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铁矿石定价权缺失是长期困扰中国钢铁行业两大难题,夹缝中的中国钢厂日子越过越难。眼下,淘汰落后产能箭在弦上,中国版铁矿石期货上市带来新契机,行业乍现复苏曙光。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随同大商所考察团对华东部分钢厂及矿山进行了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钢铁行业盈利状况较去年有所好转,下游需求阶段回暖,但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行业依旧艰难。在多数钢厂眼中,目前铁矿石定价机制有失公允,铁矿石期货的上市有望为钢铁产业链带来积极变化。
钢厂利润率不足1%
从大面积亏损到勉强微利,中国钢铁行业正在挣扎中艰难复苏。
“我们公司目前具备年产400万吨产能,主要产品是螺纹和建材。今年1~9月份,钢材市场呈现持续下行,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4亿元,利润5490万元,算是在困难时期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绩。”安徽长江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设介绍说。
马鞍山的安徽长江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创办于90年代初的当涂县龙山桥钢铁总厂,通过改制于2000年7月成立马鞍山市长江钢厂。2008年12月,变更为安徽长江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4月27日,公司与马钢股份公司联合重组,成为马钢集团一员。
销售收入64亿元,利润5490万元,利润率尚不足1%,矮子里面拔将军,放在行业内横向比较这样的业绩已经算得上抢眼。中钢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998亿元,同比增长0.94%;实现利税397.9亿元,同比增长1.49%;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2.67亿元,平均销售利润率只有0.13%,在全国工业行业中最低。
总体来看,钢铁行业的盈利状况已经有所好转,相较去年的几乎全行业亏损,微利已属不易。记者在马钢、南钢等大型钢厂内了解到的情况亦大致相同,每吨钢材的毛利也就在50~100元。
钢厂的销售情况也支持行业弱复苏的判断,结合钢材市场低库存的现状,下游需求应该还算不错。据南钢股份销售部负责人介绍,尽管钢价低迷,但目前大多数钢厂钢材销售都比较顺畅。
产能过剩仍是行业的老大难问题,业内预计国内炼钢产能已经超过10亿吨。每当市场稍有利润空间,庞大的产能便会转化为真实产量给市场带来压力。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月份我国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5.8738亿吨和7.9545亿吨,同比分别增长8%和11.7%。其中9月份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6542万吨和935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和15.5%;粗钢和钢材日均产量分别为218.1万吨和311.8万吨,环比分别增长2%和5.1%。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对未来5年化解钢铁行业严重产能过剩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亟待瘦身,这已是不少钢铁行业人士的共识。马钢股份一位负责人认为,长远来看,相关政策的出台对于钢铁行业将形成利好,当然还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最终执行情况。
被质疑的普氏指数
除了产能过剩问题,铁矿石采购缺乏话语权也是国内钢厂长久以来的一块心病。原有长协价机制崩溃后,目前海外矿山在与中国钢企的铁矿石定价中更多参考普氏指数(Platts),不少业内人士都对这样的定价模式提出了质疑。
“对钢厂来说,利润就是矿石成本与钢材价格之间的剪刀差。现在的情况是海外矿山通过普氏指数垄断了铁矿石价格,普氏指数并不能很好反映国内钢材市场的变化。钢价涨,普氏指数涨更多;钢价跌,普氏指数却跌不动,有时候甚至还出现背离。”一位钢厂人士称。
另一钢厂相关负责人也反映,今年在钢铁业持续去库存及粗钢产量连续走高的情况下,钢铁行业利润仅仅维持在盈亏平衡线附近,整个行业仍处于艰难的生存环境中。“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来自于原料端尤其是占钢铁生产成本60%的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在我们看来,铁矿石市场缺乏一个公正、透明、合理、完善的定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