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在取得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痛的环境代价。如果现在不能权衡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那将是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发展为代价的,不可持续的恶性循环。
在全国31个省份的两会期间,共有24个省份的两会代表提及空气质量问题,也就是说,近八成的地方两会关注持续出现的雾霾现象。这其中,北京、江苏、山东、河北四个省均把雾霾治理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治霾”很有可能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一号提案。
雾霾的元凶——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以及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如冶金、机电制造业的工业窑炉与锅炉,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
冶金企业作为重度污染行业,首当其冲,不会从治理的黑名单中逃脱!
一、我国钢铁行业治理污染还停留在可见的粉尘上
对于钢铁工业来说,目前,我国对废气中污染物的治理还停留在可见的粉尘上,而工业发达国家已涉及不可见的有害气体,象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如二恶英等。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有:
1、过分依赖焦炭,没有焦炭就没有高炉生产。
焦炭的生产会带来一系列的环保和粉尘问题。目前焦化产品的主产区山西、河北、山东、形成当地的主要污染源。
2、节能技术和装备的普及率低
除少数大型钢铁企业外,总体上看我国钢铁企业存在工艺、技术、装备的多层次性,部分企业在采用节能、环保先进技术方面相对落后,一些先进的节能工艺技术、装备尚未得到普遍采用。
3、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管理者对资源循环利用的认识存在差异。
二、环境污染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瓶颈
屡遭雾霾的侵袭,社会公众对企业环保呼声越来越高,资源、环境问题正在成为钢铁厂发展的瓶颈。钢厂在治理污染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难题,而有些问题并不能靠单个企业来承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1、治理费用高,资金压力较大。当下钢铁厂经营状况不理想,行业亏损,企业普遍处于微利状态,庞大的治理资金投入与紧张的现金流,形成生存与发展的矛盾,直接制约了企业建设循环经济的动力和进度。
2、高层设计政策有待完善。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理论和实践都处于迅速发展期,理论尚不足于为实践提供足够支持;许多相关的环境法规、管理政策亦有待于调整,特别对于钢铁工业的循环经济建设尚无完整的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3、突击式检查永远不会治理彻底。来自最新消息显示:3月份的全国两会即将开幕,环保局工作人员到唐山查治污染,部分小钢厂被关停,也有一些水泥厂被关闭。这些突击没有持续性,治标不治本,对环境长久改善效果不大。
三、实现钢铁工业的三个效益(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统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协同动作,共同参与
唐山市环保局自2月27日起至4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面整治、重点攻坚及违法排污查处行动,遏制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将对全市60家全工艺钢铁、31家焦化企业烟气排放视频监控全覆盖,对企业烟尘排放情况实行全程实时监控并形成录像资料。
北京石景山区为应对空气污染出了新招儿,治尘不再是区环保局一家的事,区建委、城管等22家政府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组成专项小组联手治理。
从钢铁工业来说,实现三个效益(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统一,不能只对单个设备、单一工艺进行节能,排污改造,而应从企业生产整体出发,进行全流程综合考虑和系统改革。以较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节能效果,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动用的资金巨大,不是单兵突进就能达到最佳功效,政府相关立法、政策、协调以及全社会参与等配套改革必须加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