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窘境中,煤炭行业如何救赎?4月底,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提出,促进煤炭资源由燃料向原料的转变,推进煤炭生产消费方式革命。业内解读为,延长煤炭产业链,发展以煤制油为主的现代煤化工。资源地区煤炭直接液化、煤制气等项目核准的闸门可能松开。同时,作为山西省长的李小鹏提出,“增量、稳价、提效”的策略,要求企业加强同煤种、同区域、同流向的合作,防止互相压价、内部竞争。具体这种战略战术是否能解煤炭之困,看起来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来慢慢验证。
煤炭价格与国内外经济增长周期之间的关联最为直接和敏感。国内发电量的增长,主要是火电发电量的增速决定了煤炭价格,同时,中国水电供应的增加以及清洁能源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煤炭市场的需求,这在经济转型期体现的更为显著。在进出口方面,2012年受全球经济疲软影响,国外煤炭需求严重不足,煤价一路下跌,在煤炭全球资源配置的格局下,低价煤炭自2012年开始便大幅涌进中国,2012年煤炭净进口2.8亿吨。2013年一季度累计进口8000万吨,同比增长30.1%。按照这样的进口增速,行业内预计全年净进口将超过3亿吨。
除此之外,煤炭产能释放速度远远大于下游需求。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十一五”以来,煤炭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万亿元,总体可形成近30亿吨产能。加之山西、内蒙古资源整合与技术改造矿井陆续进入投产期,市场过剩压力明显。
煤炭作为原料工业,仅从价格数据就能直观看到日子过得好坏。5月29日发布的环渤海地区港口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610元/吨,环比下降0.16%,弱势下行格局未改,总体比去年同期下降20%多。
多年以来,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每年底将进行煤炭谈判,“市场煤和计划电”使得发电企业几乎每年要被动接受年年创出新高的煤炭价格,而电价却受到国家发改委的价格管制。但现在市场供求发生了逆转,在煤炭业火速进入寒冬大势中,过去多年受煤炭企业“剥削”的发电企业、钢铁企业展开“痛打落水狗”架势,使得煤炭价格的下行雪上加霜。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日进斗金的煤炭企业盈利快速下降。国内39家煤炭上市公司2012年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创5年最低,其中33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增长率为负值。2013年一季度,煤企利润继续下滑,其中中煤能源净利16.55亿元,同比降37.8%;大同煤业净亏损2.9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