整之后,3月末重新回到1522点,较月初上涨了6.7%。

自2013年6月份以来,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止跌企稳,呈现上涨趋势,进入2014年继续上涨。3月份,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连续10个月上涨,月底报于137点,比月初上涨1点。

各项政策逐步落实,国内船东竞相下单。2月份以来,为进一步落实《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等有关规定,国家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报废更新中央财政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这两项政策的出台增强了国内航运公司的信心,加大了国内船东拆旧造新的力度。一季度,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订造新船147万载重吨,中外运长航集团订造新船67万载重吨,山东岚桥集团订造新船32万载重吨,招商局重工集团订造新船25万载重吨,主要船型有14000TEU集装箱船、9400TEU集装箱船、32万吨矿砂船和6.4万吨散货船等。随着《实施方案》各项政策的逐渐落实和市场逐步回暖,船舶产业有望走出低谷,海洋装备产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船舶出口企稳回升。2013年,船舶行业出口产值始终处于下降区间。但从2014年1月份开始,船舶行业出口产值开始回升,且出口产值回升与2013年6月份以来承接出口船订单指数相一致,表明船舶行业出口需求企稳回升。统计显示,1~3月份,船舶行业87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出口产值368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船舶制造产值242亿元,同比增长8.4%;船舶配套产值9.8亿元,同比下降18.9%;船舶修理产值14.6亿元,同比增长9.3%。

重点监测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开局良好。1~3月份,54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除造船完工69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1.7%以外,新接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为2436万载重吨、1.4342亿载重吨,同比大幅增长158%和42.9%。

1~3月份,船舶行业87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61亿元,同比增长8.7%。分行业看,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及出口增速加快影响,船舶制造产值421亿元,同比增长6.6%;船舶配套产值68亿元,同比增长6.8%;受修船市场回暖的影响,船舶修理产值回升明显,为29.4亿元,同比增长12.6%。

1~3月份,船舶行业87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4亿元,同比增长0.8%;实现利润总额14亿元,同比下降18.6%,降幅收窄50.3个百分点。

船舶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2014年,为贯彻《实施方案》提出的调整优化船舶产业生产力布局的精神,一些企业集团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船舶行业转型升级。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属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分别与江苏宏强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华泰重工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与浙江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签订了租赁船台的协议,推进行业资产的优化重组。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增资入股方式,持有江苏启东道达重工有限公司67%的股份,成为道达重工第一大股东,整合其造船资产,调整海工布局,并在2月份获得2+2座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太平洋造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后通过整合、利用、盘活周边船舶企业的富余造船设施等资源,以扩大刚性和弹性产能,从而形成刚性产能与弹性产能之间的合理配置。

船舶行业融资环境开始改善。2013年下半年以来,以希腊和德国为代表的欧洲金融机构对船舶融资市场的风险评估态度出现转变。国际船舶融资市场出现回暖,资金紧张局面开始得到缓解,同时美国的一些基金公司也开始抄底船舶市场。与此同时,极低的船价、大船东所需的市场份额、国家的战略需求、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船舶不断推出、大量老旧船舶被提前淘汰、对未来船市回暖的预期等也坚定了主流船东下单决心,新订船舶的首期预付款比例和船价均有所提高。国内主要金融机构也开始调整船舶融资策略,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了对骨干船舶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与一些大型船企签订银团协议。但行业的总体融资形势仍不乐观,特别是中小企业困难更大。协会期盼我国金融机构能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大对骨干船企的融资力度,促进船舶工业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

人民币兑美元单边升值趋势有所扭转。2013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快速升值,是制约我国出口船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从2014年2月份开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接连下跌,终止了持续单边升值的趋势。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下跌1641个基点,贬值2.64%。人民币贬值有利于提高船厂在营销接单中的价格竞争力,增加建造出口船舶企业的汇兑收益。但是汇率传导机制存在一定滞后性,造船企业因人民币贬值受益仍然有限。

船舶行业产业集中度提高明显,新船订单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明显。我国骨干船企抓住市场复苏的有利时机,通过自主创新,积极开拓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2013年,我国前20家企业新接订单总计5586万载重吨,占全国总量的80%,前10家企业的集中度也比2012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在世界新接订单前10家企业中,我国已由2家变为4家,前20家中我国达到了10家。今年1~3月份,我国新接订单超过10万吨的企业有18家,新接订单量占比超过96%,同比分别提高了7家和3个百分点。

不利于船舶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首先,“双高”船型接单仍显不足。2014年1~3月份,虽然我国承接新船订单超过2500万载重吨,但承接的船型仍以三大主流船型占比最大,而受益于美国批准液化天然气(LNG)出口项目的落实及受美国“页岩气革命”影响,LNG船和液化石油气(LPG)船市场活跃,但大多数订单被韩国、日本企业所获得。前3月,全球新船市场总计有6艘大型LNG船、28艘超大型气体船(VLGC)订单,但我国仅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接了1艘8.3万立方米VLGC订单。我国船企在“双高”船型的研发和接单方面还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

其次,配套产品升级换代。国际造船新规的频繁出台,对船舶、海工配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上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安全可靠、智能化、集成化的船舶、海工配套产品不断出现,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日、韩、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调整发展战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加强对我国的技术封锁,而我国船舶配套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关键设备、系统长期依赖引进和进口,与日、韩相比,本土化率处于较低水平。国际造船配套业的发展趋势和优势国家的竞争策略,给处于不利地位的我国船舶配套业带来严峻挑战,建设造船、海工强国,配套业的发展迫在眉睫。

再次,海工装备制造企业面临风险加大。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在经历了3~4年的兴旺后,近两年进入市场调整期。在这样的背景下,钻井平台租赁市场面临压力,租金和利用率均呈下降趋势。同时,由于石油公司减少新租约数量,有租约的深水钻井平台建造订单也大幅下降。海工装备产业是具有多学科知识密集、高投入、高风险、单件生产的行业,进入门槛很高。最近几年,由于船市萧条,我国不少船企转型进入海工市场,但所接订单过分集中于自升式钻井平台。当海工装备市场有调整压力的时候,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面临风险加大。

最后,造船强国调整市场策略值得我们重视。随着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由兴旺进入调整期,一些造船强国今年以来开始调整市场经营策略,由过去主要承接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订单,调整为同时在“双高”船舶、三大主流船舶领域争夺市场。数据显示,韩国今年前3个月散货船、油船的接单量明显高于往年,给我国船企的接单带来更大压力。

对于后市预测,2014年,专家预计随着世界经济温和复苏,航运市场供需失衡的局面将得到缓解。从手持订单交付时间来看,2014年、2015年世界造船完工量仍会有所减少,有助于缓解航运供给压力。但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全球淘汰更新老旧船舶政策逐项落实,预计全球新船成交量仍将保持在1亿载重吨左右。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世界船市的低迷和我国大力推进化解产能严重过剩工作,我国船舶行业的造船产能利用率已由2011年的约85%,下降至2012年的约75%和2013年的65%。预计2014年、2015年,由于我国完工船舶仍将处于低位,产能利用率不会有大的改善。但随着近两年新接订单的大幅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的实施、国家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政策的逐项落实,未来2~3年后,产能利用率有望提高到80%左右,进入行业发展较为正常的状态。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 扫一扫,访问冶金之家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友情链接,请加QQ:1525077243
更多合作单位
版权所有:冶金之家 www.GTjia.com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   客服传真0311-80927348  客服邮箱gtjiacom@126.com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冶金之家QQ群] 炼铁技术交流群:53122098 炼钢技术交流群:116793970
工信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11014312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不承诺拥有其版权 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