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和必拓20日宣布,首席执行官(CEO)高瑞思将于今年5月离职,公司有色金属业务负责人安德鲁?麦肯茨将继任。必和必拓此次换帅并非业界个案。近一个时期以来,全球矿业巨头纷纷走马换将。
从力拓到英美资源公司,再到早前的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等。至此,全球五大矿业巨头完成了对掌门人的调整。这“五巨头”换帅,更像是矿业繁荣时期的“黄金一代”高管们集体谢幕。
矿业高管接连下课,与公司业绩下滑以及投资失败等不无关系。必和必拓本财年上半年(2012年7月至12月)净利润下降58%,至42.4亿美元;力拓2012年净亏损29.9亿美元,剔除价值减计以及一次性项目,盈利93亿美元,较2011年跌40%,而力拓亏损很大程度上是拜艾博年收购的加拿大铝业及莫桑比克煤矿项目所赐。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直接负责人的高管们自然首当其冲。
全球性的矿业业绩下滑,主要是受市场大环境影响,直接原因就是矿产类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下滑;再进一步深究,则是由价格泡沫因素所致。资源性产品不同于普通加工产品,其生产成本受资源条件的影响极大。以最具代表性的铁矿石为例,120美元/吨的价格仅能使我国多数铁矿企业收回成本;而澳大利亚铁矿石运到我国港口的成本(含运输成本)仅需40美元/吨。此外,由于铁矿投资期长,易发生短期供求不平衡的情况。一旦短期内供不应求,价格暴涨会使边际产品也能获得超额利润,这时就出现了价格泡沫。
泡沫是不可能持久的。目前业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随着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趋于合理,加之新建铁矿石项目的大量投产,铁矿石将告别供不应求的局面,泡沫逐渐消散,价格将逐步回归至90-120美元/吨的区间。而其他大宗商品的发展趋势,大体上也是如此。
据花旗银行统计,1999年至2007年间,由于资源类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全球矿业公司新投资资本的年均收益率为18%;而在2008年至2011年间,收益率却骤降至负11%。据预计,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趋缓,到2020年,收益率将维持在11%到13%之间,略高于10%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矿产类大宗商品进入下行周期。
在新的周期内,矿业巨头们面临将主要面临两方面的挑战。首先,就是要在商品价格趋稳的同时,降低成本,进而扩大股东利益。在这方面,各矿企不一而同:麦肯茨接到任命后随即表示将会继续加强成本控制;沃尔什本人更是以通过技术手段控制铁矿石生产成本而著称……其次,矿企所在国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分到蛋糕,而是谋求更大的蛋糕。比如,玻利维亚去年就将嘉能可的一个矿业项目收归国有;澳大利亚去年也开征“碳税”和“矿产资源租赁税”,这两项税收主要针对的就是矿业。
此外,在后矿业繁荣时期,多元化模式也是全球矿业公司发展的趋势。以力拓为例,该公司80%的利润来自于铁矿石业务,一旦铁矿石价格的波动,力拓极易受到冲击。因此,从战略理论角度来看,力拓此前对加拿大铝业以及莫桑比克煤矿的收购初衷也并无不妥。上世纪90年代末,全球能源格局开始发生变化,能源巨头们适时地进行调整,顺应了能源市场多元化的趋势。目前,全球矿业市场进入新周期,或许这正是矿业公司调整的转捩点。
在这一轮的矿业调整周期中,企业决策者如何把握资源类产品的价格形成规律和变化趋势,减少矿业投资的盲目性和经营失误,也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对资源类产品价格形成规律认识不足,同样存在于我国某些行业,其中突出表现是对矿产品短期供求失衡带来的价格泡沫缺乏认识,错把泡沫当常态。对投资矿业尤其是“走出去”开矿可能遇到的市场、法律和政治等风险缺乏足够警惕,以致出现一股甚至波及了不相干行业的“矿业投资热”,在资本市场上则出现“涉矿就涨”的现象。近几年我国已经出现若干境外矿产投资失败、损失巨大的案例,预计今后此类案例还将不断暴露出来。矿业以及其他行业,均应以此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