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手持船舶订单量三大指标均超越韩国,成为世界造船第一大国。
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造船大国不等于造船强国,造船市场充满变数,中国造船行业未来将逐渐从高速增长回归常态。
超常规增长
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12月,全国造船完工量656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4.6%,其中海船为2078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7523万载重吨,是去年同期新接订单量的2.9倍,其中海船为2290万修正总吨;截至去年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9590万载重吨,比2009年底手持订单上升4.1%,其中海船为5695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4.6%。
“近几年造船业产量、收入和利润都有大幅增长,也吸引了大量其他行业的资本流入。”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包张静说。
造船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广东等沿海省份。其中,江苏省遥遥领先,稳居第一。
江苏经信委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造船完工量超过百万载重吨的11家企业中江苏省占9家,新承接订单占世界份额高达21.6%,手持订单稳定在7000万载重吨以上。目前,江苏省主力船企生产任务已排至2012年以后,江苏熔盛订单已排至2015年。
上海和浙江的统计数据尚未出炉,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两者2010年完工量可能会在1000万载重吨左右,山东则在500万载重吨左右。
回归常态
包张静认为,最近几年造船行业的大发展,总体上可以归结为经济增长带来的运力需求增长。中国存在着明显的劳动力优势,内需市场也很广阔,技术方面与国外差距日益缩小,综合起来,便构成了几年的“大牛市”。
而影响造船业未来的因素,首要看需求是否跟得上。目前外部环境、宏观环境存在不确定性,未来可能会需求不足,产能过剩显现,竞争残酷化,进而价格降低,打击行业整体利润。
“总体来说,未来的国际国内环境都比较艰难。”包张静说。
“汇率上升和成本上涨,对我们今年的利润压缩很厉害。”江苏一大型造船厂的从业人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汇率上升、成本上涨、产能过剩,都是造船业挥之不去的隐忧。
中国船舶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彦庆此前曾向媒体介绍,2010年,如果以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统计数据为基准,按照国际金融危机前所签合同的首付款比例达到70%、危机后首付款比例为20%、汇改前所接订单面临3%的升值损失、汇改后所接订单面临1.5%的升值损失等假定条件测算,我国造船企业因人民币升值损失80亿元,其中手持订单隐形损失70亿元、交工船舶损失10亿元。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分析的报告中提到,除汇率因素外,利率、劳动力成本、钢铁以及焦炭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成为造船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